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_第152章奉命做賊影書
:yingsx第152章奉命做賊第152章奉命做賊←→:
“籌措糧草軍需向來都是首功,何言無功?”
盧植面無表情的盯著劉備:“雒陽……若是要等雒陽送糧來,又何須用你做事?”
其實劉備知道盧植的意思。
糧草和藥材肯定是沒法指望從雒陽送過來的。
盧植讓自己帶回糧食和藥材,實際上是因為盧植知道西河有糧,也有西河醫館。
這其實是想讓劉備交家產……
說起來,盧植也是不容易。
身為討伐黃巾的主將,責任最大,任務最重,手里的兵馬卻最弱,而且還指望不上軍需供應。
北軍五營,以及三河騎兵,這些真正的精銳部隊,全都被天子交給了皇甫嵩和朱儁,用于平定潁川黃巾。
而負責后勤保障的大將軍何進,壓根就沒往冀州送過一粒糧食。
盧植帶到冀州的兵力其實京畿諸郡的郡兵,全是屯田運輸之類的二線部隊,兵甲不全,而且最初的兵力不到一萬。
到了冀州之后,盧植逼著冀州土豪出錢出糧,一路招收義勇,并招攬青壯流民入軍,一邊打一邊招撫,好不容易聚攏了兩萬人馬。
也正是因為盧植有招撫心態,又逼著豪族出了糧,因此才能靠著這群雜七雜八湊出來的新兵蛋子連戰連捷,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廣宗城下。
若是一路強攻殺戮,黃巾和其它黔首自知沒了活路,便全都會拼死相抗。即便用兵水平再高,部隊也會越打越少,這群新兵蛋子早晚會被淹沒于人海之中。
打仗從來不是目的,取勝也未必要用刀劍,能招撫就不強攻,能交易就不拿人命去填,盧植向來都是這么平叛的。
他畢竟不僅僅只是個將軍,海內大儒自有其手段。
但招撫需要糧,海內大儒也變不出糧食來,如今各府庫糧食大多被劫,而且大部分不是被黃巾劫的,盧植也看得出來……
所以盧植一直讓各土豪出錢糧軍需。
反正在冀州已經得罪了很多土豪,再得罪個幽州的也無所謂——劉備顯然也被盧植視為了土豪。
這位海內大儒言語間像是有關照之意,但實際上這就是脅迫。
大體上與劉備給廣陽豪族發通牒是一樣的。
如果劉備手里有余糧,那當然也可以出點糧食解決問題,但是西河現在確實沒有余糧——前不久剛‘賣’給了張純,然后被鮮于輔劫走,用來供應漁陽烏桓出兵軍需以及遷移礦奴了。
眼下西河存糧只夠支撐到秋收。
西河醫館的藥目前也沒多少存貨——如今天下大亂,沒什么人會去太行山采藥,大多數太行賊此時也全都在山里沒出來,畢竟誰都不傻,這時候出山既搶不到糧食又會面對朝廷大軍。
得等朝廷大軍退去,山賊們才會出來繼續從事‘黃巾’大業。
劉備不能接受盧植的脅迫,西河亭的人也得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用糧食和藥材贖回安平王劉續,這活兒不能沾——必須讓雒陽朝廷決斷。
所以劉備才會說只有雒陽有糧食和藥材。
“將軍,備想問……張角讓將軍贖回安平王,此事雒陽知道嗎?天子知道嗎?”
劉備很直接的問道:“此事當速報雒陽讓朝廷決斷。若是將軍私自與張角交易……恕備不敢從命。”
盧植并不是沒法從冀州豪族那里弄到糧食藥物……
劉備覺得,多半是冀州豪族不干,所以盧植才找上了自己。
“戰陣兇險,廣宗城內又有大疫,若是現在不贖,難道坐視安平王去死?雒陽一時間又怎能把糧和藥送來此處?吾已將消息傳告去了雒陽,但糧藥卻只能自籌。”
盧植又皺起了眉頭,大概是覺得劉備確實不是什么好東西,索性把話說得直接了一些:“莫不是你西河之糧藥只愿供給賊寇,卻不愿供給朝廷?”
“將軍,這不是糧食要供給誰的問題。安平王當然要贖,但不能由將軍贖回……此事不是功,而是罪!”
劉備搖頭嘆氣:“將軍莫非忘了渤海王之事?莫非忘了先孝質皇帝的名諱?”
孝質皇帝劉纘,就是那位8歲被梁冀選秀選上皇位,第二年因說梁冀跋扈而被毒殺的小傀儡。
這位小傀儡本名也叫劉續。
質帝劉纘與現在的安平王劉續,兩人是同年(138年)出生的,報備到朝廷宗正處時,發現名字相同,都叫劉續。劉纘報得晚,所以才改名劉纘——纘和續兩個字同義,都是繼續、繼承的意思。
而且,安平王劉續與先帝(桓帝)是堂兄弟。
當年‘被自殺’于獄中的那位渤海王劉悝,是桓帝的親兄弟。
在當今天子眼里,劉續和渤海王劉悝一樣,都是禍患……
這個禍患眼下被張角扣在廣宗,張角倒并沒有打什么‘另立新君’的主意,但問題是——天子真的想把劉續贖回去嗎?
劉宏怕是巴不得劉續趕緊死在廣宗吧……
除非劉宏親自下詔,派太監過來贖人。否則,無論誰擅自做決定,而且無論做什么決定,都是罪。
這本來就是某些豪右給張角和天子同時出的難題。
現在張角把這難題扔給了盧植。
而盧植接了這難題,冀州豪族便不會再給盧植供糧了……
“玄德,你說的我也知道,可是,贖回封王是罪,但若我不營救安平王……難道就不是罪了嗎?”
“你需得知道,安平王若是死在廣宗城里,無論安平王是因何而死,這都等于黃巾賊殺了封王……那所有黃巾就再無可赦,全都必須死!”
盧植的眼神有些不耐:“到那時,所有黃巾自知不可活,數十萬人都會以決命之心齒甲相搏,那天下便再難平定了!”
這也確實是該擔憂。
廣宗縣內有疫病,盧植知道,他并沒有輕易進攻廣宗城,而是在城外挖壕溝修土墻,采取困勢。
一來是避免張角逃竄,二來也是為封鎖疫病。
張角其實也沒往外攻——張角自己也想把疫病控制在廣宗城內,劉備之前來的時候他就在控疫了。
盧植是以招撫為主,只攻打不受招撫的死硬分子。
如果安平王死在廣宗,所有黃巾都自知無法赦免,那他就沒法招撫了。
幾十萬黃巾個個死戰,不僅他手里這兩萬多新兵蛋子扛不住,朝廷所有精銳加一塊都未必扛得住。
說起來盧植也是無奈——這大漢上到天子下到草民,個個都被動,人人都無奈。
這便是亂世。
“將軍為天下計,備敬服……但將軍卻不該親自與張角做此買賣。隨軍的宦官呢?天子沒讓黃門隨軍監視將軍嗎?將軍何不讓天子家奴來做贖回安平王的買賣?”
劉備沉默了一會,誠懇的出言提醒:“也只有將此事交由宦官與冀州豪門商議,各家才會出糧營救……而且備家中確實無余糧,即便備破家也拿不出來。”
“隨軍黃門眼下還在河內駐足不前……那閹宦沒膽子上戰場,剛出了雒陽便托病滯留河內了。”
盧植苦笑一聲:“你以為我為何能短短一個多月便連破數個大方?就是因為沒有閹宦礙事,我才能如此順利……”
“玄德,你所慮者我都知道,可眼下……我雖已往雒陽傳告此事,但以天子與閹宦的心性,注定不會對安平王之事做任何決斷的……”
“我知道此事無功,也知道此事犯忌,但若我不做,便沒人做。”
盧植這次說得懇切了不少。
確實,這事對天子也是個難題。
劉宏肯定是不想救安平王的,但宗室王族卻又不能不救,否則每個封王都會考慮考慮自己有沒有當皇帝的可能性。
以當今天子的性子,多半會拖著不做決定——把安平王拖死在廣宗,就當是戰爭導致意外死亡。
而且,天子大概本就不愿快速平定黃巾。
宗員都能看出來這是天子與豪右之爭,天子還等著黃巾把天下豪右打爛呢。
反正大漢精銳目前都在兗州,盧植這些兵馬,冀州的豪族,以及黃巾賊或其它黔首的死活,并不在天子的考慮范圍內。
可是……
以盧植的安排來看,劉備的死活同樣不在盧植的考慮范圍內。
盧植確實心有天下,想盡快解決亂局,想為大漢保留生機,想多保一些人的性命……
但結果怕是沒什么不同。
“將軍,我家中確實無余糧。將軍要讓我籌糧食藥材,我也只能另想辦法……將軍也該知道如今有大量糧食的該是何許人……”
劉備抬頭看著盧植:“不知將軍希望我從何處取之?”
“吾不管你從何處取糧……只要你能盡快把一萬斛糧送來此處,便算是你奉義勞軍……至于藥物,柴胡半夏防風等多多益善,你開了偌大醫館,想必知道需要什么。”
盧植看著劉備緩緩點頭。
眼下哪兒還有大量的糧食與藥物?
當然是各大豪門。
豪門不給,所以盧植要找個合適的賊去取。
盧植多少還是對劉備有些刻板印象的——劉備當年是因為劫袁家商隊而被盧植開革出門的,他知道劉備敢和豪右作對,也認為劉備適合當賊……
這大漢官員大多都是黑社會……越是海內名士,便越像黑老大。
劉備松了口氣:“將軍何不早說……不過是要令備做賊罷了,有何不好直說的?”
盧植沉下臉來:“住口!本將持節平叛,何時令人做賊?向朝廷供奉糧食軍需者皆乃從義之功臣……”
“是是是……將軍自有清名,這冀州從義功臣也多……且請將軍防備雒陽之怨,備自去當賊。”
劉備點頭領命,拱手告辭。
其實盧植的背景是很奇特的,他是馬融的學生,馬融的女兒馬倫是袁隗的正妻,盧植也算是關東士族派系。
但同時,盧植又與許多黨人是同門,并多次上疏勸劉宏解黨錮,也能算是黨人一系。
而盧植得官,是廣收門徒名氣大躁之后,被竇太后(竇妙)征召為博士,這才步入仕途——當時劉宏剛剛被竇太后選秀為皇帝,真正掌權的是竇妙。
也就是說,盧植也算是外戚門下,但卻不是當今天子的外戚,而是先帝的外戚……
而劉宏上位后為了得可用之人,沒把名滿天下的盧植視為黨人,而是拉攏重用,連盧植兩度棄官都兩度被召入朝中。
盧植上疏解除黨錮,甚至建議劉宏不蓄私財,這換成別人都得下詔獄,但劉宏都沒加怪罪,只是也沒采納罷了。
可以說,盧植也能算是天子門人。
其實盧植本人不結黨,或者說他沒法結黨,每個派系都會拉攏他,但也每個派系都不敢信他。
這種背景使得盧植不會輕易牽扯到派系斗爭,但不牽涉派系斗爭他就沒法要求任何派系幫他——比如此時,他就得不到豪門助力。
遇到這種情況,盧植倒也不迂腐,只是他自己確實不能下手。
在盧植眼里,劉備這種‘經驗豐富’、‘蹲過班房’、‘有黑道背景’的家伙,就是很合適的人選了。
既然盧植并不在乎劉備從哪兒弄來糧食和藥材,那這事兒就好說了。
這其實也算是奉令抄家……
只不過,盧植沒給劉備任何名義,也沒給容易落人把柄的書面命令,只給了劉備一群民夫。
這群民夫是用來當搬運工的,大多是巨鹿本地的流民。
盧植之所以把這群民夫交給劉備,其實主要是因為這些民夫知道哪里有糧。
早在張角起事之前,巨鹿太守郭典便攜大量錢糧南下“歸鄉”……而這些民夫中,有人曾為郭典運糧。
只是那郭典并沒跑太遠,由于物資太多,到了廣平便駐留當地——隨后那些運糧的民夫就被驅逐,成了流民。
廣平縣離巨鹿縣非常近,只有幾十里,之所以郭典沒再南下,是因為他出逃至廣平后,南邊魏郡的黃巾就舉兵了——那是張梁領導的,主要聚眾地在鄴縣。
北邊下曲陽有張寶,東邊廣宗有張角,南邊鄴縣有張梁,郭典便只能據于廣平不敢再動。
廣平也是繁華大縣,有諸多豪族,也有許多名士。
比如沮授。
同時,魏郡也有很多豪族為避張梁去了廣平,比如審配家族。
與這些豪族待在一起,當然就比較有安全感。
而廣平,也是目前糧食、藥物、人手都最充沛的地方。
劉備若要做賊,就得去此處。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