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魏逆小說>魏逆最新章節列表 >魏逆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魏逆-第022章、卿之志
更新時間:2023-09-11  作者: 茶漸濃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秦漢三國 | 茶漸濃 | 明智屋小說 | 魏逆 | 茶漸濃 | 魏逆 
正文如下:
“唉.....”

一記輕聲嘆息,蕩漾在空曠的崇華后殿中。

聽罷夏侯惠所言的天子曹叡,有些意興闌珊的起身,自拎著一酒壺在殿內漫無目的的踱著步,時不時還對嘴抿一口。

秋高氣爽的秋八月,夜風已然有些微涼,偶爾打著旋從洞開的殿門呼入,肆意挑逗燭臺燈火之余,也讓曹叡落在地上的影子時而張牙舞爪、時而萎縮困頓。

一如他此時的心緒。

蓋因他知道,夏侯惠方才對九品官人制的定論,是失之偏頗的。

但也正是他知道,故而才聽出了夏侯惠的言外之意——有些犯忌諱、臣子無法宣諸于口的言辭,他以歸罪九品官人制的方式隱晦說出來了。

如魏文曹丕讓陳群制定的九品官人制,在最早是有可取之處的。

那時,前朝為國掄才的察舉(舉孝廉)制度,已然崩壞到“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地步。蓋因那時的郡望世家與豪右,已然完全左右了鄉閭輿論,令察舉制度淪為謀私利的工具。而九品官人制的推行,可以讓廟堂中樞將掄才的品第人物權收回來,杜絕地方士族與豪右弄權。

但有資格在曹魏代漢的過程中得利的人都知道,曹丕此舉乃是在與士族作交易.....

曹丕需要這些士族以世代為官在州郡鄉閭積累的影響力,為曹魏代漢乃是天命所歸背書;而代價這是通過九品官人制,將權力下放給士族作為犒賞。

各取所取,皆大歡喜。

然而,待數年過去,才發現九品官人制對社稷的威脅有多大!

如原本被地方世家豪右徇私的掄才權力,很大一部分的確是收回廟堂了,但卻不是掌控在君主的手中.....

而是掌控在盤踞廟堂的世家官僚手中!

更令人扼腕的是,曹丕在位時間太短不說,且還不務正業!

竟不思將社稷根基夯實,親自掘開的權力潰堤之口,也不思慮著如何堵上,反而毫無自知之明的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征伐江東去了!

令曹魏社稷的先天不足,演變成了士族世家攫取權力的理由。

且是日益猖獗肆意,逐漸有士族權柄蓋過君權的趨勢!

方才夏侯惠提及春秋時期的世卿制,就是在隱晦的提醒天子曹叡——在春秋時期,世卿的權力過大,不乏下克上,國君被幽禁、驅逐或殺戮的事跡比比皆是。

而他以自家夏侯氏作為例子,聲稱與宗室無異的夏侯氏,若是依法度被定品恐不入流,乃是在映射著曹家。

曹氏雖然在魏武曹操這一代,已然不算寒門了。

但若是再往上溯源嘛~~

在官渡之戰時,為袁紹作檄文的陳琳,給了一個很恰當的稱呼——

贅閹遺丑!

比寒門更令人不齒的出身!

亦是說,隨著九品官人制繼續推行,考之簿世的風氣愈演愈烈,恐日后連天家都要被士族暗中鄙夷了!

如此,曹叡聽罷,焉能安之若素邪?

尤其是他心中明白,九品官人制對于曹魏社稷而言,就如同飲鴆止渴一般。

不飲,很快就渴死了。

飲了,則是經歷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再迎來死亡。

而在期間,說不定能尋到化解毒性的辦法。

是啊!

九品官人制是不可以廢除的。

不然,失去了士族世家的擁護與背書,漢室四百年的積威;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的血性自豪;鐫刻在十幾代人骨子里的根深蒂固,這種天命所歸哪能是曹魏想代就能代的!

先前的儒家典范、道德楷模、被譽為圣人的王莽都失敗了呢!

換作贅閹遺丑來就行了?

何德何能啊!

當務之急,還是著眼實際,盡快尋出緩解這一局面的良策,避免曹魏社稷因為九品官人制而毒發身亡。

而曹叡此時的獨自躊躇,也并止于這點。

他自是知道,夏侯惠既然提及了,也會針對這點思慮過解決的方案。

故而他才遲遲沒有發問。

在帝王的心中,是沒有絕對善惡與忠奸的。

在問及如何打壓士族世家的辦法之前,曹叡且先要考慮清楚夏侯惠的立場,分析他想從中能想獲得什么、能得到什么;以及彼之所需所求會對他、對曹魏社稷帶來什么影響。

倒不是懷疑夏侯惠要當逆臣。

而是如今曹魏社稷的權柄,分別由士族與宗室執掌,乃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夏侯惠的出身與宗室無異,現今諫言要削弱士族的權柄,哪怕他言之有理,但身為天子的曹叡,哪能不在心頭上泛起制衡的權術呢?

彼,何所求也?

帶著這樣的心思,曹叡在殿內漫無目的踱步時,偶爾也會將眼角余光掃一下夏侯惠。

夏侯惠此時很從容。

慢嚼細咽的吃幾顆干果蜜餞,再抿一口酒水,好不恣意。

不是他沒心沒肺,而是真的餓了。

下午的狩獵可是個體力活,且飲宴之上也沒來得及吃幾口就罷宴歸來了。

再者,他作諫言乃是出于一片赤誠,不需要擔心天子曹叡會在崇華后殿藏了五百刀斧手來個摔杯為號啊......

問心無愧,何必惶恐呢?

殊不知,也正是他這種沒心沒肺的作態,令天子曹叡頗為贊賞。

無他,坦誠耳。

以夏侯惠的年歲,曹叡并不覺得彼已然老謀深算到在諫言時包藏私心了,況且有榮辱與共的關系在,唯唯諾諾、卑躬屈膝的作態反而更見外、更不足與謀。

“稚權,此生何所志邪?”

回到席位坐下的曹叡,不知想到了什么,冷不丁的問了一句。

“呃?”

對于這個問題,夏侯惠微愣了下。

本來,他還以為天子歸座后,會問及如何遏制士族權柄的辦法,哪料到曹叡會問自己的志向呢?

不過,他很快也反應了過來。

連忙拱手作禮,恭聲作答,“回陛下,惠平生之志,有二。”

志向竟還能有兩個的?

聞言,天子曹叡眉毛微挑,眼中冒出一縷興趣來,催聲道,“速言之。”

“唯。”

夏侯惠不假思索,慨然作言,“惠之志,一者,乃是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不負自武帝以降予夏侯氏的恩榮;亦不負此生男兒身,可告慰父兄在天之靈耳!”

“大善!”

頓時,天子曹叡拊掌而贊,“稚權無愧夏侯氏之后也!”

且贊罷,還舉起酒盞向夏侯惠邀了一杯,“如此志向,不可無酒壯之!來,稚權,飲勝!”

待放下酒盞,便又迫不及待的催聲道,“稚權之志其二者,何也?”

畢竟第一個志向已經是“了卻君王天下事”了!

那第二個肯定會高崇些,如志在開疆辟土、為天子創造萬國來朝的盛況了?

但夏侯惠接下來的話語,卻是令他瞠目結舌。

“回陛下,惠之志,其二者乃富家翁。”

而且,夏侯惠在解釋的時候,還帶著滿臉的惋惜之色。

“原本,惠乃是想作一膏粱子弟,一生衣食無憂、恣意自在的。只是可惜,家中天資卓然如三兄、五兄者皆天不假年,亦令惠于少時便被大兄耳提面命,當為門楣奮爭、為社稷出力。故而惠少壯難為膏粱子弟矣,唯有寄望此生臨老了,可為一不勞神于案牘之富家翁。”

額,原來如此。

這次,天子曹叡聽明白了。

夏侯惠不是在自命清高或故作無權欲的姿態。

而是在聲稱,身為夏侯氏一員的他,此生都愿意為曹魏社稷竭誠效忠。

如若天子曹叡器重于他、以國士待他,他便會不以個人榮辱為念,甘為馬前卒“了卻君王天下事”;而若是曹叡將他當作庸碌之輩來畜養,他便會遠離仕途歸隱山野,作一個知足常樂、逍遙自在的富家翁。

有點類似先秦士風的“君擇臣、臣亦擇君”。

亦有悖兩家榮辱與共的情誼,隱隱有“你若不賢明,我便遠遁”的冒犯之意。

不過,曹叡對此并不在意。

生而為人,必有七情六欲,尤其是有能力且有抱負之人,哪能沒點性情呢?

而且在如今士族坐大的局面下,曹叡還巴不得與宗室無異的夏侯惠有足夠的能力,為他在鞏固君權的道路上沖鋒陷陣呢,哪會在意這點不足掛齒的冒犯。

故而,他在短暫沉默后,便又繼續了先前的話題,“稚權,今與武帝時期之殊,其三乃何也?”

“其三,則是吏治。”

聞言,夏侯惠侃侃而道,“陛下,惠竊以為,以史為鑒可知興衰。”

“前朝盛世,先有文景之治,后有昭宣中興,所秉法度,皆以霸王道雜之。概而論之,乃秉陰陽中庸之道,可張可弛,向悖殊途而同歸耳。”

“武帝時期亦然如此,以循吏、酷吏行王霸之道靖安地方。”

“蓋因奉法循理之吏,勸克桑農、循循善誘,以王道治州郡,不伐功矜能,百姓雖無稱,然亦無觖望,皆奉法安之;而酷吏殺伐果斷、手段殘忍,可懾地方,糾盡奸軌弄法之徒,令恣睢豪右、樂亂小人不敢興禍,皆畏法茍之。”

“雖青史予循吏、酷吏兩者臧否有異,然于社稷而言乃殊途同歸,皆裨益國家之良吏也!而今,我魏國循吏不乏,卻無有酷吏矣!無有酷吏,遂有世家豪右橫行州郡,與奸兇之徒勾連欺凌黎庶矣!”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