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直言_風起明末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四百三十章:直言
第四百三十章:直言←→:
中軍帳內,氣氛凝結。
陳望高坐在主位之上,四下一眾漢中軍的甲兵皆是按刀叉腰,分立于中軍帳的周圍。
左良玉、猛如虎、曹變蛟、劉光祚、羅汝才,以及一眾左鎮與猛鎮的將校列都分坐在兩側。
眾人沉默不語,都還在思索著陳望在轅門處那無比直白的問題。
大廈將傾,應當何去何從?
何去何從,眾人的心中心思各異。
但是陳望給的這個問題,從他們進入了漢中軍大營之時。
準確來說。
是從陳望領兵抵達漢陽之時,他們其實就已經沒有了其他的選擇。
三萬五千名全副武裝的漢中軍,如今就在駐扎漢陽府城的東郊。
東面的廬州府內,是陳永福率領的一萬兩千名河南營兵。
西面的漢中府內,有超過兩萬名漢中鎮的精銳甲兵。
前段時間有三萬多闖軍想要進攻漢中府,但是結果就是直接漢中府的武都山被打的丟盔棄甲,倉皇而逃。
北面的河南,還有超過兩萬余名河南的營兵鎮守。
如今在南陽府內大肆攻伐的河南義軍,實際上不過是陳望手下的白手套罷了。
不然為什么這么長的時間,根本就沒有對其發起多少像樣的征討,反而縱容其一路轉戰。
等到南陽府也被清理完,陳望一道軍令過去,那支肆虐南陽府的河南義軍就會搖身一變,成為河南鎮下的新軍。
雖然左良玉麾下的兵馬有三萬五千人,猛如虎麾下也有差不多三萬人,兩者加起來滿打滿算差不多也有將近七萬的兵馬。
但是這七萬人之中,真正能打有多少人,各鎮自己的營將心中都是無比的清楚。
陳望帶來的三萬五千人馬,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戰兵,百戰的精銳。
直轄的兵馬,無一不是跟著陳望從刀山血海之中摸爬滾打出來。
其余的人馬,無論是原先的湖廣六營,還是鄖陽的社兵,也都是經歷了襄陽之戰,與西軍戰過了多場。
武器裝備也早已經換了一個遍,戰力早已經今非昔比,與當初陳洪范統管之時,早已經是天壤之別。
他們這七萬人加起來,只怕是和湖廣六營打起來都夠嗆。
這還是建立在雙方精誠合作的基礎上。
但是他們雙方怎么可能精誠合作?
更別提去與漢中軍發生爭執?
在這種性命攸關,事關前途的事情上,所有人都一致的保持著沉默。
陳望緩緩的掃視著帳中坐著的一眾將校。
在這種時刻,猶豫是正常的事情。
陳望微微偏頭看向左良玉。
如今帳中的眾將,大多都是在看左良玉的意見。
至于猛如虎,所有人都很清楚。
猛如虎本是塞外降卒,歷任守備、游擊、參將、副總兵、總兵,一路遭逢提拔。
八年的時間,從一介降卒被升為總兵,位及武官之首。
得蒙崇禎親授正總統,督理進剿各鎮。
這份恩情,猛如虎一直謹記于心。
不然在歷史上也不會在那個大明搖搖欲墜之際,仍然不愿投降,哪怕是拖著病重之軀,也不惜上陣,最終以身殉國。
在座的眾人,對于朝廷最為忠誠的,無疑就是猛如虎了。
“萬民軍攻伐南國,闖賊據關中而望北國。”
“遼東、漠南,草原諸部已為建奴所控,松錦戰后,遼東盡失,九邊崩壞,重蹈戊寅之變近在咫尺。”
“北國之兵,已是無力支撐戰局……”
陳望停頓了一下,審視著眾人的神色。
猛如虎面色蒼白,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
左良玉神色清冷,面露不屑之色。
曹變蛟闔目長嘆,眉宇間愁云密布。
劉光祚目光閃爍,坐席如針氈,身形微微晃動。
其余營將亦是神色各異,或驚、或懼、或疑,不一而足。
眾人之中沒有神情變化的只有羅汝才一人。
羅汝才的神色如常,巋然端坐,目光游移,似在審視周遭甲兵。
當陳望的目光投去之時,羅汝才也正好轉目過來。
四目相對,羅汝才雙目瞇起,眼眸之中的鋒芒緩緩斂去。
陳望不動聲色地移開了視線,重新將注意力放在其他的身上。
“朝廷,如今已是日薄西山。”
陳望沒有任何的掩飾。
往昔在還需要借助朝廷的威勢,陳望一直都是注意著言行舉止,官面之上從來不會逾越。
但是現在無論他做什么,朝廷都已經沒有辦法干涉,也不敢干涉。
陳望簡單直白的話語,宛若一顆驚雷一般,一瞬之間便將帳中眾人的注意力全部都吸引了過去。
左良玉眼神微凝,目光先是落在了陳望的身上,而后又舉目看向帳中的其他的將校。
他注意到,在陳望說完這句話后,中軍帳內一眾漢中系的將校臉上的神情沒有絲毫的改變,根本沒有半點的驚異。
猛如虎想要說些什么,但是到底是沒有將后面的話給說出來。
“朝廷用將,如驅奴仆,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稍有差池軍法相加。”
“我等一路以來離鄉萬里之遙,轉戰不休,絲毫不敢懈怠。”
“將校用命,軍卒赴死,但是換來的是什么。”
“連安家的金銀,賣命的軍餉都拿不到手。”
“遵從軍令遭遇兵敗,制定方略的文官沒有半分的罪責,卻是要問責于我們這些遵從軍令的武官。”
”輕則論罪下獄,重則斬首示眾。”
陳望的聲音在清晰傳入了中軍帳中一眾將校的耳中。
帳中一眾將校皆是神色低沉,朝廷處事不公眾人如何不心知肚明。
各鎮欠餉日久,幾乎難以為繼。
賞罰不均,有功不賞,有過不罰之事多入過江之鯉。
在座的各位,誰沒有受過類似的委屈?
一身熱水早已經被那一盆盆的冷水澆的冰寒。
曹文詔戰功赫赫,卻被克扣戰功,僅因一敗,便被發配充軍衛所。
左良玉在羅喉山大敗而歸,熊文燦將所有的罪責都推諉到他的身上,哪怕事后沉冤得雪,但還是被連降兩級。
曹變蛟轉戰千里,身不解甲者二十七晝夜,卻因為逾期未能剿平流寇,被連罰三級,斥責無能。
猛如虎累功升官,勤王奮勇,身被七創,卻因小事而獲罪,被剝奪了官職,發配到邊境上立功贖罪。
左光先一路拼命,最終卻被無過遣返,廢棄不用。
諸如此類的事情,太多太多。
在座的一眾將校,又有誰心氣能平?
“赤心為國者,曝尸荒野;粉飾戰報者,卻升官加爵。”
“勇于任事者,屢被嚴譴;推諉避讓者,卻受賞進位。”
“銀錢開路,官運亨通,金玉為車,直上青云。”
劉澤清、劉良佐之輩,尸位素餐,卻能官拜總兵,主理一方。
劉澤清無才無德,庸碌不堪,卻能加太子太師。
曹文詔在松錦血戰,到死卻也只是被追封太子少保,何其不公!
陳望沒有再繼續言語,帳中氣氛凝重。
多年積壓的憤懣與不甘,讓在座將校皆沉默無言。
從民變起始,建奴崛起,到如今已經有十數年的時間了,他們在外征戰,很多人都沒有回過哪怕一次故鄉。
那些跟隨著他們征戰的家丁軍兵,很多人都永遠的埋骨在他鄉異地。
他們,又有何顏面回鄉?
“建奴之禍,起于萬歷,直到此時,已成心腹之患,若使其占據中國,其禍之烈,恐更甚蒙元。”
“天災連綿,朝廷昏聵,致使民變沸騰,糜爛萬里。”
陳望緩緩起身,目光如炬,掃視帳中諸將,聲音低沉而又堅定。
“我原來想成為文天祥那樣的人物,做那個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英雄。”
“但是事實證明,我沒有辦法。”
陳望手緊緊攥住腰間的雁翎刀柄,指節因用力而發白,他的聲音在軍帳中沉沉響起,在所有人的耳畔響起。
“朝廷腐朽,天下混亂,值此內憂外患,風云飄零之際。”
“但是廟堂之上的那些高官文臣卻仍舊只是護著他們的錢袋,抱著他們的利益。”
“大明這座大廈早已經被他們啃噬的百孔千瘡。”
“這一路來,我領兵從南到北,從西到東,一路浴血,輾轉征戰。”
“但是這仗好像是永遠都打不完一樣。”
“仗,越打越多,寇,越平越廣,奴,越剿越強。”
陳望聲音漸沉,目光如刀,直視帳中眾將。
帳中眾將,許多的將校都低下了頭顱。
猛如虎閉上了眼睛,他的喉結上下滾動,終究是沒有說出半句話來。
“這一切,本不該是這樣。”
“也不該是這樣!”
陳握一手按刀,另一手攥緊成拳,恨聲道。
他的心緒也被牽動,他想到了很多。
想到了這一路走來,見到的種種慘狀。
想到了青山關內,被建奴屠殺的百姓。
想到了神州陸沉之后,衣冠不存的場景。
想到了百年的屈辱……
“這所有的一切,最終的根源,就是因為那些高居在瓊樓之上的蛀蟲!”
“他們吸盡了民脂民膏,榨干了百姓血肉,卻還嫌不夠。”
“他們滿口仁義道德,背地里卻把江山社稷啃噬得只剩一副空殼。”
陳望緩緩吐出了一口濁氣,而后放輕了聲音。
不過他的聲音雖然輕了一些,但是帳中的每個人卻都是將陳望的言語聽得清清楚楚。
“就算我們掃清了所有的敵人。”
“就算我們擊敗了所有的仇寇。”
“只要這朝堂,仍舊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所把持。”
“只要這國家,仍舊是那些高門文閥所掌控。”
“一切都不會改變。”
“天下仍舊只會是舊日的天下,世界永遠只會是腐朽的舊世!”
陳望站直了身軀,俯瞰著帳中一眾將校,逐漸加重了語氣。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