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149章 八月十五的月餅

“嫂子,您聽見了吧,以后想吃什么就告訴我。對了,您十五前再來一趟吧,我給您留點好肉。”看來,他十五還是準備殺豬。

“最近我有點事,十五前就不來了。后院的花生差不多了,咱去刨點,給孩子們煮著吃。”

姥姥和他倆口子一起,到后院刨了一片花生。花生長的是真好,每墩下面都帶著一大捧的花生,里面的花生仁頂滿了倉。

悠悠想起了桂萍她們的謎語:“一個小孩二指高,滿臉麻子羅鍋腰。”看著羅新才,沒敢說出口,憋得差點內傷。在心里暗暗鄙視自己不厚道,歧視殘疾人,忘了上一世自己的尷尬。

“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嘴欠的悠悠又想起了另一個謎語,還出聲說了出來。

王代娣愣了一會,哈哈大笑,抱著悠悠親了一口。“悠悠好閨女,俺給你出個謎,看你能猜出來不。”

羅新才搶著說:“一個小孩二指高,滿臉麻子羅鍋腰。悠悠,猜吧。”

王代娣笑的捂著肚子,嘴里還喊著:“不行了,笑得肚子疼。”

姥姥看著他倆,也笑噴了。

刨了兩麻袋的花生,姥姥給了羅新才家一袋,還把后院的鑰匙給了他,讓他有空把花生收了。

中午在羅新才家吃的午飯,飯后,姥姥帶著悠悠去了縣里的食品站。那里的月餅和張集的差不多,50斤批發,批發價050元,價格和張集的一樣,姥姥要了200斤。

剛回到家,“高高三”的娘“小老媽媽”就來了,看到姥姥進的是縣里的月餅,高興的買了六斤。“俺就說得等著你家的月餅,看吧,還是等著這城里的了。”

張集和縣城的兩種月餅悠悠都吃了,沒感覺出有啥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包裝紙上印的廠址不同。不過看她高興的那樣,悠悠就把到口的話又咽了回去。

這時候做月餅用的都是優質的原料,說是五仁,其實里面就有花生、核桃、芝麻三種,加上青紅絲和冰糖、白糖。月餅呈鼓形,邊沿稍鼓出,花紋和字跡清晰,形狀端正,不破皮,不露餡,邊角分明。火影之掌控尾獸

表面金ns,色澤均勻,具有油脂光澤,邊緣呈象牙色,底面棕紅色。口味香甜,綿軟帶酥,有多種果仁香味。皮薄餡多、味美可口、不易破碎、便于攜帶。

相比于后世的天價月餅,悠悠覺得現在的月餅,才是貨真價實的美味。

“小老媽媽”的宣傳能力挺強,她回去了不大會,就來了好幾家買月餅的,都是賣了去送節禮的。

到了晚上,姥姥才有空給舅姥爺家送東西,這次姥姥送去了三簍子蘋果和10斤月餅,讓他們走親戚。看到半袋子的鮮花生,舅姥姥坐那就挑上了。

“嫂子,別跳了,也沒多少,都給孩子們煮吃了吧。”

聽了姥姥的話,舅姥姥不樂意了。“這都半袋子了,還不多啊,咱平時趕集,給孩子們也就買二毛錢的。我挑飽成的曬干了,放到年下炒著吃。剩下的秕花生也夠煮一鍋的。”

姥姥煮了一鍋五香花生,昊昊和迪迪都吃撐了。可憐的倆孩子,長這么大就沒吃過煮花生。

昊昊挺著吃撐的肚子,在哪糾結:到底是五香的鮮花生好吃,還是焦花生好吃。

第二天,石廟和附近村的人也來買月餅,都要六斤,190斤月餅一天就賣完了。村里的人知道了,都讓姥姥再去進,后悔沒早點買。

一斤月餅賺一毛錢,悠悠真不想去了,可姥姥痛快的答應了,主要是為了滿足大家的虛榮心。也是,同樣的價格,縣城的咋著也比公社里的顯得高檔。

初早,悠悠只好認命的早起,跟著姥姥去了縣城。姥姥這回嘴上說著多要,才要了500斤。

悠悠說要是不夠了,自己可不再來了。姥姥笑著答應,“以后沒有送節禮的了,一家要個一斤二斤的,這些足夠了。”

還真叫姥姥說準了,到家后買月餅的人雖然多,但要的數量少,韓屯村的還好些,大部分要二斤,別村的人多數就要一斤。魑魅宮花

初十那天一大早,志遠就來了,剛進院子就喊:“昊昊,俺家打棗了,趕緊起。”

昊昊聞聲就跟著他跑了,悠悠起來他們已經不見影了。剛想跑,迪迪揉著眼從屋里出來,都快哭了。“哥哥壞,不帶我。”沒辦法,只好領著他慢慢的走。

大舅家的兩顆棗樹比堂屋的頂還高,大舅站在屋頂上,用個長長的木棍用力的抽打著棗樹,通紅的大棗嘩嘩的往下掉。

院子被大舅媽打掃的非常干凈,樹下還鋪著兩張高粱秸帛。上面落滿了一層紅棗和綠葉,帛的外面也滾落了好多的紅棗。

志遠他們幾個跑著拾,撿到個紅的發紫的,趕緊塞在嘴里,這樣的熟的好,生吃特別甜。

孩子們不時的被落下來的棗砸到身上,馬上就尖叫一聲,“砸著我了。”大家聽見都跟著笑。

看到樹上的紅棗很少了,只有個別的藏在樹葉中,很不容易發現。大舅問舅媽:“行了吧。”

“再打一遍,不是說有棗沒棗打三遍嗎。”聽了舅媽的指示,大舅又用棍子接著打了一遍,落下來一層碧綠的棗葉。

悠悠看了,對傳統的農俗有了新的理解。打棗葉就是通過抑制營養生長,來促進花芽分化的。

舅姥姥坐在堂屋里看著智茹、迪迪和志勇、志強,他們年齡太還不懂事,怕圓棗卡著他們。四個小不點都想往外擠,可惜門口有桌子攔著,出不來,急得在屋里直跳腳。

兩顆棗樹打了滿滿的一簸籮和兩挎藍,大舅把高粱帛放在木架上,智慧幫著舅媽挑棗,挑出來又圓又大的倒在上面曬。

最后剩下些小的和被蟲咬的,一家一小挎藍,拿回去吃鮮棗。

中午,姥姥把棗切碎,把棗核和有蟲的扔了,摻到發面里蒸了一鍋棗饃,又甜又香。悠悠兄妹仨個光吃棗饃,就撐的小肚溜圓。

2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