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李老四風塵仆仆從院外進來。
衣衫臟的厲害,頭發亂糟糟,嘴唇也干裂起皮了。
這可比之前出門時候,狼狽太多了。
陶紅英心疼的一把接過行李,問道。
“這次走鏢很辛苦嗎,怎么累成這個樣子!”
李老四擺手,“給我拿兩壺涼茶。
我是快馬趕回來的!”
陶紅英聽這話就知道出事了,趕緊扔了行李去灶間。
佳音也心疼爹爹受苦了,但更好奇南邊什么情形。
她也沒鬧著要抱抱,窩在奶奶肩頭,老實又乖巧。
李老四進了屋,被眾人圍著,咕咚咚喝了兩壺涼茶。
他這才說道,“娘啊,南邊不好。
我們這次走出去一千里,沿途所有州府縣城都沒下過雨。
聽說有的地方,自從去歲收完糧食就沒見過一點雨雪。
先前耕種都是勉強,如今根本沒出苗。”
眾人都是聽得臉色難看。
若是只有京都附近干旱,還好說。
畢竟是天子腳下,天武王朝地域龐大。
南邊那些州府豐收,隨便送些糧食過來就夠了。
但這般看來,南邊也是自顧不暇了。
甚至比京都附近還要旱,今年絕產已經可以預見了。
“聽說咱們家這里也沒下過雨?”
李老四嘆氣,說出想了一路的法子。
“娘,咱家要趕緊買糧了。
咱家剛落腳,沒有去年的糧底子。
不能怕花銀子,要趕緊屯糧。”
李老二點頭,趕緊應聲。
“娘給了銀子,我們正要去城里買糧食呢。”
李老四驚喜,本來還以為要多勸幾句。
畢竟家里銀子不多,都拿出來買糧食太難了。
幸好,老娘明理。
李老太摸摸佳音的小頭發,深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底的慌張。
“你們趕緊去買糧食吧,別怕花銀子。
能買多少就買多少!
記得分地方買,天黑之后悄悄運回來。”
“知道了,娘放心。”
力氣最大的弟弟回來了,李老二和李老三更有底氣了。
李老二套了騾車出村,李老三和李老四從后邊山腳繞出去。
盡量避開人眼,否則三兄弟都出動,村人肯定是要猜疑。
不是李家打算吃獨食,不肯分享消息。
一來各家都有存糧,差不多夠吃到秋日。
二來,天氣之事不好說。
萬一大伙兒都去買糧,之后卻下雨了呢。
那李家的好心,很可能就成了驢肝肺。
陶紅英和趙玉茹帶了家歡、家喜家安,一起上了山。
豬耳朵菜,小根蒜,婆婆丁,山桔梗。
總之一切能吃的,都要采回家。
腌漬做咸菜,或者曬干存干菜。
關鍵時刻,都能填填肚子。
佳音卻是不看好這樣的準備。
因為咸菜和干菜,吃起來都需要水啊。
真是干旱到極致了,最缺的就是水…
但她沒法勸,也勸不了。
只能假裝睡覺,然后進了小院空間努力干活。
先前李老太討要回來的各種菜籽,這時候派上用場了。
田間地頭,哪里有地方就種哪里。
特別是一些小菜,一個月之后,怎么也可以吃了。
當然,最讓佳音關注的,還是前院的水井。
當初回老家的時候,村里也都用上電力抽水。
但她偏偏喜歡家里壓水井,堅持沒改造。
如今倒是成了救命的稻草!
一瓢水倒進去,快速壓著把手,很快就有井水嘩啦啦淌出來。
但佳音還小,壓一會兒就累的不成。
當初那只沒了娘的小羊羔,如今也長成了半大羊了。
跑來咩咩叫著,歡快甩著小尾巴,喝著甘甜清涼的井水。
佳音給四頭小豬,雞鴨鵝都添了些水。
這心里才算踏實很多。
小院就是她最大的底氣。
不求富貴,但求保著一家人吃飽穿暖就好。
一家人惦記的厲害,終于在天黑時候,盼回了騾車。
一袋袋高粱米和小米從車上搬下來。
中間還有五十斤白米,五十斤細面。
這是李老四貼補銀子給閨女買的。
走鏢路上,他又打了幾次里獵,皮子換了一些銀子。
原本想給家里人買些禮物,但實在惦記家里。
同劉鏢頭說了一聲,就提前快馬趕回來了。
家義還在鏢隊里,倒也不怕鏢隊缺人手。
暫時充做庫房的廂房,一下就被填滿了一半。
李家老少站在門口,望著那些麻袋和布袋子。
誰也沒有說話,眼里卻都少了惶然。
家里有糧,心中不慌。
“都把嘴閉嚴,跟誰也不能說咱家有糧。
想想逃荒路上,被搶走得那些糧食。
人餓極了,什么事都會發生!”
李老太低聲囑咐家里人,尤其是家安家喜。
小孩子嘴上沒有把門的,容易同人炫耀。
家安家喜見大家都看他們,趕緊捂了嘴巴。
一副打死也不說的架勢。
這倒是把大伙逗笑了。
佳音倒是想把糧食都收進空間小院里。
但她太小,不好走動,來回取糧食。
而且家里人看著歸倉了,若是找不到,也會懷疑…
沒有兩日,家義終于趕了回來。
他拿了三兩銀子,是這趟鏢的工錢。
李老四提前回來了,但劉鏢頭依舊給了二兩。
家義因為年歲小,一直都是拿半份兒工錢,一兩。
叔侄倆在鏢局,如今可是人人皆知。
誰走鏢都想帶上他們,因為實在是幫助太大了。
路上有個力氣活兒,根本不用愁。
特別是這次,有山賊不開眼想要打劫。
李老四第一個發現,一箭射過去。
直接把山賊頭領的帽子射個對穿,硬是嚇得所有山賊不敢上前一步。
車隊順利通過,沒動刀,也沒浪費買路銀子。
為此,劉鏢頭特意來了一趟。
給李老太帶了兩盒子點心,一條肉,給佳音買了一包芝麻糖。
免不得,陶紅英下廚做了酒菜,又吃喝一頓。
日子一天天過去,也越來越熱。
太陽蒸烤大地,像熱鍋。
而所有人都是熱鍋上的螞蟻。
村長一趟趟跑田里,眼見莊稼苗都蔫的低了頭。
他也發了狠,吆喝村人。
“趕緊挑水澆莊稼吧,不能再等下去了。”
村人都是苦了臉,挑水澆田是最累的活計。
本來各家壯勞力就少,有些殘兵出身的,耕種都不容易。
如今還添了這么大一個活計,簡直要命了。
有心存僥幸的,還想再等幾天。
但李家卻迅速行動起來。
家里的騾車套上,所有的木桶木盆都搬出來。
騾車拉水,李老太婆媳帶著孩子負責澆水。
李老二兄弟幾個帶了家義家歡,還要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