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漢

第二十二章 吾,也以為然

曾江上,喊殺聲震天,孫軍與李軍相互廝殺,互不退讓。

樓船上的呂范看著從皖城來的援軍已經與江岸上的李軍匯合,現在正在同原本的李軍一起加固工事,列陣阻擋孫軍上岸。

而孫軍雖然仗著樓船之利,居高臨下,以弓箭射殺了不少李軍,但孫軍登陸一事卻一點進展都沒有。

每當樓船要接近岸邊,放下踏板時,李軍中就會沖出士卒,手持盾牌抵擋住漫天箭雨,用手中利刃砍斷踏板。

曾江上淺灘就那么幾處,而且樓船巨大,施展不變,讓樓船能夠靠近并且靠穩的地方不多。

這些地方都在李軍的重點防御之下,特別是李術派來的援軍來了之后,明眼可見的,李軍整體的士氣都在上漲,李軍在岸上的防御體系也更加完固了。

這樣子,呂范率領的孫軍只能駕駛著樓船在江岸上一字排開,在船上以利箭攻襲岸上的李軍。

不過相對的,岸上的李軍畢竟人數比孫軍少,而且孫軍箭勢甚強,除了憑借工事據守外,拿江上的孫軍也沒辦法。

孫軍無法突破李軍的防御,李軍也無法對江上的孫軍發起進攻,一時間,曾江的兩方敵對勢力成拉鋸焦灼之勢,誰也奈何不了誰。

面對這個情況,身為進攻方的呂范臉上卻沒有焦急之色,不僅呂范,同一艘樓船上的呂蒙和徐盛見到李術的援軍來了,臉上不憂反喜。

似是希望李術派來的援軍越多越好。

而位于整個戰場之巔的呂范思緒飄回了五日之前。

在朱然將呂范、呂蒙等四將叫來孫翊營帳后,孫翊已經跪坐在帳中的地板上。

在呂范等人進來時,看見孫翊正微屈身體,手捧燭火,孫翊身前的地板上放著一張廬江郡的輿圖,而孫翊的另一只手正跟著那閃爍不停的燭光,在輿圖上不停的滑動著。

孫翊察覺到呂范等人來臨后,不等他們行禮,就將他們喚到身前,讓他們圍著廬江郡的輿圖坐成一圈,一起指圖論事。

待呂范等人坐好后,孫翊率先興致勃勃的開口,“廬江兵雖多,城雖多且堅,但是吾等也有一萬兵馬,且都是百戰之師,先前孤只想到如何攻城,但為何我們一定要攻下廬江全境呢?”

在座眾人聽了孫翊的話后,反應各不相同。

呂范臉上已經浮現了然之色,呂蒙幾乎在下一瞬心中也有所猜測,徐盛臉露思索之色,只有潘璋一副茫然不解的樣子。

呂蒙見呂范不語,因此大著膽子問道,“君侯的意思是?”

孫翊調整了下坐姿,讓自己更舒服點,而后說道,“對,于整體而言,李術兵馬比我們多,他的分兵駐守也使廬江每座縣城都不好攻下。

但我們不妨轉變一下思路,于局部來說,我們的一萬大軍對上每座城池兵力上都有優勢。”

說到這里,孫翊手掌握拳重重擊在了廬江地圖上的皖城處,繼續說道,“廬江之患在于術,不在于他人。

既然吾等于局部有優勢,何不集合全部兵力,只往皖縣去。

廬江其他縣城縣令多為昔日叛逃江東之人,他們本意只是要北逃,只是為李術招攬而留下抵抗我軍。

皖城若下,李術若擒,這些烏合之眾失了領頭之人,必定人心渙散,到時吾等大軍壓境,他等或逃或降,再不足為患也。”

孫翊的意思就是李術所在的皖城就是廬江的心臟,李術若擒,整個廬江郡的叛亂就會不攻自破。

這就是孫翊想出的破局之策。

以點破面,以局部破整體,充分發揮孫軍局部的優勢,用一場局部的勝利來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

待孫翊說出他的破局之策后,呂范似有言語,徐盛恍然大悟,潘璋一臉敬佩,唯有呂蒙沉思之后臉上有所猶疑。

孫翊有意要培養這個歷史上大放異彩的三嘟嘟,便示意呂范暫且不言,溫聲問呂蒙道,“子明若有憂慮,可盡管言來。”

呂蒙細細思慮后,言道,

“樅陽與皖城相距幾百里,我軍若是直往皖城而去,一路上恐有被李軍發現的危險,到時李賊就會早有防備。

縱是到了皖城,皖城城池高厚,城中還有五千大軍,我軍急襲之下,兵力雖倍于他方,但倉促之間恐無法促下,時間一長,李賊就會從各縣調來援軍,到時候形勢就會對我軍不利了。”

孫翊眼睛一亮,不愧是呂蒙,雖然還未完全成長開來,但擔憂的點正是孫翊這個策略的命門所在。

面對呂蒙的疑問,孫翊笑著說道,“李術為了防備我軍,分兵堅城待敵,又令各縣閉門不出,這本意是為了防備我軍奇襲,但這個做法卻讓他犯了一誤。”

“分兵堅守,閉門不出,這說明各縣之間不會派出斥候探查四方,就算是有,范圍也肯定狹小,而且如此會導致各縣之間溝通不暢,無法及時通報敵情。”

“廬江一地不止多江河,亦多山林,孤可命軍馬入山林中潛藏而行,踏山路,渡泥濘,如此不過三日后可到皖城外。

江東兵馬多為步兵,此次帶來的一萬大軍中又多為丹陽精兵,山中潛行一事并不困難。”

丹陽步兵甲天下,且丹陽兵原先不少就是居住于山中的居民,除此之外,自孫策在位時,每次擊敗山越后,就會收納其中青壯納入軍中。

因此一萬大軍中還有不少原先是山越兵,爬山,在山中分辨方向對他們來說是祖傳技能,不難。

至于呂蒙擔憂的另外一點,孫翊用手指著地圖上的皖城旁曾江說道,“李術提前派兵在曾江設防,是想控制曾江的制水權,防止我軍從曾江攻他,但豈不知這樣他犯了第二個錯誤。”

“術于曾江設防,說明他重視這里,不容許曾江有失,如此的話孤可派一軍乘樓船北入曾江,作攻擊之態。

李術一定會從最近的皖城分兵去救,如此一來,除去原先曾江守兵,李術又分兵去救,皖城中還會有多少兵馬嗎?”

“攻敵之必救,分其皖城兵力,而李術以為我軍已從曾江攻來,他必定對皖城防務掉以輕心,到時潛藏在山中的奇兵突如天降,皖城可得矣。”

聽了孫翊的全盤戰略后,呂蒙眼神閃動,臉上浮現欣喜之色,聽君侯如此說來,此計大有可為呀。

見呂蒙一副隱有所得樣子,孫翊的心中閃過竊喜,養成的快樂不足為外人道也。

隨后孫翊又將頭轉向呂范,他自己思之,和呂蒙誠服并不足以讓他放心,唯有呂范這個有軍事經驗的監軍的肯定才能讓他放下心來。

呂范沉思一番后,對孫翊問道,“若是李術不派出兵馬增援曾江,君侯奈何?”

孫翊聽后笑道,“曾江李軍兵少,吾以大部軍力攻之,若是李術不派兵增援,不出半日,曾江可下。

屆時李術損兵折將,吾大軍又兵臨皖城下,再與山上奇兵合于一處,形勢對我軍還是大大有利的。”

“兵分正奇,樓船一軍為正,山上一軍為奇,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正奇之兵可依形式變化萬端,正者為奇,奇者為正,這便是兵之詭道也。”

呂范聽后嘆服,對孫翊露出了笑容,拱手拜道,“君侯妙策,廬江可下矣。”

呂范的肯定讓孫翊喜笑顏開,孫翊當機立斷,作出部署來,

“子衡明日就出七千精兵乘樓船北上,子明,文向輔之,汝等一部于曾江上務必猛攻李軍,誘皖城兵馬來救。

孤領文珪,義封領兵三千從山林中出兵皖城,伺機而動。

此戰務必一戰而克,壯我軍神威!”

說完后,孫翊將手中火燭倒扣在地圖上,燈火瞬間熄滅,焦黑了那處城池。而蠟燭的燈油流在了城池上,似某人的鮮血般那般鮮艷。

眾將頓時起身領命。

想起那日議事,呂范心中既有感慨又有欣慰,少主成長的速度真快,按照這個速度下去,用不了多久,孫翊就不再需要其兄長的余威庇護了。

至于孫翊那日之舉有沒有“圖上談兵”之嫌,呂范不以為然。

紙上談兵數百年來為無數文人墨客所恥笑,但那也只是文人墨客罷了。

久在軍旅的人都知道,紙上談兵最大錯的不是戰略,而是趙括輸了。

是他料錯了自己的對手,遇上了那個戰神,遇上了那個不可戰勝的對手,從而使自己一敗涂地。

若趙括知道對手是白起,他還會采取那等戰略嗎?

成王敗寇,自古皆然。

數千年來,任何謀略詭計算的都是可能性,而不是確定性。

孫翊雖是第一次領兵,第一次做出兵略,但已經做到了面面俱到,知己知彼。

于他那夜破敵之策而言,這次廬江獲勝的可能性很大,這就是呂范那夜支持他的理由。

但世事多變化,戰事更是如此。

就算孫翊這次失敗了,但其這次獲得的絕對更多。

在呂范看來,廬江一戰是否獲勝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孫翊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個優秀統帥所必備的軍事意識,有了一個兵法家所必備的基本素養。

廬江郡如今更像一個試金石,讓孫翊獲得進一步成長的試金石。

無論輸贏,只要孫翊能夠成長下去,那么最后江東得到的可能是一個比孫策更為優秀的軍事統帥,這對江東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于此相比,廬江郡一郡得失,無關重要。

更何況,按如今情勢來看,一切都在按照孫翊的謀劃下進行。

觀那從皖縣來的援軍,大約有三千之數,想來,皖城的守軍應該大部都被調出來了。

看著那猶自不知,還在列陣堅守的李軍,呂范嘴角浮現微笑,

這世上,總有一些天才,讓人不可捉摸呢。

其實呂范知道,那夜孫翊還有李術的第三誤沒說。

李術的第三誤就是,他太過輕視孫翊了,因為輕視,他才會不念孫策的恩情,舉郡反叛,因為他不覺得孫翊是值得他投效的人。

也正因為輕視,在得知是孫翊親自領兵前來后,他才會掉以輕心,面對突發狀況時,會失去冷靜清晰的判斷,從而讓孫翊有機會能給他致命一擊。

輕敵,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大忌。

想起那夜孫翊眼中閃現著的自信的光芒,那成竹在胸的語氣,呂范轉頭問他所看重的年輕人道,“子明,汝認為少主那邊能否成功呢?”

呂蒙見廬江的援軍已經來了,心中也是激動,毫不猶豫的道,“君侯智略天授,料敵于先,區區皖城,怎能阻擋君侯兵鋒,必為君侯囊中物也。”

呂范看著這個對孫翊一臉敬崇之色的年輕人,呂范好似想起了當初那個為孫策三言兩語就被忽悠的傾心投效的自己。

心中一時間閃過百般滋味,有回憶,有惆悵,有感慨,最后都化為了一句話,

吾,也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