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投資移民_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176章投資移民
第176章投資移民←→:
僅僅半個月,王門便帶著烏桓人給劉備送過來上萬頭羊和七百多匹馬,他手下有十來個擅長做生意的隨從全都成了不更,廣陽郡東部的大片田地已經分給了王門的手下。
幸好劉備在西河亭北邊提前安置了一群內附的牧民,要不然還真沒人能養那么多羊。
士仁現在升級了,不僅要當弼馬溫,還得當羊倌頭子,雖然管的人不多,但管的牲畜卻是茫茫多——估計算是大漢首席養殖專業戶了。
那些馬都不是什么好馬,但至少能拉車,也能作為步兵各部配給的運載駑馬。
一千七百多個烏桓人成了大漢良民,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大漢軍爵,還得到了廣陽戶籍,而且他們仍在持續‘發展’下線。
這些烏桓人樂意用羊和馬換地,當然不是僅僅為了那點田地……他們是為了踏進‘漢家貴族’的門檻,是為了繼續忽悠別人。
王門很雞賊的把劉備的政策補充了一丟丟,只加了一句話,而這句話補上了劉備這個穿越者本身沒考慮到的地方——胡人的心態。
他加的是“引薦父子兄弟獻羊馬,二人皆可得漢爵漢地,得漢爵者方可引薦其他人。”
這看起來像是提高了門檻,使得胡人要去勸導父子兄弟獻出羊馬,先得到漢爵才能獲取傳銷資格。
王門確實更了解遼西烏桓,這個專門針對烏桓人的門檻,卻反而使得烏桓人趨之若鶩……
是的,人就是這樣,輕易得來的資格,人是不會珍惜的。
若是門檻太低,他們反而會懷疑你是不是騙他們。
但若是先給個門檻,然后告訴他們用什么方式邁過這個門檻改變身份,就有很多人會來追求這個成為人上人的‘資格’。
同時這也使得胡人很容易理解,只要能說服落家主弄來羊和馬,自己和家主就都能移民成漢人,并且擁有了持續‘傳道’和享受利益的資格。
——至于牛羊和馬怎么弄來的,這是無所謂的。
騙也罷,偷也可,借也好,搶也行,反正即將成為大漢勛爵,大漢朝廷可不會追究漢家子在胡人地界作的案。
也就是說,這是投資移民,而且這投資不需要太干凈……完全可以說服家主,把別人家的東西弄去獻給大漢,讓自己家成為漢民。
這是在手把手的教烏桓人怎么做,尤其是針對那些烏桓騎兵的家人。
王門確實考慮得很周到,他甚至教了這些烏桓人“走卒之道”。
也就是他曾被劉備指點的,身為走卒要如何保存自身。
樹挪死,人挪活,馬兒也需要追逐水草豐美之地才能長膘……
人性就是這樣,其實人們往往不會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而是會去追求那些傳言中更‘美好’的世界。
對于胡人而言,漢人地界就是美好的世界。
漢人的地界氣候好,沒有白毛風,而且漢民總是能從地里弄出糧食,總是能編出各種錦繡,總是能制造出神妙奇特卻又好用的東西,漢家女兒也長得更白嫩標致……
嗯,是的,在這個年代,就連大漢的月亮都比較圓。
再加上劉備這里的政策只需要一傳三就行,傳了之后甚至可以躺著等下級發展,只要下級里邊有一個給力的,自己就必然‘成功’……
這些烏桓人身份不高,但傳三個還是沒問題的,親戚朋友戰友,怎么也能湊到數。
結果丘力居本來帶出了六千騎,有七百騎當場投了薊縣——這就是七百匹馬的來源,他們都是一人雙馬,一匹戰馬一匹馱馬。
戰馬珍貴自己留著,馱馬在烏桓人眼里不值錢,獻出去得個漢爵資格,對于‘投資移民’而言顯然是劃算的,畢竟還能換幾畝地呢。
那一萬多頭羊其實也是從丘力居軍中順出來的……烏桓人通常是不帶后勤輜重的,但聚集大軍打仗時會趕著羊一起行動,羊是他們的移動軍糧。
這些羊,是丘力居軍中那些羊倌奴隸偷出來的,這些奴隸相當于輔兵,地位很低,當然要尋求改變人生的機會。
在昌平駐軍后自然是要放養出去吃草的,而放著放著,羊倌和羊就一起消失了……
同時,丘力居的其他部眾基本全都在談論投資移民的事兒,沒人有心思打仗……也沒法打,軍糧都快跑沒了。
王門現在也算是成了個小軍閥,雖說他不怎么在意軍爵,但他很在意這種快速獲取合法田地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他以這種方式成為了那些烏桓移民實際上的領導者。
畢竟王門是他們的最高傳銷上級,利益相關,王門確實會真心實意的保護他們。
烏桓人只是窮,但不傻,他們投奔薊縣當了漢人后,立刻便回了盧龍塞,開始發展自己的下線。
發展下線又不需要自己出牛羊馬,這不比打仗強?
隨后不久,徐榮也加入了劉備的團伙,并且徐榮帶來了一些鮮卑人。
王門和徐榮也正式官復原職,被劉備持節代表天子再度任命為胡騎督,而這次,他們這胡騎督是真的能督胡了,不僅能督胡,還能享受胡人帶來的利益呢。
王門和徐榮二人的胡騎督職務,這大半年來都算是‘半去職’狀態。
之前郭勛就任幽州刺史時,是把所有胡騎督全擼掉了的。
但當時只有鮮于輔和張純自動離職了,王門和徐榮躲到塞外沒搭理郭勛。
沒搭理也就相當于沒有實際交割去職,劉備把郭勛視為黃巾賊首干掉以后,郭勛帶來的密詔自然就成了亂命,王門和徐榮依然還是胡騎督,只是可能朝廷不認……
但幽州各郡和胡人仍然是認的,因為他們去職的事沒有公開向州郡傳告。
鮮于輔之前幫助宗員穩定幽州,在去年底宗員離開前便得以復職,而王門和徐榮直到現在才正式復職。
其實劉備持符節督烏桓軍事,是只有烏桓兵權沒有行政權的,能任命的官員也只有胡騎督和其下屬軍侯。
所謂持符節,這符節其實是兩個東西。
符是兵符,督烏桓的兵符是豹子形狀,上面的陰拓銘文是‘皇帝行授’,代表持符者得到了天子授權領軍,是兵權證明。
節是儀仗,樣子大體上是旗幟形態,旗桿很精致,帶有云紋,旗桿頂端是節旄。
節旄以馬尾混合絲線制成,呈麥穗的模樣,分為幾層。
劉備持的是假節,也就是臨時差遣,只針對督烏桓軍事這一件事,節旄只有三層,是等級最低的節。
但無論幾層節,代表的都是天子使臣的身份,只聽天子詔令,不需要搭理三公官署之類的流程。
三部胡騎就這樣靠著傳銷重新完成了整備,只是現在他們沒法出兵,因為他們的手下全都在做業務……
張舉搞的那點小打小鬧,在這種“朝廷認證官方傳銷”的大業務邏輯下很快失去了吸引力。
同時,張舉和張純地盤上那些奴隸也開始動心思了。
丘力居現在有點慌。
他一直在努力學習漢家文化,也讀過不少漢家典籍,甚至比張純更像個大漢士人。
其實所有的烏桓頭人和鮮卑頭人都會學漢文化,畢竟大漢之強盛深入人心,會說漢話寫漢字早就成了烏桓與鮮卑的貴族必備功課。
雖說鮮卑強盛時,檀石槐拒絕了大漢所有封賞與和親,但即便是檀石槐,也常常拿著大漢封其為王的文書信件炫耀……
至于烏桓,或許吃不上飯時會去大漢疆域劫掠,但慕漢之心沒有因此減少半分。
但丘力居怎么也想不明白,這大漢士人的套路怎么這么多?
先是張舉搞了一套彌天教,哄得部族里許多人去拜了彌天。
這事丘力居是能明白的,無非就是另一種巫神,對部族其實是沒有太大損害的,只是會有更多人親善張舉罷了,但部族仍然完全服從自己的號令。
無論信不信彌天,部族終究都得靠頭人來決斷貴賤,想做貴人,那就只能跟著頭人打仗,效忠于頭人的武士(突騎)才不會被視為奴隸。
有了彌天之后,奴隸與貴人之間的仇怨反倒是少了些,未必是壞事。
大漢有反賊,鮮卑在內斗,烏桓各部同樣也是年年相爭,為了保障自己的頭人地位,眼下也必須和張純保持合作。
丘力居是知道的,若不是自己一向謹慎,張舉和張純說不定會干掉自己,扶持自己兒子樓班……
但前不久張舉搞的五斗米人傳人就有點麻煩了,為了發財躺賺,部族中有很多人把糧食送給了張舉,而且這事還不好阻止。
——部族中確實有人因此賺了不少錢糧,如果阻止部族的人發財,那再忠誠的奴仆也會造反的……
這倒也沒什么,一人五斗米罷了,算不得太多,沒糧去搶就是。
無終那邊被大漢征召的兵士搶了漁陽烏桓的糧,因此被鄒靖和鮮于輔殺了不少人,這事丘力居知道,確實是自己這邊的人不占理……
但鮮于輔那里皆是漁陽烏桓,奪的是漁陽烏桓的糧,這本是烏桓人之間的事兒,是遼西部和漁陽部之間的內部斗爭,與鄒靖這漢民有何關系?
烏桓之事不讓烏桓頭人決斷,漢家軍將直接殺人,那就是沒把自己這個頭人放在眼里!
張純說大漢蒼天已衰,必將被彌天替代……可這些大漢官員仍然如此強硬,想來這大漢未必就真如張純所說那么衰敗。
不過,這事還是得讓鄒靖和鮮于輔付出些代價,否則若旁人見我烏桓可欺,便會欺凌更甚!
丘力居草草點了六千騎,攻破無終,得知鄒靖和鮮于輔已撤到薊縣,便帶兵來到昌平,想讓鄒靖給個說法——殺了三百烏桓部眾,起碼得賠個幾萬斛糧食辦喪事吧!
可沒想到的是……
剛到昌平,還沒開始和鄒靖談判呢,昌平一帶就成了大型尋親會場——自家部隊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家屬已經在薊縣了,且個個都在招呼自家父兄子弟去薊縣當大漢貴族,說是有福澤子孫的好生意!
丘力居仔細詢問了一番,得知劉備以天子符節為憑,出了個‘傳使人獻軍資,兩人皆可封爵,且下級之功慧及上級’的政策。
丘力居心里明白,這應該是劉備針對張舉的五斗米之術搞出來的。
可兩個漢官斗法,為何受影響的都是自己的部族?
丘力居也想攔,但真攔不住……
大漢的貴族過的什么日子?
烏桓的貴族過的又是什么鳥日子?
別的不說,便是丘力居自己,過得也遠不如大漢的小貴族啊……
就說劉備手下那個負責養馬的士仁,區區百石小吏而已,手下只管著幾十個養馬人,這要是在烏桓部族,連百夫長都算不上。
但這士仁如今也已是綾羅滿身,來右北平購置種馬的時候,光送禮就送了數百匹絹!
而且那不是劉備給他的公款,是士仁為了立功,私人拿出來的財貨!
丘力居自己都拿不出那么多絹……
誰不想成為大漢貴族啊,丘力居也想啊,若是大漢也能給自己封個王……哪怕只是為了安撫贈個虛銜,也足慰平生了。
可眼下這情況,別說逼得大漢安撫封王了,怕是部族大多都得跑去當漢人了啊!
烏桓學漢人耕種不是一天兩天了,北疆苦寒,收成不多,但即便如此,只要眼沒瞎耳沒聾,就能知道耕種土地的好處。
漢民種地一頃(一百畝,漢頃約合4.6萬平方米)便能養活數十人,可一頃草場連一落(五人)牧民都養不活。
自家部族被大漢稱為‘遼西烏桓’,但部族在盧龍塞北占據的地盤,其實遠遠超過了遼西郡的面積。
至少是遼西郡的兩倍。
可是,兩個郡那么大的土地,只能養活一萬落,而且部族中年年都會因爭奪草場而死傷數百人。
而大漢各郡,僅一個縣的土地就能養活萬戶。
若是漢人愿意接納胡民,若是到了漢地不會被視為胡奴,若是能成為漢家貴族,若是漢官不歧視,不胡亂加稅……
那誰樂意天天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打仗?
眼見部下騎兵紛紛跑去做業務,丘力居覺得很悲哀,他知道此事必須阻止,否則就不是什么五斗米的損失了,這是舉族背離之禍!
那張舉狡詐,索要五斗米,是為了驅使部族劫掠漢民得糧。
而那劉備陰險,故意只要牛羊馬,豈不是驅人劫掠烏桓?!
還有那王門,此人更可恨!竟教族人什么‘走卒之道’……實就是誘騙烏桓奴民背主求榮!
可丘力居也知道,眼下必須做的不是和這些人翻臉,而是想辦法謀求合作……
否則這人傳人之道多傳些時日,部族怕是都會為獲利而離心,到時候自己的頭人地位可就真保不住了!
是與張舉合作,還是與劉備合作?
可那張舉和劉備,都不是什么好東西啊……
薊縣。
“劉督軍往日之恩,王某不敢忘懷,督軍曾授王某走卒之道,王某便也將此走卒之道授于了這些烏桓人……眼下看來成效不錯。”
王門在劉備面前表現得極為恭敬……這大概是因為關羽也在劉備身后。
不過,這次關羽沒有朝他瞪眼了。
劉備確實對王門是有恩的,之前王門能成為胡騎督,就是劉備向鄒靖舉薦的。
去年被郭勛擼掉了職務,現在官復原職也是劉備任命的。
劉備不僅是他的直接上級,還是他的舉主,而且是他的金主,必須得恭敬些。
這幾年王門一直在塞外,和遼西烏桓以及鮮卑人都打了不少交道,他以前本就是幫張純和袁家做馬匹生意的,原本就有些路子。
若論招撫乃至控制遼西烏桓,王門目前還辦不到,因為他和丘力居關系不到位,他的路子都是烏桓中下層的小部落。
但若是與烏桓的小部落談生意搞傳銷……那王門還真就是專業對口。
畢竟他跟那些部落買賣牲畜交易鹽鐵已經十來年了,這幾年做胡騎督也拉攏了不少烏桓人。
“你我乃舊識,就不說客套話了。我這次是為了斷張純張舉的根,使烏桓親漢之人落戶幽州,既能補幽州之民,也能保北疆安寧。”
劉備很直接的說著:“王騎督居功至偉,無論朝廷是否酬此功,至少備可以先以田地犒賞。廣陽北的地只是給你門下的,你自己想要哪里的地,可以自己選。”
“督軍有賞,王某自然要領受……不過此事不用急于一時,不如待大功告成后一并論賞。”
王門也不客氣,他大體上還是了解劉備的,知道劉備向來直接,也知道朝廷可能不會酬功,該得的好處那就拿著。
“好,那些烏桓人我先安置于廣陽,王騎督若要再建大功,不如替我去和丘力居談談。”
劉備點頭,準備帶王門去做更大的業務。
“丘力居眼下怕是恨我入骨……”
王門撓頭,有點虛,但也沒慫:“督軍要和他談什么?”
“當然是談歸附大漢之事。丘力居現在再怎么恨你,也不敢對你動手,反倒是我不能出現在他面前。”
劉備搖頭自嘲道:“無論是張舉張純還是丘力居,現在若想解困,唯一的方式是立刻殺了我。”
這倒也是,王門點了點頭:“如今丘力居恐怕是坐立難安,倒確實是談歸附之事的好時候。但若要令他真心歸附,還需顯露大漢兵威才是,胡人畏威而不懷德,只依附強者。”
“沒錯,所以我兩天后就要直接進攻昌平,我負責打仗,你負責談判。告訴丘力居,若與我合作,我便可以和他一同用此道對付鮮卑以及其他烏桓部族,問問他想不想成為烏桓各部共主。”
劉備也朝王門點了點頭,問道:“但萬一我戰敗了,你可能會死……怕不怕?”
“怕。”
王門很老實的點頭,但又搖頭笑道:“但這一仗怎么可能敗呢?丘力居眼下兵無戰心,兩天后他恐怕連軍糧都沒了……”: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