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惟愛雖然著急,畢竟還是有過十幾年逃亡經驗的,她沒有冒進,而是在城中稍事休息,讓陳坤年帶人去打探一下齊軍“三萬大軍”的去向。
陳坤年去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回來了,身后跟著兩個身穿鎧甲的將軍,頭上的獨角頭盔上的顏色是黑色,說明這兩個人也面前稱得上是將軍,不過等級比紅色頭盔的要低一些。
陳坤年走到楊惟愛身前,大聲道:“稟長公主殿下,趙方、齊為民兩位將軍求見。”
那兩個將軍在離楊惟愛大約十米的地方跪下磕頭,口稱:“小將叩見大長公主殿下,殿下萬安。”并且結結實實磕了三個頭。
楊惟愛看了眼陳坤年,陳坤年小聲道:“趙將軍和齊將軍當年都在飛虎將軍麾下。他們說方才在城頭向公主殿下射冷箭之人是王齊均。”
楊惟愛嘴角微勾,冷笑道:“王齊均,原來是他!”
慕扶疏不知道被她槍殺的那個王齊均到底是什么身份,不過他姓王,想來和王寅思應該是有關系的。
楊惟愛對還跪在地上的兩個將軍道:“兩位既是飛虎將軍舊部,本宮心里自是有數,都起來吧。”
兩人又磕了個頭后起身。兩位將軍都年過四十,趙將軍是瘦高個,五官清癯,一張臉沒有什么表情。齊將軍要胖一些,臉上表情也比較豐富。
齊將軍不大敢看楊惟愛,對著陳坤年道:“王齊均帶來的家將都已戰死,剩下七千多人都是某和趙兄的人,此時都在外城集合,等大長公主殿下起駕。”
陳坤年點點頭。看向楊惟愛。
“出發吧。”楊惟愛臉色沒什么表情,但慕扶疏可以看出她眼里熊熊燃燒著的戰意。
騎上馬背,楊惟愛和慕扶疏并轡而行,和她講起了“飛將軍”。
飛將軍,姓楊名飛,原來只是楊家一個部曲,其人力大無比武藝非凡。隋豐帝賜姓楊。之后和突厥有過幾次戰役,楊飛無一敗績,天下人稱其為“飛將軍”。隋豐帝親封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早年對其也很寵信。
楊飛原先只是個部曲,也就是家奴一類的,就算做到了天下兵馬大元帥的高位也還是有人看不起。其中就有王旭來。兩人都是隋豐帝寵臣,戰時隋豐帝對楊飛還是不錯的。只是在后期隨著王旭來的挑撥,大隋也漸漸安定,隋豐帝對楊飛漸漸疏遠,駕崩前幾年更是將其貶到嶺南。且當時的嶺南大都督還是王旭來的兒子,可想而知楊飛的日子不好過。
哀帝上位后,將楊飛自嶺南調回。封楊飛為保國侯,世襲三代。可惜楊飛在哀帝駕崩前一年便病逝了。楊家后人也沒有出色的,飛將軍便成為了一個神話,漸漸不再有人提起。
楊惟愛接著說起王齊均。
王齊均算是王旭來遠房侄孫,自小便喜歡舞槍弄棒,一直和王寅思養在一起,堂叔侄之間倒也想得。楊惟愛只知道他平日不愛說話,性情冷酷。舊時在王家見過幾面,直覺這人陰森森的,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還能遇見,且王齊均還那樣大膽要射殺她。
母女倆說著話,很快出了城,道旁果然有幾千士兵候著。
慕扶疏好奇道:“不是說三萬兵馬嗎?怎么只有七千?”
齊將軍上前回道:“我們共帶來一萬兵馬,江寧城倒還有五萬兵士,一萬御林軍,那是城內最后的人馬,王寅思自是要留著保護皇城的。”
慕扶疏看了他一眼,這人倒識趣兒,立馬就投了誠,對王寅思也直呼其名起來。
楊惟愛知道慕扶疏想什么,輕笑道:“你別這么看他,飛將軍麾下所剩不多,大都在哀帝十年就解甲歸田了。”
慕扶疏點點頭,楊惟愛耐心解釋:“哀帝十年,突厥擾民事件減少,兵士年齡也漸長,父皇便命飛將軍將麾下年齡超過二十八者放回原籍,之后也沒有再補充,漸漸的人越來越少,到哀帝十六年大隋只剩下二十萬兵了。”
楊惟愛邊說邊嘆息。齊將軍忍不住道:“還不是王氏拿捏住軍餉,將士們長拿不到餉銀,有了幾次營嘯,之后先帝便密詔飛將軍,讓我們解甲歸田算了。唉!”
趙將軍也似有所悟,冷然道:“王氏不過是想將飛將軍親信都換成他的家奴罷了。”
是啊,王旭來早有準備,要掌控一個國家最主要是掌握軍權。哀帝大約也是知道的,索性遂了他的意。雖然慕扶疏同情哀帝被害的沒有子嗣,卻看不慣他的破罐子破摔。奮起的皇帝應該是將王氏鏟除,連著皇后與楊惟愛統統殺死,再在宗室中過繼一子立為太子,將大隋好好傳承下去。
當然,如果哀帝這么做了也就沒有她什么事了。
哀帝那人,大約屬于哀怨婉約派的,他過的不好別人也別想好,他爹對不起他他干脆對不起祖宗。你不是讓我別為難你好基友嗎?好啊,我連祖宗基業都送給他玩,我不敢有違父命,你到了地下有臉見先祖嗎?
這是多么典型的阿q精神啊!
慕扶疏再次為哀帝的智商致哀。
傍晚的時候他們已經遠離徽州,在一處四野空曠的地方扎營。
慕扶疏不會去主動懷疑趙齊兩位將軍的投誠,卻也不相信他們帶來的那七千人真的都倒戈相向,因此一到扎營地點便將驚風驚雷放出來,領著它們廵營。一是震懾,二也是讓它們保護自己和楊惟愛。
自進徽州城開始,慕扶疏手上的臂弩和腰間的手槍就一直沒取下來。
驚風驚雷走在慕扶疏前面,昂首挺胸很是嘚瑟。楊惟愛帶來的兵士們都與有榮焉,趙齊兩位將軍和他的手下們先是驚駭,后是欽佩,看向慕扶疏的眼神都不同了。
廵完營就到哺食時間,這時候差異也出來了。慕扶疏他們這邊的人吃的是摻了玉米面的白面饅頭和蘿卜大骨湯,外加一個白菜肉片,趙齊將軍他們吃的是米糠粥,就是米和糠摻在一起煮的粥,還有黑面饃,。
楊惟愛當機立斷,命己方伙頭再蒸一些饅頭,大骨湯和白菜肉片一起吃。這樣雖然分的少了,倒也能吃飽。
對于能吃到饅頭,趙齊兩位將軍也很驚訝。沒想到大長公主的伙食這么好,要知道就算摻了玉米面,也是白面饅頭,比黑面好的多的多。就算他們是將軍也是好久沒吃到白面饅頭了,江南人慣吃米飯,可惜最近幾年年景不好,水稻旱稻統統歉收,要說吃得好的只有宮里的貴人了,就連一般的大戶人家也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
這一夜趙齊將軍和他們那七千人難得飽肚,卻很多人都失眠了。
楊惟愛這邊有了驚風驚雷,睡得不錯,一大早的驚風驚雷還拖來了幾只野豬野兔野雞,一大早的煮的就是濃稠的菜肉粥和玉米餅,吃飽喝足后大家繼續趕路,如果順利,傍晚就能到江寧城外。
早上慕扶疏躲到沒人的地方和三郎通了話,他們也將在今天到達突厥王庭,兩人互相叮囑了一番,說好了晚上再聯系。
下午酉時初刻,楊惟愛領著兩萬不到的人到達了江寧城遠郊。
扎營后埋鍋造飯,崔元啟陳坤年還有趙齊兩位將軍都進了楊惟愛的帷帳。
四喜伺候著楊惟愛和慕扶疏洗漱了一番,換好衣服后崔元啟帶著一行人進來,大家就著地上的蒲團席地而坐,商議如何進江寧城。
陳坤年和趙齊兩位將軍建議先禮后兵,先投書勸降,不行再武力壓迫。崔元啟卻嗤之以鼻:“王氏不可能投降,他現在的守軍是我們的三倍,定會血戰到底。”
慕扶疏也覺得王寅思不可能投降,他又沒見過火藥威力,哪里會肯乖乖讓出皇位?
楊惟愛沒說話,反而問慕扶疏怎么想。
“先投書吧,”慕扶疏無奈道:“不管如何,我們總要有個姿態,給他們一個機會,不要讓人說我們咄咄逼人不給人活路么。”
慕扶疏真的就是這么想的,六萬人馬在炸藥包面前還是不堪一擊的,只是他們不是突厥人,以后將會是她和三郎的子民,她怎么可以將他們的生命視若無睹?
雖然覺得自己有些傲嬌,慕扶疏還是堅持勸降為主,不行就稍微震懾一下,再不行只能出手了,上趕著找死她也沒辦法不是?給他們兩次機會已經很仁慈了的說。
崔元啟自告奮勇操刀勸降書,陳坤年帶著兩位將軍告退,今晚看來是沒什么事了,不知道哺食用什么呢……
這邊楊惟愛和慕扶疏一個帳篷,幾天沒休息好,楊惟愛有些吃不消,匆匆用了一碗面就睡下了。慕扶疏和她的地鋪中間隔了一個屏風,聽得楊惟愛已經打起了小鼾,趕緊進空間洗澡洗頭,這幾天都沒有好好洗過,覺得整個人都餿了。
清洗完畢再收了一次糧食,乘人不備又去放糧草的地方偷偷放了些糧食,再回到帳篷剛剛躺下,外面有嘈雜聲傳來,楊惟愛迷迷糊糊醒了,正要喊人,喜珍進來道:“外面有人求見公主,說手里有王氏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