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144章 乞巧節

七夕之前,磨成面粉,麥麩賣了買點紅糖和韭菜。大家在一起包餃子,蒸花糕,蒸糖饃,祭天乞巧。

姑娘們的乞巧節在婕格家過,主要是她家人口簡單,房子寬敞鍋還大。現在她家里只有三口人,她上面可是有四個哥哥,家里的鍋小了做的飯不夠吃。

韓屯村就湊了這一組過乞巧節的姑娘,從大到小有:桂金、二盼、海紅、翠萍、婕格、三擋、桂香。她們最大的是桂金二十歲,最小的桂香才十七。一人兌了兩個雞蛋,家里有紅棗的也拿來了一些。

婕格家的院子里聚了好多人,有老太太也有孩子,大家說笑打鬧著,非常的熱鬧。老人們回憶著自己當年過乞巧節的老故事,感嘆著歲月的流逝轉換。

七個姑娘在堂屋里忙活,先蒸花糕。面已經發好了,滿滿的兩大盆,是婕格和她娘提前準備好的。

堂屋里放了兩張案板桌,她們把發面都倒在案板上,一起揉面,你一塊我一塊的,揉好了放到盆里備用。

婕格娘在廚房幫忙,把紅棗放在開水里綽好洗凈,盛在筐子里給她們送過來,接著幫她們摘韭菜。桂金和盼妮年齡大些,今年都是二十歲,她倆指揮著大家。

盼妮把一塊面團搟成個臉盆大的圓餅,放在鍋柸子用高粱莛做的圓盤上。大家開始做棗花,就是把拳頭大的面團搓成細長條,用筷子壓上兩下,圓條就有了三個層次,把它彎曲扭轉成各種花樣,在彎曲處分別放進個紅棗,再用筷子夾牢靠,一個棗花就算完成了。

把棗花緊挨著擺在圓面餅上,從外向里一圈圈的擺。外面一圈棗花的外層用刀劃開,好像展開的雙翅,叫蝴蝶雙飛。

中間一圈棗花都是圓形的,用干凈的木梳齒壓上各種花紋,圓點、方塊、斜紋、菱形,這層叫團團圓圓。

中間是個四瓣的大棗花,叫做四季平安。

最后在花糕的中心壓上個大紅棗,就算完成了。用個干凈的抹布蓋上,放在一邊醒發酵著。

做完花糕,還剩下些紅棗,她們又做了一些單個的棗花。

然后開始做糖饃,這回悠悠算是開了眼界。姑娘們大顯身手,先揪一塊拳頭大的面團,中間放入一些紅糖,揉成圓團。

然后開始做花樣了,刀、剪子、搟杖一起動用,隨著姑娘們的巧手翻飛,各種花樣的糖饅頭躍然而出。

憨厚的豬頭,帶長耳朵的兔子,開口笑的石榴,渾身帶刺的小刺猬,壓著魚鱗紋的面魚,放上紅小豆、綠豆和黑豆當眼睛,立馬顯得鮮活起來。各種花樣的饅頭,有十好幾種。

年紀小的不會,就跟著年齡大的學,旁邊還有老年人現場指導。做出來的不如意,從新揉了再開始。其實,這也是一次面食制作培訓班。

兩大盆的發面在姑娘們的巧手下,全部變成了形象生動的各式花饃。

花糕醒好了,婕格娘幫著她們蒸。大家收拾好面板,準備包餃子。

桂金把剩下的白面都和成了面塊,韭菜已經洗好控凈水切碎,調餡用的油鹽和調料都是婕格家的。

她們一人帶來了兩個雞蛋,把雞蛋打碎倒在韭菜餡里,拌均勻,餡子就算調好了。

姑娘們圍坐在一起,開始包餃子。姑娘們心靈手巧,包的餃子也是花樣繁多,有的像元寶,有的彎曲像月牙,有的像麥穗,還有的在邊上捏一圈花邊。

婕格的娘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東西,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了三個餃子里。據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花糕蒸熟了,婕格家的鍋大,一起出鍋的還有一圈的糖饃。她們拿了分別遞給看熱鬧的孩子,據說小孩子吃了乞巧饃健康祛病。

老人們看見都說:“一人掰給一塊就行,不用給成個的。”

桂金笑著回答:“今年咱村的麥子好,俺們拾的多,夠孩子們吃的。”

一會就分出去二十多個,孩子們拿著手里的糖饃,興奮的比較著。這個說俺的兔子好看。那個說還是刺猬好,俺的是刺猬,各人都說自己的好。

有心急的孩子接過來就是一口,里面的糖流的滿手都是,趕緊用舌頭舔。

老人領著孩子,拿著吃著都回去了。婕格她們開始準備祭月的東西,把黃紙裁成長方形的小塊,疊成了一個個小元寶。

桂萍拉著悠悠回家了,倆人的手里都拿著一個糖饃。桂萍的是豬頭,悠悠的是刺猬。迪迪和狗剩看見了,扔下玩著的鐵箍,撲了上來。

倆人比著吃,你喊:“我吃了個豬嘴。”他喊:“我吃了個刺猬頭。”只到糖饃下肚,倆人就沒住過口。姥爺坐在門口的樹下,笑著看他們邊吃邊鬧。

吃過晚飯,悠悠還要跟著桂萍去看姑娘們祭月,被姥姥拉住了。原來,祭月儀式不能有外人觀看。

姥姥告訴悠悠,晚上,月亮出來了,在供桌上擺上花糕和糖饃當供品,染香燒元寶。

七個姑娘對月叩首,長跪于案前對月祈禱。“nn皇,地皇皇,俺請七姐下天堂。不圖您的針,不圖您的線,光學您七十二樣好手段。”

然后,每人拿起一根針,一根線,借著香頭的微光,穿針引線。誰穿上線,誰就是“巧姑娘”。誰穿得快,誰最巧。

因為沒有別人在場,結果也就沒有外人知道,和誰吃到了包著東西的餃子一樣,姑娘們是絕不會往外傳的。

農歷的七月初十,為期一個月的暑假結束,媽媽和昊昊開學了。這次開學,上不了一個月的課,到白露又該放秋假了。

智慧姐也到向陽大隊去讀初中,向陽中學其實只有初中,兩個年級四個班,和向陽大隊部的向陽代銷店,在一個大院里。

初中有早讀和晚自習,因為村里沒有和她作伴的女孩子,她姥姥家是周樓的,鄰居家有個女孩和她同班,智慧姐晚上就住在姥姥家。11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