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話事人

341 打開門,讓標準之風吹進來嘛

大清話事人日/夜全屏字體:AAA341打開門,讓標準之風吹進來嘛!(1/1)咕咚,理藩院左侍郎承受不了心理壓力,居然當殿暈倒了。

乾隆投去一個厭惡的眼神:

“來人。”

一大群侍衛手按刀柄沖進太和殿。

“按名單,抓人!”

這些從京郊換防而來的親軍營侍衛早有準備。

半個時辰前,他們得到了煌煌圣諭,震驚之余,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抓捕名單如下:

理藩院尚書、左右侍郎、柔遠徠遠兩司郎中、通譯。

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九門提督、順天府尹。

還有軍機處6名滿漢章京

太和殿內,熱鬧好似菜市場。

這些堂官、京堂逐個被陌生面孔的侍衛打掉頂戴,扒掉官袍。一時間喊冤之聲不絕于耳。

委屈,太委屈了

饒是老家伙于敏中見慣了大風大浪,也被今日之詭譎瘋狂嚇的肝顫,極為忐忑,害怕被乾隆追究責任。

“朕躺在病榻上想了很久。你們一個個身居高位,拿著不菲的俸祿,更有底下人數不清的孝敬。可沒想到你們已經喪心病狂到這個程度,朕是你們的仇人嗎?非得幸災樂禍看著朕出丑嗎?朕要是砍了這太和殿內的所有人,也許有冤枉的。若是隔一個砍一個,那必定有漏網的。”

“津門知府、津門總兵也一體捉拿。對了,數年前護送賽里斯使團南下大運河的禮部官員,也抓起來,抄家。”

乾隆的咆哮響徹大殿。

秦駟心中哀嘆,主子是真的被傷到了,被傷的太狠了。

也難怪,少年登基,英明神武了一輩子,到頭來被底下人忽悠的團團轉,老臉丟的一干二凈。

“于敏中!”

“臣在。”

“朕要罰你,軍機大臣別做了,暫且在軍機上行走吧。再兼起禮部的一攤子差事。”

“臣領命。”

“和珅。”

“臣在。”

“你是唯一一個提醒朕的,就罰俸1年吧。”

“奴才誓死效忠皇上。”

這一瞬間,

和珅心里陡然想起了劉墉。心中一陣郁悶,媽的,讓你躲過了一劫。

六部尚書倒了4個。

僅有兼戶部尚書的和珅、兼吏部尚書的阿桂幸免于難。

還有在淮安當欽差巡查的刑部侍郎鄭謹生,以及在旅順督造海船的一位工部侍郎。

刑部大獄人滿為患。

獄卒們歡喜又緊張,這可真是流浪狗掉入了肉聯廠,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一會打千,一會引路,謙卑又熱情,絲毫不敢擺架子。忙活了大半天,才按照官階高低把各位大人的食宿安排好了。

雖然現在都是戴罪白衣,可依舊要講究尊卑座次。

尚書們,要住單間。

稻草要新,陽光要足,墻壁要粉刷,書案桌椅油燈一應齊全。

侍郎們,就2人一間。

除了陽光少點,光線差點,其他一樣。

逐層往下,待遇遞減。

每天,

獄卒們都得先打千,后微笑服務。

“大人,您該用餐了。”

心情灰暗的堂官們,自然懶得多說話,只是一點頭。

于是,

富順齋的醬牛肉、同益軒的羊肉、瑞賓樓的褡褳火燒、廊坊二條的陳記鹵煮小腸、豐澤園的銀絲卷、東來順的奶油炸糕、合義齋飯館的炸灌腸

紛紛擺上書案。

小半個時辰后,再來收走。

堂官們肯定沒胃口,吃不了幾口。

刑部大獄上下全部跟著沾光。

大家想吃什么,就買什么。這賬單,自然是各位大人的家眷來付。

門口,特意打掃出了一間屋子。

2位比較面善、比較世故的書吏坐鎮接待各位大人的親眷、門生故吏。

點頭哈腰地接下他們送來的銀子、衣物,再三保證,大人在里面的生活不會有一絲怠慢。

一句話,獄卒們會比伺候親爹還要上心。

刑部甚至成立了4個人、4個騾馬、4輛大車組成的“采買專班隊伍”,可著四九城什么好吃買什么。

得讓大人們知道,全京城最好的飯莊,在刑部大獄。

主管官監的一位刑部郎中,已經放下話了:

“甭管大人們以后是上菜市口還是伊犁吃沙子、寧古塔堆雪人,所有人都不能有一絲怠慢。誰要是敢擺獄卒的臭架子找存在感,他就滅了誰。”

“獄卒,過來。”

“章京爺,您有什么吩咐?”

“要喝酒,要吃羊肉。快去”

獄卒陪著笑,小心的提醒道:

“爺,您的家眷一直沒來。”

“我的家眷都不在京城,自然是沒銀子的。但是,我就是吃!”

獄卒點點頭,去詢問當班的牢頭。

牢頭很淡定,揮揮手:

“滿足他!”

“我就想不通,他憑什么這么窮橫?”

牢頭笑笑:

“雍正爺那會,咱這也進來了一位犯官,工部郎中李恭直。看守大獄的前輩們因為他家里沒送銀子,態度就過分了點。后來唉!”

“后來怎么了?”

“后來這位爺出去了,向皇上申請做了刑部主管大獄的郎中,他每天早早的到衙門當值,第一件事就是找全體獄卒的茬。左腳先進屋,挨30杖,右腳先進屋,挨50杖,遲到的就別提了,當場就打死。好多前輩早上豎著進來,中午就蓋著白布被拉出去了唉。”

牢頭頗為感慨,手往里一指:

“你敢保證,這里面沒有第二個李恭直?一日為官,終生是官。摘了頂戴,人家還是官。忍忍吧,都是爺,咱是孫子!”

蘇州府,

李郁在數百衛隊的護衛下,出城巡視東面宮殿的進展。

胡雪余太忙,所以日常細務是無心經辦的,只能委托給了一位蒯姓子弟和一位江西挖來的雷姓匠人。

“樣式雷”,是有清一代匠人的巔峰。

這個起源于江西永修的家族,連續6代人執紫禁城造辦處。經手的建筑有兩宮、三海、三山、五園(圓明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兩陵(東西陵)。

撐起了清朝皇家建筑史的一半江山。

這位雷姓子弟只是這個家族的旁支血脈,曾在圓明園工地待過一年。

后來不知什么情況,又回鄉了。

李郁只是瞅了一眼此人,就猜到了幾分。

技術大約是有的,野心也是不小的。但無妨,還有蒯氏子弟監督呢。

“陛下請看。從蘇州府城相門出發,修筑了一條4丈寬的水泥道路延伸到此。另在原有河流的基礎上,規劃了一條航道,可直通府城。”

“嗯,修路很有必要。”

李郁望著熱火朝天的工地,問道:

“目前到了哪一步?”

“整體墊高地基半丈,地基需牢固,因而夯實是個大工程。”

“寡人給你一道手令,將太湖馬場的騎兵和步兵士官學校的隊列訓練移至此處。人踩馬踏,盡快把地基夯實。”

“陛下思慮周全。”

胡雪余一揮手,不遠處垂手等待的兩名具體經辦人立馬湊了過來。

“雷家望、蒯林拜見陛下。”

“起來吧,工程可有問題?”

雷家望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立馬拱手道:

“小人粗通玻璃制造,可用于宮殿窗子。”

“哦?”李郁頗為詫異,嚴肅的問道,“伱在哪兒學的?”

“圓明園造辦處。”

“按理說,這是秘不外傳的技術,你怎么會掌握呢?”

“小人偷師了。樣式房檔案里,有高價聘請的威尼斯玻璃師傅燒制御用玻璃流程的工作手冊,平日里檔案房看管松懈,所以小人就本著一顆好學的心,偷師不算偷。巧了,陛下治下的湖州府正好有優質石英砂礦。”

蒯林震驚,心想以后得防著點這家伙。

胡雪余也頗為詫異,心想難怪一召你就顛顛地來了,原來是早就想進步啊。搞不好以后江西永修的樣式雷家族,南北齊開花。

李郁嚴肅道:

“成立玻璃制造廠,你來負責。”

“謝陛下。”

“吳國新宮殿的風格,你怎么看?”

“小人覺得會異常的磅礴大氣,取材成本低,建筑周期短,省略那些繁復雕刻環節,火災隱患也會大大降低。水泥、鋼筋、和黏土燒結磚都可以就近供應。中軸線清晰,正門外18根浮雕水泥柱子簡潔而巍峨。如果能配備巨大的玻璃窗,風格上再稍微增加一些中式園林元素,就完美了。”

“嗯,好。”

聽了這家伙的話,李郁很滿意。

他基本可以確定,這家伙真的懂自己想要什么!

這座宮殿就是雷家望能否晉身的關鍵。所以他一定會竭盡全力的。

中午,

工業大臣杜仁、冶金署長陳莊杰、軍工署長張承業、訓練署長趙二虎以及馬鋼相關人員,參會。

李郁端坐在長條桌前,

先詢問陳莊杰:

“煉鋼工藝,流水線化、精確化推行的如何了?”

“回陛下。馬鋼秉承指示,將全鏈條分成了15道工序,每道由一組固定的技術工操作,同時備份一組替補,一組學徒。時間、用料均已精確到毫厘,杜絕經驗主義。”

“產量呢?”

“日產量大約毛鐵30萬斤。”

“寡人希望,在年底之前達到50萬斤。有問題嗎?”

“只要學徒培養跟上,問題不大。露天鐵礦簡直太完美了,開采班組可以5班倒。”

“寡人再給馬鋼一個建議,把露天鐵礦到冶鐵區之間鋪設軌道,以小車運輸。磨刀不誤砍柴工,剩下俘虜人力用于挖礦。”

“是。”

李郁看著在沉思的張承業,笑道:

“你呢?”

眾人哄笑,望著臉盤稚嫩,但手掌粗糙、胳膊粗壯的小張。

“陛下,臣有一個想法。”

“說!”

“軍工署麾下的工廠越來越多,鏈條越來越長,開始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尺寸誤差。同一工廠生產的燧發槍,八成零件是可以互換的。但若是不同工廠,則只有三成可以互換。這個問題不止是燧發槍有,炮車、馬車、各種軍用品普遍存在。”

眾人紛紛點頭,都有感觸。

趙二虎突然笑了:

“臣見識過,訓練署的槍磨損很大,維修換零件時就要靠運氣。”

李郁靠著椅背,

感慨道:

“寡人忙于征戰,竟然忘了這個大事。2000年前,秦始皇就知道度量衡要統一,到了今天還是沒做到。”

“從今天開始各衙署開始推行標準化。”

眾人也是感慨萬千,秦始皇的這份眼光確實是看穿幾千年。

“陛下,請定下基準尺子。”

李郁略一思索,直接令人取來工具在硬紙上畫出了基準尺。

1尺,大約是33厘米。

基準尺,長度就定為1尺。若平均分33份,過于麻煩,也不易于推行。

古今結合,不死板不拘泥。

直接取整,分為30份。一份定為1厘,10厘為1分。

1厘當中,又等分10份,定為1毫。

尺、分、厘、毫,清晰完整的長度體系就出爐了,古人也比較好接受。

李郁把圖紙一推:

“以此,制作3把基準鋼尺存檔,之后復刻400把硬木尺交付各工廠衙署。”

張承業又小聲問道:

“陛下,若是超過1尺的長度呢。”

“以鋼棒制作1丈長度的基準尺。但日常使用不方便,可豎立作為校準尺。平時當以堅韌不變形之牛皮,制作皮軟尺,長度1丈至3丈。使用前務必校準,若有變形立即淘汰。”

“陛下英明。”

眾人齊刷刷附和。

這真不是吹捧,而是發自內心的佩服。

有了基準尺,以后的工業生產就有目標了——標準化!

工業盤子越來越大,標準化才能捏合戰斗力。

這是一次簡短的會議,卻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會議。

從此以后,

吳國的一切,都會先拿標準化這個流程套一下。

坊間戲稱,

江南的豆腐腦放幾把蝦皮都固定好了,多一把,攤主都不給。因為這叫標準化,陛下說的。

甚至,

青樓從業者都叫囂著:“打開門,讓標準之風吹進來”。

經過行業內老專家多輪的對比研究,最終探討出了一套標準流程:

姑娘們行禮時膝蓋彎曲多少,迎接的問候語,衣裳幾何,都可以有個標準。

尤其是,

最最關鍵的“將生物能轉化為涓涓經濟動能”的流程更要標準化。

參觀過馬鋼的老專家們說,這和廠區內冶鐵流程本質上沒差別。

流程的共同點:

每個環節都需要起碼2人的配合,需要充沛體,、需要重復的、不厭其煩的機械動作,講究火候,講究反復錘鍛、講究百煉鋼到繞指柔。

比如衣著:

鐵匠不能多穿,因為爐溫太熱。但是又不能赤膊,會被火星燙到。所以,一條皮圍裙足矣!

姑娘們也是一樣的道理,不能不穿,也不能太多,也是一條裙足矣。

比如肌肉:

一個優秀的鐵匠,月匈肌必定發達!閃耀著野性的健康美。

一個頭牌,大抵也是如此。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很多相似點:

比如兩種職業都是力量和技巧的結合,上班時間都不能太久,需要多吃有營養的,需要小心職業損傷。

專家們越研究,就越發現其中的關聯甚多。

可以武斷的講:

冶鐵逛窯子,鐵匠姑娘。

他們甚至琢磨著,是否應該建議衙署派人把這些核心科技記錄下來,編成冊子,就好比參謀本部的《炮兵手冊》。

防止被北邊的清廷竊取機密。

即使從商業的角度來說,也很有必要。

任何行業,能夠制定行業標準的人,才是大贏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