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全網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漁村小說>全網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漁村最新章節列表 >全網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漁村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全網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漁村-第一百十五章 長見識了
更新時間:2024-01-01  作者: 青竹lin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青竹lin | 明智屋小說 | 全網黑后 | 她穿梭大唐小漁村 | 青竹lin | 全網黑后 | 她穿梭大唐小漁村 
正文如下:
第一百十五章長見識了第一百十五章長見識了→、、、、、、、、、、、、、、、、、、、、、、、、、

今日村里出門上圩市的人十來個,一部分人天不亮就挑著自家的雞蛋,或者編的草鞋、竹籃、網兜等物出發了。

還有一部分婦人,用一個雞蛋當路資,坐蘇青青的牛車一起上圩市。

蘇青青不說話的時候,氣質非常清冷。

整個人與小漁村都是格格不入的,從衣著到相貌,都像是貴女。

但小漁村的大媽們可不會被輕易地嚇退,難得有機會不下田,不織布,大家交流的欲望很濃,跟蘇青青套近乎的欲望更濃。

“青娘子啊,你這油布里包的四四方方的是什么呢?”說話的人是叫吳春芳,是村里唯一一個花甲老人田二爺的媳婦,此時只見她一臉討好地對著蘇青青笑。

其實她未必多好奇,就是想跟蘇青青搭點話,套套近乎而已。

神醫啊,打好關系肯定沒錯的,尤其是在家里還有兩個老人的情況下。

田二爺一共有五個女兒,都已經嫁出去,幾年才會回娘家一次。

大唐這年頭跟后世不一樣,女兒嫁出去了能不能回娘家探親走動,要看婆家的意思。田二爺家的五個女兒,就不幸都沒能經常回來走動。

好在田二爺老兩口還有個老來子,就是吳春芳的男人田有亮。

這老來子是在田二爺以為要自己絕戶的四十歲當口,才意外出生的。

有了田有亮,老兩口總算有了個養老送終的人。

只是畢竟家貧,老兩口的積蓄也有限,因為生病又耗費了不少銀錢,在給田有亮娶完媳婦后,就基本無力再幫襯什么了。

田有亮出生的晚,姐姐們早就出嫁了,父母年齡又大,身體也不好,干不動太多活,家里很早就全靠他支撐。

偏偏田有亮還天生暈船,怎么練都練不出,一上船就暈,無法跟著族人一起捕魚賺錢,只能去漁船碼頭當個力夫養家糊口。

他們家算是小漁村里過得比較艱難的了。

蘇青青對于吳春芳和田有亮這一對夫妻,都還算熟悉。

主要是吳春芳經常來張氏家用雞蛋換草藥,而田有亮也經常幫蘇青青挑水。

自吳春芳開口問了話,牛車上的其他婦人便都將目光看了過來。

迎著大家好奇的目光,蘇青青也沒想瞞著人,直接回了一句:“是肥皂和香皂。”

“這是什么東西?沒聽過啊。”吳春芳這下是真有些好奇了。

蘇青青解釋:“是洗衣服和洗澡用的,跟藥堂里的澡豆一樣。”

“澡豆又是什么?樹上長的還是田里長的?我們能種嗎?”張氏隔壁鄰居趙氏插嘴問了一句。

小漁村的婦人們,就是澡豆也沒聽過。

這種東西他們又買不起,藥堂里的人自然不會向他們宣傳。也就只有在縣城住過,又是中醫之妻的張氏才懂了。

她笑盈盈道:“嫂嫂,澡豆可不是樹上和土里長出來的,是藥堂里的醫工炮制調配出來的,要好多名貴中藥材和香料哩,價值不菲。”

“啊,那這個肥皂和香皂也是拿中藥材和香料做的?”一聽到跟藥材和香料相關,大家便都開始吸氣了。

這兩樣東西就沒有便宜的時候,大家只有病得實在起不來床了,才可能去藥堂抓一次藥,多數時候硬扛。

自從小漁村里有了張氏,大家生病了還勉強吃得起一些最常見的藥湯,比如柴胡湯,或者蒲公英湯。

這些當然也不是正規的中藥方,就只是簡陋版本的土方、偏方。

真正的柴胡湯還要加黃芪、半夏、生姜和人參,哪里是他們小漁村的人喝得起的。

這也是張氏在小漁村,被認為醫術不咋樣的原因之一。就算她能背出藥方來,村里人也抓不起藥啊,這讓她如何作為?

光靠嘴肯定治不好病,她又不會針灸。

而蘇青青有水神能量,她可以作弊,不用藥都行。

上次救陳家莊吃毒蘑菇自殺的婦人,就是純粹用的水神能量,沒有耗費什么能把家吃窮又或者根本買不起的名貴藥材。

蘇青青看大家好奇,便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掀開蓋在籃子上的棉布,掏出那塊她打算拿來做展示的造型方方正正肥皂,就近遞給吳春芳看:“這就是肥皂,洗衣服的。”

眾人紛紛傳閱了一邊,還放在鼻子下嗅了嗅氣味,小心翼翼的,生怕弄壞了賠不起。

最后肥皂傳回蘇青青手里,她掏出另一塊圓形的淡青色香皂:“這是驅蚊香皂,拿它洗澡能防蚊蟲叮咬。”

“啊,還可以驅蚊,這香皂好啊。”趙氏感嘆,拿著香皂聞了聞,感嘆道,“好香,而且聞一聞,我好像腦子都舒服了。”

“真的嗎?讓我也聞聞。”

牛車上眾人又紛紛手傳手聞了一遍香皂,最后再還給蘇青青。

驅蚊香皂里面加了六神花露水,里面有薄荷、丁香、百合和迷迭香的成分,當然味道香且提神醒腦了。

薄荷一般分布在江南道,嶺南道的山林中不常見。所以小漁村的人沒見識過薄荷,當然也聞不出來,語匱詞乏形容不了。

他們驅蚊主要是靠的蒿草、艾草編織而成的草繩,晾干再濕潤后點燃,算是煙熏的一種。

當然這是大唐窮人的驅蚊方法,貴族驅蚊花樣可多了。

有裝著薄荷、藿香、茴香、八角等中藥材的香囊驅蚊;也有直接懸掛價值昂貴的“翠紗之幬”防蚊的;還有在院子里種藿香、夜來香等植物驅蚊的。

古代窮人日子苦,貴族可不苦。

嶺南道的貴族幾乎家家都配有翠紗之幬——也就是蚊帳。而這樣東西從貴族之家傳入尋常老百姓之家,跟牙膏牙刷一樣,要到宋朝。

華夏老祖宗智慧無窮,春秋時就發明了這樣簡單粗暴的防蚊工具了。

不像外國蠻夷,在現代奧運會時,看到華夏國家隊手里的蚊帳還驚奇不已。

牛車就在大家對蘇青青籃子里的肥皂和香皂的感嘆中,向著位于大亞鎮的墟市駛去。

其實墟市并不只鎮上有,山上的廟宇道觀也有,一般稱廟會。

不過對于小漁村的人來說,有了蘇青青的牛車,那當然是上鎮更開心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