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469章 磕頭

大伙都配合著他,讓他錄了個過癮。大衛看什么都新奇,特別是一些過年的習俗,他更是感興趣。

上完供后,孩子們全都到大街上玩。姥姥公布了今年服裝廠的收入情況。今年的服裝廠,收入達到了一億五,還是按照五份分配,每份三千萬元。

最受震撼的是愛民和劉冉兩口子,他倆知道家里有錢,可是不知道有這么多的錢,而且這錢還有他們的一份。

今年,各項收入加一塊,悠悠家總共收入了五個多億。可是支出的也多,悠悠在深南購買東西,就支出去近三個億。

收鞋和鞋墊等手工繡品,也支出了四千多萬,主要是收購鞋墊花費的多。

做鞋墊容易啊,從十多歲的少女到七十多的老人,基本上都會做繡花鞋墊。

別說整功夫了,就是晚上熬夜做,三四天的時間,也能做成一雙。

聽大伙閑聊,每個婦女即使利用空閑時間,每年也能做五十雙手工繡花鞋墊。

現在,收購的鞋墊基本上是平城和洪城兩個縣的,要是擴大到全區,還真得接近二個億的資金。

現在,悠悠的商城里,手工鞋墊已經成了熱銷產品,手工鞋墊透氣養腳,手工繡花提高了鞋墊的檔次和價格。

后世的人們的消費水平高,對百兒八十的東西也不是太在意。鞋墊臟了,根本不洗,直接當垃圾扔了。所以,鞋墊的銷量特大。一年幾千萬雙鞋墊,有時還會出現斷貨現象。

比起商城來,大衛要的這些貨,就不算什么了,他首次準備要10萬雙鞋墊。

不過他給的價格合適,每雙鞋墊1英鎊。現在英鎊的匯率還不到4元,到了九十年代,可是達到了15元。

而且大衛的信心十足,他可是躊躇滿志,要把這些手工繡品,賣到全世界去。

除夕的晚上,全村人都聚在村里的餐廳里。這次是村里統一擺的宴席,每個桌上十個酒菜,男人們喝酒,婦女和孩子喝果汁。

韓屯村雖然家家戶戶有電視,還都是彩電,可是現在國家電視臺,還沒有開始組織春晚,大伙還是按照習慣,湊在一起守歲。

吳馨兒跟大家在一起,激動的不能自己,她哽咽的拉著姥姥的手。“大姐,今年的春節,是我這些年來,過的最痛快的一次,在國外這些年,我就沒有過年的感覺。”

說是守歲,其實到了夜里十點多,大伙就散了,關鍵是孩子們困了。第二天春節,三點多就得早起拜年,沒人真的熬到夜里十二點。

功德圓滿

大年初一不到三點,村里就有人開始放鞭炮,悠悠還沒起床,就聽到大衛興奮的“go

”個不停。

悠悠穿上姥姥拿過來的織錦緞唐裝,剛走出來,就看到大衛在顯擺自己的唐裝,他擺著各種姿勢,讓迪迪給他錄像。

過年了,姥姥給他和吳馨兒,一人做了一件唐裝棉襖,今天剛穿上,把他給興奮的,又“go

go”上了。

吳馨兒看著大衛像個孩子似的,在院子里作怪,也起了童心,拉著大衛一起拍照。

她高興的對姥姥說:“大姐,我和大衛以后每年都回來和你們一塊過年,這才像個過年的樣子。”

各神位和“主”前,都擺放著香爐和燭臺,燭臺上面插著紅蠟燭。姥姥起床后,就把蠟燭點著了。

姥姥帶著馨兒姑媽,給個神位和祖先,挨個的上香、焚紙、磕頭、禱告,媽媽在廚房下餃子。

不一會兒,舅姥爺一家就來了。他們先給“主”拜年,堂屋門前,姥姥鋪了一張大葦席,人們給“主”扣頭,就跪在席上。

這兩年拜年和原來不一樣了,磕頭也是講究的,“神三鬼四人一個”。

給“主”磕頭,必須是四個叩首禮,神位前磕頭是三叩首,給長輩磕頭,跪下一叩首即可。

拜年一般只給長輩行磕頭禮,同輩之間問候一句:“過年好”。

等大家都到齊了,就開始拜年。大衛急的挑腳,他端坐著等孩子們磕頭,不能錄像了。

今年孩子們的紅包,多了一種貨幣,吳馨兒不僅給每個孩子封了個百元英鎊的大紅包,小她一輩的爸媽和舅舅舅媽也給了個紅包。

自家人拜完年,就開始吃餃子。然后,愛國舅舅帶著大家出去給村里人拜年,舅姥爺和舅姥娘,回自己家守‘主’,姥爺、姥姥和馨兒留在家里,。

大衛舉著錄像機,高興的跟著大家出門了,他最喜歡的是抓拍人們磕頭的鏡頭。

村里的年輕人和孩子們都出來拜年,雖然時間才是凌晨四點多,天還沒有亮,可是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極了。

家家戶戶的大門旁,都掛著高高的紅燈籠,由于燈籠的里面安裝的是電燈泡,整個村莊都亮堂堂的,籠罩著喜慶的色彩。

村里的人不論男女老幼,幾乎是一色的織錦緞唐裝棉襖。要不是發型有差別,真像是進了古裝電影拍攝場景。

這兩年,織錦緞的唐裝棉襖,成了韓屯村人們過年的標配,不論男女老少,每人都有一件唐裝棉襖,哪怕是大年初一只穿一天。

織錦緞特有的亮色和圖案,顯示著喜慶團圓。用織錦緞做成的唐裝,雍容華貴,彰顯了濃濃的民族風。

就連外國鬼子大衛一米九多的個子,金發碧眼白皮膚,穿上唐裝,都多了一分華貴的感覺。

村里拜年幾乎是挨家進行,家里有老人的,輩分長的,都進去拜個年。

若是遇見家里請“主”的,需先給“主”拜年,然后再給長輩拜年。

各家堂屋的桌子上,都擺著滿滿一筐子的零嘴,焦花生、炒瓜子、糖塊混合在一起,還放著幾盒香煙。

這幾年人們富足了,過年家家準備零嘴,大年初一都會擺出來,給前來拜年的人分散分散。就連平時憋的出名的寶山奶奶,這兩年也給拜年的人準備下好多零嘴。

他們家是唯一家里有老人的外來戶,過年大伙進家門給她拜年,讓她感到非常的滿足。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zanghai花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