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閑生活_第十八章叔孫通影書
:yingsx第十八章叔孫通第十八章叔孫通←→:
風雪落在咸陽城,淳于越望著一駕駕離開的馬車,每一駕馬車上都坐著一位齊魯博士,而且都有秦軍周全的護送。
再回頭看去,周青臣也登上了車駕。
淳于越道:“此去北方,多順從秦軍,切莫違抗軍令。”
周青臣坐在車駕上,一言不發,就任由秦軍趕著馬車將他帶出了咸陽。
淳于越神色凝重地送別這些人,這才見到身邊還站著一個人,也望著遠去的車駕。
此人正是被始皇帝與丞相李斯請來咸陽的待詔博士,叔孫通。
淳于越道:“希望,這些人去了之后能平安回來。”
叔孫通撫須迎風而立,道:“會回來了的,李斯不過是想讓他們看看北方的形勢,而不是為了殺他們。”
淳于越又道:“聽聞你見過公子扶蘇?”
叔孫通嘆道:“見過一次。”
“可惜,公子一直不見老夫。”
叔孫通又道:“今天還有幾個老友要見。”
淳于越神色不悅還想再說什么,再回頭看去,見那叔孫通已快步走遠了。
雪天中的咸陽城,十分蕭條。
扶蘇覺得,當天色就要入夜的時候,反倒會讓人覺得咸陽城很溫暖,因為入夜的時候,在咸陽城一間間屋子中都點著燈火。
黑夜籠罩咸陽,漫天都是風雪,家家戶戶的窗臺上還有積雪。
那從人們家中窗戶照出來的點點燈火光,在這個寒夜中顯得異常溫暖。
扶蘇城墻邊的鼓樓走了下來,剛剛站在鼓樓上,看著萬家燈火的景色,這種感覺很好。
前來換防的士兵,見到公子連忙行禮。
扶蘇頷首道:“有勞了。”
士兵再一次躬身行禮。
自從商鞅變法之后,秦人都是善于追求自我價值提升的,其實這也無關是否是秦人,換作別人,不論是誰都一樣,幾百年過去了,人們太渴望一個能夠上升的通道。
扶蘇想起了自己的家仆,幾個婦人為了爭搶一架高效的紡車都會互相敵對。
李斯從一個廷尉升任到丞相是一次自我價值的提升。
田安遞上一卷書,道:“公子這是,章邯將軍送來的名冊。”
扶蘇接過名冊確認了一番,又道:“早些休息吧。”
聞言,田安退出了公子的寢殿。
這輩子,扶蘇已經習慣了每天不知幾點睡,每天不知幾點醒的生活。
只有在每天醒來的時候,扶蘇問了田安之后,才知道現在是什么時辰了。
大概是昨天太晚睡了,扶蘇醒來洗漱著,問了田安之后,才知道現在是辰時。
不過現在都休朝了,也就不用在意什么時候睡醒。
洗漱完,扶蘇用浸了熱水的布巾,使勁擦了擦臉,隨后在冷空氣長出一口氣,熱氣化作了一團霧。
洗漱完,扶蘇親手準備著自己的早食。
今天的天氣依舊灰蒙蒙的,扶蘇坐在爐子邊,等著米粥煮開。
有個內侍腳步匆匆而來,“公子,有人求見。”
平日里老師來見,這些內侍也會直接說丞相來了。
扶蘇喝著一碗熱水,道:“誰來求見?”
“是個叫叔孫通的人,說是來還書的。”
扶蘇一手端著碗,碗中的熱水還在冒著熱氣,又道:“請人進來。”
早晨時分的高泉宮是忙碌的,來來往往的宮人們正在打掃這里,清掃著地面的積雪。
宮里的積雪看起來更厚,叔孫通走在清理出來的小道中,一直來到了殿前。
公子扶蘇就坐在殿前,而在面前還有三個爐子,每個爐子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陶碗。
叔孫通雙手捧起竹簡,道:“公子,這是先前伏生老先生所借的書,臣特來歸還。”
扶蘇示意讓田安接過書卷,一邊揭開陶碗的蓋子,將一些切好的魚肉放入碗中,再煮片刻。
叔孫通觀察著公子的舉動有些好奇,疑惑的眨了眨眼。
叔孫通的須發花白,從須發上來看該有五十歲有余了,再從他的氣色還有微胖的臉頰來看,大概有四十歲,如今的古人實在不好分辨年齡。
就比如說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留著長長的須髯,不把對方的胡子刮了,光是看著那張滿是須髯的臉,就會往三十歲以上猜測對方的年紀。
而在古人的樣貌上來看,扶蘇又發現中年時期就白須白發的人也有不少,可能一個須發花白的人只有三十余歲,四十余歲?
注意到對方的目光,以及以上這些念想,就是扶蘇剛剛在幾個呼吸間所思慮的。
而面對對方好奇地目光,扶蘇道:“怎么,大秦公子親自動手做飯食很奇怪嗎?”
聞言,叔孫通又連忙行禮,解釋道:“臣……臣只是覺得少見。”
扶蘇道:“其實吧,做飯是一件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消耗時光與成就感,你就當我這個大秦公子太清閑了。”
叔孫通又是意外一笑,又道:“大秦的公子的確與當年六國的公子不同。”
不得不說,聽這人講話很舒服,齊魯博士中還是有會說話的。
扶蘇將魚粥端了起來,擺在一旁放涼片刻,又將另一個爐子上正在煮著的豆漿也端了下來。
“這個叫做豆漿,是商顏山的人們磨出來的,研磨此物很累的。”
田安明白公子的意思,就將桌案搬了上來。
叔孫通的面前放著一碗豆漿,一碗魚粥。
扶蘇自顧自地吃著,還又看了看擱在一旁的竹簡。
叔孫通又看了看四下,這里的每一個內侍與宮女都面帶笑容的看著自己。
見公子已快將一碗粥喝完了,叔孫通這才端起碗飲下一口熱粥,溫熱的粥入口,還有些咸味,夾雜著一些魚肉。
這碗粥好吃得讓叔孫通瞪大了眼,他大口吞咽著將碗中的粥全部喝完。
再端起一旁的豆漿,仰頭一口氣喝完。
如此,叔孫通滿足的打了一個飽嗝,又意識到是在公子面前失禮了,忙面帶慚愧的躬身行禮。
扶蘇道:“無妨,我不在意這些禮節……嗯,也難怪你們說秦人粗鄙。”
叔孫通道:“臣不覺得秦人粗鄙。”
扶蘇的目光依舊在書上,接著道:“當年不論是燕趙,齊人,還是楚人,都說秦人不識禮數。”
叔孫通道:“臣以為所謂禮并非拘泥一言一行,而在于制,所謂禮制……”
這一說,這位齊魯博士便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述著關于禮的事。
其實他講的這些大抵上都是不重要的,往往是為了讓你聽暈頭轉向,而后你自己也就忘了當時為何發問了。
扶蘇又道:“聽聞昨天丞相讓你們這些齊魯博士去北方,你們還在老師的門前叫罵?”
叔孫通稍一思量,忙回道:“臣昨日在拜訪好友。”
昨天的事情是自己親眼看到的,扶蘇本想為難一下這位博士。
不得不說他又是個十分狡猾又聰明的人,一句話兩頭誰也不得罪,干脆拿出了一個不在場證明。
言外之意,我不在那里,我不知道,發生什么了,我在朋友家吃飯。
大抵如此……
扶蘇詢問道:“你在咸陽的朋友很多嗎?”
叔孫通道:“其實那些人并不全是臣的朋友,是臣的老師故友,多數人都是瞻仰臣的老師的名望,希望將他們的孩子送去齊地讀書,這才討好臣,不瞞公子,只要臣在咸陽每天都有人邀請臣。”
所以呀,孔子他老人家后人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誰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個名門老師,而在這個時代最好的學術背景,多半就是叔孫通的老師,孔子的后人孔鮒。
扶蘇沒見過孔鮒其人,但從這些事來說,這個時代的古人已十分注重名師效應。
古人從來不傻,就像是叔孫通,他來者不拒,但對于對方的求學,會不會答應就兩說了。
因此,古人所面對的問題,也是很值得研究,以及有著深刻的反思價值。
扶蘇接著道:“我的老師當今丞相,丞相師出荀子,如此說來我也算是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但我才疏學淺,我的老師忙于國事,實在是分身乏術,倒是有一件事不知道老先生能否相助。”
叔孫通道:“公子但說無妨。”
“我在商顏山下有三千家仆,還有三百余個十歲不到的孩子,我想要給他們找一個老師,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教他們。”
見叔孫通沒有當即答應,扶蘇又道:“若他們能夠在老先生門下學有所成,將來我會讓他們去北方殺敵,殺敵有了功就恢復他們的戶籍,讓他們在大秦為官。”
叔孫通還是沒有答應。
扶蘇繼續畫著大餅,道:“如此一來,你就有三百個弟子,并且這三百人都是大秦的官吏,但凡這三百人中有三五人能夠成為大秦重臣,老先生也可以名滿天下了。”
叔孫通聽到這話明顯神色有了些許變化,他十分恭敬地行禮,心底里有了警惕,這位秦國公子實在厲害。
“能否容臣思量……”
“半個時辰。”
“這……”
“老先生,若不愿,我也不勉強。”
本來是伏生找公子借的書,他叔孫通是來還書的,伏生欠公子的人情怎么落在自己的頭上,還遇到了一個口齒如此厲害的公子。
思來想去,公子將好處也都講了,本就欠著人情。
叔孫通真是三緘其口,最后實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只好硬著頭皮道:“臣領命。”
言罷,叔孫通腸子都悔青了,若自己不答應,公子讓人去議論老師孔鮒,后果更不堪設想。
大秦的公子還是個少年人,叔孫通實在沒想到賢明的公子扶蘇竟然會提出這般要求。
扶蘇看了看天色,又道:“田安。”
“在。”
“安排車駕,送老先生去商顏山,現在到了商顏山,下午時分還能上課,讓章邯將軍安排住宿與教課時辰。”
三兩句,公子扶蘇就將這位老先生送了出去。
直到坐在了車駕上,叔孫通還在反復懊悔,怎么就答應了?
田安自然是高興的,公子三兩句話就給商顏山的孩子們找了一個老師。
田安走到了高泉宮,回稟道:“公子,就怕這位老先生教不好,不好好教。”
扶蘇還在盤算著自己的私產,又道:“沒關系,教不好就換一個,近來軍中還有往商顏山送去的雜物嗎?”
田安從書架上拿下一卷竹簡,回道:“章邯將軍都記錄在案了。”
“嘩啦……”
扶蘇將竹簡打開,核對著一件件雜物,秦法的治理下往來文書一定要仔仔細細的記錄,包括每個細節,就如軍中送到商顏山的每一根木頭,每一尺布都要一清二楚。
一來這即是給軍中交底,讓軍中放心,而這些往來記錄也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落人口舌。
田安又道:“公子,丞相安排的宅邸公子至今還未去看過。”
扶蘇道:“現在還有人去那處宅邸拜訪嗎?”
“回公子,入冬之后就沒人去拜訪了,人們都快忘記了。”
扶蘇稍稍點頭,又道:“把書架整理好。”
田安點頭,親自給公子收拾著書架,那一卷書放在哪一個格子,哪一類書在哪一列都有標記,不能放錯,也不能亂放。
到了午時,田安聽到內侍們議論,便又來稟報,“公子,今天有人去拜訪丞相了。”
待叔孫通到地方之后,扶蘇還要等著章邯的回報,一邊喂著魚疑惑道:“記得自休朝之后,老師就不見客了。”
“此人進了丞相的宅邸,還被丞相宴請。”
“什么人?”
“回公子,其人名叫張蒼,傳聞是丞相的好友,而且與丞相師出同門,亦是荀子的弟子,就在咸陽任職御史,當初是丞相向陛下舉薦的。”
扶蘇還在看著荀子他老人家的典籍,其中就有荀子老人家對孟子的評價。
扶蘇道:“張蒼是御史?”
“回公子,張蒼雖是御史,但管著文書卷宗,平日里官吏需要調閱卷宗,需要查問典籍,都要張蒼批復準許,咸陽宮的藏書有幾何,也都是張蒼在看管,皇帝評價過,其人博學多識。”
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很多,不過教出來的弟子,真是每一個都不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