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

第162章 進退兩難的董卓

第162章進退兩難的董卓_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162章進退兩難的董卓

第162章進退兩難的董卓←→:

幾天后,之前在橋頭擋著劉備那個年輕小校帶了一群少年來尋劉備。

“某郭泰,奉人公將軍之命來向玄德君傳戰書,從明日起便無人會再遷往甘陵了……請玄德君引軍來戰。”

張梁是讓他來下戰書的。

郭泰此時已經取下了黃巾,他帶的那些少年也都沒戴黃巾,但個個臉上都有些不甘之意。

這幾天里,愿意來甘陵接受劉備安置的大概有三四萬人,大都是老弱婦孺,都已過了界橋駐于清河東邊。

不愿到劉備這里來的,也隨張寶去了下曲陽,或是各自去了黑山或太行山。

但即便如此,廣宗依然留下了數萬黃巾。

那是數萬心存死志的人,他們不會離開張角。

“我得到的詔令只是贖回甘陵王、治理甘陵,并未奉討伐黃巾之令,奉命討逆的是盧將軍……不知人公將軍找我邀戰是何意?”

劉備看了看郭泰帶著的那些眼神不善的瘦弱少年,有些疑惑。

“郭某不知……但人公將軍強令,郭某只能奉命。”

郭泰說這話時看起來也有些不甘心。

劉備明白了,張角和張梁是故意要送給自己一份軍功,只要自己領軍過橋,張梁立刻就會‘潰敗’退入廣宗城。

之前那些往甘陵轉移的黃巾老弱,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被劉備‘救回去’的良民。

“郭泰兄弟可有表字?你與這些少年人似乎都心有不平,是不欲離開廣宗嗎?”

劉備問起了郭泰帶來的那幾百個半大少年。

“郭某無字,但郭某如今有號,號曰……大賢。”

郭泰朝劉備拱手:“郭某與這些弟兄,其實是被大賢良師驅逐出門的。”

“大賢……看來你們是大賢良師為太平道留下的種子。”

劉備恍然,難怪這些少年一個個的都對自己橫眉豎眼的。

郭泰拱手行禮時,劉備看到了郭泰背上背著的一根青竹杖,那竹杖本身平平無奇,就是普通的斑竹,但郭泰像負劍一樣將其背在身上。

那是張角的竹杖。

郭泰能被張角授以‘大賢’為號,顯然是張角的親傳弟子。

而且,郭泰身后那些少年中間,有個穿男子服飾的女孩——左沅常作男子打扮,在劉備眼里,女扮男裝其實比正常女裝更醒目。

廣宗其它方向都已被圍,劉備這邊是唯一可通行的路,前幾天張寶也是過了界橋從甘陵、安平繞路返回下曲陽的。

劉備想了想,問郭泰:“你們可愿去西河安居?”

“玄德君若是收留郭某,必會落下謀逆之罪……且我這些弟兄也不愿寄人籬下,玄德君好意郭某心領。”

郭泰朝劉備躬身行禮,準備告辭。

“等等……”

劉備叫住郭泰:“劉某知道你們為何不能寄人籬下……但故友的女婿我必須得照顧一二。”

郭泰悚然轉身,有些驚恐的看著劉備,他身后的少年們也把那女孩護得更緊了。

能成為張角的傳道弟子,又曾在張梁手下把守界橋這個生死要道,還帶了這些被‘驅逐’的少年,少年們還護著個穿男裝的女孩……

劉備用腳指頭都能想到,那女孩多半是張角的女兒,郭泰是張角的女婿,所以張角才會讓他以大賢為號。

這其實是長輩對晚輩的期望。

張角的女兒叫張屏,今年只有十六歲。

郭泰,張屏,不知道張角是故意湊出來的太平二字,還是天意如此。

“人公將軍讓你帶他們來找我下戰書,想必不是打算讓你就這么帶他們離開吧?他想讓我擊退他,然后以遷民的名義護住你們,可別辜負了人公將軍的一番心意。”

劉備看了那女孩一眼,朝郭泰招手,轉身往軍營走去。

他沒提及張角之女。

郭泰也回頭看了看,嘆了口氣,帶著少年們一起跟在了劉備身后。

“你是廣宗人?與廣宗郭氏可有親?”

劉備回頭看了一眼郭泰,隨口問了一句。

廣宗郭氏是縣里數一數二的豪族,郭泰是廣宗口音,大概率出自郭家。

“沒親,有仇。”

郭泰搖了搖頭,向劉備說了些往事:“若非大賢良師,我已為郭永頂罪替死……”

郭泰確實出自廣宗郭家,只不過是庶出旁支。

幾年前,太平道還沒起事時,郭永是巨鹿上計吏,是郭典辟用的郡吏,而且被巨鹿太守郭典舉為了孝廉。

雖說郭典是雍州人士,但畢竟都姓郭,也能算是叔侄,辟用本地屬吏當然優先照顧同姓本家。

在郭永被朝廷征召為郎的時候,因興奮而喝得爛醉,在酒宴上因嫌棄飲食不夠精美,當眾殺了個家仆。

若是往常,豪族殺家仆這種事根本沒人在乎,就連酒宴上的賓客都不會在乎。

但即將做官的時候卻不能有這種污名,畢竟是當眾殺人,瞞不住的,于是郭泰被拉出來頂了罪。

這種罪不提沒人管,提了當然就是死罪。

于是郭泰跑了,入了太平道,成了張角門下最年輕的弟子。

郭永依然順利的當了官,目前任職武安縣令。

而郭泰成了通緝犯。

這其實算不得什么新鮮事,畢竟這種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你若是不想留在這里,我倒是可以送你去武安縣……不過,你手下那些少年皆知你夫婦二人身份,少年人很難守口如瓶,你夫婦恐怕會很危險,你自己作何打算?”

劉備將其帶入營寨后,轉身問郭泰。

“郭某有重責在身,不打算去武安報私仇。玄德君庇護之心郭某感激萬分,但郭某夫婦信得過門下弟兄。”

進了大帳,沒了旁人,郭泰也很痛快的說了自己的打算:“郭某欲與拙荊前往汾河白波谷隱居,若他日有緣,或可在河東相見。”

“白波谷……那地方險峻,又有諸多賊匪,以你夫婦的身份,恐怕很快就會受人挾制。”

劉備想了想,搖了搖頭:“其實你夫婦二人都應該‘戰死’。”

“戰死?”

郭泰愣了愣:“為何?郭某之名知曉者不多,死或生無甚要緊的。”

他當然明白劉備是要讓他假死,但他此時藉藉無名,張屏的名字也沒多少人知道,他不太理解劉備的意圖。

“你回去告知人公將軍,我會與盧將軍一同出兵,隨后將你夫婦戰死的消息報予朝廷。反正你二人已死,今后你自以郭大賢之名傳道便是,即便將來被人出賣,也不至于使我故友之女受害。”

劉備看著郭泰嘆息著:“你有你的前途和責任,我不攔你。但大賢良師之女不能存世,也不能和你同去白波谷。你立足之后再去西河接她吧。”

“郭某明白了……先拜謝玄德君大恩,郭某這便回去戰死。”

郭泰躬身深揖,轉頭出了大帳。

次日,劉備與盧植一起,從兩個方向朝張梁發起了攻擊。

張梁只稍作抵抗,便放棄了城外營寨,撤入了廣宗城內。

隨后劉備封鎖了界橋,并聲稱已斬殺張角女婿郭泰,張角獨女張屏也死于陣中。

同時,劉備還宣稱從黃巾賊占領區域遷回了四萬無辜百姓。

盧植當然知道那四萬人從何而來,但他沒管此事,也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繼續圍了廣宗城。

就連張梁在界橋旁邊扎的營寨都沒有毀去,盧植自己進駐到了這個營寨。

廣宗已被四面圍困,但盧植也沒法攻克廣宗——城里有好幾萬不懼生死之人,攻不進去的。

不過,盧植圍城斷了廣宗的補給,城內人太多,糧食與環境都會越來越惡劣,若是黃巾不突圍,早晚會困死在城內。

但黃巾不會突圍,張角已病重無法起身,現在還留在廣宗城內的黃巾,不會離開他們的大賢良師。

劉備沒有再參與后續的戰爭,送了郭泰與那些少年從廣平南部穿過,同時讓甲騎護送張屏去西河暫避。

十天后,監軍黃門左豐彈劾盧植養寇自重,私通黃巾圖謀不軌,以天子詔令褫奪了盧植的節杖。

此后盧植從冀州各家豪族那里召集來的軍隊便不再服從指揮——這是正常的,持節才能代表天子征召各家部曲,沒節杖就只能靠自己私人的面子,而盧植在冀州顯然沒那么大面子。

幾天后,廷尉府來人,以‘遇敵不前,無法克敵’將盧植押回雒陽,判減死罪一等,也就是死緩。

天子改拜河東太守董卓為中郎將,接替盧植負責冀州戰區。

董卓來此后,立刻向廣宗發起了進攻,但僅僅一個時辰后便被張梁擊退。

于是董卓也知道了厲害,便也只能繼續圍城,并下令征召甘陵都尉劉備領軍助戰,還要求甘陵相劉虞征糧以供軍需。

這其實是正當要求,但劉備收到了軍令后轉頭就當柴火燒了,只當沒看見。

至于劉虞,還在洛陽等地傳箴言與異像呢,沒回來。

然后……董卓親自跑甘陵來找劉備了,而且事先沒有通告。

不過,劉備這邊是封閉了界橋的。

董卓領著衛隊到了橋頭時,劉備已經在橋頭迎接了。

“劉都尉為何不應吾之軍令?”

董卓當然是來興師問罪的。

這是個很強壯的胖子,長著典型的將軍肚,面容頗為憨厚,看起來并不是什么恐怖形象,反倒是既有威嚴又有親和力。

而且這肩寬背厚脖子粗的樣子,只一看便知道這必定是個真正的高手。

“軍令?是何軍令?進攻廣宗城嗎?”

劉備笑得也挺憨厚:“備剛安置了幾萬人,如今軍中無糧,需得先籌糧草。但冀州土地全部拋荒,糧食實在難尋,備只好把兵士全派出去征糧……如今備手里僅三百衛隊,如何攻城?”

董卓看了看劉備的營寨,滿臉都是不開心:“果真只三百人?”

劉備營里確實只剩了三百人,人手也確實都去征糧了,沒說假話。

“將軍,您說這仗怎么打?”

劉備攤開了手:“兵法云五則攻之,可現在廣宗城內有四萬黃巾,而且個個悍不畏死……真要速攻廣宗,那得有二十萬大軍才行啊。”

董卓更不開心了:“吾也知道廣宗難克,但詔令如此……劉都尉何必調笑呢?”

“詔令真是如此嗎?盧將軍剛被押回雒陽,誰不知道廣宗情況?要是能速克廣宗,又怎會調董將軍來此……”

劉備朝董卓笑了笑。

董卓被笑得有點發毛,臉上有了一絲怒意:“劉都尉何意?董仲潁直率人,不愛與人猜度言語。”

“我是幽州軍頭,董將軍是涼州軍將,我等向來是被某些人視為幽涼邊鄙的……臟活累活,自然是安在我等頭上。”

既然董卓想直接點,那劉備就說得直接點:“天子想將軍勝,但有人想將軍敗。若是把天子之兵葬送于此,將軍會落罪;若是不把天子之兵葬送于此,將軍便不容于人。所以將軍想驅我之兵葬送于此,也算有個交代……將軍是這個意思吧?”

董卓眼神一下子就變了,變得如同郊狼。

盯著劉備看了許久,才緩緩問道:“劉都尉既知我難,可有妙策教我?”

“那得看將軍自己是想勝還是想敗了。”

劉備正色道:“若要勝,那便如盧將軍一般,圍城待賊自斃。若要敗,那便領軍攻城,想來很快就會敗的……可是,即便將軍把劉某葬在此地,將軍之難照樣無解。”

“吾自是要勝……但盧尚書因何落罪吾是知道的,若與盧尚書同策,吾亦會同罪。”

董卓轉過身,朝著北邊的清河河道看去:“劉都尉是明白人,吾也直言相告,聽聞劉都尉之前戰勝張梁,遷了數萬人至清河屯田……吾要用那些人攻城。”

“董將軍,他們如今是甘陵子民,朝廷大軍怎能驅民攻城?若是讓朝廷負此惡名,天子或許拿將軍身后之人無可奈何,但收斬董將軍卻是做得到的。”

劉備搖了搖頭:“董將軍,段公當年做了臟事尚且無人搭救,同為涼州邊將出身,董將軍自比段公如何?”

董卓愣了愣,隨后緩了臉色,低聲道:“若是如此,董某豈非必死無疑?”

“倒也不是……”

劉備搖頭:“若我是董將軍,便會立刻離開廣宗,先取下曲陽。將軍只要有所斬獲即可,只要不想著建功就不會落罪,把廣宗留給不怕死的不就行了?”

“那……劉都尉可愿領兵去下曲陽助我?”

董卓想想覺得也對,再看向劉備時,眼神已頗為平和。

“我若棄守界橋,放廣宗之賊進了甘陵,那劉某便必死無疑……將軍有難,劉某也一樣有難。而且……”

劉備說到此頓了頓:“將軍來此之前,可聽聞兩頭共身與汝南奇花異草之事?”

董卓思索了片刻,皺眉朝劉備點頭:“是聽過……罷了,吾自去下曲陽。但吾軍中缺糧,聽聞劉都尉曾為盧尚書籌措糧食,想來精擅此道,此事還請劉都尉操勞。”

“請將軍給個軍令,我這便去籌措,但冀州確實無糧,需得多等些時日。”

劉備知道董卓肯定不能白來一趟,糧草軍需供應確實也是冀州各郡該做的事。

“我董仲潁不是不講道理之人……劉都尉盡力即可。”

董卓朝劉備點了點頭,轉身離去了。

劉備長出了一口氣,董卓這時候還真就是個講道理的,甚至可以說比盧植還講理一些。

只是,董仲潁也是身不由己。

這大漢,真就沒有任何人能率性而為。

郭泰:就是郭太,也是郭大賢,白波黃巾統帥。

郭永:靈帝死后任職南郡太守,郭女王之父,郭女王剛好是在黃巾正式舉兵時出生的。: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