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不歸

第199章 悲嫁

大榮四皇子、晉王容慕之,乃是個傳說中十全十美的人物,不僅長得瀟灑出塵,更是統兵的好手。他是被認為最像陛下的皇子,也是朝臣們猜測的國儲人選。

你要問了,既然容慕之那么優秀,是無數閨閣少女的綺夢,為什么江寒不愿嫁給他呢?哎,個中緣由,說來話長啊。

就在一個月多前,北狄侵犯的大同郡。陛下任命晉王容慕之為大元帥,統領朔北、西北總共一十八路軍隊,靖邊王府自然也奉命參戰。

是,她的“報應”很快就到了。

大榮永歷二十一年五月二十,是江寒出嫁的日子,可這一天,靖邊王府沒人會露出歡樂的面孔,沒有人敢祝福她,因為,她要嫁的,是大榮的四皇子容慕之。

那一天,人們都記住了一個白色的纖細的身影,瘦弱,卻自有一段不容輕視的傲骨。

之后六年,江家姐弟時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無論是以少勝多的關右之戰,還是孤軍深入而險勝的飲馬川之戰,無論是以逸待勞的紅風谷之戰,還是千里奔襲的晉陽支援戰,靖邊王軍都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戰事緊迫,軍令如山,江寒姐弟領兵三萬,一刻也不敢怠慢,星夜兼程。

大軍在山陰城落腳,想在此處稍作休整,查探大同軍情,好做部署。

人們傳頌最多的,不是萬軍之中從容進退的小元帥江宏,而是運籌帷幄的靖邊王府郡主江寒。

傳說江寒身體孱弱,有咳喘的舊疾,手無縛雞之力,所以從不在三軍陣前露面,但每一場戰斗的背后,你都能發現她那雙撥動乾坤的手。橫尸遍野,流血漂櫓,一將功成萬骨枯。威名和功勛的面前,陳放的總是殘酷的現實。

江寒曾望著戰后慘烈的景象,落寞地說,我會有報應的。

江寒之名,由此傳于江湖與廟堂。

江聽白為國捐軀后,江寒聽說陛下有意將她和弟弟江宏收入宮中撫養,身穿素服,手捧靖邊王府護國金令,跪在朝堂上,聲音朗朗,道:“臣女與弟弟有幸得陛下垂愛,本該千恩萬謝承受恩澤,但先父曾留有遺訓,得君恩養易,為國盡忠難。臣女懇請陛下,允許臣女撫養弟弟,并代替弟弟接管靖邊王府護國金令!”

朝堂上響起輕微的議論聲。

不過,山陰城早已接納了第一批駐兵。

比靖邊王的西北野戰軍先到一步的,是一個由五千多人組成的部隊。部隊首領名叫風晴色,是金吾衛大將軍風德義的女兒,也是晉王容慕之新過門的王妃。

容慕之少時拜風德義為師學習武藝,由此與風晴色相識,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兩人新婚不久,若不是戰事緊張,恐怕晉王殿下也舍不得讓她出征。

這位王妃,名號絲毫不遜于江寒。她絕不是一個靠著父兄和丈夫的赫赫功業耀武揚威的世家小姐,也不是花拳繡腿賣弄本領的江湖女流,她是一桿長槍橫掃八百里黃沙的巾幗英雄,是逢亂必戰的三軍統帥。她麾下只有五千騎兵,卻個個驍勇善戰,被北狄人稱為“鬼軍”。

“水定江寒花不語,風動天晴月色明。”這是街頭巷尾傳唱的一句詩,也是對大榮“文武雙璧”的最好贊譽。

雖說江寒和風晴色并稱,但兩個人其實并沒有見過面。

一者,她們都是女子,就算功勞再大,也沒有上朝理政的機會;而領兵出征的時候,風晴色在前線作戰,江寒在軍帳布防,也常常錯過。對此,兩個人雖嘴上不說,心里也藏了遺憾。

這次,在行軍的路上,竟然能見上一面,不得不說,也是因禍得福。

風晴色乃是個豪爽的女子,一聽說江家姐弟即將到達山陰城,大為激動,將手中的雙龍銀槍扔給侍從,從演武場上下來,直奔城門口而來。

三萬野戰軍將士如黑云壓境,裹挾著風塵逼近。風晴色抬手遮住刺眼的陽光,瞇著眼睛遠望,就看見茫茫的隊伍前面行駛著一輛青白色的馬車。馬車因顛簸而劇烈晃動,仿佛一陣風就能把它吹走。偏偏它又很倔強,背靠著一眼望不到邊的雄健之師,執著地奔跑著。

風晴色爽朗地笑道:“神交已久,足慰平生!”

皇帝輕咳一聲,說:“可是,江宏還太小……”

“古有王勃五歲能文,駱賓王六歲能詩,項橐八歲做孔子老師,甘羅十二歲游走列國,封爵拜相。臣女虛度年華十四載,弟弟江宏也已經十二歲。雖不比前朝先賢前輩,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道理,不敢一日忘懷。如今邊疆未穩,我靖邊王府但有人在,決不許宵小之輩窺探國土!臣女請求代行靖邊王統兵之權,求陛下恩準!”

靖邊王府江家長女今日出嫁,是個足以轟動全國的消息,且在此之后數百年,人們談論起來依然興致盎然。不是我夸大其詞,其中原因,怕是說給你聽你都不相信。

靖邊王江聽白戰功赫赫,可惜天妒英才,年僅三十五歲便薨逝了,留下一兒一女,實在可憐。陛下念及靖邊王功勛,想著兩個孩子無父無母,提出將他們收入宮中撫養,誰知道,竟然被駁了面子。

提出異議的是江聽白的女兒江寒。

當時這個小姑娘只有十四歲,自小身體孱弱,卻是個極聰明伶俐的才女,尤其在兵法韜略上頗有研究,幾次跟從父親出征,為父親出謀劃策。

江聽白在世的時候,一向低調沉穩的他,破天荒地在一場慶功宴上夸贊自己的女兒說,我能掙得些許功勞,多虧了我的女兒!

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慷慨激昂,鏗鏘有力,實在不像是一個只有十四歲的柔弱的小姑娘能說得出來的。在場的朝臣,有須發皆白的大儒,有姿容偉岸的將軍,有王侯,有貴胄,無不嗟然而嘆,毫不吝嗇地奉獻出他們的敬佩。

皇帝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負手而立,說:“靖邊王教子有方,朕不如他;你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志向,足以告慰江家歷代英靈。既如此,朕還有什么可說的呢?朕就將靖邊王府的護國金令和所轄將士交托給你,望你能為朕固守疆土、掃除奸兇!”

“臣江寒領旨謝恩!”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