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守藏史

第一百九十二章:解題·尊祖

屈瑕笑道:“風子,是何心境,就作何賦,即使是吟誦山川大地,也不失美也。”

風允搖首。

“賦就不作了,允提一問,為此詩歌雅會之題如何?”

“哦?”屈瑕目光微動,笑答:“風子能出題,自然是上好之事。”

“請。”

風允頷首,不假思索。

其手一揮,玄氣涌出,隨著微風,在大殿之上,形成一行規整的篆文——文明之火,何分蠻夷。

這是當初在道天,燧人氏給風允的題。

此時出題于楚人,也是風允在試著解題。

這也是風允來楚國的目的之一。

“文明之火……”

四周,楚國權貴心頭一頓,仿佛被大錘敲擊。

蠻夷…火……

眾人皆知,楚國,乃是火神祝融吳回的后裔。

因火而起之族。

至于蠻夷。

在場的眾多權貴,皆對視,目中皆是思索風允之問。

“何分蠻夷?”屈完訥訥,在風允之側不由追問。

“風子,您又是怎么樣看待這問的呢?”

恍惚中驚醒,屈完才發現,自己僭越了。

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蠻夷之分,本就是《周禮》的一部分。

而火…

此時什么地方沒有火呢?

那不就是在說,有火的地方,就有文明,何必去區分呢!

若是旁人在周禮之國中,任何一國說這個問題,怕會被當場拿下,但,這是風允提出的。

而且,還是楚國,這樣一個被暗地說是蠻夷的國家,他們比之真正的蠻夷之國,更能感觸這個問題下的難堪。

“風子恕罪,屈完一時不智,不得其解才失言。”

“風子是出題人,回答了我,豈不是破了規矩,是為不美。”

風允看向謹慎的屈完,搖頭道:“并無不美,此也是允的不解之題。”

“允也在尋找答案,此番也是借此機會,說出,集眾人之智罷了。”

風允此先,在與老子對答時,曾詢問過道天一重,有巢祖留下的問題——國為何,如何延續?

這個問題,風允以百越國為解,對答給有巢祖,但風允與有巢祖皆不滿意,雖能過,也只是尚可。

也是因為已經解過了,才說與老子聽,一同復盤此問。

而此時,風允說出燧人祖之問。

雖說暫無解題,可,他已有解題思路。

或者說,這說于楚人聽,就是解題的第一步。

風允觀察眾人之態。

不少人,都陷入這一問當中,苦思冥想。

“屈完,我方才詢問你,楚國有禹越國的那份力量與否,你答有,是也不是?”

本安靜思考的殿內,因為風允之聲,目光再次聚集而來。

屈完點頭。

風允笑道。

“尊祖與治水也,一實一虛,你答得很好。”

“治水之事,有孫叔敖國相,大宰,宗伯,司馬等等在為楚國謀。”

“但是,尊祖,楚國真的有嗎?”

尊祖,治水……

一實一虛。

其尊祖為精神信仰,治水為民生安定。

楚國此時,民生是安定的,但是,精神信仰出現了問題。

風允的話,讓一些小輩微怒。

什么叫楚人不尊祖!

但一些老輩,卻眸光閃爍。

他們聽明白了風允話在的隱含之意。

楚人的精神信仰,出現了問題。

而其解決辦法就是,尊祖!

是了!

楚人如今尊《周禮》,以升爵為信仰,可如今升爵失敗,信仰受損,精神萎靡,國君與他們這些士大夫的聲譽權威都因此受損。

但如果將尊《周禮》化為尊祖,不就能擺脫《周禮》之國的束縛了嗎!

“咚!”屏風后,一聲輕微的響動。

風允端坐而飲茶。

周圍人默不作聲。

一些后生晚輩迷茫張望,想說什么卻被周圍的長輩瞪目,只得乖乖坐好。

屈瑕目光復雜。

而見風允將茶水飲盡,屈完欲再倒,但風允搖首阻之。

“屈完,回來吧,莫打擾風子飲茶了。”

屈完聞聲,這才坐回屈瑕身后。

“坐旁邊就好,伱與風子對答,怕是染上了玄氣,我對風子的問還恍惚,怕是需玄氣來解。”

屈瑕說著,對風子恭敬,深深一禮。

“風子,您的題和提示,都讓老夫嘆然啊,但此題還是太難解了。”

“那禹越時,您行《大禹賦》,都有遭到禹越君主忌憚的危險啊,我們這些人以此來解題,怕是難行一字。”

將楚人從信仰《周禮》改為尊祖,這是多么困難的事情。

又是多么有功績的事情。

難啊……

屈瑕還想風允能提示一些。

風允抬眸。

“屈瑕大夫,吾以觀世、處世、御世為玄門之妙,其解自然也以此為基礎。”

“您觀,這殿內,不就有解嗎。”

殿內?

屈瑕四顧,周圍人也四處張望,但都不得其解。

風允淡笑。

“屈瑕大夫,您要解何題,就觀何態。”

“若是解何分蠻夷,就要去看此時的非蠻夷與蠻夷,二者為何態。”

“若是解如何尊祖,那就要觀尊祖與不尊祖的人,二者為何態。”

“問我有什么用呢?”

“我只能代表自己,而不能代表整個楚國,整個楚人啊。”

風允的目光越過屈瑕,望向身后一群青年人。

“屈瑕大夫,您也一樣,您只能代表自己,而不能代表整個楚國。”

“瞧,方才允說楚人不尊祖時,這些后輩們,可就與在場多位長者不同,長者沉穩,而他們或多或少,義憤填膺之色不假遮掩。”

“諸位都是楚國權貴,但為什么會這樣不同呢?”

“因為啊,在他們心中,是有尊祖之心的,可是在諸位長者呢……只觀其態,我不得而知。”

風允言辭之間,坦誠而不留余地。

這讓一些長者蹙眉。

可沒有人阻止風允說下去。

屈瑕抬手,制止一些低聲交談之聲,凝神以聽。

最終,風允道:“而諸位也只是代表權貴,氏族,非全部的楚人。”

“何況此題,如何解,不在于允,在于諸位準備如何解,是否愿意去解。”

說畢,風允起身。

“今日的詩歌雅會,余卻是只能留題而無解了,海涵之。”

說畢,風允施施然而離席。

四周鴉雀無聲。

無人敢攔。

待風允走后,眾人才望向屈瑕。

屈瑕微微一嘆。

“風子之智,余不敢言之。”

“文明之火,何分蠻夷……這是題,也是解也。”

“而尊祖之論,卻是解中之策也。”

“不去做的策,是為題。”

“去做好的策,就是解。”

這也是屈瑕感嘆風允之智的原因,就是因為,風允將選擇交給了楚國,楚君……

屈瑕起身,揮手道:“后輩離去,自行議論風子留下之題、論。”

“我等老人腿腳不便,就先在典籍宮說上一說吧。”

此言一出,那些后輩自覺起身,紛紛行禮而離。

“……屈完,你留下。”

不多時,殿內只剩下了楚國老一輩的權貴們。

“咚…”內侍抬開屏風。

就聽——

“國相,你說文明之火下,為何會分出蠻夷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