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寶葫蘆

第四百二十二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三千大千世界的器間范圍是什么樣的呢?佛教里所說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圍包括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等。其中欲界諸天,主要有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稱為欲界六天,或直接稱為“六欲天”。假設我們以人類所在為,向上天道:

欲界:具有吟欲、情欲、色欲、食欲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因男女參居,故稱欲界。欲界的人出生是“胎生”,欲界中上至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中間包含人界所居住的四大部洲,下至無間地獄等。共有二十種各類生命形態的居住處所。

第一層四天王天,又稱地居天(因此天在須彌山山腰)。第二層忉利天,也是地居天(因此天在須彌山頂,并未出須彌山。四王天與忉利天都通稱為地居天)。第三層是夜摩天,又稱時分天。(夜摩天以上都通稱為空居天)。第四層是兜率天,也稱知足天,彌勒菩薩(即未來彌勒佛,因成佛之日在未來,故目前為菩薩道)現居于此天上。第五層是化樂天。第六層是他化自在天,這一層歸魔王波旬管轄。

色界:遠離欲界吟欲、食欲而仍具有清凈色質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眾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色界的眾生所居住的宮殿非常高大,都是由色化生,一切都非常的殊妙精好。但因為尚有色質,所以稱為色界。色界又依禪定的深淺粗妙而分成四級,從初禪的梵天到四禪的阿迦膩吒天,共有十八天。

無色界:只有受、想、行、識四心,而沒有物質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沒有任何物質之物,因此也沒有身體、宮殿、國土,只有心識住于深妙的禪定之中。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佛祖之啟示“一塵含數剎”,從剖析學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之本象。反觀“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之“三”不是簡單的數字之三,而是動生之“三”,與道家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三”有同理之妙。

若果佛教不是虛構了一個極樂西方世界,恐怕它的信徒還不會有如此的多呢!

部分佛教徒常拿出一些攻擊和詆毀道教為“小乘”并由此證明“道不如佛”的證據,不過這樣看來,恰顯得了道教的偉大。

佛教徒常以為自己“四大皆空”,“諸緣放下”。然而,道教是做不到如此這般的脫三界。因為,信仰道教的人士都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有道之士,在朝則“以道佐人主”,兼濟天下,心懷萬民;在野則“敬天法祖”,“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自在逍遙。

要我們做到“無父無君”般所謂脫,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倘若有一天真的做到了,那中華民族也就危在旦夕了。

佛教徒認為人生是苦,人身是“臭皮囊”,無一日不存脫離苦海,登達彼岸之心。而道教偏偏樂生輕死,善于攝固三寶,呼吸育清,追求與天地同其壽,與日月同其明的長生久視與智慧之道。

道教對生命的看重與尊重,對生命科學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佛教徒的眼里,這也是執著之心的體現,沒有做到“完全放下”。

諸君:倘若有一天,我等真的什么都放下了,那該是一種什么結局?破身、破產、破家、破國。國破人不在,萬象復歸空?

從佛教的教理教義上來講,是可以講的,“放下”確實是一種大智慧。但是這種大智慧的前提,是人人都具足佛性,人人都有慈悲之心,這比全人類實現社會還要漫長和偉大。問題是,倘若當前我們自己“放下屠刀”準備矢志成佛的時候,猛然現我們的敵人不但沒放下屠刀,甚至連航空母艦都開在自己國家的領海邊緣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時,我們怎么辦?我們的國民怎么辦?我們還能夠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嗎?我們還可以笑著位證蓮臺,同登彼岸嗎?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杜絕空洞的大話虛話,腳踏實地地修真悟道,先求自度。自度之后,再傳道行道,由“修之于身”,繼而“修之于家”、“修之于鄉”、“修之于邦”、“修之于天下”。

道傳天下,不是“普度”又是什么?如佛教分“顯密”二宗一般,道教亦分兩大教派:正一道教與全真道教。

正一道教的前身是“五斗米道”,是張道陵于東漢順帝年間,在四川鶴鳴山擎道教之大旗。因張道陵是奉天行道之師,故被尊稱為“張天師”。

據6靜修《道門科律》說:“五斗米道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內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誅符伐廟,殺鬼生人,蕩滌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地,不得復有吟邪之鬼。罷諸禁心,請約治民,神不飲食,師不受錢。使內修慈孝,外行敬讓,佐時理化,助國扶命。”

道教在東漢正式形成教團后,即高標“尊天敬祖”,之后,所修廟堂、設壇場,用意也在“敬神事,教民追孝也。”

尊天敬祖的重要意義在于維護華夏民族的血統、尊嚴和凝聚所有炎黃子孫的歸根心理及熱愛祖國的向心力。正一道教驅邪降魔、斬妖破穢,在于維護天地清泰,凝聚正氣,提倡正義、讓民眾一心不亂,歸于正道。故祖天師張道陵也被尊為“降魔護道天尊”。

正一道教替天行道,斬妖攝魔,并不是吃飽了沒事干。而是真正地“扶持道法救良民”,是度人于無量并落實到行動的具體行為。

但是,斬妖縛邪的正一道士,并不是殺氣騰騰,毫無慈悲之心。龍虎山天師府中的“狐仙堂”即可一證。

北宋崇寧年間,第三十代天師虛靜公一日正在在“三省堂”打坐之際,突然聞巨雷當空,虛靖天師起身仰望天空,覺似有妖魔出現。正在思忖時,忽見一身穿黃女子氣喘吁吁地跪倒在前,流淚懇求天師真人相救。

虛靖天師喝問何人?黃衫女子稱自己是修行兩千年的狐貍精,已修煉兩千年,即將修成正果,所以歷此大劫。天庭命雷電相劈,奈何此狐貍精已有孕在身,胎兒無辜,所以求天師救命。

聽完狐貍精的哭訴,虛靖天師頗有憐憫之意。心想:“天生萬物,都有生靈。盡管狐貍精令人厭惡,但她腹中狐嬰不能受到株連。如果狐貍精能改惡從善,不也是一件義舉嗎?”

于是,虛靖天師與其約法三章:“第一要持齋,不許殘害其它動物;第二要擇地隱居,不得sao擾百姓;第三要受戒入道,早晚誦經,改惡從善,為民做好事”。狐貍精當即拱手立誓,決不違犯。

虛靖天師見她有悔改之心,便叫其起立受戒。然后帶領幾名道徒前往祖天師殿焚香點燭,向天庭文申奏,奏明赦免狐貍精的原委。不一會,天空便恢復晴朗。呈現出一派碧空萬里意盎然的景象。狐貍精千恩萬謝地辭別天師,從此隱居在耳口的云臺山中,以山果為食,潛心修道。不久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女孩,取名:“小白仙”。

這段動人的故事,終有善終。每當讀到此處,不由得感嘆萬分,狐貍精奉道修行,幸遇道高德深的虛靖天師。倘若她一不小心跑錯地方,在金山寺遇到了法海老和尚,那其命運當又是另外一番結局。

度人者自度,后來的狐仙母女,亦沒少幫天師世家的忙。據說四十三代天師羽化之時,曾留下法旨:“百余年來,云臺山二狐對吾道貢獻良多,已成仙果。天師府內可為其塑金身以祀。”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遵從遺命,便把西客廳辟為“狐仙堂”并塑了神像。

自古圣賢崇黃老,天下隱士多道家。在歷史的推動下,宋元時期道教史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教派,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王重陽創立的全真道。其教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全真”。

其修煉主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圣成真,謂之“全真”。

許多人認為,全真道教內修內證,追求的是自己成仙證果,丹成飛升。屬于典型的小我者自度自私自利的修行法。雖然其法可行,但其境不高。真的是這樣一回事嗎?

王重陽祖師全真七子中,當推創立龍門一派的真人邱祖處機影響最大。當年邱祖傳道布教,聲望與日俱增。以至于成吉思汗遣使相邀。當時的成吉思汗軍隊,兇悍粗野,殺戮成性,難以理喻。

身處成吉思汗四處攻伐屠城的時代背景下,邱祖為拯救民生,決定不顧個人安危去面見成吉思汗,臨行前曾以詩言志:“十年兵火萬民愁,千萬中無一二留。去年幸逢慈詔下,需索冒寒游。不辭嶺北三千里,仍念山東二百州。窮極漏誅殘喘在,早教身命得消憂。”

時值近8o高齡的邱祖,就這樣親率十八弟子,一路上講經布道,弘揚玄義,跋涉萬里,歷盡艱辛,西行勸諫……終于在三年后抵達今阿富汗境內的雪山行軍大營。兩人見面后,邱祖抱拳稽。成吉思汗問以長生之藥。

邱祖回答:“我沒有長生之藥,但有長壽之道,養生當以清心寡欲為要。”

成吉思汗又問以治國之道。邱祖答曰:“欲統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需敬天愛民為本……”成吉思汗大悅,并命左右記下,以育后人。并賜邱祖璽書、護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之事。

邱祖西行的圣跡,被后世史學家譽為“一言止殺”。在丘處機的影響下,“一代天驕”深受感動,終于下令“止殺”,并赦免數萬被俘士兵,幾十萬城池人民避免了家破人亡的慘烈災禍。

后來,清乾隆皇帝為白云觀邱祖白云觀題詞:“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就是對龍門邱祖“自度而普度”一生的高度評價。

與佛教的宏深大愿、無邊誓愿相比,道教并沒有說過多少驚天動地的“大話”,而是沿襲了太上老子的教誨——“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明道若昧,進道若退,見素抱樸,不飾虛華。踏踏實實地將自己修行與利益天下結合起來,同于道、同于德,同于天下,并且大智若愚,為而不爭,韜光養晦,讓利天下。

從中國道教的展史上,我們更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和偉大情操。中國的展,更需要提煉和揚中國道教所蘊含的務實精神!

“我從哪里來,我在做什么,我到哪里去”這三個問題,是世人任何時候都需要了解、明白的事情。也是困擾了人類幾千年的根本問題。凡宗教者,都是借助于解答這三個問題的解答,來讓眾人得人間正道。

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我到哪里去”。這個問題的現實答案就是死亡。而死亡,是人類情感中恐懼的根源。

對第三個問題,或者說對“死亡”這個問題的解答,是所有宗教試圖去解釋人世、對眾人做出究極承諾的最重大問題。那么,對于中國人來說,三大宗教(或者說兩個半宗教)儒釋道,完整的貫穿了中國古代自漢朝以來的歷史,凝聚了中國人的智慧。那么這家有何區分?為什么我用這樣的題目來反駁某人今夜頻繁宣揚佛教的帖子?

先說儒家:儒者慎言生死,重在今生,也就是看重第二個問題:“現實”。這也是近代中國為什么仿佛匪夷所思的接受了唯物論,其實唯物論在中國儒家經典中隨處可見。儒家和本帖關系不太大,暫且不說。

重點是佛教,佛教認為,看帖的你,和我還有股天樂,宋婷婷,周小川,謝亞龍,路人甲等等在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暫時的,痛苦的,不永恒的,是無邊無際的苦海,是火宅,幸福在哪里?在彼岸。只有‘悟‘,才能讓你在“涅槃”的西方極樂凈土,東方凈琉璃世界得到永恒,得到快樂、滿足和幸福。

佛教還有輪回說,生死流轉,就像車輪(輪和回指的就是輪盤和轉動),生息無周期,生了再死,死了再生,理論顯得堂皇華麗又完整,極大的裝飾性對中下層人士有著極大的吸引和麻醉作用。佛教的死亡觀極為恐怖,分為幾多類,不善(善不善的定論不是由你而定)就得惡死,而且下輩子就完了。

佛教承認個體,不認社會及家庭。這個通俗的說,你有罪過了,不傷你的家庭,由你自己帶過。

而道教完全不同,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認為,人生而可成仙的宗教。道教認為,生死殊途,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死亡值得恐懼,“生可惜也,死可畏也”。生在人間,就要珍惜世界,珍惜身邊人,在活著的時候追求人生的快樂、滿足和幸福,幸福不在彼岸,幸福在今天,摯愛你的人生。死亡,就是終結,死亡就是幸福的結束,但是不要過于悲傷,這是宇宙的規律,誰都有死。肉體不可對抗死亡。

世界自然,不患不哀。這是道教的精神!道教尊重又藐視天地。

面對這種古今中外所有人類的永恒沖突:理想vs死亡,道教的解決承諾:以積極“修煉”羽化成仙來面對死亡。什么修煉呢?

用你對人生的熱愛,熱愛你的身體,熱愛你活著的時間,你的家人,你的國家,民族...對不同的范圍做出不同的貢獻,道教稱為“道士、道人、真人、君、仙人”等不同等級。恰和中國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求。這就是道教徒人生的修煉!

道教認為人在世上,如果有過,那么罪及家人和你的身邊人,道教看重的是社會性,是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集體思想的起源。

什么是道教的“仙”,不是窩在山里苦修就是仙,而是當你對自己人生、家庭社會、國家、民族做出的貢獻像海上的山、天上的云一樣高時候,你的人就加上了山,就是得道的仙。

死亡,催人與草木同朽,秋蟲共盡,這不可抗拒的力量和威脅滾滾而來。但是充滿激情、敢于想象的道教徒,以澎湃昂揚的斗志面對死亡,修煉人生,登臨長生大道。試問天下宗教,哪個有道教徒的大勇敢和面對死亡的勇氣!

道教,以及道教起源的道家思想,來源于我們這個華夏民族面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淳樸想象,是我們祖先試圖把握這個世界的最初的思想試探,是屬于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根脈,從混沌的盤古三清而來。

反思自己的文化根脈!好好修煉你我的人生!唾棄“阿彌托佛”,努力追求才是人間正道!

為了方便下次訪問,請牢記,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