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福寶,我靠醫術名動天下

第128章 范大人

第128章范大人第128章范大人→、、、、、、、、、、、、、、、、、、、、、、、、、

縣令夫人嘟囔道:“吃不飽又不是你父親造成的,不還有長浦縣和長海縣的縣令嗎?又不是百步縣出了難民,只要不影響你爹升官……”

“娘,無論是哪里來的流民,若是難民在百步縣造成混亂,就是父親失職,還談什么升官。”

縣令小兒子打斷了他母親的話,實在是吃不下一口,撂下碗去前堂找父親了。

徐縣令走到前堂,卻沒有叫縣丞等人來商量,而是坐在書桌后面,沉默了許久后讓下人去把師爺叫來。

之前那個方縣丞因為護城河清理淤泥貪污的事情被罷了官,新來的周縣丞還不了解百步縣的情況,一時之間估計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

還是和自己最親近的師爺商量靠譜些。

相比于縣丞、主簿這些人,師爺是他的幕僚,才是最忠于他的人。

師爺來得很快,縣令的傳喚,還沒吃完早食的他,放下碗就來了。

見師爺進來,徐縣令起身把門關上,邀請他坐下后,才道:“縣城的糧食要支持不住了,我們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師爺皺眉,“糧食竟然去得如此之快,不如,大人放出消息,引導難民返鄉?”

兩人一早就商量過了,不準備上報災情,自然也申請不出來賑災糧。

如今朝堂上,劉太后與圣上兩派的斗爭愈演愈烈。

劉太后垂簾聽政已經十年之久,甚至企圖效仿前朝女帝,把持朝政,玩弄權術。

但當今圣上年紀漸長,已經有了處理朝政的能力,不少老臣要求劉太后還政于圣上。

如今,朝堂分成兩派,宰相丁大人擁護劉太后把持朝政,御史中丞王大人主張還政于圣上。

前些日子還為委派何人作為欽差大臣,視察二浙路一帶受災情況、安撫百姓而大打出手,僵持不下。

“難民餓著肚子,怎會愿意長途奔波?”

徐縣令背著手走了兩步,道:“勤之,我不想再連任了,我已經在百步縣六年,若再連任,又是三年,三年又三年,我有幾個三年?”

這百步縣毫無發展前景,他在任上也沒有什么特別出色的政績。

若因為治下受災嚴重被上官記住,必然會影響年底考評,所以,徐縣令原本打算一拖再拖,等朝廷真正確定派誰來以后,再做出行動。

等再過段時間,治下百姓的田地都補種上黃豆,也不用擔心欽差大臣巡查到百步縣,他無法交差了。

而且,如今劉太后權勢如日中天,朝堂大概會派丁大人手下的大臣。

那丁大人貪權貪財,手下人也都是差不多的品行,等人來了,塞一些錢財進去,也就能糊弄過去了。

只是,他們都低估了難民的數量。

徐縣令垂下眼皮思索。

突然,門被敲響了。

“父親,外祖父加急送來了信。”縣令小兒子在門外稟報道。

徐縣令打開房門,喊小兒子進來,拆開信一目十行的讀完,不敢置信的又讀了一遍,皺著眉頭焦躁地在屋里來回踱步。

師爺不解,“大人?”

徐縣令叫手中的信紙遞給師爺。

師爺接過信紙一目十行地讀完,喃喃道:“太后病重?怎么會突然病重……”

徐縣令回身望向師爺,道:“勤之,今年考評過后,我會是何種下場?”

師爺嚇了一跳,連忙道:“大人怎會有如此憂慮?”

徐縣令手握緊成拳,將書信砸在案桌上,道:“勤之,一旦太后……病故,王大人一派勢強,來體察民情的就是范大人,范大人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若是巡查到這里,我該如何交代?”

“范大人……”

師爺想了想,提議道:“大人可要去信問問陳大人?”

徐縣令搖了搖頭,“岳父恐怕是幫不到我。”

徐縣令的岳父是京城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官,沒什么權勢,但勝在消息靈通。

在徐縣令和師爺說話的時候,縣令的小兒子撿起了外祖父的信通讀了一遍,這會已經了然于心。

他斟酌好說辭后,勸道:“父親,此次百步縣傷亡并不嚴重,至少與旁邊長海縣和長浦縣的相比,我們這算得上是情況良好了。”

“趁此時欽差還沒定下來,我們補救還來得及,讓里正統計上報各個村的受災情況,再挑幾個受災嚴重的村子視察,安撫民心。”

“縣衙再提供一些黃豆種子和農具,幫助他們下種,等到范大人到了,豆苗都長老高了。”

縣令小兒子說得有些急切,父親好不容易考上了進士,但確實不適合當官,遇到事就會慌了陣腳……

師爺望著縣令小兒子,目光幽深。

徐縣令聞言一驚,沉吟道:“來得及嗎?”

“來得急,父親。”縣令小兒子肯定地道。

來不及還能擺爛嗎?等范大人來了,那真的要被拉去砍了。

徐縣令在走到案桌前磨墨,他要好好想一想奏折該怎么寫。

“大人,大人,衙門有人上報,說是難民暴亂了,在村里搶劫糧食和財物。”一個衙役急匆匆地跑進來,大聲匯報道。

難民暴亂?

這話嚇得徐縣令心頭一跳,剛拿起的毛筆頓在了白紙上,留下一大坨墨跡。

想不了太多,徐縣令丟下毛筆就往前面去。

來人正是張信柱,他微微弓著身子站在堂前,見徐縣令來了,立馬跪下,“草民小水村張信柱,見過大人。”

徐縣令一路走得急,平復了呼吸后,才急切地問道:“具體什么情況?”

張信柱低著頭答道:“昨天中午,有一個婦人到小水村,報信說……”

張信柱仔仔細細地將昨天的情況上報上去。

徐縣令問道:“可有人員傷亡?”

“回大人,沒有。”

竟然發生如此惡劣的事情,徐縣令半天沒說話。

張信柱低著頭也不敢看縣令的臉色。

堂前靜悄悄的。

師爺壓低聲音在縣里耳邊說道:“大人,我們不如去看看?正好視察一下幾個村子的受災情況?”

徐縣令斟酌一番后,點點頭,“行,多帶幾個衙役,把人押回來。”

接著又對張信柱道:“本官親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