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第174章 趙構不安分,再收拾一頓!

第174章趙構不安分,再收拾一頓!第174章趙構不安分,再收拾一頓!←→::mayiwsk

龍德宮,大殿內。

趙佶從皇城返回后,枯坐著生悶氣。

逆子太難纏了。

他這個當爹的主動服軟,開口想做點事,卻被死死堵住了路,始終被關在龍德宮中。

皇帝雖然不阻止他離開,可是沒有皇帝的首肯,他就算出了龍德宮,也一樣什么事情都辦不成。

“難道,朕只有當太上皇的命?只能整日游戲于花叢之間?只能整日被酒色所傷嗎?”

趙佶喃喃自語著。

恰在此時,一陣腳步聲傳來,趙佶在龍德宮的貼身太監王厚進來,稟報道:“太上皇,康王求見。”

趙佶揉搓了下面頰,擺手道:“讓他進來。”

王厚去傳令,沒過一會兒,趙構進入殿內,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

趙佶嘆息道:“小九,你不該來的。”

趙構問道:“父皇何出此言?”

趙佶如實道:“朕入宮去見皇帝,他回絕了朕的請求,讓朕老老實實呆在龍德宮。”

“你想讓朕復出做事,恐怕是辦不到了。”

“你想和朕父子聯手,更是做不到。”

“之前,皇帝沒怎么關注朕。現在朕去打草驚蛇,皇帝的視線一定會盯著龍德宮,你也會落入了皇帝的視線中,會被皇帝針對的。”

趙構頓時愣住了。

旋即,他一臉不忿,咬牙道:“兒臣現在,也沒有事情做,反正都這樣,皇帝還能拿我怎么樣呢?”

“皇帝連武人都重用,為什么連自家人都不信任呢?”

“他如此做法,忘記五代十國的慘狀,忘記咱們趙家的祖宗,是怎么得到皇位的嗎?”

“前車之鑒,后人卻不謹記教訓,反而一意孤行的重蹈覆轍。”

“這就是大錯特錯!”

趙構昂著頭,擲地有聲道:“就算皇帝把我喊過去,我仍然是這番話。可惜,三哥竟然向皇帝服軟了,還寫文章在邸報上,鼓吹皇帝整飭大相國寺好。”

明明是抨擊趙楷的,話語中,卻憑空多了絲酸溜溜的感覺。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趙佶看著膽大包天的趙構,贊許道:“朕一直認為,像朕的人是老三。沒想到,時窮節乃現,你小九才是最像朕的人,英武剛毅,朕看好你。”

趙構謙虛道:“父皇過獎了。”

父子二人都不得意,趙佶情緒苦悶下,干脆喊著趙構一起喝酒。

趙構搖頭道:“父皇,酒就不喝了,我準備回去。接下來,我就無欲無求,不信皇帝能拿我怎么樣?難不成,他還要給我弄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嗎?”

趙佶道:“去吧。”

趙構失望的回去了,趙佶一個人喝著悶酒。

龍德宮的情況沒有隱瞞,消息也隨之被黃經的人發現,轉而稟報到黃經的手中。

黃經看完詳細的資料,一路來到趙桓的身邊,稟報道:“官家,查清楚了。”

趙桓問道:“怎么回事?”

黃經稟報道:“回稟管家,康王趙構去見了太上皇。不僅如此,這一次太上皇出宮后,康王又再次去見了太上皇。具體談了什么,暫時不清楚。”

趙桓沉聲道:“這些消息,之前沒稟報上來嗎?”

“沒有!”

黃經搖了搖頭。

趙桓哼了聲,呵斥道:“跟在父皇身邊的人,也該處置了。你去安排下,把父皇身邊的太監換一批。父皇接見了外人,談了什么,必須每日上報。”

黃經道:“奴婢遵命。”

趙桓想著趙構一再的蹦達,吩咐道:“另外,你親自去康王府傳旨,康王心術不正,押入宗人府。”

黃經問道:“官家,有其他的處置嗎?比如說關押的時間,或者怎么處置?”

“不用!”

趙桓言簡意賅回答。

直接關押趙構就行,其他不需要管。

在抗金的大策略上,誰拖后腿,誰來搗亂,趙桓就絕對不會放過。

黃經應下后往外走。

他一路出宮,更帶上關勝麾下內殿直的士兵,一路往康王府去。

黃經來到康王府外,一招手,就有士兵去敲門。

房門打開,門房剛要問話,就被士兵扣住,黃經一路進入康王府,趙構也得到人來的消息,親自出來了。

他看到傳旨的黃經,心頭一突。

難道有什么問題?

趙構臉上略微帶著一絲的緊張,問道:“黃公公出宮來,有什么事情嗎?”

黃經淡淡道:“陛下有旨,康王心術不正,即刻押入宗人府。”

一聲令下,內殿直的士兵走了上來,直接就扣住了趙構。

剎那間,趙構懵了。

整個人臉上都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以及難掩的憤怒。

趙構高聲道:“我不服氣,為什么說我心術不正,這是莫須有的罪名。”

“官家上一次,以莫須有的罪名抓了我。”

“現在,還用莫須有的罪名抓人。世間天子,豈有次次用莫須有罪名抓人的?”

黃經看著掙扎的趙構,冷笑道:“康王爺有什么不服氣的,盡管去申訴。現如今,好好在宗人府反省吧。”

“帶走!”

士兵不再留手,押解著趙構就往外走。

這一刻趙構心中懵了。

為什么?

為什么總是這樣。

他就覺得皇帝對他非常的不公平,憑什么老是針對他,憑什么老是用莫須有的罪名打擊他?

趙構的掙扎沒有半點用處,直接被士兵抓走了。

黃經親自帶著趙構去了宗人府,把人下獄后,才回宮交差,見到趙桓后躬身道:“官家,事情辦成了。”

趙桓問道:“小九可曾說了什么?”

黃經低著頭稟報道:“回稟官家,康王說您不能以莫須有的罪名抓人,說世間天子,豈有次次用莫須有罪名抓人的。”

趙桓輕笑了起來。

莫須有嗎?

趙構覺得冤枉,可這樣的手段,不也是歷史上趙構發明出來的嗎?

如今只是敲打下趙構。

趙構乖巧聽話,老老實實當一個王爺,趙桓也不會隨意收拾和敲打的。

昔日金人南下,趙構和趙桓的政策背道而馳,反對趙桓死戰的策略,希望向金人求和。

士人叩闕,趙構又跳出來鬧事兒,還跑去當士人和官員的領袖,要一起壓制趙桓。

趙構不安分。

沒有找個理由讓趙構悄無聲息死了,那都是趙桓的仁慈。

趙桓吩咐道:“趙構押入宗人府后,一直羈押著。沒有朕的命令,不能把他放出來。”

“遵命!”

黃經再一次回答。

趙桓讓黃經退下,繼續琢磨著加強朝廷控制力的打算。

不控制不行。

不控制,文官就要跳反,也不利于未來的改革。

在和金人交戰的時候,對朝廷的控制力更要加強,要牢牢把政事堂掌控在手中。

一念及此,趙桓忽然又冒出之前的想法。

之前,趙桓曾想過扶持舅舅王宗濋當政事堂的宰相,就算讓王宗濋去做一個泥菩薩,什么事情都不管,也有利于趙桓控制局面。

平常時候,王宗濋什么都不做,不干涉政務。

需要通過趙桓的策略,王宗濋的存在,就可以替趙桓沖鋒陷陣了。

現如今,趙桓和李綱、楊時等人的關系都不錯,總體方向都是一樣的,都是對外抗金,對內治理地方。

這些事情是沒有處理內部隱患,沒有推動大宋的改革。

比如,冗官的問題。

一旦撤掉大批的冗官,罷免諸多不做事兒官員的官職,減少朝廷的開支,讓朝廷精兵簡政,這就會觸動文官的利益。

文官的反撲會很厲害,李綱等人可能撐不住,需要有趙桓的人才行。

這就是王宗濋拜相的好處。

只是,要推動這一事情,會有敏感性,李綱和楊時等人都可能會反對,必須要想一個合適的策略才行。

怎么安排呢?

趙桓思考著,沒過多久眼前一亮,頓時有了策略。

換人策略!

王宗濋去了政事堂,把殿前都指揮使讓出來,讓文官來主持殿前司!

利益交換,政事堂宰相能忍嗎?

畢竟要讓文官負責殿前司,總得給王宗濋一個合適的官職,去政事堂做一個菩薩宰相,總是合理的吧?

武人地位不斷提高的同時,他不相信文官能忍得住殿前司這樣的實權職務。

最重要的一點,要用文官來管殿前司,趙桓可以用有能力也忠心耿耿的人。同時,又讓王宗濋去了政事堂摻水。

這是一舉兩得。

趙桓想好后,也沒有立刻采取行動,又過了兩天,才安排人傳旨,召政事堂李綱、楊時、徐處仁和吳敏入宮議事。: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