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且慢

第118章 出征

韓二郎知道韓大公是答應了,便向大公再磕頭。

臨走之前韓二郎還是回來了一趟,雖說他上回放了狠話,但那也只是氣話。此去遠征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韓二郎也怕他就這么走了,再見不到家人。

他回來的時候已經酉時了,韓家上下都在,大公聽聞韓二郎要出征,心里十分難受。他臉上雖未給韓二郎什么好臉,卻把韓家上下都叫到了正堂,實際上就是來送送韓二郎。

此舉,也讓韓二郎消了怒氣,他肯叫一聲父親、母親,對著高堂之上的兩位長輩磕頭:“孩兒不孝,此去尚不知兇吉,讓父親母親掛心了。”

大母心里也不是滋味,她埋怨了一句:“你啊!就是太不聽話,去做了武將,今日倒好,還得遠征邊南。”

大公卻不說這個,他只問:“你此去有幾分把握?可有信心?”

韓二郎道:“打仗這事情說不準,孩兒不能說有十足的把握,但一定會全力以赴。”

韓大公點了點頭:“你這般說,我便放心了,戰場上風云莫測,只有謙卑才能步步穩健。”

聽完大公的訓話,韓二郎從門外召進一小小少年,那人正是沈世謙。

王弗苓悠然抬頭,卻不料與沈世謙目光相撞,他微微頷首,以示恭敬。

看他一身戎裝,王弗苓卻皺了眉頭,這孩子竟也要隨軍出征?

這怎么行?沈世謙是昌平王最后一脈遺孤,不能輕易去戰場上送死。

她給沈世謙一個尖銳的眼神,誰知沈世謙見了卻無動于衷,索性裝作沒看見。

韓二郎將他帶到大公面前:“父親,這少年名叫沈世謙,乃孩兒最得意的學生,他如今也要隨我一同上戰場。只是他父母雙亡,沒有家人,我想收他做義子,若是...若是此行有什么意外,他若還活著,還請您代為照看。”

大公十分不喜韓二郎說這話:“休得胡言!仗還沒開打,說什么喪氣話?你要收便收,只是方才那話不可再說。”

南蠻子新帝登基,有才一統邊南,雄心壯志不息。再加上邊南常年水患,民眾不得安寧,其君主也在想尋個寧靜的地方供他們安居樂業。

但這只是其一,大夏穩固中原近百年之久,各方勢力虎視眈眈,南蠻新君也有這個野心。

總之戰事已然爆發,之后邊南要想安寧比登天還難。

就看大夏有沒有這個能力抵御外敵,慶元帝是否還寶刀未老,否則大夏便是危機重重。

南蠻子入侵不似當年的昌平之亂,那會兒只是小兵小卒,雖有分能耐,打的確實速度戰。

而南蠻子則不同,他們有自己的國土,有自己的子民,兵多將廣,不怕持久戰。

正因為這些,朝中三公九卿,乃至民眾才會如此焦慮不安。

索性派出去的十人尚有人能回來,帶著邊南如今的近況。

人人都覺得此行艱難險阻,就算是成功回來了,也要帶點兒傷什么的,可誰都沒料到沈世謙竟然毫發無損的回來了。

朝中官員見他到大殿來回稟之時,都議論紛紛,甚至有人諫言:“君上,我看此子有詐,他毫發無損的回來,要么就是已經歸順敵國,要么就是欺君罔上,根本沒去邊南。”

這么想的人也不占少數,慶元帝卻未聽信,他還是先問沈世謙:“你此去得到了哪些有用的線索?邊南如今又是什么情況?”

沈世謙對著高臺上一跪一拜:“回稟君上,邊南如今的局勢可謂是水深火熱,南蠻子入侵之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今城門不開,里頭的民眾能躲就躲,整日整夜都不敢出門。君上,若再不出兵相救,只怕這些人不被南蠻子殺害,就被活活餓死。”

慶元帝皺了皺眉頭:“他們如今主力是留在邊南城,還是繼續前行?”

沈世謙又道:“小的剛到邊南城那天守衛十分森嚴,離開時卻松懈了不少,小的在想這幫人已經在籌劃下一步,或者已經在路上了。”

慶元帝不疑有他,起身朝著太尉下令:“太尉大人,你速速遣人到凌安城傳達圣旨,要凌安城聚集所有兵力準備御敵,再傳旨到周邊各個城池,要其郡守也聚集兵力準備迎戰!”

太尉從諸位臣子中走了出來:“臣領命!”

慶元帝讓太尉下去辦事,而他則細細的打量了一番沈世謙:“你看起來年紀不大...”

“回稟君上,小的今年剛滿十三,虛歲十四。”

慶元帝對這小小少年很是看好:“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你小小年紀能抵得上與你同去的九位前輩,說明你的能力出眾。”

沈世謙異常謙卑:“小的不過區區軍中小侍從,不敢當君上這句夸贊,更合理此乃大夏國之大事,小的不敢兒戲。”

慶元帝爽朗的笑了起來:“不錯!單憑你這話,孤重重有賞!你且說說想要什么,軍職?或是金銀。”

沈世謙對著慶元帝又是一拜:“小的謝過君上恩寵,只是小的不求虛名也不求錢財,只求能隨大軍一同前往邊南迎戰!”

聞言,慶元帝猶豫了起來:“你小小年紀,孤覺得是個可塑之才,不妨留在晏都歷練幾年,往后才能堪當大任。”

“不!君上此言差矣,不實踐只能是紙上談兵,小的想做一個有勇有謀,軍功赫赫的英雄。”

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慶元帝都覺得這孩子口出狂言了,若真讓這黃毛小子拿了軍功,那才是怪事。

慶元帝也欣賞他這番闖勁:“也罷,孤給你個副校之職,協助大軍作戰!”

沈世謙再地上猛磕三個響頭:“末將領命!”

之后這幾日,晏都都不平靜,要從各方調兵遣將,晏都之中也組了不少軍隊等候上頭的命令,霎時間晏都四處都能見到身穿盔甲的將士們。

也正是這景象,讓晏都之中的人更是惶惶不安,如今出門都見不到幾個人。

韓家亦是如此,李氏還曾遣了楚嫗過來帶話,千叮嚀萬囑咐,不可讓春苑的奴仆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