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醫夫人

第二百七十九章,揆度圣意

華掌柜查過這小官出身,原本姓陳,是因“胡獄案”,而遭株連的前御史大夫陳寧之庶子。

當時皇上下旨,抄家滅族斬陳府男丁,其家眷沒為官奴。可不知此子因何會逃過一劫,而淪落風塵,成了嬖人。

當初“胡獄案”,秦王奉旨查抄陳府,如今秦王子卻買陳家子入府。這其中會不會另有原因,華掌柜一時間拿不準,這才急著稟報。

穆玄陽凝眉沉思,他也覺得若說這中間沒有什么,反而不那么正常。可若說有些什么,依穆玄烈膽小如鼠的性格,又怎會將仇人之子,養在自己身邊。日夜與虎謀皮,豈不危險。

“劍鋒,吩咐華掌柜,想辦法入秦王府再探。看看除了這陳家子,秦王府近日可還有新人入府?試著與那陳家子接觸一下,不過不可打草驚蛇。”

事情吩咐下去,他這才洗漱更衣休息。

第二日一下朝,便見陸承耀身邊的管事陸有年來請。回府更衣后,帶上送給二老爺陸承宗的賀禮,便隨著陸有年來了太傅府。

行禮問安,送上禮單。年后吏部已下公文,著二老爺陸承宗,任通政司左參議。仍是正五品的官職。

不過京官與外官自是有所不同。皇上登基后,罷承相裁中樞,卻增設掌內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訴等事項的“通政使司”,可見皇上對此官衙的重視。

大老爺與父親商量,這才為二老爺,謀了此差事。只待一步步坐等晉升,將來新皇登基時,有機會進堂上官,位列中樞。

原通政司左參議,因丁憂辭官回籍,守制服喪二十七個月。這才臨時空出此缺。又有大老爺從中斡旋,且二老爺原就做到了正五品的同知。所以順理成章的拿下了此缺。

陸承宗顧念胞弟舉試,只在酒樓宴客,并未于府中大擺酒席慶祝。所以穆玄陽也只是順勢,帶了賀禮上門。

留穆玄陽用了晚膳,陸老太爺這才攜三子,沏茶待客,詢問起谷物一事。

因為事前陸如雪便擬了條陳,兩人又仔細相商過,所以陸承耀問起,穆玄陽回答的滴水不漏無懈可擊。

就連陸老太爺、大老爺和二老爺,也聽的連連點頭,對穆玄陽大加贊賞。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此物關乎百姓飽腹大計。鴻軒即已試種成功,為何不據實上報?”大老爺想的更深些,一語道其關鍵。

“此物為舶來品,始時,晚輩擔心是否能試種成功,不敢夸口。后來是因為,此物生長時,常會伴有斑紋莖腐病癥,產量不如粟、黍。再未想出預防根治之對策前,晚輩實無十足把握,顧而遲遲未上書稟奏。”

安民濟物,穆玄陽年紀輕輕,即知曉民為邦之本。行事穩健,不意氣用事,為些虛名而爭一時之長短,實為國之干城。

陸老太爺想著孫女能嫁此子為妻,不由老懷安慰。陸承耀如今再看穆玄陽,眼中也多了幾分欣賞。

送走了穆玄陽,陸氏父子,又對殿堂策問,如何作答,仔細斟酌商量一番,這才各自休息。

因為有了穆玄陽的幫助,陸承耀信心大增,行間舉步也多了幾分輕松愜意。就連一向不出二門的云氏,都能感覺得出夫君近日來的不同。

太夫人更是一早,便從老太爺那里,打聽到了事情的原委,特意準備了謝禮,命人送去了燕王府。

穆玄陽自覺理虧底氣不足,哪好意思居功。可長者賜不可辭,只得硬著頭皮生受。心里愧見陸如雪,又因穆玄烈之事,倒是一連數日,不曾偷入太傅府,與佳人相會。

陸如雪不知穆玄烈之事,以為穆玄陽不過是小孩子使性兒,倒也落得眼不見為凈。

彈指旦夕,轉眼就到了余月,經復試畢,便是殿試正日。一早陸老太爺便開了祠堂,帶著三子陸承耀敬神祭祖。

太夫人攜府中女眷,將兒子送出二門。由陸崇文兄弟三人,一路護送陸承耀至宮門處。

穆玄陽一大早,也趕來相送。

看著陸承耀上了馬車,云氏心中忐忑,惴惴不安,立于二門處,久久不愿回院。

還是陸如雪多番相勸,云氏這才去了太夫人的院中。

皇宮保和殿,聚三百余,經會試復試之舉子。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這才頒發策題。

“交通外藩,貿易香貨。…。蠻夷為盜,禁民入海。…。”題長近三百字,制題所詢正是“海禁”利弊得失。

陸承耀暗松一口氣,將腦中存記,復又仔細回憶一遍,這才提筆以考場通用“臺閣體”進行書寫。

策文雖不限長短,但2000字為益。日暮時分交卷,再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

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8人,輪流傳閱。以五種記號分優劣。得“○”最多為佳卷。取十本進呈皇帝,最后由皇上欽定御批一甲。最后由填榜官填寫發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后考試成績,經“點翰林”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其余則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

今次殿試的八名閱卷官,經皇上親點,其中就有陸承宗的上峰,通政司左通政,及大理寺左寺丞,翰林院學士等人。

只是這次確有不同,放榜之日一早,太傅府便接到皇上圣旨,傳陸承耀進宮面圣。

陸承耀的策文,關乎民生,得皇上看中,原就是意料中事。陸承祖又多問了來傳旨的太監兩句,知同時接旨的還有兩人,若無意外,三人應該就是今科一甲。

心中大喜,卻礙于傳旨的太監在旁,不敢表露。等到陸承耀隨著傳旨的太監出府,一家人這才歡呼雀躍。

周皇自建國初期,便推出以農為本的政令。所以對于陸承耀的這篇策文,非常重視。興奮之余即刻下旨,傳其進宮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