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坤寧小說>坤寧最新章節列表 >坤寧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坤寧-第094章 圣旨不行
更新時間:2024-04-05  作者: 時鏡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都市 | 都市言情 | 時鏡 | 明智屋小說 | 坤寧 | 經典完本 | 寧安如夢 | 時鏡 | 坤寧 
正文如下:
天才一住努努書坊kanunu)

第094章圣旨不行

二十年前,蕭燕兩氏是親家。

然而隨著那不足七歲的孩童于平南王圍京一役中不幸夭亡,這由姻親作為紐帶連接起來的脆弱關系,輕而易舉地破裂了。

蕭遠在這定國公的位置上已坐了二十余年。

當年老定國公膝下有三名嫡子,定國公這位置本輪不到他來承繼。不過滿京城都知道他運氣好,原本該被立為世子的嫡長兄得了重病,燒成個傻子。國公府正在猶豫立誰的時候,他在校場與新繼勇毅侯之位的燕牧“不打不相識”,接著娶了燕牧嫡親的姐姐燕敏為妻,由此輕而易舉扭轉了內宅中的劣勢,既得到一名端莊干練的妻子,又得到了她母家的支持。很快,老定國公為他請封,立為了世子。待老定國公身故后,蕭遠便名正言順地成為了國公爺。

蕭定非是他同燕敏唯一的嫡子。

這孩子聰明伶俐,又同時具有蕭燕兩族的血脈,可以說一出生便受到整個京城的關注,在五歲時便被圣上欽點封為了世子。

但蕭遠并不喜歡這個孩子。

尤其是在平南王一役之后,但凡聽到有誰再提起這個名字,都會忍不住沉下面孔,甚至與人翻臉。

因為燕敏竟在此事之后與他和離!

勇毅侯府是最近幾代,靠在戰場上立功,才慢慢積攢了足夠的功勛,有了如今的地位;可定國公府卻是傳了數百年香火未斷、真正的世家大族。

在蕭遠之前,不曾有任何一位國公爺竟與妻子和離!

對男人而言,向來只該有休妻,而和離則是奇恥大辱!

婦道人家,頭發長見識短,哪里知道朝局輕重?

蕭遠有心不放妻,奈何燕敏背后有侯府撐腰,且皇族也對燕氏一族有愧,被蕭太后一番勸誡后,他終于還是寫下了放妻書,與燕敏和離。

但從此以后,蕭燕兩家便斷絕了往來。

二十年過去,蕭燕再未踏足勇毅侯府。

今天,還是二十年后第一次!

重甲在身、刀劍在手的兵士悉數跟在他身后,來自那九重宮闕、由圣上親自寫下的圣旨便持握在他手中,過往所受之氣、所郁之怨全都在這一刻暢快地宣泄了出來!

蕭遠上了臺階,頭發已然花白的他穿深衣、著翹履,頭頂上戴著高高的冠帽,走入廳堂后腳步便停了下來,帶著幾分危險的目光從在場所有人的面上掃過,看見依舊在為燕臨加冠的謝危時眉頭皺了一皺,最終看向了旁側已經站了起來的燕牧。

燕牧一張臉已然低沉封凍:“我勇毅侯府世代恪盡職守,忠君愛民,定國公方才所言是何意思?”

蕭遠冷笑一聲:“當然都是圣上的意思!一個時辰前,通州來訊,有人暗中挑唆,駐扎大營五萬大軍鬧出嘩變,聲稱要為你勇毅侯府討個公道!燕牧啊燕牧,當年平南王一役你我兩家也算是深受其害,卻未料你竟敢暗中與亂黨聯系,圣上仁義有心饒你一家死罪,誰料爾等竟敢意圖謀反!你們的死期可算是到了!”

通州大營,軍中嘩變!

在場之人哪個不是在朝中混?

方才遙遙聽見蕭遠說“嘩變”二字時便有了猜測,如今聽他一細說,只覺背后寒毛都豎了起來,一個個都不由轉過頭向燕牧看去。

燕牧聽聞通州大營嘩變時也是一怔,可緊接著聽到“你我兩家也算是深受其害”這句時,滿腔的凄愴忽然就化作了無邊無垠的怒火!

他猛地拍了一下旁邊的桌案!

案上茶盞全都震倒摔到地上,砸個粉碎!

燕牧瞪圓了眼睛看著蕭遠,眼底近乎充血,只一字一句恨聲質問:“你蕭氏一族也敢說深受平南王一役之害么?!”

偌大的前廳之內,連喘氣之聲都聽不見。

一面是圣旨到來,勇毅侯府罹難在即;一面是京中昔日顯赫的蕭燕兩氏之主當堂對峙,劍拔弩張!

膽子稍小一些的如今日來的一些伴讀,早已嚇得面無人色。

便是姜雪寧都感覺到自己的脖頸被誰的手掌死死地卡住了——

知道是一回事,親歷又是另一回事。

少年的冠禮終究還是沒能避免染上血色,籠罩上一層家族覆滅的陰云。

有那么一個剎那,燕臨便要站起來了,站到父親的身邊去,同他一道面對今日傾覆而來的、殘忍而未知的命運。

然而他面前的謝危,只是再一次向旁邊伸出手去。

贊者哪里見過今日這樣的場面?

端著漆盤在旁邊嚇得腿軟,險些跪了下去。

謝危手伸出去之后半晌沒人遞東西,他便一掀眼簾,輕輕道:“簪子。”

廳堂內正是安靜時刻,誰也不敢說話,腦袋里一根弦緊緊地繃著,只怕就要發生點什么事。謝危這聽似平淡的一聲響起時,眾人誰也沒有預料,有人眉毛都跟著抖了抖,手中按著刀柄的兵士們更是差點拔刀出來就要動手,轉頭一看,卻是謝危。

贊者都沒反應過來。

直到謝危輕輕蹙了眉,又重復了一遍:“簪子。”

束發的玉冠所配乃是一對木簪,方才只插了左側,卻還剩下一邊。

誰能想到這刀都懸到后頸了他還惦記著加冠的事?

贊者這才后知后覺地拿了木簪,近乎呆滯地遞到謝危手中。

謝危看都沒看旁人一眼,持著木簪便插向束發的玉冠。

定國公蕭遠的目光這時也落到了他的身上,原本就蹙著的眉頭不自覺蹙得更緊了些,雖知道這位謝先生乃是天子近臣,出身金陵謝氏,是個極有本事的人,可這處變不驚的模樣渾然沒將眾人放在眼底啊。

他都懶得再與這幫人廢話了。

在蕭遠看來,勇毅侯府這幫人都與死人無異,是以直接一揮手,冷厲地道:“廢話少說,今日赴宴的諸位大人們還請不要亂動,凡燕氏黨羽都給我抓起來!”

“是!”

他身后所有兵士領命,便要按上前來。

然而沒想到斜刺里突然傳出道聲音問:“大乾律例,圣旨傳下當為接旨之人宣讀圣旨,國公爺既攜圣旨而來,怎不宣讀圣旨便開始拿人呢?”

蕭遠都愣了一下。

按律例是有這么回事,可宮里來的圣旨,他難道敢假傳圣旨不成?

眼底頓時帶了幾分肅殺。

他循聲望去,竟是一身形瘦高的青年站在人群之末,穿著藏藍的衣袍,也未盛服,因而不知是何官品,只猜位置不高,又看面相冷刻寡淡,頗覺眼生,便冷冷道:“你是何人?”

那人兩手都揣在寬大的衣袖里,垂疊下來,倒是一身的平淡,并不緊張,只道:“下官刑部清吏司主事,張遮。”

張遮。

一說這名字,蕭遠倒是有了印象,記起是前陣朝中頗惹人議論的那個前刑科給事中,一介難搞的言官!眼皮登時跳了跳。

圣旨便握在蕭遠手中。

眼下是眾目睽睽看著,他縱使覺得面上掛不住,也不敢公然拒絕宣讀圣旨!

左右也就是宣讀一道圣旨的功夫。

這時的蕭遠還未多想,冷笑了一聲,便“謝”過張遮提醒,將圣旨一展,“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地念起來,大意確與他方才入府時所言無二,一則軍中嘩變事大,二則勾結平南王逆黨不饒,著令定國公蕭遠親率禁軍抄沒勇毅侯府,凡府中之人一律捉拿下獄。

一聲“欽此”過后,蕭遠便驟然合上了圣旨,陰沉沉地道:“這下圣旨宣讀過,爾等總該相信了吧?便是給本公天大的膽子,又豈敢偽造圣旨?來人——”

“國公爺,勇毅侯還未接旨呢。”

張遮在旁邊看著,眼見他要下令抓人,眼皮一搭,不咸不淡又補了一句。

這回別說是負責傳旨的定國公蕭遠,就是心里已經接受了大難臨頭命運的勇毅侯燕牧,都忍不住有些傻眼,搞不懂這位姓張的大人到底是想干什么。

謝危卻是在聽見“張遮”兩個字時便眉梢一挑。

加冠已畢,燕臨站起身再向謝危一揖,轉頭看去。

謝危的目光則靜靜落在張遮面上,并不言語。

蕭遠差點沒被這句給噎死,臉上一陣青一陣紅,牙關一咬,只道:“本公難道不知,還用你來提醒?”

接著才將圣旨往前一遞,道:“勇毅侯上來接旨!”

燕牧上前來接旨,可看著張遮也覺眼生,心想侯府該沒有這樣一個朋友,也不知對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蕭遠料想一應事宜到此便該妥帖了,這姓張的該沒什么刺兒要挑了,再一次揮手要換人上來抓人。

然而這一回根本還沒等開口,眼皮便是一跳!

因為他竟看見這姓張的移步向燕牧走來,竟將先前揣在袖中的手,伸了出來,像是要問燕牧看那圣旨,臉卻轉向他這邊,問了一句:“敢問國公爺,方才說通州大營軍中嘩變的消息一個時辰前傳來,圣上才下了圣旨要抄侯府?”

這人到底想干什么!

蕭遠腰間佩劍,此時已經有些按捺不住地握住了劍柄,冷沉地回答道:“正是。”

張遮便向燕牧道:“請借圣旨一觀。”

蕭遠有些氣急敗壞了:“位卑小官班門弄斧,究竟意欲何為!”

燕牧眼珠一轉,卻是直接將圣旨遞了出去。

張遮接過來,骨節分明的長指輕輕將其展開來,只道:“國公爺息怒,抄家滅族乃是大罪,按律便是圣上的意思,各級政令也當由中書省核過蓋印之后方能下達。下官昨日聽聞中書省褚希夷大人抱病,通州嘩變消息既是一個時辰前才傳來,請褚大人入宮便要費些時候,傳大人來此宣旨抄家又一番耽擱,一個時辰怕不夠用。是以……”

話到此時,他目光已落在了這封圣旨之上。

上一世從顧春芳處聽聞來的秘辛,果然是真——

查抄勇毅侯府的圣旨,確系沈瑯親手所書,然而當年宣旨之時圣旨上其實只蓋著皇帝寶印,并無中書省之印!后來勇毅侯府一案的卷宗里出現的圣旨卻是兩印齊全,據傳乃是抄沒侯府屠了侯府半數人之后,才由新任的中書省平章知事加蓋中書省印。

而原平章知事褚希夷老大人卻被革職,老病歸鄉,沒過半年便因貧病交加于家中過世。

前去吊唁之同僚,唯顧春芳一人。

由此才知道這件事,大約推算出當年褚希夷官至中書省平章知事,無異于一朝宰輔,怎落得這般下場。

張遮的目光從那本該蓋著中書省大印的空白處移開,重落到蕭遠面上,只道:“國公爺這圣旨,怕還宣不得,做不得數吧。”

蕭遠忍無可忍,拔劍直接指向他咽喉!

言語間已是盛怒難遏:“豎子焉敢胡言!圣上親書之旨由得你來置喙?!本公今日當削你項上首級以亂黨論處!”

姜雪寧萬沒料到張遮會站出來,且還接連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大乾朝律例倒背如流實不作假,只是不知上一世的今日究竟是何情形。她一顆心頓時在胸腔里躍動,險些便要從嗓子眼兒里跳出來!

陳瀛更是在張遮剛說話的時候便悄悄遠離了他。

然而張遮本人卻無比平靜。

他伸手將那圣旨遞了回去,寒光閃爍的劍刃倒映著他一張寡淡清冷的面容,無悲無喜,只好言相勸一般,道:“國公爺怒殺下官并無所謂,圣旨還是要送回宮中,請中書省加蓋大印,方可下達的。”

圣旨都已經送到了,兵士都已經圍了府,這人竟說皇帝說的話不作數,還得送回去蓋個印再回來抄家!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蕭遠近五十年來從未遭遇過此等離奇之事,險些氣了個一佛出竅二佛升天,五孔七竅里冒出煙來,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手抖不停:“你!你、你——”()(→)全本小說,努努書坊所有小說為轉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全本小說,努努書坊只為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