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陽布衣

第251章 莊內瑣事 下

勛陽布衣_第251章莊內瑣事下影書

:yingsx第251章莊內瑣事下第251章莊內瑣事下←→:

張清平把自己這段時間帶兵,尤其是前不久帶人清剿兩個匪巢的心得細細道來。

張清平講得認真,莊主大人和方維良聽得更認真。

“……所以在下以為,新人和老人如何視對方為手足?只有一起殺敵,一起流血,一起受傷,芥蒂之類的便都是小事。”

“鎧甲不只是上陣時才有用,還可讓怯懦的軍士變得勇敢無畏,后者的效用更加可怕。在下親眼所見,一個穿竹紙甲的士兵和沒穿的士兵受一樣的傷,但穿竹紙甲的那個士兵覺得自己的傷不算什么。”

張清平講完之后,抱拳后退,到一邊等著。

李響把張清平的細致講述、自己的實戰經驗、屬下和門生的作戰經驗糅合了一下,得出兩個可信結論:一是新兵和老兵可以在戰斗中快速融合,二是鎧甲的作用不僅在于擋箭和對砍。

想要讓新兵和老兵在戰場上互相配合,需要在戰法和軍規方面下大功夫,還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多加引導。

只有到了戰場之上,新兵和老兵配合起來可以有效殺敵,增加彼此活下來的幾率,新兵和老兵才能加速融合。

鎧甲即使再爛,也可以給士兵一種心理優勢。以竹紙甲來說,披上鎧甲看到的箭矢,跟不披鎧甲看到的箭矢完全是兩碼事。披甲士兵面對箭雨,驚慌失措的概率要低得多。

近戰廝殺更是如此,披甲士兵在考慮自己的鎧甲有多爛之前,會先給自己一個“老子有甲”的心理基礎,對攻起來,氣勢自然而然就不一樣了。

新老融合,鎧甲至上,這兩點經驗被李響牢牢地記在心里。

心里盤算著未來可能遇到的敵人,李響突然想到一個人,笑著說道:“那個劉夏都真有意思,本莊主還以為他會一直釘在小河南岸,霸住一小半原來的明月莊土地不松口呢。”

張清平對劉夏都接受和解,主動離開明月莊,將小河南岸的土地全部返還的做法很是好奇。

只聽方維良說道:“李夢空和張萬里兩位確實有手段,專門盯著錢袋子下手,這么快就讓劉夏都和他爺爺屈服了。”

“以劉夏都為首的七戶劉姓,徹底投靠了某些能量大的人家,把自己變成釘子,釘在咱們眼皮上。然而公中很快在明面上與勛陽、十堰的坐地戶和解,之后發動對七戶劉姓和某些人家的排擠,便沒人說什么了。”

“莊主仁慈,只要七戶劉姓接受和解,便資助他們到丹江口、南陽、襄陽等地立足,幫他們重開作坊。劉夏都和他爺爺再待在空無一人的小河南岸,自己都臊得慌。”

“能過上體面的日子,便沒有誰會跟潑皮破落戶一般毫無顧忌,七戶劉姓終于是過往了。莊主行事非常人所能及,在下佩服。”

張清平在旁邊聽著,心里再次對莊主大喊一個“服”字。還是莊主的境界高,直接搬起錢把人砸跑!

李響倒沒多少得意的意思,“本莊主倒希望從沒有七戶劉姓吃里扒外的事情發生,畢竟是素素和老泰山的親族。”

方維良對未來的莊主夫人不熟悉,簡直是素未謀面,不敢亂接話茬。

張清平逮到機會了,“素素娘子只會心向莊主,不會多理會七戶劉姓的。何況莊主大人已經給夠了那些人體面,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就不信誰會嚼舌根。”

李響微笑不語:呵呵,這個世界上,尤其是炎黃土地上,從來不會缺亂嚼舌根的人。

在大周,娘子是用途極為廣泛的日常稱呼,沒有出嫁的女子每天都被人稱呼“娘子”或者“小娘子”。所以很多人都稱呼劉素素娘子,李響也只能忍著,還好不需要忍多久了。

方維良拱手道:“莊主婚期定在六月初五的小暑,已經剩下不到三月了,在下先恭喜一聲。”

張清平和分布在山脊線上的幾十名親衛,一起恭喜莊主。

李響笑著承下,內心感慨萬千:岳丈大人救出來了,婚期也近了,自己在大周終于要邁出人生中的最重要一步。

若是江南局勢未平?呸呸,剿滅方臘重要,還是結婚重要?就算到時候永樂朝還在和大周廝殺,自己也要跑回去先把親結了,李響暗暗發狠道。

“盯著北邊兒老虎潭周圍,防疫方面出了問題,立即通知我。”李響下坡時,叮囑方維良道。

還沒到第二天中午,老虎潭周圍便出事了。還好有劉元、劉盛兩位在場,沒有鬧出大亂子。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沒有超出莊主大人的預料:有幾個劉成棟部的士兵,一來緊張于染上疫病,二來不想接受某些隔離條令,于是和鄉兵裝扮的醫衛處郎中發生了口角。

劉元把鬧事的幾個士兵打了一頓,訓斥他們幾個想害死所有人。剛剛趕到老虎潭邊上的張老頭上前,再次強調了一遍疫病是如何傳播的,規勸所有士兵服從條令。

至于有個士兵口不擇言,說明月莊的子弟在藥品、吃食、住宿等方面有優待的酸話,自然是被劉元和張老頭壓下去了。

一只眼緊盯著老虎潭那邊,另一只眼還要時刻防著方天定的惱羞成怒,李響的神經一直緊繃著。

三月十七日下午,進駐德清縣城的方天定終于得知了李響和他交戰數場時動用的兵力:最多時,也不超過六百人手!

方天定怒不可遏,那種被李響戲耍的感覺幾乎讓他喪失理智。兩千孤兒軍,兩千戰力中等的應明部,被方天定抽調集中、剛剛開始加強訓練的一千精銳,共計五千余人踏入山林。

接到消息的李響反而松了一口氣。有確定消息就好,李響最怕方天定那里一直沒消息,讓人提心吊膽的。

三月十七日發生的戰斗不值得大費筆墨,無非是李響、熊大春、楊營東三人依靠地利和軍械優勢,堪堪擋住了五千方臘軍的大舉進攻。

彼時劉成棟部有將近一千五百人在場,再加上恢復體力和戰力的近七百李響手下,還有操持車載床弩、蹶張弩、火器的三支大周器械軍,擋住方天定的含恨一擊當然不在話下。

方天定很清楚,官軍在山林中的作戰耗費要遠勝平地,于是他開始不間斷地,對梅花鄔和上窯兩個大周軍防守要點進行騷擾攻擊。既消耗大周軍的物資,也鍛煉永樂朝的部隊。

李響也調整了戰術,開始有意地鍛煉自己的部下。很快,重新介入指揮的劉成棟也調整了戰術。

三月下旬之前,德清縣城北部的山林開始了低烈度的一連串戰事。

手下恢復戰力之后,李響不需要再帶著他們頻繁肉搏。

正巧西王廟的箭矢作坊投產,第一批箭矢也被送到前線,李響于是再次鉆研起直弓戰法。

山林本來不適合大批直弓手列陣而戰,無奈進攻方是永樂朝,便使得李響一方利用直弓小隊防守關鍵位置的戰法成為現實。

丁史航、大牛、三伢子、張永年等人事先標定好幾個地方,等方臘軍從那片區域經過時,便利用從上而下的箭雨進行攻擊,然后趁方臘軍陣型混亂的功夫把箭矢收走。

潑天的箭矢射出去固然駭人,耗費也是巨大的。

打打停停,停停打打。

三月二十日那天,李響終于見到了過來增援的成吏員和王曉晨等人,從他們口中證實了一個消息:

虞允文帶領三萬多大周軍,已經于三月十七日當天到達蕪湖!加上輔兵、青壯和民夫,官軍船隊所載五萬多人,沒有全部停留在蕪湖,還有一部分駐留在銅陵、池州、安慶三城。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