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

第三章 大學精神

晚飯吃得挺痛快,這當然是李思明自認為的,吃白飯沒有不痛快的。不過人家楊月并不在乎。

北大恢復正常秩序后,各種社團如雨后春筍般篷勃發展,以中文系為最,各種詩社、文學社層出不窮。楊月他們中文系新聞專業的也是如此,個個自以為是各大通訊社的記者,也辦了《未名湖周刊》。內容以詩歌、新聞和新聞評論為主,大至美蘇稱霸,小到有人不慎落入未名湖,無所不包,沒有他們不敢寫的。楊月和徐麗兩位同學自兼正副社長,網羅幾位不明真相的同學,一邊寫稿約稿,一邊編輯印刷。不過到目前為止,李思明還未聽到有人談起過,估計影響不大。

晚飯后,李思明和楊月兩人散著步往校內走。不過到目前為止,兩人之間的關系有點曖昧,好像比朋友親密一點,比情人遠一點。

“什么時候,給我們社寫一份稿子?”楊月游說道。

“找我寫稿,你沒搞錯吧?大帥你也找過?”李思明笑道。

“笑什么笑,大帥那邊徐麗找過,沒問題的。”

“我看是被迫的吧?”李思明笑道。這徐大帥什么都好,就是在徐麗面前唯唯諾諾,估計人家心里偷著樂吧,咱也管不著。

“你說話這么難聽?別人求我登我還不用呢!”楊月氣急敗壞。

“我估計你們發行不理想吧?”

“這你猜得對,好像同學們都不感興趣。”

“這不是感不感興趣的事情,關鍵是你們的內容,大家感不感興趣,從大報上抄襲是沒有前途的。”

“所以我來找你啊?”

“找我有什么用啊?”

“你不是才子嗎?大興的知青都知道。”

“我可沒說我是才子,誰說我跟他急!”

“你給我們寫一篇吧。”楊月見他拒絕,一把拉住他的袖子還一邊晃。

“松手,快松手。雖然現在是晚上,但也要注意點影響!”

楊月覺得臉有點發燒,不過她仍不松手。這讓李思明有點抹不開面子,這姿勢看上去就像自己欺負女同學,若是想像力豐富點的人指不定想到什么。

“好吧,我就給你寫一個吧,寫得不好別怪我。不過這個酬勞怎么算?”李思明投降。

“酬勞?你還好意思要這個?咱們只是校園內免費贈送,又不是掙錢的?”

“所以你們才辦不好這個。”

“有錢就行?”

“當然!你看沒有錢給,別的人可能看著你或某人的面子,偶爾寫了一點方塊字,不可能總是寫吧,況且這個質量也不可保證!也許會因為興趣給你們寫稿,但是寫稿總是有時間代價的,是個費腦子的事情,給一點稿費也是鼓勵吧,特別是所謂的文學青年和大詩人。”李思明邊走邊說道,“據我所知,有的人很可能會為那么幾塊錢給你們投稿的,這涉及到面子的問題,你想啊,碼字掙稿費是不是有點名作家的味道。你們是小刊物,自然沒什么錢,這就要靠質量,質量提上去了,自然就有人愿意花錢買了,這樣你們就有錢了。另外你們還可以向北大教授們約稿啊,他們會很愿意的。這也就擴大了你們的影響力。反過來又促進了你們的銷售。還有你的小說也可以在上面連載,沒準有人專門為你的小說而追著看。如此反復,你們的名頭就是NO.1了!”

“你說得也有道理,你還真得有不少鬼主意。”楊月說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

李思明啞然。

“你又不去上課吧?”第二天早晨老劉問道。

“不去了。”李思明還對照桌子上的稿紙。

“明哥,你就不怕學校處分?”陳劍關心地問道。現在班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知道班里有一個同學名李思明的。

“是啊,你還是去上課吧!”某位室友很是熱忱。李思明懶得解釋,丟過去一張紙。

眾人翻開湊上看去,上面寫著:“從即日起,77屆電子學系李思明同學轉為本系實驗室專職研究人員,從事實驗研究。”后面簽證系主任的大名。這是李思明特意要的,以免各科老師找自己談心,沒想到用在這個地方。至于何為“專職研究人員”,研究不出什么成果會有什么成果,他就不管了。

“服了你,這也能搞到。不過你好自為之!”老劉不管了,拉著眾人上課去了。

寫些什么呢?恨自己昨晚為什么要答應楊月,一頓飯就把自己出賣了。清晨柔和的陽光,如金子般灑進屋內,屋外古樸的校舍沐浴在這春日的陽光里,更多了幾份朝氣。這是北大,八十年來這里成長著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獨立思想,這一切又與先天下的嚴峻思想、耿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銳的抗爭精神相結合,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精神魅力。當政治運動前赴后繼摧殘這片土地之后,北大已不是我們心目中的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北大,北大如今之狀況令人心痛。但是,飽受摧殘的北大需要從苦難中奮起,民族和國家希望她迅速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我們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點,辦好大學,辦好一所好的大學已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對,就寫這方面,重塑大學精神!”李思明有了靈感,在前世無數的中國大學高呼要辦成“世界一流大學”,但是后世的學術腐敗、招生腐敗、近親繁殖情況層出不清,讓人心痛,而曝光的名牌大學的學子的“反面典型”,更讓人對曾被稱為“天之驕子”產生了懷疑。高等教育也是后世備受關注和批評的焦點之一,僅次于官員腐敗、高房價。

于是,這篇名為《重塑大學精神》出爐了。在文章中他提出何為一流大學?他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一是要具有獨特精神魅力和氣質的大學。作為中國最具精神魅力的學府,八十年來,這里成長著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他們從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來,以堅毅的、頑強的、幾乎是前仆后繼的精神,在這片遼闊的國土上傳播文明的種子。它不是一種物質的遺傳,而是靈魂的塑造和遠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傳統在北大薪火相傳,構成一種恒遠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學與民主”早已成為這圣地不朽的靈魂。在北大學會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感受更多的卻是北大對一個人人格的熏陶,從這片園子里面走出的人都會深深打上北大的“烙印”,具備特殊的精神氣質。

二是一所好的大學應該具有開放精神。重申“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之義”的辦學精神。認為大學應該為不同層次、不同文化背景的專家和學者提供學習和研究的機會。大學需要思考如何接受不同的觀念和態度,如何適應不同的習慣,如何在與不同的價值觀念的人頻繁的交往相處中,保持自身的文化和人文價值。他指出,應當讓大學聯合起來,自由地交流觀點;竭盡全力地去協調沖突,去理解和接受分歧,去鼓勵學生和教師之間有益地合作;讓圖書館、博物館極其他學術資源得到更廣泛地共享;讓彼此在一種互敬的基礎上,去

追求開放的思維、自由的探索、真誠的交流。

三是要有大師的大學。一所好的大學,要有大量的德才兼備的大師級教授。他們構成了一所大學獨特精神魅力的最重要的載體,大學的學術結構模式是在一種特定的民族歷史和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大師們用他們一言一行構筑成民族的精神。他們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熱衷于政治和名利,在復雜的社會中保持自己的人格。一個好大學應該有它自己的傳奇,這種期待與任何一個年輕人的夢想心理有關。“五四”時的北大里名人、怪人薈萃一堂,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思想在改革后的新北大體現得淋漓盡致。二三十年代的清華以擁有“清華四導師”為自豪,包括后來的錢鐘書則更是故事不斷。到了抗日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一并暫遷至云南昆明,取名西南聯大——隨之,三校精英不斷思想交匯碰撞,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充分保持了自由的學術氣氛。那段時期恐怕是中國百年現代大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回憶。

四是要辦成綜合型的大學。要反思1952年以來的全國范圍的院系調整給大學本身帶來的傷害。單一的效仿國外模式,永遠是東施效顰,形成不了自己的學術權威。要重視文史哲和數學這樣的基礎科學,因為這是所以科學的基礎。我們要培養不僅是工程師、科學工作者,我們更要培養具有自己獨特思考能力和視角的人才。大學乃是一切知識和科學、事實和原理、探索和發現、實驗和思索的高級保護力量;它描繪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對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這篇文章在楊月和徐麗兩位“領導”的親自關懷下,發表了。李思明和她們沒想的是,這篇文章立刻得到廣大學生的擁護,人人都在談論這個話題,有人忍不住發表文章,表達他們的看法,當然是在《未明湖周刊》上發表了,一時讓兩人應接不暇。最后教師們也坐不住了,紛紛拿起筆來談自己的看法,認為這篇文章的觀點值得推崇,在當前剛從文革中恢復過來的北大及所有高校的建設,具有建設性意義。有的人打聽這個叫李思明的是那位高人?

北大學報和人民日報也先后加入了討論中,認為在當前百廢待興,迫切需要發展教育事業,提高科技水平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形勢下,討論這個問題很有必要,肯定了其中的積極意義。

而事件的“罪魁禍首”李思明同學,正在實驗室里享受他的快樂時光。實驗室里器材奇缺,不過他不在乎,這里只不過是他寫書的幌子而已。他需要時間去回憶已經幾年未曾碰過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