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詳細說來,一個字兒都不許漏。”
縣長太太壓下心中的得意,小心的將手中的草麻紙包裹的煎餅放在院子中的石桌上,讓自己當家人安心坐下,才口齒清晰的講了起來。
原來這個縣長太太十分明白自己太太交際的職責,今天上午聽了張家大宅的內眷來了縣城,就連忙帶了婆子丫頭過去拜會,先是在平安酒樓門口讓穿土黃皮兒軍衣的保安隊擋了,那些人匪氣的很,竟然只顧吆喝的坐席吃酒,連話兒也不肯自己通報。
縣長太太想著自己身份高貴,也并不好和這些粗俗的兵丁計較。等到張家的人馬回了縣城張宅,就又遞了帖子進去,張宅的門房管事,倒是體面恭敬,可是傳回來的,還是老話,張家守孝不便見客,怠慢了請包涵云云。
縣長太太連吃兩個閉門羹,心里也跟著煩悶,就帶了隨從在縣城街道里隨意看些衣料首飾,排解郁悶,這平安縣城也很是繁華,走來走去,就看見一所整齊的建筑,門前的招牌,明白寫的是,平安縣電報局。
縣長太太想著也該和自己在京城讀書的兒子聯絡一下,就走進電報房里耽擱了一番,自己的事情辦的妥帖了,正要回去,就見幾個小孩走了進來,前面兩個小姑娘都是素色衣裙,素色呢子大衣,簡樸妝扮,可那神態氣度,舉止做派,一眼就叫人看出是小姐帶了丫頭,又兩個小男孩左右陪著,看著也不是尋常百姓家的小孩。
縣長太太剛要邁步出門,就見門口堆著十來個土黃軍衣的兵丁,還扛了黑色大長槍,正是上午拒絕過自己的平安酒樓門口那一群。
縣長太太心思一動,就又回轉了電報房,找準了時機,就和那幾個小孩兒搭了幾句話。
張美溪到底是個從絕對和平安穩年代過來的人,她先是懷疑周家這一波土匪要對自家不利,后來發現周家和自家是狼狽關系,警報解除,就又覺得來一趟縣城很是難得,就不肯在家里呆著,又要出去逛街。
讓大姑娘出門散心,本來也是張太太周太太一行人今天的目的,整個平安縣城,都被張家視做自家后院,自然也沒什么不放心的。
張太太就讓自己姑娘出門隨意走動,周太太又讓自己兩個兒子帶人跟著,這樣的開放開明做派,要早幾十年的大清國肯定是不可能的,可是誰讓現在是民國了那。
逛街到縣城的電報房,張美溪肯定是要進去了解一下的,電報房其實規模很小,可她卻表現的很感興趣,又是細看價格說明,又是研究電報發文的范例,甚至電報房里傳出來滴答聲,她都瞇了眼睛細聽,像是欣賞最美的樂曲一般。
電報房的伙計見是幾個小孩,大約是沒有生意做,所以也不刻意招攬,但小孩們穿著體面貴氣,所以也不敢得罪,只是讓他們隨意參觀。
縣長太太看似隨意的和幾個小孩兒搭上了幾句話,張美溪見這位太太十分和氣,又言語利落,所以也跟著禮貌得體的應對了一兩句。
一行幾個小孩,就那個看著最像小丫頭其實也就是個小丫頭的小桃子,說話有幾分傲嬌:
“大姑娘,這電報房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下人呆的地方,再說了,我們張家老宅的那間大電報房,修的還比這間氣派些,大姑娘回家看也是一樣的。”
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就徹底漏了底細,讓縣長太太眼光閃了一下,又很快恢復了,心說,果然如此啊,這還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張美溪聽小桃子這樣說,又恍惚記得老宅好像是有這電報房的,只不過原主毫不在意,自身又剛來還不熟悉,所以在忽略掉了,這下回去,還得再細看。
張美溪就辭別了搭訕的和氣太太,要出門到別處逛去,和氣太太笑著接話,我也是剛發完了報,正要出去那。
幾人出門,電報局傍邊的,是一家規模不小的藥店兼營醫館,此時門口還圍了一些人。張美溪一行本來就是出來閑逛的,所以也跟著做起那無聊看客來。
原來門口鬧事的是一個鄉下村婦,這村婦帶了個三兩歲的胖小子,背了一筐自家做的煎餅來縣城賣,這個煎餅是本地的一種特色吃食,就是用雜糧攤開,做成磨盤大,蟬翼薄的一種干干的有韌勁兒的雜糧餅,可以包裹了大蔥或者任意的菜蔬來吃,本地家家都會自己做的,所以并不好賣。
今天這農婦的煎餅才只賣了幾張,帶的小孩兒突發急病,肚子痛,農婦就帶了孩子到醫館來看,醫館很快就給小孩止了痛,又開了藥配好。
最后農婦才說出來,自己沒帶錢的話,想拿一筐煎餅頂替診金藥費。醫館的伙計不同意,就吵鬧起來。
旁邊的看客都議論紛紛,說什么的都有,有的就說是,以前的老規矩好,看病出不起錢,就拿些東西來抵債。也有人反對,說是這是縣城的大藥房,又不是鄉下村里,弄些雞鴨果菜來抵債,亂糟糟的不像話。
張美溪看那小孩子年紀幼小,心里憐惜,就讓小桃子給那農婦一塊錢,將那筐煎餅買了。
農婦付藥錢給伙計,只用了三角三分,竟然還有大半的富裕,十分開心,煎餅連著背簍,都送了小桃。看客紛紛散去。
張美溪辭別了農婦和和氣太太,就又往前走。
縣長太太看機會已經要溜走了,那里甘心,又跟上來對她說:
“正好我們家里也要買煎餅吃,姑娘分些我吧。”縣長太太拿捏的十分精準,只拿出一角錢來,要買幾張煎餅。
張美溪看這個太太只要幾張,就不好收她的錢,說了白送她了,縣長太太只說了一句謝謝,就親手挑了幾張煎餅,用背簍里放的草紙包了,麻繩系好,讓身后跟著的隨身婆子拎著。
幾人繼續向前走,縣長太太就說些平安縣的特色吃食,因為縣長太太是外地人,跟著過來上任的,自然會打聽下本地吃食,這兩個月下來,也都吃用過了。
要是大姑娘的原主,肯定就不屑一顧,可張美溪是百年后穿過來的,就尤其對這些特色土產有興趣。
所以兩人聊了幾句吃食,就很投機。
縣長太太就趁機夸耀自己家里的鍋塌蒲菜做的好,鍋塌蒲菜是名氣和煎餅并列的一種本地特色主食,是小麥米分蒸制,色澤金黃,香氣襲人。
這個鍋塌煎餅之類要說好,那是真的有些名氣特色,老少咸宜,拿得出手。要說價格,可就同樣的不值錢了,都是一塊錢能買一兩筐的東西。
縣長太太說要送張美溪幾個鍋塌吃,張美溪實在不好拒絕,世人最講究投桃報李,送了煎餅,回收鍋塌,合情合理,就只好報了名姓住址,又說了自己是鄉下來的,過個三兩天就回鄉下了。
和氣太太立刻就說,回頭讓廚子做了,晚上就給她送去,兩人再次告別,和氣太太歡歡喜喜的去了。
這邊張美溪也沒多想,因為和這個和氣太太的交往,實在過于流暢自然。
站在她旁邊桃子并不敢明說卻在暗地嘀咕:
“大姑娘不吃外人送的東西,送來了也是喂狗。”
周家的三少爺周書豪一聽那個太太說起鍋塌,腦子里立刻冒出幾個金黃鮮香的鍋塌來,中午剛吃的飽飽的肚子,現在又開始餓了。
周家二少爺周仲康臉上掛了些許笑意,心里默念,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啊。只是不知道那個太太什么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