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落難情緣小說>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落難情緣-第414章 娓娓道來
更新時間:2023-12-05  作者: 洪門十一少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洪門十一少 | 明智屋小說網 | 落難情緣 | 放逐 | 情緣 | 神醫 | 強勢回歸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正文如下:
《落難情緣》第414章娓娓道來《落難情緣》第414章娓娓道來(第1頁/共2頁)→“各位善知識,老訥一口氣講了那么多,如果你們有什么問題或疑問的,可提出來……”六祖惠能大師話音剛落,只見人眾中有一個生得眉青目秀,書生模樣的青年舉手說:“六祖惠能大師,小生有一問題想請教。”

六祖惠能大師揚手道:“請講。”

“謝六祖惠能大師!”那人道過謝后,問道:“恕小生孤陋寡聞,剛才師祖說的《維摩詰經》中的主人維摩詰,是那方人士也?”

六祖惠能大師道:“《維摩詰經》,是印度的一個富翁,叫維摩詰,家有萬貫,奴婢成群。”

“哦,原來是佛國印度的一個富翁。萬分感謝師祖解答。”那個書生滿懷感激地說。

“不用客氣。”接著,六祖惠能大師娓娓動聽地介紹起維摩詰來——

維摩詰勤于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稱為菩薩,為諸大菩薩之代表。直心正念真如,親證平等實相;見得一切眾生心源,具足恒沙煩惱,無量功德。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眾生,除煩惱,顯心源上之功德。然其為模范與標準者,須依已除已顯之佛。起廣大心,證如實相,則能依佛功德為功德也。

有一次,他因病在家,驚動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師利菩薩等去探病。

佛陀知道維摩詰菩薩只是詐病,所以派去了被譽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見到維摩詰后,兩位菩薩互斗機鋒,反復論說佛法,義理深奧,妙語連珠,使同去探訪的菩薩、羅漢們都聽呆了。一場論戰后,文殊菩薩對維摩詰倍加推崇,人們對維摩詰菩薩也更加崇敬了。

維摩詰自妙喜國土化生于娑婆世界,示出居士相,輔翼佛陀教化,為法身大士。

他是毘舍離城中的一名富商長者,不僅辯才無礙,慈悲方便,而且受到城市居民們的愛戴。

他的妻子貌美,名叫無垢,有一雙兒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

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娛。善思童子還在襁褓中時,即能與佛及諸大弟子問答妙義。

佛陀曾至毘舍離城,善思童子獻花與佛,佛陀為他說法,當下就證得無生法忍。

月上女出生時,不曾啼哭,且能開口道出宿世因緣,由她身上散發出的光明勝于月照,猶如金色,照耀家內。

八歲大時,已長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內諸大臣、居士、長者、婆羅門及豪門貴族的童男愛慕追求,因而展開一場神通游戲的招親活動,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諸童子入佛道,發菩提心。

月上女曾以她的辯才神通,與聲聞、菩薩討論佛法妙義,并蒙佛授記。所以,經中描述維摩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他奉行菩薩道,為度化聲聞二乘人配合文殊菩薩以及本師釋迦牟尼佛,運用權巧方便,乃至示現生平,而由佛陀弟子、菩薩及

→友情連接:

《落難情緣》第414章娓娓道來《落難情緣》第414章娓娓道來(第2頁/共2頁)→文殊師利菩薩的探病過程,凸顯維摩居士悲智雙運的菩薩道精神。

他往來于各階層,經商講信用,甚至出入各種聲色場所,隨緣度眾,也都是為了要宣揚大乘佛教的教義。他教導娑婆眾生,當下照見心靈凈土,創造美好世界;闡說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強調“煩惱即菩提,不離生死、不證涅盤”的不二法門,提供修行人治病的妙藥良方。

六祖惠能大師恭敬地對維摩詰作了一番簡介后,慈祥的目光停落在渴求教化道的眾生之中。

這時,在人叢之中,有一個當官模樣的人,朗聲道:“唐朝與阿拉伯帝國并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但是近年來,唐朝社會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局,各種戰亂連綿不斷,宮廷政變,樹欲靜而風不止……”

“這是有目共睹,盡人皆知的。”神會忍不住插了一句。

“請容老夫說完。”那人瞪了神會一眼,很顯然,他十分不愿意有人打斷他的話,他還不知道眼前這個后生仔是他崇拜的六祖惠能大師的徒弟神會。

神會見狀,連忙拱手道歉說:“剛才多有得罪,誠望大人有大量,不與一般之人計較,小僧這廂陪不是了。”

那人見眼前態度誠懇,又自稱小僧,好像己悟到了幾分,也連忙拱手還禮:“不必如此,老夫平常說話,只是不愿意有人打斷,僅此而已。請不必放在心上。”

“難得大人雅量,還請您繼續。”神會伸出手,優雅地作了一“請”的手勢。

那人臉帶微笑,“好。”

那人說,“歷史不再平靜,昔日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在戰亂中已經很難找尋。遠古的明月雖然還高高掛在天空,而大地山川已改,唐人記憶之中昔日的牧童吹簫暮靄里,浣婦搓衣山溪旁之悠閑的田園生活,早已被動蕩的戰亂所代替。尤其是朝廷那班文武大臣,個個生活得這般緊張,那般壓抑……人人都希望有一個和諧而安定的太平盛世。但明爭暗斗使人們的善意越來越小,每個大臣承受的生存壓力于是越來越大。面對壓力,皇上,文武大臣……”

那人說了一通當朝動蕩政局后,提出了一個頗為憂國憂民的問題:“那么,解決這個如同拯救地球一樣的宏觀難題的出路在哪里呢有識人士把目光轉向了佛教,轉向了禪宗文化。”

那個人說到這里,疑惑地望著六祖惠能大師,不置可否地:“能否?”

“都司張提的問題提的好!”其實,剛才那個人一開口,六祖惠能大師就認出了他是洞口都司張中昌。

六祖惠能大師接著他的話題,“套用剛才張大人的話題,這如同拯救地球者提出‘只有一個地球’一樣,我們是否可以套用說‘只有一個大唐’,那就是使我們生存的和的每一段最微小的時間都充滿和諧和歡樂,這等于問,有沒有辦法使污染的河水重新變得潔凈呢”六祖惠能大師說到這里,如炬的目光向眾人掃視著……

眾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時不知該怎樣回答……

→友情連接: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