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753章 污水處理

羅新才新收的頭發,全部被悠悠收進倉儲園,通過商城在后世清洗出來。

清洗頭發可是高污染項目,后世有各種先進的設備,能將危害降到最低。這個年代國際上也沒有這種設備,所以悠悠壓根沒準備在洪城發制品公司建洗發車間。

同時,悠悠讓姥姥打電話,告訴援朝舅舅發制品對環境的污染,加強對發制品企業的監管,沒有污水處理設備,堅決不能生產。

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發制品公司的土地清障工作就完成了。震宇公司所征土地就在洪城東關,里面就有些樹木,處理樹木還是比較容易的。

正式簽約之后,剩余的資金立刻到位。在洪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制品廠的建設進入快車道。

一千畝的用地,除了辦公樓,車間、宿舍和食堂都設計成了平房。建平房還是比較快的,一個月的時間,車間、宿舍和食堂就建好了,辦公樓的地基也打好了。

令悠悠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的發制品生意這么容易,一個月的時間,羅新才培訓了一千多名學員。

報名沒參加培訓的,還有一千多名,關鍵是羅新才的學校沒有教室了。

羅新才一個月收購了三萬多斤的頭發,其中亂發二萬五千多斤,長發數量很少。

收購的亂發,勉強可以供應一千名學員用的。羅新才看到這種情況,立即叫停,不再繼續招收新學員了。

學員領回家的亂發,全家人都跟著整理,這又不是啥高難度的技術活,只要眼神好,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孩童,人人都能干。

至于替別人代領活計,還真沒發現,個別去廠里領貨的,也談到這個問題。她們是這么說的:“幫著干了幾天活,就想讓俺替她們領貨自己干。萬一出了紕漏,把俺的資格取消了,俺找誰說理去。”

廠房建好后,新招收的五百名工人,正式報到上班。這些工人,從事的是發套加工。

他們加工的發套,可不是真的頭發,是后世生產的高仿假發。制作的發套,也是后世培訓理發師所用的道具。

后世的理發師,先用仿造發套練習,再用真發套練習,出師后才能給客人服務。像現在學習理發的,直接在顧客頭上練手藝,在后世根本不可能。

后世制作的高仿假發,價格相當便宜,仿制發套價格高,主要在人工費上。

后世的機器人技術發達,可像制做發套這種精致的工藝,機器然還是沒法完成,必須靠人工制作。

所以,后世的理發師,都是用錢堆出來的,后世理發的價格也特別高。

羅新才真不愧是辦職業學校的,他硬是憑著教程錄像帶,讓五百名工人都上崗了。

羅新才提前招收的十名管理人員,都成了技術員,每人負責教授五十名工人。

這五百名工人雖然是縣里招收的,工資也按照國家的規定發放。可震宇公司和縣政府簽訂的合同,明確規定,工人達不到公司里的要求,公司可以隨時辭退。

發制品公司不僅實行計件發獎金,還實行處罰制度,不能按時完成生產任務,按數量扣除工資,因個人原因,損壞的原料,也由個人包賠。

做發套可是慢活,學習期間,一個月能完成就不錯了。羅新才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收購頭發上。

整理好的亂發,震宇公司按照島國企業的價格回收,這其中的差價,可全都是利潤。

六七毛一斤的亂發,加上損耗清洗費和加工費,一斤亂發的價格最多二元錢。

亂發整理好了,大多數是一尺以上的長發,其他的就是二十公分的了,碎發還能當麻捻。

加工亂發的利潤相當的大,每斤大概在三十元左右。按照百分之十的股份,沒加工一斤亂發羅新才就能得到三元的收入,一個月收購二萬多斤亂發,他收入六萬元,這么高的收入,使他干勁倍增。

令他特別得意的是,現在不用他找書記縣長,書記縣長都是主動找他。簽約就投產的企業,肯定受重視。

他的稱呼從羅校長,又變成了羅經理,“羅鍋子”這個稱號好像被人遺忘了。

10月底,韓屯村的紅富山蘋果全部采摘,2500顆紅富山摘了三萬多斤蘋果,每人一百多斤,夠吃一個冬季的。

韓屯村在綠化帶里共種了十多種水果,可人們最喜歡的是冬棗。乒乓球大小的冬棗,入口嘎嘣脆,酸甜可口,而且耐儲存。

冬棗就栽了二百多顆,大伙都覺得栽少了。今年頭一年掛果,產量比較低,每人分了十斤,不到半個月就吃完了。

好多人家找到姥姥,讓她幫著進些冬棗樹苗,在自家的院子里,栽上兩顆。

灘區其他村莊,都找到韓屯來,他們集資也要買鐵薔薇苗,有了這東西,村臺斜坡上的葛八根就有了保護,關鍵是能栽果樹。

立冬節氣過了,鐵薔薇還沒落葉,花朵雖然沒以前多了,零星的還在開放。初冬季節,萬物凋零,綠葉鮮花的鐵薔薇,顯得格外的漂亮。

鐵薔薇確實招人喜歡,初春就發芽,過了立冬節氣,還在開花,要不是這東西刺太多,好多人家都想在院子里栽幾顆。

韓屯村冬季植樹的成功經驗,改變了人們固有的認知。人們也不等春季栽樹了,冬棗和鐵薔薇運回來后,張集鎮的灘區村莊,都開始了冬季植樹活動。

他們的村臺上,栽的可不是紅富山蘋果苗,都是二元一株的紅香蕉蘋果。今年紅香蕉蘋果價格高,自己村里栽上一些,不圖賣錢,自己村里人分了吃,也能省下不少錢。

入冬以后,山本就來了,他這次來,主要是奔著韓屯村的蓮藕來的。

去年,他費盡千辛萬苦帶回去的白蓮藕,深受島國人民的歡迎,成了搶手的高檔蔬菜。可惜季節已過,錯失了良機令他后悔莫及。今年剛一入冬,他就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