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仙記

第五百一十一章 佐證

第五百一十一章佐證

第五百一十一章佐證

小說:、、、、、、、、、

京都受到上書能怎么辦,那么多的流民塞給燕城,人家沒有余糧進貢那不是很正常的嗎,沒有反過來要求京都給糧食,給銀子就該知足。

可京都條件不準許呀,這兩年吃燕城的貢米都習慣了,貢米送不上來,總不能委屈了王族。可要是說用京都的糧食換貢米這話,京都也是說不出來的,太打臉了,你給流民安撫沒有糧食,為了口腹之欲換取貢米,那得多不得民心呀。

所以京都的王族為了面子,為了維持住奢華的日常生活,只能強征燕城的貢米。

折子下來的時候,燕城主臉色都是黑的,雖然說,燕城不缺這點糧食,可京都這種忘恩負義,卸磨殺驢,自私自利的行為還是太讓人生氣了。

燕城主把折子給燕陽還有下面的大臣看。燕少城主:“實在是不通情理。我燕城若是不顧百姓安慰,把流民都給京城送回去,不知道他們還敢不敢這么囂張。”

屬相大人這時候有點尷尬,一聲不吭。

老御史大人:“下官上書幫少城主諫言。”老大人氣夠嗆,覺得少城主罵的不夠過癮。術業有專攻,書本上干仗還得他們文人來。

下面的武將直接就開口了:“不跟他們廢話,沒有糧食就是沒有糧食,京都一幫的酒囊飯袋還怕了他們不成。”這話可真是太大逆不道了。

燕城主沒開口呢,燕少城主就說了:“不可無禮,晚上還是體恤咱們的,只要咱們把困難陳述清楚就好。”

說完看向老御史大人:“就偏勞御史大人了。”

老御史大人擼著袖子很是慷慨激昂:“為主分憂,下官分內之事。”

燕少城主想說您就把參奏我得勁頭拿出來就可以了,不用太過費神。

這事就過去了,貢米沒有就是沒有。當初齊秦魯燕四族,以燕氏微末,秦地多少的流民,他們燕氏一聲不吭幫著安置了,京都齊氏就給了三個關口,實在是不算大方。

若是貢米在照常上供,燕城主都怕京都要對燕城予取予求,以為燕城多本事呢。

做人要低調,該哭窮的時候就要哭窮。燕城主不想被當成靶子。畢竟魯氏如今也不太妙,要是燕城風生水起的,誰知道京都的王上會不會腦抽突然要在燕城鬧騰呀。

防患于未然是本能。除了專門管著燕城糧食的官員,怕只有燕氏父子知道燕城的糧食到底有多少了。

底下的官員們不知道自家儲備實力,可送出去的糧食那是看在眼里的,心里怎么不著急呢,對齊氏那是真的一點好感都沒有。太坑人了。

燕城主:“總要盡力而為的,進我們為臣子的本分。傳令下去,主城境內,因為安撫流民今年的歲貢本城主無力為之,需要百姓同本城主勉力擔當,來年本城主愿一還二,本城主做不到,少城主,小世子都會繼續做到,不會賴百姓的糧食。”

屬相大人:“城主,糧食乃根本,只怕百姓聽聞糧食不足,會生亂子的。”

燕少城主:“屬相大人,那也是沒法子呀,總要把貢米湊一湊的。”

屬相大人:“老臣愿同御史大人一同陳情,相信王上會酌情的。”

燕城主:“老大人辛苦,可該準備的總要準備起來,不能把希望都寄予在好的地方。把告示貼出去吧。”

屬相大人心里難受死了,燕城多好的氣氛,多好的民風呀,真要是因為這個民心不穩,那可真是太可惜了。

燕氏父子為了安撫流民,一批一批的糧食運送出去,百姓那都是看在眼里的。燕城沒有存貯會不會讓民心不穩,在場的官員都很焦躁。

流民的到來頭一次讓燕城上下顧忌。甚至有人都開始后悔當初那么大度的安置流民了。

燕城主可不想看到這個:“百姓都是無辜的,流民安置妥當,為咱們燕城開墾的土地更多,將來我燕城的繁華還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不能因為貢米的事情,牽扯無辜,我等都是明白人,且不能偏激,偏信,偏聽。

這話說過之后,秦九郎站出來了:“城主大人睿智。”這個話題他最尷尬,安置的都是他秦地舊民。那種硬硬的排斥他感受的最直接。

燕少城主:“好了,大家也太小瞧我巖層百姓了,些許小事,哪就值得放在眼里了。”

呵呵可真大氣,這還是小事,百分之八十的官員都是這么想的。

第二日官府貼出告示的時候,燕城百姓的反應,絕了,竟然跟少城主說的一樣,些許小事都不值得人家看在眼里。

燕城稻米一年兩季的收成,燕城的賦稅收了四成確實不少,可谷種是燕城無條件送的,四成的收成只是一季的,余下的城主府可是顆粒不同百姓無犯。

稻米的畝產高過粗糧的粟米,這幾年對百姓來說,那真的是富裕的不能在富裕了,上繳了賦稅,留足自家吃的,還能同糧商們換上不少的銀子呢。

城主府別說是借點,還一還二,就是直接征收,大家都沒有說的。

城主大人同少城主那可都是一口吐沫一個釘子的主,就等著來年收糧食吧。

官員們看到衙門口排著隊過來送糧食的百姓,都“有點傻眼,竟然還能這樣。

尤其是以京都過來的官員那一派,目瞪口呆,想想各地征糧時候的哀嚎遍野,在看看人家燕城百姓的勢頭,一個個扛著糧食跟土豪是的。哪有一點愁眉苦臉的樣子。

官員還能坐住,那些來自京都或者各地的學子,商家,忍不住就上前詢問:“如此征糧,家中可有余米下鍋,這樣都送出去好嗎。”

百姓看看來人:“別說我家中還有余糧下鍋,若是城主大人同少城主需要,就是沒有余糧咱們也得支持,城主大人同少城主啥時候讓咱們作過難。輪到同咱們平頭百姓征糧,肯定是沒法子了。”

邊上的人跟著說了:“別聽他說得好聽,來年就一還二,他那是等著不受累就多收一半的糧食呢。”

說話的人撓腦袋:“你難道就不是了,咋就非得戳破我呢。”

大伙跟著哄笑。來人:“一還二,萬一食言可怎么好。”

老百姓都翻白眼:“官府什么時候食言過百姓,一看你就外地來了,城主府可從來不做這樣的事情。告訴你只有主城才有這樣的好事呢,有糧食趕緊的拿出來吧,過了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了,一還二呢。”

京都的學子,都在想,燕城的百姓傻呀,傻的。這都能信。

燕城主看到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回報之后,虛榮心特別的大,終于知道好口碑的力量了。這點無疑是要好好感謝的喬氏的,他們燕氏在燕城向來不錯,可真正的口碑豎立起來,那還真是從喬氏來了燕城這幾年開始的。

小兩口無意識的折騰著,折騰著,就把燕氏的口碑給折騰起來了。

燕少城主這話不是吹牛,三日還么到呢,百姓支持的糧食足夠進貢三回的了。收上來的多,回頭還回去的更多,意味著城主大人陪的更多,可這次燕城主陪的高興,陪的愿意,證明這么的百姓,信任他這個城主大人。想想怎么就那么讓人開心呢。

可真的不敢在收了,三日一過,城主府立刻貼出告示,不忍百姓自苦,剩下的部分糧食,城主府自己想辦法了。

這個必須這么說,不然回頭同齊氏那邊沒法交代呀。

百姓們不這么想,三天收了多少的糧食誰心中沒數呀,沒有準數,大概也是知道的,那么多的糧食還不夠上供,這齊氏多貪心呀,他們燕城憑什么這么供著他們呀。

百姓頭一次意識到,齊氏對他們燕城來說或許不是什么好的存在,城主大人就是太老實了。

他們燕城山高皇帝遠的,根本就不用管那么遠的事情嗎。

城主府里面,官員們看著那么多的糧食堆成山,那都有點傻眼,他們在燕城為官才知道原來官員有這么大的威望,原來官員這兩字就代表著百姓的信任。

可這些糧食可怎么辦呢。大家看著少城主,難怪人家敢出口狂言,這都不叫事。看著眼前的糧食他們肯定的說,少城主不是吹牛,真的不叫事呀。

燕少城主:“看什么看,這都是債,你們要是把糧食運走,這債來年你們還。”

大家都很謙讓,共同說道:“還是少城主運走吧。”是呀只有少城主有這個實力還。呵呵。

燕城主:“同舟共濟,永遠都不能失了民心,我燕城的官員都看到了,在我燕城境內,百姓比天都大。若是有哪個當官的因為一己之私,讓我燕城失了民心,定不輕饒。絕不原諒。”燕城主嘗到民心所向的甜頭了。

眾位官員有一位算一位:“城主大人英明。”

燕城主:“兒呀,父親知道你庫房空虛,這些糧食運走吧。”

也就是說這些債要兒子扛了,難怪當初燕城主就說,這些糧食要少城主同小世子來還呢,原來早就算計好了。

燕少城主抽抽嘴角,好吧財大氣粗不在乎這點:“折騰著多麻煩呀,就在這邊存著吧,來年的一還二,兒子會按照冊子讓官府衙役,送到百姓家里的。”

少城主太大氣了。燕城主滿意,兒子這么狂,老子有底氣。

燕少城主的兩位兄弟,看著這樣霸氣的兄長,只能說,他們拿什么同人家并肩呀。差距太大了。光糧食一塊就讓人家拉開一座燕山那么大的距離。

話說兄長的財力也就這幾年抖起來的,娶個好媳婦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現在官員都知道糧食不用在自籌了,可御史大人同屬相大人給京都的奏折也都送上去了,這東西也不能追回來了。而且看著城主大人父子的樣子,人家也沒喲要追回的意思。

再說了人家燕少城主為了這個還扛著著這么多的仗著呢,自然是能不給就不給的。

也有精明的燕城從來就不缺糧食,天府之國,燕氏父子那是精明,怕被人惦記上,秦氏那不就是前車之鑒嗎,要不是魚米之鄉,要不是才子輩出能讓齊氏給禍害成那樣嗎。

老御史的奏折寫的心酸異常,哭窮,在哭窮,然后闡述燕城的苦寒,不容易,最后在寫燕城即便這樣還未京都扛了多少的包裹,在最后寫燕氏的艱難,最后些百姓的不容易,最后寫要面對的困難,以及現在艱苦。

屬相大人看到這折子的時候,看的都要掉淚了,太艱難,太忠君,太不容易了。基本上沒有什么用修改的。盡管這些描述,這些肺腑感慨,都不太屬實,同燕城不搭邊。屬相大人還是在奏折上同御史大人聯名了。

終于知道這老頭為何那么猖狂,那么得罪人,還能在燕氏父子面前那么有臉面了,這人關鍵時候那是真的很不要臉,很能為燕氏祖父不要臉,那樣的折子都能臉不紅氣不喘的寫出來,還敢讓自己看,臉皮可真厚。

燕城主同燕少城主看到折子的時候,滿意的不要不要的,他們這就是這么艱難,可就是這種艱苦困難時候,還是可不忘為了王上分憂呢,必須請王上體恤呀。

燕城主附了折子跟著一塊送京都去了。燕城主估摸著,至少要送這樣的折子三次以后,才能把糧食送京都去。估摸著到那時候,燕城上下為京都籌糧的事情也能傳遍大齊了。呵呵。

燕少城主的大方哄好了最近看到他心情就不太順暢的燕城主,回到府里之后,喬木也聽說了燕城籌糧食的事情。

要說兩口子都是豪氣人,喬木抱著思喜:“缺糧食怎么不說一聲呀,哪用這么麻煩,用多少讓人去莊子上提就是了。”

燕少城主回家就體會了一把他爹被人土豪的興奮:“不到那份上,就是鬧騰而已。”

喬木也不太傻:‘啥意思,賠本賺吆喝呢呀,來年可是要真的一賠二的還給百姓的。’

燕少城主:“沒事,百姓高興就好。”

這境界咋一下子提高這么多呀。

燕城這邊的動靜不小,傳出去的消息,不光有燕城父子想要的,跟著還有些燕城父子不想要的,老百姓那么大方跟家中富裕有關系,燕城怎么突然就這么富裕了,前幾年還是苦寒之地呢。

就有人傳說,因為喬氏到了燕城,燕氏父子才富裕的。這話還有輔證,就是燕少城主府的歷年都有人遠遠對喬氏叩拜。然后還有各種喬氏的傳說。

瀏覽閱讀地址:www.zbzw/banxianji/9135905.html

小說5200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著筆中文網www.zbzw

閩ICP備1601824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