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第37章 謠言止于智者

第37章謠言止于智者第37章謠言止于智者→、、、、、、、、、、、、、、、、、、、、、、、、、

諸侯王謀反失敗,衛青成功的消息頓時傳遍大漢的每一片土地。

而剛剛手撕濟北王的百姓們,則是從仇恨和快意中驚醒。

“濟北王無論如何也是皇親貴胄,朝廷該不會秋后算賬吧?”

“這下我們該如何是好?”

百姓們紛紛陷入了緊張和焦慮之中,甚至有人打包好了行李,隨時準備出逃。

饒是連參與其中的陳大和陳三也不例外。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

“賣報賣報!青磚賜福是假,諸侯王謀反伏誅是真!”

長安晚報加急發布了最新報道,文章以確鑿的證據和清晰的邏輯,將諸侯王如何被迷信蒙蔽心智,又如何妄圖利用謠言蠱惑人心、發動叛亂的丑惡行徑一一呈現。

并闡明青磚的真正用途,以及“神仙廟”是朝廷為了民眾才籌建的事實。

同時朝廷也在各處張貼告示,安撫民眾,發布了招工令,各地百姓都可以參與到戰后重建工作,并獲得相應的報酬。

至于濟北王被憤怒的民眾當場撕成碎片一事,朝廷則簡單的一筆帶過:“濟北王于混戰中跌落馬下,粉身碎骨!”

各地民眾終于長舒了一口氣,同時從報紙和官方的告示中讀出了朝廷全新的舉措,頓時歡呼聲一片。

趕到前線的工部侍郎桑弘羊,迅速組織工部投入到緊張的重建工作中。

破敗的城門下,工匠們忙碌的身影穿梭不停。他們運來堅實的木材和厚重的磚石,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仿佛是重建家園的戰鼓。

在桑弘羊的親自監督下,一道新的城門逐漸矗立起來,百姓們的房屋也在工部的精心修繕下,煥然一新。

蘇武則是帶領著戶部的官員們積極開展救援行動。

一輛輛裝滿糧食和衣物的馬車在街道上緩緩行駛,停在了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蘇武親自將一袋袋糧食和一件件厚實的衣物分發給百姓。

“大家莫要擔心,朝廷定會與你們共渡難關。”

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讓百姓們感受到了久違的關懷與依靠。

在朝廷官員們的共同努力下,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恢復了平靜。他們對朝廷的好感與信任也在這一系列的舉措中與日俱增。

而重新被朝廷招工,干勁十足的陳大和陳三,在休息時,一遍啃著土豆,一邊從懷里掏出青磚。

陳大笑道:“誰說青磚賜福是假的?只是他賜福的是百姓,而不是大奸大惡之徒!”

“青磚是當今天子親自發明制造,肯定是神物啊!”

陳三也撫摸著青磚道。

旁邊的工友道:“陛下說這青磚是大漢每一個子民的名字,因為每個人都像它一樣,都是我大漢的基石!”

“是啊,是啊,陛下才真有格局,而不像那些反王挖了一塊刻著幾個字的石頭,就說天命所歸,想要造反!”

“狗屁的讖言,狗屁的天命所歸,只有當今陛下才是真命天子!”

“這青磚才是真祥瑞!”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斷有人加入討論之中,頓時所有人都紛紛舉起手中的青磚,向著長安城的方向叩拜!

邯鄲城上,寒風凜冽,卻吹不散眾人心中的暖意。

“陛下此舉深謀遠慮,我自愧弗如啊!”

衛青身姿挺拔如松,屹立在城垛旁,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望著遠方的天際線,心中滿是對天子決策的欽佩。

身旁的司馬遷一襲青衫,隨風輕輕飄動,手中緊握著那支記錄歷史風云的筆,面容莊重而肅穆,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樣沉浸在這感慨之中。

司馬遷微微點頭,神色間滿是對衛青話語的認同,開口道:“衛王殿下所言極是。陛下以這小小青磚為引,巧妙地化解了一場大亂,實乃高瞻遠矚之舉。”

“想當初,諸侯王被那荒誕不經的讖言迷惑心智,妄圖憑借幾塊刻字石頭就顛倒乾坤,實在是愚蠢至極。”

“而陛下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象征著每一位子民的青磚賜予百姓,讓他們成為大漢真正的基石,這其中蘊含的深意與智慧,豈是那些逆賊所能企及?”

未央宮,宣室殿。

當衛青平叛的捷報傳到長安城時,整個宮廷都被這股突如其來的振奮氣息所籠罩。

劉據正在書房中審閱奏章,聽聞此訊,手中的竹簡“啪”地一聲掉落在地,他霍然起身,眼中瞬間綻放出璀璨的光芒,那光芒中飽含著激動、欣慰與自豪。

“快!速速傳召諸大臣進宮!”

劉據的聲音因興奮而微微顫抖。

不多時,朝臣們紛紛趕來,個個面帶欣喜之色。

丞相石慶率先踏入殿中,激動地說道:“殿下,此乃我大漢之幸啊!衛王英勇神武,力挽狂瀾,實乃國家之棟梁!”

張湯亦是滿臉紅光,連忙附和:“丞相所言極是!衛將軍這一戰,不僅粉碎了諸侯王的謀反陰謀,更為我朝樹立了無上的威嚴。如此大功,當重重嘉獎!”

董仲舒則是老懷大慰道:“多虧陛下圣明,借用青磚之事破除迷信,徹底粉碎諸侯王的陰謀,我大漢以后再也不對有人拿讖言和祥瑞妖言惑眾了!”

第37章謠言止于智者第37章謠言止于智者→、、、、、、、、、、、、、、、、、、、、、、、、、

田千秋緩緩的捋著胡須道:“陛下深謀遠慮,讓工部和戶部第一時間參與戰后重建工作,民眾反響一片向好,都齊齊朝拜天子圣明!”

金日磾笑吟吟的說道:“陛下,聽說民眾現在自發收集第一批刻有名字的青磚,供在家中日夜祭拜,心中敬奉的可是您的名字啊!”

劉據哈哈一笑,道:“如果把民眾放心里,他們就會高高把你捧在頭頂。諸位愛卿切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

“陛下圣明!”

群臣紛紛高呼萬歲。

劉據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然后朗聲道:“衛將軍之功績,自是彪炳史冊。然當務之急,是要安撫好百姓,讓他們從這場叛亂的陰影中走出來,恢復往日的生活。”

說罷,他轉身走向書桌,拿起一卷書簡,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大臣,道:“諸位愛卿,其一,時下應該繼續為民眾補充耕牛農具,確保他們能夠盡快恢復生產。”

“其二,派遣良醫前往各地,為受傷的百姓診治傷病,同時在城中設立義診點,免費為百姓發放藥品,以防疫病流行。”

劉據放下書簡,雙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而堅定,道:“此外,對于在平叛中表現英勇的將士,要論功行賞,讓他們感受到朝廷的恩義,激勵更多的人為國效力。”

眾大臣紛紛跪地領命,高呼:“殿下英明!”

劉據微微抬手,示意大臣們起身,目光透過殿門,望向遠方。

“朕繼位以來,屢遭戰事,大漢百廢待興,既然科舉制已正式推行,那么明日起,朕決定開恩科,天下士子可以直接通過各級別考試參與政事,為大漢招攬人才!”

劉據話音剛落,田千秋便為驚訝迷惑的群臣解釋何為“開恩科”。

片刻后,石慶當下道:“陛下圣命,此舉定會讓天下士子歸心!”

董仲舒也道:“從此以后,我大漢必定人才濟濟,朝廷將再也不會擔心無人可用。”

群臣聽聞此舉,也紛紛表示贊同。

劉據揮手示意退朝,他剛剛走出宣室殿,便見有禮官來報。

“陛下,細君公主求見!”

劉據微微一怔,最近政事繁雜,倒是把小丫頭給忘記了。

他嘴角露出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