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罪臣之子第148章罪臣之子→、、、、、、、、、、、、、、、、、、、、、、、、、
長安,曾經朝廷重臣,跟著桑弘羊一起叛亂的金日磾府邸。
“你們幾個逆臣之子,還占著這好府邸,識相的趕緊讓出來,別在這礙眼!”
“逆臣之子,滾出金府,滾出長安!”
一群人堵在金府的門口,為首的一個尖臉漢子,雙手抱胸,陰陽怪氣。
“可惡!阿父犯下大錯,我們已盡力彌補,天子也予以赦免,為何這些人還是不肯放過我們!”
金傅、金賞和金建三人,自父親金日磾叛亂后,雖承蒙劉據寬宏大量,未被追責,仍保留官職,但在長安的日子卻如履薄冰。
朝堂之上,總有一些大臣對他們橫眉冷對,言語間滿是輕蔑與排斥。
朝堂下,更是被各方勢力追著騷擾。
但他們因為是逆臣之子,再加上又是外族降臣,哪怕是告到了官府,對方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予理會,更有甚者對三人冷嘲熱諷。
金傅臉色陰沉的看著府外叫囂的一群人,正要發作。
金賞趕緊拉住他,低聲說:“兄長,別沖動,如今咱們處境艱難,莫要再生事端。”
金建則躲在兄長身后,滿臉驚恐。
待這群人罵罵咧咧地離去,三人走進府中,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金傅一拳砸在桌子上,怒聲道:“這些豎子,欺人太甚!”
金賞無奈地嘆口氣,道:“兄長,咱們頂著逆臣之子的名號,他們不把我們趕出長安城,自然不會輕易罷休。”
金建凄然道:“很多人覬覦砸門金氏的府邸和財產,咱們也不可能隨時因為這點小事情去叨擾天子,唉,這日子可咋辦呢?”
“公子,朝廷傳來消息……”
就在這時,家中仆人匆匆來報,說聽聞天子劉據決定選址陪都在薊城燕京,如今正大力動員各方,組織宣傳建設之事。
三人聽聞,皆是一愣,隨后金傅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道:“這或許是我們的機會。”
金賞若也是有所思地點點頭,道:“大兄所言極是,在這長安,我們處處受限,不如跟著天子的規劃,遠赴陪都燕京,說不定能重新開始。”
金建也鼓起勇氣,道:“我愿意跟著兩位兄長,無論去哪里都行。”
“這或許是金氏最后的機會了!”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商議一番,心意已決。
這一去燕京,雖然前路未卜,但留在長安,亦是處處艱難。
與其在這被人排擠打壓,不如奔赴燕京,在那片新的土地上,憑借自己的努力,重新贏得尊重,為金氏一族洗刷些許污名。
想到此處,三人不再猶豫,開始著手收拾行囊,變賣家財。
準備踏上前往燕京的征程,重頭再來。
而三人變賣家財后,金傅三人主動上奏劉據,謀了三個負責遷移百姓的差事,深入長安周邊的城市和村落,向百姓普及遷移事宜。
金傅一心想要在燕京的建設中重新證明自己,為了讓更多百姓了解燕京的潛力,他不辭辛勞地奔波于長安周邊的村落與城鎮。
只有這么做,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一日,金傅身著樸素的衣物,走進了長安周邊的一處村落。
一戶農家小院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正坐在石凳上曬太陽。
金傅滿臉笑容,恭敬地向老者深深作揖行禮后,小心翼翼地坐在老者身旁。
此時的他,已全然沒有了往日官宦子弟的驕矜,溫和地說道:“老人家,您可曾聽聞朝廷要大力建設燕京之事呀?”
老者打了一個哈欠,困惑道:“燕京又是哪里?老朽我打出生就在村子附近轉悠,沒見過什么世面。”
金傅笑道:“老人家,這燕京地處北方要沖,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天子已經將那里選擇陪都,一旦建成,守住了那里,咱們大漢的北方邊境就安穩了,再也不用擔心異族侵擾之苦啦。”
“而且啊,等京杭大運河修通,燕京就是南北貨物的匯聚之地,到時候,各種奇珍異寶、豐富物產都會匯聚于此,那商機,簡直不可限量吶。”
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畫著,眼中滿是對未來燕京的憧憬。
老者皺著眉頭,滿臉疑惑,半信半疑地問:“真有那么好?那地方那么遠,條件肯定可苦了,去了咋生活呀。”
金傅笑著耐心解釋,他的聲音因連日的奔波略顯沙啞:
“老人家,朝廷早就為大家考慮周全啦。凡是響應號召前往燕京的百姓,朝廷免費提供建房的材料和工匠,幫著大家蓋起寬敞結實的房子。還會按照人口數量,分下大片肥沃的土地,讓大家安心耕種。而且,前五年都免繳賦稅,這期間賺的可都是自己的。”
他微微前傾身體,真誠的看著老者,接著說道:“朝廷會派遣經驗豐富的太醫前往燕京,建立醫館,為大家治病療傷。還會專門培養當地的醫童,讓大家看病不再難。”
“教育也絕對不會落下,會在燕京設立學堂,聘請有名的夫子授課,讓孩子們都能讀書識字,將來有出息。”
第148章罪臣之子第148章罪臣之子→、、、、、、、、、、、、、、、、、、、、、、、、、
老者的雙眼越來越亮,此時也不斷有人前來,聽金傅普及遷移燕京的政策。
隨后,金傅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其它地方普及政策。
起初,百姓們大多心存疑慮,持懷疑態度。
燕京地處偏遠,在百姓們的認知里,那里是寒風凜冽、物資匱乏的苦寒之地,生活條件和繁華熱鬧的中原地區相比,簡直天差地別。
但金傅沒有放棄,他日復一日地宣傳,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再加上其他像金傅一樣對新政抱有希望的士子的參與,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新政,并表達了遷移的愿望。
而隨著一些先行前往燕京考察的百姓陸續傳回消息,情況開始有了變化。
“那燕京周邊的土地,一眼望不到邊,黑黝黝的,可肥沃了。隨便撒把種子,就能長出好莊稼。而且朝廷給每家都分了一大片地,還發了農具和糧食。我去的時候,看到已經有工匠在搭建醫館和學堂的地基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建好。”
“真的假的?不會是哄咱們去吧。”
“我騙你們干啥,我還看到有人在規劃建大集市,以后肯定熱鬧。”
不斷地有人開始議論起陪都燕京的事情,成為長安周邊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看到百姓們的態度逐漸轉變,金傅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已然有的年輕人躍躍欲試,想著去燕京闖蕩一番,開拓新的事業;
有的家庭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機會,也開始收拾行囊,準備踏上前往燕京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