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魏逆小說>魏逆最新章節列表 >魏逆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魏逆-第065章、有變
更新時間:2023-09-12  作者: 茶漸濃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秦漢三國 | 茶漸濃 | 明智屋小說 | 魏逆 | 茶漸濃 | 魏逆 
正文如下:
字:大中小///→

信黃蓋來降,遂有赤壁慘敗;復信周魴斷發,遂有石亭慘敗。

在魏吳兩國諸多戰事中,敗得最慘的兩次都是因為吳國遣人來詐降,故而魏國對江東降人皆有了警惕。

滿寵也不例外。

在得悉江東有中郎將孫布做書信來,聲稱自己在江東被孫權所迫,有身死族滅之危,故而想引本部棄暗投明入魏,請王凌遣兵馬來接應的時候,正在署中優哉游哉飲酒為樂的滿寵,陷入了好久的默然。

他覺得很好笑。

繼赤壁與石亭之戰后,彼賊吳仍遣人來詐降,這是食髓知味了嗎?

還是賊吳對謀求淮南已然計窮力竭,唯有故技重施了?

嗤笑之后,他心中又多了一縷忿恚。

他覺得自己被賊吳鄙夷了!

賊吳孫權竟是以如此低劣的伎倆且還是故技重施來誘敵,這不是擺明了看不起他、欺他少智無謀嗎!?

更令他無語的是,參與過石亭之戰的王凌竟是信了!

竟向他請兵欲去迎接孫布

就算這些年從江東叛逃而來的將率不少,但那都是石亭之戰前啊

石亭之戰后,魏國都不復有橫江的實力了,且吳國內部并沒有發生政變或者火拼之事,怎么王凌就愿意相信孫布是真心來降呢?

獨自作思了許久都想不通緣由的滿寵,索性不再想了。

直接代替王凌給孫布作回復。

先是大肆贊許了孫布迷途知返、棄暗投明的行為,然后便話鋒一轉,直接說魏國派兵去迎接的難處,如兵多無法保密、兵少又難以護孫布周全。所以,他讓孫布暫且忍耐,待魏國思慮出一個周全的計劃后,再去迎接他入魏。

算是用了一個拖字決將此事揭過了。

且在啟程趕往京師洛陽之前,還特地叮囑了李長史,聲稱若是王凌過來討要兵馬前去迎接孫布,便以無有將令為由回絕他。

是的,天子曹叡召滿寵回洛陽述職。

在雨水充沛的秋季、賊吳最喜歡來犯淮南的時候召前線都督回去,看似很不合時宜。

但曹叡實屬無奈。

因為隴右的戰事以魏國敗北而告終,且是敗得很慘。

曹叡召滿寵回來,是想聽一聽他對日后舉國戰略部署的建議。

畢竟,在魏國諸多掌兵且有知兵之譽的將率中,唯有滿寵幾無敗績、戰略超群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司馬懿趕到隴右后,召張郃計議如何守御蜀兵的入寇。

但商討出來的結果卻是很無奈。

魏國在天水郡的守御體系中,乃是以祁山前方西縣的鹵城、厲城作為前哨,在上邽縣屯重兵作為后鎮,其余兵馬則是在街亭西側的略陽安扎。

以此來守御從隴右進入關中的道路。

但有一個問題則是,蜀兵進入隴右可不止于祁山(貓眼峽)一條道路。

尚有先前魏延走過的董亭道。

且董亭道是分叉的,一條道路可進入南安郡,另一個則是直接可抵達天水的洛門聚。

所以說,魏軍是無法將蜀兵堵在祁山道之外的。

故而,他們也只能依著城池固守,讓主力枕戈待旦,等明確蜀兵主力走那一條路了,才趕去支援與塞道扼守。

還有一點無奈,則是從關中以及洛陽趕來的兵馬,受距離的影響,沒辦法趕在蜀兵進入天水郡之前抵達隴右。

至今為止,也就駐軍在長安的張郃,以騎兵優勢先前趕到了。

而司馬懿這位都督,是僅帶著數十部曲趕來的。

故而,在蜀兵出現天水郡境內的時候,司馬懿與張郃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阻止。

唯獨令人心安的是,張郃吸取了蜀國第一次北伐的教訓,趕來隴右的時候直接扼守住了街亭道(關隴道),以防被蜀兵再一次扼住街亭,將上邽縣圍困,以圍點打援之勢占了戰場上的先機。

事實上,張郃不愧是被劉備都贊過的人。

蜀相諸葛亮這一次進軍仍舊很迅猛,乃是分出兵馬將鹵城與厲城看住了,然后直接將主力帶到了上邽城下。

其意圖也很明顯,打算先將上邽縣的屯田給占領了就食于敵,擺脫蜀道難、轉運糧秣不便利的最大弊端。

只是很可惜。

被天子曹叡叮囑的郭淮先行一步,遣兵在城外塞道落營將道路給賭住了。

且這個營寨是與上邽城呈現掎角之勢的,再加上張郃已然引騎兵趕到,蜀軍若是強攻,很容易就被魏軍襲后。

當然了,郭淮也守不住所有的道路。

且天水郡的麥田,有不少是種冬小麥的,收割時節就在夏四月。

故而,蜀兵還是順利搶收了一些。

這就讓司馬懿很是頭疼。

隴右黎庶本來就少,自然也沒有多少糧秣儲備,從關中轉運又太遠了,如今被蜀兵搶收了一些,自然就讓陸續從關中趕到的兵馬難以就食了。

萬幸的是,鎮守在隴右多年的郭淮,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的作用。

他遣人去前去各個依附魏國的羌胡部落征調糧草。

且特別注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原則,以各部落的人口戶數征調,讓所有羌胡部落皆不敢違背,乃“家出其糧”。

那些羌胡部落也沒辦法啊

早年被夏侯淵打得毫無脾氣了,后來又被郭淮給“殺雞儆猴”了一番,爾今魏國雍涼各部皆在側,哪個部落膽敢不出糧?

尤其是他們也不敢投蜀。

沒看到在蜀軍第一次出隴右的時候,那些起兵響應的部落最后被魏軍請后算賬,盡數屠戮給土地增添養分了嗎?

而在夏四月末時,待魏國雍涼各部與洛陽中軍皆趕到后,蜀相諸葛亮便引兵徐徐后撤了。

對,后撤,不是罷兵歸去。

在搶收其他麥田不能如愿的情況下,蜀軍要挑選更適合自己的戰場。

乃是將前軍改成后軍,步步為營,退往西縣的鹵城。

對此,司馬懿則是留著費曜與護軍戴陵領軍四千駐守在上邽城,親自引著張郃、郭淮及其余將率銜尾南下。

是的,不是追擊,而是隨著南下。

蜀兵退一步,他就進一步,且每每蜀相諸葛亮止步遣兵布陣,意圖與魏軍鏖戰之時,他皆嚴令各部不得出戰

猶如他引兵南下,是為了將蜀軍給“禮送出境”一樣。

這個做法,他給出的解釋,是要進軍到鹵城與歷城這兩個戍守點,讓被圍困的兵將看到援兵已然趕來,從而士氣大震繼續堅守。

但也招到了絕大部分將率的反對。

張郃也不例外。

他覺得司馬懿不與蜀兵鏖戰是對的,但不應該這樣銜尾跟著。

蜀兵乃是客軍,受限糧秣轉運必然是求速戰速決;而魏軍作為守御的一方,避而不戰慢慢消耗他們的銳氣與士氣,這樣的做法深諳兵法精髓。

但蜀兵都后退了,司馬懿為什么要跟著呢?

蜀國已然占了武都、陰平二郡了!

從后繼糧秣的補給距離來看,鹵城這個地方魏國的補給線都趕上蜀國了!

這不是自己將自己的優勢給抵消了嗎?

其余將率的反駁,則是覺得司馬懿太怯弱了。

既然追都追了,為什么在蜀兵派兵布陣挑戰的時候,卻是不敢戰了?

難道司馬懿帶著他們南下,是為了讓他們更清楚的目睹蜀兵耀武揚威、聽聞蜀兵的辱罵折辱更真切嗎?

這時,司馬懿甫一來雍涼任職威望不足的劣勢就出現了。

盡管有張郃為他壓制著其他將率,但他一意孤行引兵南下且多番回絕各部將率的請戰后,終于有將率賈栩(又名賈嗣)與魏平按捺不住,公然道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這讓司馬懿很難堪。

差點沒將滿口牙都給咬碎了。

因為他不是不敢打,而是覺得時機未到——

其實他是在效仿昔日夷陵之戰中陸遜的做法。

在夷陵之戰中,陸遜整整避戰了六個月,待蜀兵銳氣不復、戒備心大降,然后才決定反攻。乃是先以精銳水師將劉備的后路截斷,然后以舟船載兵瞬間抵達蜀軍的營寨,才得以一舉建功的。

而他也是有機會截斷蜀兵后路的。

張郃在反對他引兵銜尾南下無果后,還提出了另一個戰術。

乃是將去歲魏延大敗費曜與郭淮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親自引兵走董亭道繞到蜀兵的后方,攻擊蜀兵的糧道。

只不過,司馬懿并不是陸遜,蜀相諸葛亮更不是劉備。

蜀相諸葛亮早就料到了這一點,引兵退到鹵城后便安營扎寨,構筑防御工事了。

張郃若是敢繞后,到底是擾糧道還是自投羅網尚未知呢!

再者,還有一點是司馬懿估算錯誤的。

那就是鹵城一帶山巒起伏、溪水縱橫,對尤善山地作戰的蜀兵而言乃是絕佳的戰場,而對以騎兵稱雄的魏國來說,則是騎兵毫無用武之地。

如此,司馬懿想復刻夷陵之戰陸遜的做法,怎么可能成功呢?

天下哪來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但奈何司馬懿執迷不悟,仍堅持著自己的主意。

且待兩軍對峙至夏五月的時候,他還學著陸遜在反攻之前攻打蜀軍營寨窺虛實的做法,打算引兵嘗試戰一戰了。

其實他還想多等一些時間再去嘗試的。

只是他不敢再等了。

因為眾怒難犯。

自將軍賈栩與魏平公然質疑折辱他后,其他將率也開始有樣學樣的讓“畏蜀如虎”在軍中流傳,就連造飯的伙夫朗朗上口了。

且原先幫他壓制各部將率的張郃,在建議屢屢被他駁回后,也開始對他有了意見。

乃是搬出了曹叡的書信,先贊了一聲司馬懿避戰的做法深得天子心意,然后話鋒一轉,便請他引兵回去上邽縣。

給出的理由,乃是如今正值青黃不接的時候,理應縮短糧道過長的問題。

且如今提前回去,還可以做好布防,讓蜀兵哪怕再次北上也無法在秋收之時搶收小麥。

但司馬懿聽罷心中便了然。

張郃這是隱晦的告知,他已然快壓制不住諸多將率的群情激憤了。

是啊,壓制不住了。

張郃資歷是很深、官職也很高,但終究不是都督,其他將率與他并沒有從屬之名,自然也不會一直聽從他的勸解。

尤其是,如今是就連最底層的兵卒都覺得司馬懿怯弱了啊

他還怎么壓制得了!

若不是魏國軍法嚴苛,說不定都鬧出奪權的事情來了。

所以,司馬懿打算試一試蜀兵的虛實。

打贏了,自己得了威望,又可安撫兵將情緒,皆大歡喜;打輸了,那就回來繼續對峙,等他臆想中的機會降臨。

且臨戰前,基于天子讓秦朗等人以兵屬張郃的考慮,他還問了張郃此戰能否可打。

對此,張郃不反對。

或者說,他也反對不了。

司馬懿都回絕了他提出全軍撤回上邽縣的建議了,他若是反對出戰,“畏蜀如虎”的指摘那不是轉到他身上來了嘛

源于鹵城乃是依著南側山體延伸而修筑的干系,蜀相諸葛亮的落營也分為兩部。

乃是自己督領主力在西漢水與祁山之間的道路上露營,別遣王平引無當飛軍在祁山南側修筑防御工事而落(史稱南圍),以此徹底隔絕魏軍水陸南下的通道。

而司馬懿的調度,則是自引主力前去挑戰蜀相諸葛亮的營寨,讓張郃引偏師去攻打王平的南圍。

但戰果很慘。

在騎兵無有用武之地的情況下,張郃完全無法撼動王平的守御,鎩羽而歸。

司馬懿這邊就更慘了。

蜀相諸葛亮都不屑于固守營寨,直接遣魏延、高翔與吳班等將率引兵出去野戰,將魏軍打得一敗涂地。

僅是甲首便有三千級!

搜刮戰場的時候,共獲得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甲首,乃是指甲胄俱全的主力精銳士卒,并非是郡兵或魏國的士家。

而為什么玄鎧都有五千領,但首級僅是三千嘛,那是因為在潰敗的時候,士卒們為了減少逃離戰場時的負擔,一邊逃一邊丟盔棄甲。

此戰過后,雍涼各部將率皆不復再請戰。

但司馬懿并不退兵,而是繼續回營地守著,張郃也沒有再建議他撤兵。

因為敗了就不能退兵。

不然,一旦蜀兵銜尾追擊過來,士氣低迷的士卒便會不顧將率約束逃亡,然后引發全軍一潰千里。

蜀兵也沒有來攻打營寨。

緣由是蜀國人口少,承受不起攻堅的死傷慘重。

雙方在對峙一個月后,轉機出現了。

去年領兵進入漢中郡協防的蜀國驃騎將軍、現今在漢中郡全權負責為前線補給糧秣的李嚴,作書給蜀相諸葛亮,聲稱因為秦嶺山脈以南持續的大雨,讓糧秣無法再供應得上了。

對,世上很多巧合。

去歲曹真伐蜀,被連續三十多天的暴雨給淋了回去。

而今歲在蜀國大占優勢的時候,又有繼續的大雨讓蜀軍糧秣補給不繼。

無奈之下,原本打算等到七月末便引兵北上,搶收魏國上邽縣屯田就食的蜀相諸葛亮,自得罷兵歸去。

也是在這個時候,讓司馬懿覺得自己苦苦等候的機會降臨了!

他要追擊。

但張郃覺得歸師勿遏,且再次提及天子曹叡的書信,聲稱不可追。

司馬懿無法堅持。

因為此番戰事中張郃對他頗為敬重,盡心盡力的為他壓制著各部將率的驕橫,但他對張郃的建議一次都沒有取過。

如若現今在強迫,說不定張郃惱羞成怒起來,直接將問一句“都督連陛下的詔令都不遵從了嗎”,那他就得上疏請罪了。

但他也沒有放棄。

從御蜀至今,他被指摘為“畏蜀如虎”了,還違背了天子避而不戰的戰略意圖了,付出了那么多代價才迎來臆想中的機會,哪能輕易放棄呢?

放棄了,那不就是坐實了自己御蜀不力的言辭了嗎?

前去追擊,不需要大勝,無需斬獲多少首級,只要能搜刮些蜀兵落下的一些不便轉運的輜重回來,也能挽回一些顏面啊

所以他先招來了先前請戰最兇的魏平,直接問他敢不敢去追擊蜀兵。

待得到肯定的回復后,才問張郃是否愿意引騎兵走董亭道截斷蜀軍的歸路;且還特地加了句,讓張郃便宜行事,待看到蜀兵被追擊打敗了才引兵出來斷歸路。

也讓張郃沒有了回絕的理由。

不管怎么說,司馬懿終究是都督。

且都以商討的語氣來問了,他也不好得理不饒人。

故而,追擊便成了定論。

慨然應諾前去追擊的魏平,一直都是曹真的部將,在雍涼駐守多年,功績并不亞于費曜,只不過他沒有跟著張郃攻街亭,所以官職比費曜低了而已。

亦很果決,引著本部當即就望著蜀兵撤退的木門道,勇而無畏的追了過去。

然后,他死了。

被蜀相諸葛亮提前設下的弓弩兵射死了。

也讓引大軍在后的司馬懿,罷了繼續追擊的念頭,還遣人趕去將已經出發的張郃給叫了回來。

至此,戰事落幕。

而在洛陽廟堂,還得悉更驚人的消息——

若是蜀兵罷兵歸去七八日,魏國雍涼各部將被徹底打殘,隴右亦不復魏國所有!

緣由,乃是蜀相諸葛亮還與鮮卑部落大人軻比能結盟了!

在數次北伐皆不如意后,且對江東這位盟友心中有數的情況下,蜀相諸葛亮為了這次北伐能有更高的勝算,在出兵之前還特地遣人去尋了軻比能。

軻比能是如今最有希望一統鮮卑的部落大人。

但因為魏國為了不讓北疆邊患大熾,便以分化、偏袒等手段百般阻撓軻比能部壯大,也對應的庇護了不少與軻比能有仇的其他鮮卑部落大人。

可以說,軻比能對魏國是滿腔忿怒的。

故而,當蜀相諸葛亮的使者尋到他,聲稱蜀國打算與他結盟,在此番蜀國北伐正面吸引魏國雍涼各部兵馬時,讓他從后方發起襲擊,前后夾擊一舉將魏國雍涼主力滅了的時候,他二話不說就應下了。

且還很有心計的,在召集麾下各部落兵馬之時,特地率其種人及丁零大人兒禪詣幽州貢名馬,以此來麻痹魏國。

魏國還真就不疑有他。

因為在前幾年軻比能就向魏國稱臣了,還被曹叡封為附義王。

故而,天子曹叡得悉大悅,以北疆不復有邊患為由,乃復置護匈奴中郎將,將北疆戰事的重心放在內遷入并州且日漸強盛的南匈奴各部上。

見狀,得計的軻比能當即引大小各部落,浩浩蕩蕩的穿行了整個河套平原,繞過蕭關進入隴右長離水上游的石城,正打算要給魏國雍涼各部背后來一刀的時候,蜀軍卻是在這個時候因為糧盡罷兵歸去了。

軻比能當然是不敢獨自對抗魏國雍涼主力的。

只能按捺著空勞一場的怨氣,帶著對蜀兵無信的鄙夷,灰溜溜的趁著魏國尚未知曉他行舉之前啟程回去了。

但他的行蹤終究還是被魏國得悉了。

待遣細作賄賂鮮卑部落小首領后,魏國打探出了他與蜀國結盟之事。

天子曹叡在得悉了整個過往后,心中慶幸不已,也對蜀國的托孤大臣李嚴萬分感激。若是李嚴愿意來魏國的話,他可以直接任命為驃騎將軍、封縣侯食三千戶以示嘉獎!

因為此戰魏國能守住隴右不失,最大的功臣當屬聲稱糧秣不繼、讓蜀相諸葛亮無奈罷兵歸來的李嚴啊

也正是因為隴右的慘敗,且軻比能不臣日后北疆多事的情況下,天子曹叡才有了詔滿寵回京師洛陽計議之舉。

而在淮南壽春,從李長史處得悉隴右戰事結果的夏侯惠,則是有些愣神。

魏平死了,但張郃沒死!

因為他進諫的“蜀自疲”戰略被天子曹叡采納,且付諸以行,歷史的軌跡開始改變了

隴右戰事偏離了歷史的軌跡,那么,淮南戰場是否也會改變呢?

賊吳孫權是否還如歷史那般不武嗎?

不會也有變故吧?

夏侯惠如今的心思全是這個。

因為方才李長史還告訴他,王凌已然來討要兵馬了。

在被李長史以沒有滿寵將令不能調兵的軍律回絕后,王凌便以揚州刺史的職權,調動了一支約莫七百人的郡兵,不日就要前去迎接孫布入魏了。

而夏侯惠臆想中功績,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將詐降的孫布首級帶回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