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第317章 摻沙子的賑災糧!

第317章摻沙子的賑災糧!第317章摻沙子的賑災糧!→、、、、、、、、、、、、、、、、、、、、、、、、、

趙桓帶著趙諶走陸路,一路西行,先從東京到河南府,再到京兆府,又從京兆府進入蜀中興元府。

沿著興元府南下,一路來到了成都府。

這里是繼續南下入大理的地區。

成都府北方,綿州。

在通往綿州治所巴西縣的官路上,趙桓和趙諶都各自騎著馬趕路。

趙桓的馬是神駒,是正宗的汗血寶馬。趙諶的馬則是一匹小馬,性格也溫順,適合趙諶騎乘。

關勝、楊再興等十余親衛,也跟著一起。

一行人的穿著普通,一路都是騎馬趕路,速度不算特別快,畢竟要考慮趙諶的承受力。

趙諶一路走來,風餐露宿,人黑了很多,也瘦了些,卻更顯精悍。

雖然是趕路,可是在吃食上,趙桓卻沒有搞什么憶苦思甜,該給孩子補充的肉食,全部都供應充足,確保趙諶不會缺少營養。

一路的鍛煉,趙諶明顯不一樣了。

開拓了眼界,見識了地方的不一樣,趙諶也在一點點變化。

實際上在楊時的教導下,趙諶一直有同理心,沒有養成何不食肉糜的性格,也不是高高在上視百姓如牛馬的人。

這些基礎東西,楊時都打好了基礎。

不需要趙桓再去教導。

趙諶跟在趙桓的身邊,他看著遠處隱隱可見的城池輪廓,開口道:“父親,我們即將到巴西縣了。只是這一路走來,綿州今年冬旱了,一直沒下雨,恐怕綿州的百姓日子不怎么好過。”

偌大的大宋,有一些地方出現旱情,那是很正常的。

只要官府應對有力,一切問題不大。

趙桓開口道:“地方出現問題,自有官員賑災。只要沒有人禍,地方上的災難,影響也不會太大,能夠穩定下去。”

小范圍的干旱,不是什么大事兒。

有朝廷在,能解決。

趙諶點了點頭,跟著趙桓一起往前走。

隊伍臨近了巴西縣,趙桓和趙諶一行人,發現了很多云集的百姓聚集,紛紛云集到了縣城門口。

“快走,快走,城門口又施粥了,都吃一碗去。”

“官府施粥,吃一碗晚上就不用吃了,抓緊時間去,跑在后面就沒了。”

“快跑啊,落后就沒了。”

許多的百姓吶喊,聲音此起彼伏。

云集的人,也越來越多。

趙諶遠遠的看著,略顯稚嫩的臉上,浮現出柔和神色,開口道:“父親,這個巴西縣的縣令還是不錯。現在出現了冬旱,年底容易出現流民,早早施粥安撫人心,穩定地方,就能讓百姓熬過去。”

趙桓點了點頭,也在仔細的觀察著。

在趙桓看來,施粥也有講究,如果旱情剛開始顯現,就大規模的施粥,除非是有充足的糧食,否則很難一直維持下去。

施粥要在關鍵時候。

這不是漠視百姓的性命,不是不管一早出現的人,是因為當官的人必須一視同仁的不舍,也要一視同仁的舍得。

要考慮總體的全局,最大化的保住百姓。

一開始就把糧食這些用了,到最后,反而沒了糧食大規模賑災。

趙桓卻沒有表態,靜靜看著。

局勢不清楚,現在過早的表態也沒用。

趙桓帶著趙諶靠近,打算近距離的觀察施粥的情況。

“狗娘養的黑心蘿卜,這粥里面竟然有著沙子。這么多的沙子,吃個球啊,走了,走了,不吃了!”

“狗官太不像話了,竟然混了沙子施粥。這些賑災的糧食,都讓狗官貪污了。”

“該殺啊,這狗官該死。”

“老天爺真是太不講理了,讓這樣的狗官來施粥,老子不吃了,回家吃白米飯去。”

越來越多的百姓,端著碗罵罵咧咧的離開了。

卻也有很多百姓端著碗,拿著筷子,蹲在地上小口小口的吃著粥。雖然粥里面有許多沙子,可是筷子撥開,或者是吐出來就是。

粥還是有的。

這也不是清湯寡水的稀粥,是稍微粘稠的,已經很不錯了。

趙桓看到這一幕,卻是若有所思。

趙諶年紀小,見得比較少,看到了這一幕,臉上流露出憤憤然的模樣,開口道:“父親,這個巴西縣令太不對了。”

“我看這個人,就是個貪官污吏。”

“賑災的糧食,竟然摻和了沙子,這還讓人怎么吃呢?”

“我覺得,就該罷免了他。”

“不僅要罷免,還要調查他擔任巴西縣令期間,有沒有違法亂紀,貪污受賄。這樣的官員存在,地方百姓怎么可能好起來呢?”

趙諶一副很急切的模樣。

趙桓說道:“諶兒,你真是這么想的。”

“是的!”

趙諶很篤定回答。

他看著許多離開的百姓,看到埋頭吃沙子飯的百姓,只覺得當地百姓苦,更覺得巴西縣令是一個惡劣至極的官員。

趙桓笑了笑,吩咐道:“諶兒,你去問一問這些當地的百姓,看看他們怎么說?”

趙諶一臉不理解的模樣,說道:“父親,周圍很多人都說清楚了,說巴西縣令是狗官,還有什么要詢問的呢?”

第317章摻沙子的賑災糧!第317章摻沙子的賑災糧!→、、、、、、、、、、、、、、、、、、、、、、、、、

趙桓說道:“看問題,不能單憑一個人的說辭,也不能單憑你的先入為主。從實際出發,多方調查了解才行。”

趙諶有些不理解。

可是,他還是照辦了,原本他打算問一個離去的人對巴西縣令的評價。可是,對方罵罵咧咧的大罵巴西縣令是狗官,趙諶就沒去詢問了。

趙諶走到了一個五十出頭的老人家面前,蹲下來道:“老人家,打擾了。我想問一下,巴西縣令在這里施粥,這人怎么樣啊?”

老人家抬眼一掃,卻沒有搭理。

雖說趙諶的穿著已經算普通了,卻遠比窮苦百姓好。

所以,老人沒搭理。

趙諶卻罷休,再一次道:“我聽很多人罵巴西縣令是狗官,說他是貪官污吏。我看他用摻了沙子的米施粥,也的確惡劣,看樣子是個貪官,您老人家覺得怎么樣?”

“胡縣令是好官!”

老人很簡單說了一句話。

趙諶驚訝道:“他這樣的官員,竟然還是好官。如果是這樣,那天下間的貪官污吏,豈不都是好官了。”

話語中,趙諶很不滿了。

百姓太好欺騙了。

用一點點摻了沙子的米施粥,竟然贏得了百姓的贊許,實在是諷刺。

老人見趙諶年輕,呵斥道:“你個龜兒子,懂個球啊,滾,滾,滾一邊兒去,別打擾老漢我吃飯,今天可是餓了一天。”

趙諶沒問到結果,卻還不滿意。

偏偏,他又問了兩個人,都說巴西縣的胡縣令是好官,而且這些人也不待見趙諶,說兩句就說他是龜兒子,還說了句什么他聽不懂的‘蛤蟆皮’,到底蛤蟆皮是什么,趙諶也不懂。

帶著一肚子疑問,趙諶回了趙桓身邊,開口道:“父親,百姓都說巴西縣令是好人。可是許多人又罵他是狗官,兒子一時間迷糊了。”

趙桓笑道:“迷糊不要緊,多了解多調查。你要記住,當你遇到疑惑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下決定。先入為主的主觀判斷,最容易出錯。”

“我們入城,你再去問一問。”

“多問一些人,比如商鋪的人,比如小販,比如城內的百姓。”

趙桓做出了安排。

一行人又騎著馬入城,趙諶性格一向開朗。

加上這一路走來,很多事情都是趙諶去做,趙桓反而不怎么管事情,一樁樁事情歷練了趙諶,讓趙諶落落大方。

趙諶在城內走訪,詢問街道上的小販,無一例外又說巴西縣的胡縣令是清官,從來不收取苛捐雜稅。

詢問有商鋪的人,也說胡縣令打擊潑皮無賴,讓縣城很安全。

城內的百姓,也夸贊胡縣令是好人。

諸多的消息,加上城外的消息,讓趙諶更有些迷糊了。為什么一個好官,要貪污糧食,要在糧食中摻沙子施粥呢?

趙諶心中不理解,問道:“父親,兒子一時間想不明白了。”

“想不明白,就去縣衙問。”

趙桓也對巴西縣令有些興趣了,吩咐道:“我們去縣衙,你當面向巴西縣令請教。”

“好的!”

趙諶連忙點頭。

一行人一路來到了巴西縣衙,趙諶直接以朝廷欽差大臣的名義來,就被領著進入了縣衙大堂,衙役直接去通報消息。

朝廷欽差是趙桓這一次出來的身份。

必要時候,用欽差的身份好使一些,而且也不會擾亂百姓。如果直接說是皇帝親臨,容易在地方上引起騷動。

不一會兒,巴西縣令來了。

巴西縣令的年紀不算大,二十七八歲的年紀,看起來很瘦,一雙眸子卻炯炯有神,身上有著一股子正氣,給人正氣凜然的印象。

縣令拱手道:“下官胡銓,擔任巴西縣令。不知道天使蒞臨,有失遠迎,還請海涵。只是在此之前,請天使出示欽差的身份,以便于下官核對,同時向上官稟報交差。”

趙桓聽到后,又看了眼大廳外。

竟然有許多衙役來了。

趙桓頓時笑了,看樣子這個胡縣令還有后手,一旦發現他們是假的欽差,必定要立刻拿下。

有些意思!

趙桓看著眼前的胡銓,心中忽然想到了一人。

南宋四大名臣之一的胡銓!

胡銓是吉州廬陵縣人,堅定的主戰派。歷史上秦檜主和,力主向金人求和茍安,胡銓上疏力斥和議,也因此被貶。

他在朝中,力主決戰。被貶地方,教化百姓,保境安民。

除此外,胡銓通曉經史,是一代大儒,主張以文“傳道”。他的代表作《上高宗封事》,為主戰派名文,令主和派聞之色變。

趙桓眼神柔和,從衣袖中取出裝著玉璽的袋子遞過去,說道:“這是身份的證明,看看吧?”

胡銓接過來打開一看,赫然看到了玉璽。

天子六璽,有隨身攜帶的玉璽。

胡銓剎那間臉色大變,雙手捧著玉璽,高聲道:“臣胡銓,拜見官家。臣不識龍顏,冒犯了官家,請官家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