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來人風塵仆仆,跑的滿頭是汗,身后跟著一個跌跌爬爬的柳姨娘。
“大人可是為了微臣家不孝子之事?”王松柏倒是乖覺,先跪下說了,“微臣府中所有人皆供您差遣。”
“既然王大人言明了,本座便留下李夫人,柳姨娘,王子瑀,王子玨四人吧。”姜梨見到他爽快,便也面帶微笑,明言了,“你們幾人,便隨本座去凰梨宮接受詢問吧。”
王家的這四人,只有李若蝶與姜梨相熟,其余三人,皆是只有過幾面之緣。姜梨便也沒有屈身遷就,心想著沒有拉到刑部已是給了李夫人幾分面子了,凰梨宮也是十八樣流水的刑具,旱牢水牢一樣不缺的。
這話撂下,她便直接起身下了臺階,凜霜絳雪使了個眼色,大廳內的侍婢便一對一對自動站成,每對架了四個人中的一個,半請半送示意他們往凰梨宮方向走。
門外早已備轎,姜梨自然是在最前面的鳳凰轎輦,她賜了李若蝶坐上朝廷命婦的翟鳥轎輦。而其余三人,則是不得坐轎的。柳姨娘再嬌生慣養,卻也只能忿忿走了。
回到昭陽殿,姜梨先留下了王子瑀,這四人中,他看似最為置身事外,卻也是與之息息相關。
畢竟,王子琮是他的同胞兄弟,兩人想來更為親密。
王子琮今年只有十四歲,而王子瑀與王子玨都為十三歲,只不過王子瑀比三弟大了三個月。不過南梨國向來崇尚少年早慧,年少成名。只聽聞先帝那朝,左相十歲便入仕了,十二歲登上相位。不過國師都是年過半百才能擔任,姜梨此例,著實是前無古人。
王子瑀不如子琮聰慧,并未中舉,因此未入翰林。不過生的端正白凈,雖似李若蝶的眉眼,整體上有國泰民安之相。姜梨眼看著,只覺得滿眼舒服,態度也和婉了些。
“大哥他一向不與人相爭,只知道一心向學,對勾心斗角之事一律不屑于理睬。向前天傍晚,右相家的張庭昀公子來下了帖子,邀請大哥去城中的花紅院一聚,只說平日交好的幾人皆在。大哥無法推辭,便向娘親交代一聲,走了。
“大哥,大哥他并不曾認識采萍娘子,最起碼他從未與我提起過。大哥勤奮向學,怎會有機會進煙花場所?他還說事業未成,不愿成家,平日里連官宦人家的小姐都未曾看過一眼。
“若說大哥和父親的關系?前些日子,娘親身子不好,生了場風寒。大哥衣不解帶照顧的,只不過父親天天忙著應酬,或是流連在幾位姨娘處。娘親窩火,病更好不了了。大哥親自去請,竟與父親起了爭執,被罰在祠堂跪了一夜。
“后來,好像父親與大哥再也沒提過那晚的事情,一直延續著之前父慈子孝的樣子,我也沒曾看出來有任何不妥啊……”
王子瑀眼神真誠純凈,仿佛不染世事一樣。姜梨不由地感慨李夫人將孩子教養的好,吩咐人賞了王子瑀,便讓他下去了。
第二個,傳的是柳姨娘。
她近日受了規矩,徐娘半老的人穿了粗布裙子,只插了荊釵。這也是難為她,嬌生慣養如此多年,突然穿的如此草率。只因沒有誥命,又不是凰梨宮人,自然是無法在姜梨眼前穿錦緞,配金玉首飾的。
“委屈柳姨娘。”凜霜站在姜梨的玉座旁,朝底下說道。她的聲音清冷,音調略低,讓人聽來覺得自然的威嚴。
“草民不敢。”只怕是王松柏著人教了她規矩,此時她倒是禮數周全。
“大公子尚未成家,未曾分府,因此還是住在夫人的流華堂。他,大公子他平日里并不常見,我們這些妾室,實在是上不了家中大堂用餐議事的,也就每到年節能見到大公子。
“大公子他雖然是夫人嫡出的,卻也從來沒有看不起子玨。不過府里有人看輕了子玨,趨炎附勢的,實在是叫草民心中難過氣憤。
“夫人?夫人哪里會管這些事情,只怕她恨不得子玨被人瞧不上呢。
“草民失言……
“草民心中對夫人不曾有過怨懟啊!我本來是路邊人牙子手上一個不值錢的插著草賣的奴婢,差點被賣進花紅院,還是大人救了我一命才有今日。我實在是不敢心懷嫉妒啊!”
說到這里,姜梨手一擺,突然讓她停下了:“花紅院?你與花紅院曾有什么交集?”
底下人臉色變了,卻一個勁搖頭否認,一個勁兒地撇清關系:“沒有沒有,草民只是有所聽聞,我怎么能去那樣的銷金窟呢……”
“姨娘剛才還說,差點被賣進了花紅院呢,想來與其中的老鴇也是有過照面的。”絳雪突然說話打斷,“看姨娘現在的樣子,想來年輕時也有幾分姿色的。奴婢聽說,花紅院的媽媽見到美人,可數十年過目不忘,甚至能將美人的樣子畫的分毫不差。”
“大人饒命!大人饒命!”此刻,柳姨娘也不多說了,只顧著一個勁地磕頭求饒。看樣子她是真的慌亂了,使了拼死的力氣磕的,如此幾個下去,她必定是要流血過多昏過去了。姜梨使了個眼色,站在門口兩個伶俐的小太監便飛快地進殿將柳姨娘扶起。
她情緒過激,滿臉煞白,只見血氣不足要昏死過去了。
凜霜大喊一聲:“快掐她人中!”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柳姨娘已軟軟地倒在了金磚鋪就的地面上,兩眼直往上翻,只能看見眼白,定然是神智不清了。
“傳太醫來。”見怎么補救都沒法了,姜梨立馬做了決斷。
不一會兒,她嘆了氣:“柳姨娘何苦這樣,她出身也是可憐,便挪她到本座的枕霞閣,替她換一身你們服制的干凈衣裳,稍微出挑些的,再替她梳了頭,讓太醫好好瞧瞧吧。只怕她這病也不是一日兩日了。”
底下人立馬說是,便抬了尋常轎輦來,四人抬著,再有四人隨行,將軟塌塌倒在地上的柳姨娘送入了枕霞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