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第176章 霍光被貶

第176章霍光被貶第176章霍光被貶→、、、、、、、、、、、、、、、、、、、、、、、、、

朝堂上田千秋和霍光的政見不合,爭論不休,尚沒有定論,劉據便宣布退了朝。

回到前殿后,劉據吩咐人請衛青、張騫和蘇武,還有衛子夫來議事,幾人不知道劉據想要做什么。

衛青、張騫、蘇武和衛子夫踏入前殿,心中滿是疑惑。

劉據屏退左右,神色凝重地開口道:“今日請母后,還有三位愛卿前來,是有一事相商。三位都是朕最信任的人,希望能為朕分憂。”

幾人很少見到劉據這么凝重的時候,因為心中的猜測不由得更深了。

但是左思右想也不知道天子到底要做什么。

劉據環顧一周,緩緩開口道:“朕深思熟慮后,決定取消丞相制度,改為內閣制度。”

此言一出,幾人頓時目瞪口呆,面面相覷。

衛青率先回過神來,拱手說道:“陛下,丞相乃百官之首,輔佐陛下治理天下多年。丞相制度傳承已久,驟然取消,恐會引起朝堂動蕩。丞相可在諸多事務上為陛下分憂,一旦取消,陛下恐要承擔更多政務,勞心勞力。”

衛青眉頭緊鎖,滿臉擔憂。

張騫也急忙道:“陛下,丞相能協調各方,平衡朝堂勢力。如今改為內閣制度,內閣成員眾多,意見難以統一,決策效率恐會降低。且丞相能代表百官與陛下溝通,若沒了丞相,百官與陛下之間的溝通渠道恐會受阻。”

蘇武神色凝重,上前一步道:“陛下,丞相制度歷經數代,已深入人心。貿然更改,會讓百官人心惶惶,對陛下的決策產生疑慮。這對朝堂穩定和政令推行極為不利。”

衛子夫看著劉據,眼中滿是關切道:“據,丞相在朝堂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取消丞相制度,是否操之過急?這關乎朝堂根基,還望天子三思。”

劉據靜靜地聽完眾人的反對意見,微微嘆了口氣,說道:“諸位有所不知,如今朝堂局勢復雜,丞相權力過大,常與朕的決策產生分歧,如田千秋與霍光之爭,便凸顯了丞相制度的弊端。朕推行的政策,有時因丞相的阻礙難以順利施行。”

“改為內閣制度,可分散權力,讓更多有識之士參與決策,集思廣益,更好地為大漢謀發展。朕雖知此舉會面臨諸多困難,但為了大漢的長遠未來,朕決心一試。”

劉據目光堅定,他自然知道取消丞相制度會造成多么大的轟動,會遇到多么大的阻力,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幾人見劉據如此的篤定,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么。

這時衛子夫道:“據,母后支持你一切決定,不知母后能做什么?”

大家一看衛子夫表態了,也紛紛出聲。

第二日,未央宮宣室殿早朝。

劉據宣布一則新的人事任命,頓時掀起了波瀾。

“即日起,霍光不再擔任京杭大運河開發事宜,改為督建新城杭州,和金傅配合形勢,丞相田千秋職位不變,全權處理大運河建設和民眾拆遷工作。”

劉據話音剛落,朝堂內所有人都震驚出聲。

群臣們交頭接耳,滿臉驚愕,嗡嗡的議論聲如潮水般涌起。

“這可真是太突然了,霍大人一直負責京杭大運河,如今卻突然換人……”

“是啊,這新任命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大臣們的眼神中滿是疑惑與不解。

田千秋一方的大臣們先是一愣,隨即臉上浮現出掩飾不住的得意之色。

一位平日里與田千秋走得極近的官員,嘴角微微上揚,輕聲對身旁同僚說道:“看來陛下還是更看重丞相的能力,這大運河建設的重任,終究還是落到咱們丞相肩上了。”

另一位官員挺直了腰桿,滿臉驕傲:“那是自然,丞相輔佐陛下多年,經驗豐富,這京杭大運河在丞相手中,定能順利完工。”

田千秋本人則微微昂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自得,他微微欠身,向劉據恭敬說道:“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將大運河建設和民眾拆遷工作處理妥當。”

而霍光,聽到這一任命,猶如遭受晴天霹靂,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這完全超乎了他的意料。

剛剛還信心滿滿的去燕京考察學習,這也是天子默許的,怎么突然就變了呢?

霍光的雙手不自覺地握緊,眼中滿是失落與不甘。

一直以來,他對京杭大運河項目傾注了無數心血,本想著能將其順利完成,為大漢立下不世之功。

他也想證明他們霍家如此受陛下恩寵,也不僅僅因為有霍去病,他霍光也絲毫不遜色。

如今他卻突然被調離,之前的努力似乎都付諸東流。

霍光強忍著內心的情緒,上前一步,聲音略帶沙啞地說道:“陛下,臣遵旨。”

然而,那微微顫抖的聲音,還是泄露了他內心的波瀾。

朝堂中的旁觀者們,此時則各懷心思。

一些見風使舵的官員,看到田千秋一方得勢,紛紛開始盤算著如何攀附。

一位平日里與各方關系都不溫不火的官員,悄悄靠近田千秋一黨的大臣,滿臉堆笑地說道:“恭喜諸位,如今丞相大人全權負責大運河,日后飛黃騰達,可別忘了提攜在下啊。”

還有些官員,眼中滿是羨慕,暗自感嘆田千秋一方運勢正盛,自己卻沒這般機遇。

而那些保持中立的大臣,看著朝堂上這風云變幻的局勢,不禁搖頭嘆息,心中擔憂著這朝堂的未來走向。

而第二日,隨著衛子夫叫霍光覲見并當面訓斥他年輕氣盛、不懂變通、恃寵若驕的消息傳出,朝堂上下再度風云突起。

如今衛青年邁,霍去病遠走西域,霍光被貶值又被訓誡,這大漢的天難道又要變了?

原本就因職位變動而處于風口浪尖的霍光,此時更是遭受了各方的質疑。

一些原本對他持觀望態度的官員,此刻也開始動搖,私下里議論紛紛:“原來霍大人平日里竟是如此行事,怪不得陛下將他調離大運河項目。”

“是啊,衛太后都出面訓斥了,看來霍大人這次真是犯了大錯。”

而田千秋一方,得知這一消息后,勢頭愈發強盛。

他們在朝堂上愈發高調,在討論政務時,田千秋一黨的官員們言辭更加犀利,處處彰顯著自己的主導地位。

一時間,朝堂上田千秋一派的聲音幾乎蓋過了所有。

霍光站在朝堂之上,聽著這些刺耳的言論,心中滿是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