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征收秋糧的智慧!李郁領先200年282征收秋糧的智慧!李郁領先200年←→最新網址:qishuta
苗有林將第2軍團的人事調整情況,書面呈報了李郁。
李郁看完了,批閱“知道了”。
風淡云輕!
最近天氣晴朗,正是秋收的好時節。
經濟大臣范京把麾下所有人手全部撒了出去,征收皇糧。征糧結束之日,就是西線戰事開打之日。
目前各地堅決打擊清軍的越境襲擊破壞,為秋收護航。
為了震懾清軍,
各軍團甚至把打死的綠營兵首級砍下來戳在樹枝上,豎在雙方的中間地帶。
俘虜則是押送去了馬鋼。
露天挖礦沒有技術含量,只需苦力。百斤消耗一窩頭,很劃算。
不怕俘虜們不賣力,旁邊有鞭子和鋼刀呢。干活效率比江寧籍工人高多了。
一隊空船,行駛在吳淞江上。
首船掛著旗幟:統征皇糧!
“前面停泊。”
“是。”
船頭發號施令的是經濟大臣麾下的一名文書,站在他旁邊的是一名臨時征調而來的商鋪伙計。
這種奇怪的搭配方式是李郁的發明。
伙計只管稱量登記百姓的交糧數量。按日拿工錢,每日4錢銀子,包三餐,待遇不錯。
船隊靠岸后,2個原衙役帶領著臨時招募的壯丁。
一路敲著鑼,舉著“統征秋糧”的旗幟,沿路吆喝。
“交皇糧嘍。”
見到官差催糧,
一個月前就陸續得到通知的松江府安亭鎮農戶們趕緊扛起麻袋,裝上獨輪車。
2個月前,
李郁就開始布置此事,要求每畝田交納60斤稻米。
這個數字是經過實地考察和精密計算的。
清朝,江南的水稻畝產量大致是450斤。
按照豐年江南的米價算,一石米(120斤)在2.2兩左右。一畝地的總收成就是8兩余。
乾隆時期,
實行的是實物糧和銀子相結合的收取方式。
如果全部折算成銀子的話,相當于對于每畝地征收7錢3分銀子,外加徭銀2錢1分,總計每畝交銀9錢4分。(1兩10錢,1錢10分。)
9錢4分,大致相當于每畝地收入的九分之一。
聽起來這個比例似乎也還行,屬于可承受的負擔。家里種過田的人都懂!
但我大清自有國情。
還有火耗、平余、某捐之類的中間環節,最終實際上每畝地所需交銀,是要達到1兩5錢的。
這其中還有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地方官可能會玩一玩金融手段,少收實物米,多收現銀。
農夫手里沒有現銀。就必須把米先送去米鋪子換成現銀然后再交稅。
里外里一折騰,又是扒下一層血淋淋的皮。
更有甚者,只能從米鋪子換來銅錢。
然后官府宣布只收銀子。農夫們就必須去錢莊拿銅錢換銀子,再被扒一層皮。
其中痛苦,只能忍氣吞聲。
數據參照《清史稿》和《賦稅全書》,寫歷史文一旦涉及客觀數據很頭疼,不精確沒有真實感,精確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作者君也算是理解了歷史分類大神多災多難,命運多舛的原因。
清廷大概征收每畝地收成的六分之一。
吳王大概征收每畝地收成的七分之一不到。
另外,清廷會玩金融,吳王不會玩金融,吳王只收稻米。
所以吳王的60斤米是實打實的。
李郁基于大清國情、民眾心理、還有歷史實情敲定的這個數字。
既能展現自己的寬仁,和清廷形成對比。又不至于過于寬仁,被百姓懷疑是不是傻?
古人早就說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要是只收30斤,百姓會害怕的。要么懷疑李郁腦子進水,要么覺得李郁的路肯定走不遠。
這其中的邏輯看似荒誕,實則很合理!
村公所按照之前厘定的田畝數量,給每戶下發了加蓋紅章的一張執照:民戶交糧憑證。
還挨家挨戶的通知:
屆時鑼一響,船一到,自己麻溜地去交糧。
當場交,當場清。
清了,今年你就不需要和官府再打交道了。
若是拖延誤了時辰,對不住。
自己需要把糧食交到指定的地點去,過期不到,全家充軍,咔咔咔。
安亭鎮,
七寶村的吳老六帶著全家人推著幾輛獨輪車瘋狂的奔跑。
村公所的人說了:
前20位交糧的有獎勵。
他咬著牙,操控獨輪車狂飆田埂,急速甩尾多次,終于領先一步趕到了河邊。
“軍爺,我要交糧。”
“憑證?”
吳老六趕緊掏出折疊的好好的交糧憑證,遞上去。
“過稱。”
吳老六家有12畝地,條件中等,好在家里孩子不多,日子倒也湊合。
以當時生產力計算,一畝田的糧食產出勉強夠養活一個壯勞動力。
過稱的伙計大聲報道:
“720斤,過。”
收完糧,文書在那張紙上蓋了一個紅章:
“1776,完稅證明。”
吳老六小心翼翼折疊好,包進油紙布里塞入懷里,轉身欲走。
“老鄉別走,你的獎品。”
一把嶄新的長柄鋤頭,淬火鋼口一看就很結實。木柄上還烙了一行黑字:積極交糧戶!
烙字工序并不麻煩。
馬鋼的人找了塊鐵,仿照活字印刷。
燒紅了在木柄上輕輕一按,字樣就出來了。
吳老六眉開眼笑,媽的,居然見到回頭錢了。真他娘的開天辟地第一次!
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
“軍爺,你們還沒問我名字戶籍呢?得在魚鱗冊上勾掉。”
一名官爺,嚴肅的說:
“不必了。王爺有令,以后不看魚鱗冊。村公所挨家挨戶瞧一眼那張紙就行了。”
“那,那要是遺失了呢?”
“以抗糧論處,充軍。”
吳老六目瞪口呆。
這是李郁的創舉:
征糧時不需對照魚鱗冊,省時省力高效。若是一個個對號入座,那個工程量太大了。
只管收糧,其他一概不管。
1個月后,
村公所的人上門查看證明,范京再派些人隨機抽查。
船艙內,一袋袋糧袋子摞起來。
一艘滿了就換下一艘。
目前的地盤大部分區域可實現水運收糧,又是節約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一艘船的運載量可以抵得獨輪車一二百輛。
李郁把算計做到了極致。
糧食袋子都是農夫自己扛著扔到船艙里。
別小看了這幾步路的工作,如果都雇人來干,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望著那一袋袋甩進去的糧食。
被雇傭來的伙計,忍不住提醒文書:
“官爺,這些糧食都沒有開袋取樣,萬一麻袋里”
文書矜持的笑笑,模仿經濟大臣范京講話的樣子:
“王爺仁義,信任百姓。”
“他老人家說過,江南百姓溫良敦厚,不會做那沒臉沒皮之事,不必抽檢。我以君子之心待百姓,百姓必定以赤子之心回報我。”
伙計聽得很感動,旁邊排隊的農夫們聽了甚至感動的抹眼淚。
實際上李郁的真正想法是:省時省力!
這么個衙役如狼似虎的時代,百姓敢往袋子里摻土,或者裝潮濕糧食的概率很低很低。
不敢!真的不敢!
大清的百姓茲要一出門,就自帶三分責任。唯恐麻煩找上門,哪兒敢和官府偷奸耍滑?
不如直接省略開袋環節,節約無數時間、人力成本。
啥君子赤子的,都是宣傳需要。
真實情況是:
糧食早一天入庫,西線才能早一天開打。集中全部人力物力正式展開秋季攻勢——打九江。
當然了,
明年或者后年肯定會有聰明人發現這個漏洞,抱著僥幸心理惡意給糧食摻土灑水。
畢竟省下的糧食才是自家的嘛。
對此,李郁了然于心。
明年后年就會突然增加抽檢工序,凡是發現的當場拿下,全家充軍,咔咔咔。來個不教而誅!
上位者之心術,自然是遙遙領先200年的。
以淳樸百姓之偶生狡黠,自然是算計不過的。
附近的二十幾個村子在半天內全部完工。
船隊全部滿載,揚長而去。
按照事先規定,他們會沿途給縣城、府城各官倉提供相應數目的糧食。
其余的糧食則送至太倉的戰備倉。
目前,有4處戰備倉。
分布在治下的邊緣地帶,用意不言而喻,就近支撐軍隊打仗。
像這樣的船隊還有很多很多,穿梭在江南河網。從水線高高,到吃水深深,每天收獲滿滿。
各地的倉庫很快盆滿缽滿。
李郁驚訝的收到了一個尷尬的消息:
“倉庫裝不下了。”
“各府倉、4大戰備倉全部滿了?”
“回王爺,是的。”
范京很開心,很自豪,他開始用數據說話:
“截止2日前,一共收了210萬石糧。預計總數會突破300萬石。所以要趕緊加修糧倉。”
胡雪余作為一個資深前師爺,倒是很快反應了過來。
他笑道:
“恭喜王爺,朝廷一年的漕運糧食總量是400萬石。咱們區區十幾府就快接近這個數字了。有糧就有人心,王爺的大業有望!”
李郁也笑了。
這就是沒有中間商吃差價的紅利,什么火耗、平余、丁銀、這個捐那個稅,全部歸我!
范京也笑了。
作為前存菊堂成員,他很自然的產生了一些聯想。
那會弟兄們靠著打出來的威名,在府城收取些“微薄”的安保費。如今,靠著一張紙收取“天文數字”的合法秋糧。
地盤才是區區十幾州府而已,這要是軍旗插上紫禁城之巔?
不敢想不敢想!
收上來的錢糧能把太湖給填平嘍!
范京一時間豪情萬丈,沖動的喊出了一句:
“請王爺登基稱帝。”
李郁一愣,隨即擺擺手:
“早了早了。”
胡雪余也點頭:
“高筑墻,廣蓄糧,緩稱帝。王爺目前應該狠狠的擴軍!盡快取江西全省和江北安慶重鎮。”
說到這,李郁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第4軍團現狀如何?”
眾人一愣,不知如何開口。
還是范京說話了:
“據說,第4軍團氣質特殊,一言難盡。”
次日,
李郁坐一艘快船趕到黃浦江以東,第4軍團駐地。
荒涼的浦東這會是絕對的鄉下。作為訓練場很好,不存在槍炮擾民或者被人窺視的風險。
軍營的大門口,掛著一幅對聯:
左邊是:種田開荒不如三年經商
右邊是:三年經商不如祖上扛槍
橫批:王爺萬歲
李郁忍不住笑了,指著問道:
“這是誰的手筆?”
一名軍官拱手道:
“這是宣傳署賈笑真署長的杰作。王爺若是覺得不妥,屬下立馬命人取下。”
“不,恰如其分。留著吧。”
說罷,李郁大步走入營中。
木屋、磚屋是士兵們自己動手修建的,中規中矩。
砂石道路簡陋但是實用。
干凈,簡樸,衛生尚可。
左邊的校場,在進行隊列訓練。右邊的校場,在進行射擊訓練。
李郁先視察了隊列訓練,大為詫異。
因為這幫人隊列走的相當好。左轉,右轉,三橫列,以及行軍變換響應都很迅速。
一名訓練軍官也如實匯報:
“第4軍團的士兵識字率高。純文盲只有三成,其余的或多或少認識一些字。”
李郁點點頭。
這支軍隊的大部分人之前是小商販小掌柜,識字率高并不奇怪。除了識字,還很機靈,或者叫狡詐。
射擊校場,氣氛有些詭異。
一名軍官怒吼:
“端穩了端住了,瞄準了再打。”
砰砰砰,一陣白煙。
軍官跑過去看了眼靶子,暴怒痛罵,連踹數人。
李郁皺眉:
“這是怎么回事?”
旁人尷尬道:
“或許是臂力不足,或許是膽怯。列隊射擊總是不理想。”
李郁觀望了一會,示意停止射擊,然后走了過去。
臉色平靜的詢問一新兵:
“你是自愿當兵的嗎?”
“回官爺,是。”
“不怕嗎?”
新兵小聲道:
“當然怕,不過那酒水的經銷權實在誘人”
“三年經商,不如祖上扛槍?”
“三十年經商也不如,前提是活下來。”
李郁笑了:
“所以,你是把加入第4軍團當做一個很劃算的生意嘍?”
“對呀對呀,很有賺頭的。”
親衛們制止了差點暴走的軍官,示意他們走開,不要打擾了王爺了解實情。
李郁臉色平靜,問道:
“大家是不是都這么想?”
眾人不認識李郁,但也猜到是個官,脾氣不錯還是江南老鄉。
就壯著膽子答道:
“是啊。”
“這么說來,你們都很有商業眼光嘍?”
眾人笑,有一年齡稍大的說道:
“官爺,我是做熟食生意的。酒肉搭配,那就是如虎添翼,將來肯定能做成百年老字號傳給子孫。”
“酒水經銷,就一定掙錢?”
眾人都笑了,覺得這位年輕的文官肯定不懂生意。
于是解釋道:
“官爺您可能不知道,有酒水執照才能賣酒。這樣的生意穩賺不賠。”
“那若是執照發放太多呢?”
解釋一下可能的讀者疑問。1,某些配角會不會寫忘了?不會,劇情涉及到自會出現。劇情線太多,角色過百,只能按需出場(大嫂除外,不好處理,只能神隱)。2,就光調侃黑咱大清?不會,當劇情走到了國際篇,白皮一樣黑,甚至包括李郁。畢竟人間哪有涇渭分明的黑白,只有一道精致的灰!3,你想寫什么?我想寫不那么假的歷史!歷史就是人,沒有圣人,沒有完人,只有人。此段不收費。
(本章完)
最新網址:qishuta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