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官場風月小說>官場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官場風月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官場風月-關于官本位問題(湊字數)
更新時間:2010-09-19  作者: 同舟共濟   本書關鍵詞: 都市 | 官場沉浮 | 同舟共濟 | 官場風月 
正文如下:
本文摘自素凈道人《官場文化與潛規則

“官本位”,官不僅僅是一種職務,而且更重要的是政治身份和地位等級的標志。官為主,民為仆;高官為主,低官為仆。

“官本位”的表現是:各種社會組織及其所屬人員,無論性質如何,都參照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的行政級別確定行政級別,并以這種行政級別劃線,形成許多成文與不成文的規定,以使這種行政級別實際上成為各種政治、物資待遇的等價物和確定各種社會組織及其所屬人員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通用標準。于是出現了“局級和尚”、“處級尼姑”等現象。

當前的官本位,又是和計劃經濟、幾乎包羅一切的社會調控體系交織在一起的,情況顯得更為復雜。

由于官本位的存在,當官便對人構成了一種極大的誘惑,而且是官越大越好。因為官越大,特權越多,權力的三種附加也越大,構成了一種潛在的利益,它意味著,是否讓它成為現實決定于掌握權力的這個人。

權力是整個人類文明的骨架。一個社會,必需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官組成一個系統來治理,問題只是依靠什么來治理和怎樣治理罷了。另外,有人想當官也不僅僅是因為有官本位,權力欲與虛榮心是人類固有的本性之一,決定了社會中必然有一部分人去謀求權力。但是,官本位的存在,在上述“必需”和“必然”之外,又形成了一種以現代人目光看來是不正常的誘惑,于是便出現了不正常的情況。官本位誘導人不斷地沿著官階往上爬。

在官本位、權力崇拜、有權就有一切等觀念的熏陶下,官員不只是成為權力的化身,而且也已經成為權力的“具象”。與人治有千絲萬縷的官本位觀念,導出的另一種心理是“有權不怕法”。這也是某些干部大膽妄為、大行腐敗之風的部分原因。

其實,無論是多大的官,其權力畢竟有一個限度;進入現代社會之后,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官的權力也日益分明,除了極少數的情況,一手遮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若沒有其他官員的協助,任何一個官員都不足以抗拒法律,這里又一次顯示出了結黨營私,也即關系網的重要性。中國文化的某些特征,有助于關系網的出現,而官本位則為關系網的形成添加了催化劑。

中國是一個“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現實中,“官本位”不但沒有退化,還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比如某農場舉行建場50周年慶祝大會,參加的人分成了“應邀”的和“硬要”的兩部分。“應邀”的是指受到農場邀請的人,而“硬要”的是指沒有受到邀請的但自己要來的人。在這兩個音同字不同的“應邀”(“硬要”)中,是有具體含義的:“應邀”的是夠級別的干部;“硬要”的自然不是干部或者雖然是干部但不夠級別。

按說,場慶作為紀念也好,慶祝也罷,不過是一個公開的活動,不是干部會議有一定的級別限制,不夠級別的不能參加。這就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除了當官的以外,還有企業家和私界人士,這是“官本位”的延長線,盡管這條延長線表面看已經離開了政界,但并沒有離開“官”。“官本位”的延長線不獨“延長”到農場的場慶上,還延長到諸如校慶、廠慶、社慶、院慶乃至各種各樣的“慶”上。那一個個嘉賓邀請名單,幾乎都是從“官本位”延伸開來。說白了,就是借個名目“官慶”,找個由頭“慶官”。搞一次慶祝,加深一次“官本位”的烙印,把“官本位”的延長線拉長一點而已。

“官本位”的延長線已經延伸到了中小學生那里。處長的孩子趾高氣揚,科長的孩子略遜一籌,下崗工人的孩子就抬不起頭來。盡管不是絕對現象,但卻讓人從中感受到“官本位”意識對孩子的侵蝕。

中國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只有做官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只有在做官的路上拼搏,人家才會認為你是一個好士兵。所以,官場上你爭我斗習以為常,爭權奪勢司空見慣,跑官要官直言不諱,弄虛作假理直氣壯,人的臉皮變厚了,沒有人覺得不正常,每個人都心安理得,因為只有權力才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從古至今,國人對于等級制,存在兩種興趣傾向,一是強化等級,讓級別越多,級別間的儀式差別越復雜越好。實行了多年的九品十八等官階,每個級別不僅俸祿有別,而且衣帽服飾各有不同,彼此間的稱謂儀式各自不同。

第二種傾向是大家都往最高的級別上擠。久而久之,在大家的死命擁擠下,主管分品的中正官頂不住壓力,口子越開越大,最后,一項很貴族化的制度變成了頭重腳輕的怪物。不少王朝末年,朝廷里的高品官就更多。太平天國滅亡前夕,一共封了2700多個王。

現在的中國,教授相當于處長,講師相當于科長。所有這些毛病都跟官僚制度有關。現在所謂的等級都是官等官階。中國的貴族制早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無所不在的官僚體制,歷史證明,社會的行政導向勢必會導致依附于官僚制的等級制,同時遲早會打破等級制的規矩和限制,使最高等級擠滿了人,導致這種等級體制整體貶值。

中國傳統政治,首先講究的就是個秩序,最忌諱的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后世的君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不惜把禮儀道德化、制度化甚至法律化。

在中國,現在普遍存在一種“官位饑渴癥”。一般的病稱為“疾病”,稱之為“癥”的,就是“頑疾”。生理之外的“饑渴癥”比較罕見,“官位饑渴癥”就是一種。現在患“官位饑渴癥”的太多了。

“官位饑渴癥”的根源來于現實。在現實中,人人都看到了為官的利益和權力的含金量。在行政機關,很多人視官職為生命,那種盼望官位、盼望權力之情用“饑渴”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在那些執法部門更明顯,很多職位和權力直接等于背后的灰色收入。再看看許許多多突出業務的事業單位,同樣“寸官不讓”,每一次中層干部調整,便上演活生生的打斗,好象官位比生命還重要。很多人把仕途美其名“政治生命”,就是把官位視如第二生命。魯迅說“中國人的官癮實在深”,背后的文化背景太深厚了,總有那么一些人前赴后繼,為了官位,你拼老本,我拼血本。官位之下必有勇夫!多少人跑官要官,望權門而叩拜。當官沒有當夠的,到老不想退位,對權力流連忘返。有人說官最好當,只要給你一個機會誰都能當,當官是天下最容易之事。李鴻章就說過類似的話,說一個人在中國如果連官都不會做,這個人就太無用了。這只能說明庸官太多,官場有庸官的大市場,官位與能力不等,職位與責任不等,官德與實際不等,不為民只為私,這樣的官實在是太好當了。怎能不讓人“饑渴”。

仕途中人誰不想搏得上級的賞識而青云直上,更何況官職在如今的社會中附加了比官職本身更多的含義。職務代表的不僅僅是權力、地位、利益、名譽,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官員的人生成敗。

官場里的很多事情,你心知我心知,你肚明我肚明;但你不說我不說,你蒙著我蒙著,誰也不愿意做丑,誰也不愿意去做戳穿皇帝新衣騙局的天真小孩。這就是官場里的生態法則。

官場就是一個染缸,一個人要想保持清白,要么不介入,要么就只有走極端。

一個正派人,很容易覺得官場其實也是一個圍城,外人更多看到榮華富貴,未必深知其中的苦衷;但官場也不是什么私家花園,想進就進,想出就出。

官場當然是社會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正因為這樣,也就有最多的道義和責任需要承擔。

官場的神秘怪異,深不可測,其實玩在嘴上,看說功是否修煉到家;常常在各種會議報告上聽到“原則上”云云,而少見具體措施辦法,都因為講原則容易,講辦法難,講原則無需動腦筋,人人會講;講辦法就需要真才實學。

在某些人眼里,官場上蒙人無可厚非,是“穩定”社會、“鞏固”政權的需要,甚至稱為“智慧”、“策略”。其實,這話反過來就清楚了:一個靠“蒙”才能“穩定”的社會,是個什么社會?一個靠“蒙”才能“鞏固”的政權,是個什么政權?

把人“蒙”在鼓里,的確可以收一時之效,但要保持長久,卻是不行的。因為,當這蒙人的“潛規則”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東西時,人們難免不會如法炮制,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反把蒙人者蒙進鼓里。

沒有“周旋”和“妥協”,就構不成千百年來全部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技巧,也就造就不了全部歷史生活的光怪陸離。

國人當官,最忌諱“副”字。“副”字無論哪一級,不僅待遇不如正級,永遠戴不上“一把手”的桂冠,聽起來也不順耳,有“貶值”之嫌。好在官場有個“潛規則”:都會顧及副職的面子,下級、同級、上級在口頭上會主動“刪”去副字。這點面子在出差、開會、交際等場合,尤其注意給足。

“副”字雖然與名利有關,必然出現“副”轉“正”的激烈競爭。這里的學問就更大了,聰明機靈的一般會從貼近領導、提高業務水平、搞好同事關系這三方面打造自己,謂之當官“訣竅”。若排除用人不正之風,跑官買官,有以上三種能力的人,多則三五年,少則一二年,就能被“扶正”,乃至“更上一層樓”。官場級別,歷久彌新,代代相襲,奧妙無窮,深不可測。值得有識之士研究。

多數情況下,副手并不想把和正手的關系弄僵。如果正手能尊重反副手,肯于聽取副手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真正行使職權,許多矛盾就不會發生。現在的問題是,許多一把手都是獨裁者,什么事情都自己決定,根本不把副手們放在眼里,什么事情根本不于副手們商量,副手成了擺設,甚至成了出氣筒,這讓副手心里難以平衡,就生出許多事端。

其實,凡是正副手之間鬧矛盾,主要責任往往在于正手。一把手常常對副手心懷猜疑,副手工作出色一些,他認為有壓過他的可能,便處處提防;副手如果工作平常,他又疑心副手在泡自己。副手周圍有幾個得力的人,他懷疑副手在拉山頭;副手事事向自己請示,他又認為副手沒水平;副手如果不事事向自己請示,他又認為副手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弄得副手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天長日久沒有不產生矛盾的。

中國有幾千年的專制傳統,這些傳統中常常充滿心計、權謀,與民主社會的要求南轅北轍。民主社會限制個人獨斷專門行、為所欲為,要求尊重多數人的意見,不允許為官者為個人謀私,使丘陵處于監督之下。中國的許多正手與副手之間的沖突,其實是民主與專制的沖突,所以,要想消除正手與副手為敵的現象,只有真正實行民主,否則,這種現象不會消失。

領導干部排名確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很多地方都存在這種現象。排名是一種“政治風向標”。你在當地的排名,表明了你的政治地位。排名靠前了,說明你上升了;排名靠后了,說明你的地位下降了;如果在媒體上長期看不到你的名字,說明你出問題了。現在,排名的意義更加深刻了,排名靠前的,有好事總是先享受;排名靠后的,遇到壞事總是你先出頭;坐好車是排名靠前的先享受,排名靠后的只能坐淘汰下來的車子。秘書長是最諳此道的,因為他必須專門對排名學進行深入詳細的研究,開會、吃飯誰排名在前,座位怎樣安排,都很講究。如果不懂得排名學,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秘書長。

排名對工作的影響太大了,不是因事定人,而是因人設事。這是許多基層政府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痼疾。排名在前,發言權就在前;排名在后,發言權就在后。

排名在中國的官場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做官要明白排名學,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錯位。許多秘書長和行政工作人員必修的“基礎課”就是“排名學”。如果這一課沒有學好,從政就是不稱職的。

做官,首先是官位的級別太重要了。正部級、副部級、正廳級、副廳級、正處級、副處級,還有享受某個級別待遇的。不僅僅是級別的高低,在同一個級別中,排名的先后也是至關重要的。無形之中,這似乎也是一種等級,甚至尊卑。排名在前者當然是尊,這些年,中國的一些學術機構似乎也熱衷于此道,好象過度看重排名已經成了一種社會風氣。

排名對于官員的實際意義在于:有好處的時候,排名在前的人先享受,排名在后的人后享受;有難題的時候,則是排名在后的人先遭遇,排名在后的人后遭遇。

有難題的時候,排名在后的人先說;有榮譽的時候,排名在前的人先上。政府組閣者的水平就體現在這方面,領導者的高明似乎就是善于充分運用排名手段。當別人把不好的話說盡了,領導者總是做總結,當好說的話要說的時候,聰明的領導是不會讓排名在后面的人去說的。于是,怎么運用排名就是一門藝術。

排名不僅僅是一門藝術,而是有更深厚的政治內容,中就有過深刻的表現。政府討論任何議題也是如此,而決不是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重要程度來區分,而是取決于提出這件事情的副市長的排名先后。有的問題在沒有時間討論的時候,就只有擺到下次會議討論,可下一次依然是按照排名先后,周而復始。

所謂“排名”,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將某類人的名字進行排列,其顯著特征是次序的先后。如以職務大小為序、用年齡長幼為序,或者以姓氏筆畫為序,總之必須有先后。這排名確實很重要,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會議和宴會。一旦擺錯,沒有將領導該坐的位置弄準,那是一個態度問題甚至是政治問題。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說:“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我們從排名中看到的則是“官位”。

官場上顯性的腐敗很可惡,但不干事、不負責這種更普遍的隱性腐敗更可惡。

進入官場,忍辱負重是為了承擔更大的責任。人的很多主觀愿望要變成客觀現實,要有勇氣和膽略,并運用智慧獲得上級的認同,你的思想才能沖出牢籠獲得自由。

官場這個東西就象必須收費的三陪小姐,你不花錢就不可能對你微笑,你不投入就沒有產出。

現在世道變了:以前大款流行包二奶、養小蜜,現在真正的大款對養著幾個領導干部;而領導干部以前流行鉆門子、找靠山,現在真正有頭腦的干部對在結交社會名流和專家學者。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