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第一九八章 封王

(每天24小時不睡覺更新!)(每天24小時不睡覺更新!)第一九八章封王

當天子在朝堂上說出賜封曾炩為夏王的話的時候,包括曾炩在內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內閣總理、大元帥曾炩,為大漢征戰十余年,開拓疆土數萬里,功勛卓著自黃巾亂起,到諸侯紛爭,愛卿為大漢的興夙興夜寐朕繼位七年來,未曾封賞,心甚不安如今,天下將定,朕感念大元帥勞苦功高,故御封其為夏王,為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無極城夏王子皆為列侯

這實在是一個太勁爆的消息

作為擁有后世靈魂的曾炩,他是知道一些事情的天子對他的分封,完全就是歷史上對曹操的分封的翻版

要說,如今的曾炩,其功績絕對越了歷史上的曹操,至少,曾炩征服大漠和東北、西北和西南諸族這些戰功,就不是曹操所具備的所以,要是按照功績來說,封曾炩一個王爵倒是真的不為過

但是,這要看時機如今,朝廷因為遷都后的一系列事情正忙得不可開交,而三雍明堂之爭也正是“激戰”正酣的時候,滿朝武為此都是頭痛欲裂現在可好,天子來一個突然襲擊,毫無征兆的下旨,賜封曾炩為夏王

在大漢朝,已經有很長的時間沒有異姓為王的事情生了在此之前,大漢天子一共冊封了十二位異姓諸侯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燕王盧綰、長沙成王吳臣、長沙成王吳回、長沙共王吳右、長沙靖王差

自長沙靖王吳差之后,數百年來,大漢就再也沒有冊封過一個異姓諸侯王所以,再次出現異姓封王的事情,天子必須慎之又慎,是需要和朝廷各位官員們仔細商量的

可是,這一次,天子在頒布旨意之前,絲毫沒有露出口風這樣的事情,讓滿朝武都感到心頭寒意逼人

不過,這樣的事情,是大多數的大臣們所不愿意看見的雖然如今天子乾綱獨斷,已經下旨了,但是身為臣子,他們的責任就是在天子處斷不明的時候進諫所以,一幫子門閥士族系大臣是紛紛進諫,讓天子收回成命還說大漢高祖曾有言,“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天子如今的旨意,會將總理大元帥大人陷于不義諸如此類的說法不勝枚舉,說的也是頭頭是道

曾炩對此事也是沒有心理準備

以前,他的確是為了推翻腐朽的漢朝,這才起兵但是,后來事情的展遠出他的預料

因為心一直存有異志,所以曾炩一直不希望和大漢的宗室撤上太多的關系甚至,他一直很少入朝不過,個人的力量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顯得是那么的無力,即使曾炩身居高位,他還是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歷史的潮流之

他先是不由自主的做了公主和天子的老師,后來甚至娶了如今天子的兩位姑姑和一個姐姐共三個大漢公主為妻,這和劉氏的關系是越來越緊,直到現在,早就是怎么也撇不清了

曾炩是一個極為重視感情的人,他這樣的人,其實真的不適合混官場,不適合做一個皇帝,他只適合做一個富家翁,平平安安的過日子而作為帝王所需要的鐵血手腕,他不具備

如果他接受了天子的分封,做了這個夏王,那么,等天下安定,他曾氏與皇室劉氏勢必爆劇烈的沖突而在這樣的政治沖突面前,特別是涉及到國家是姓曾還是姓劉這樣的大事面前,曾炩絕對是會猶豫的

如今的天子,就像是他的兒子一般,對他很是敬愛而曾炩,對這個天子也很是喜愛要讓他狠下心來,奪了他的帝位,曾炩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要是他不做這個夏王,只是大漢朝的總理、大元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臣子,那么,這些沖突就不會生了,哪怕他功勞大,甚至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

所以,曾炩也是堅決推辭,拒不接受

可是,這一次,天子卻是毫不讓步,對那些大臣的進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再加上朝廷里面的北疆系對此的拒絕心理并不堅決,如今見天子如此堅決,也就順水推舟,不再反對

而另外的在朝的武將,對曾炩受封為王是樂見其成在他們看來,曾炩如今的功績,說句大不敬的話,就是對天子取而代之亦無不可如果不是曾炩一直沒有露出這種意思,恐怕他們早就動,將曾炩推上了那至高寶座了

所以,在北疆系和朝廷武將放棄之后,勢單力孤的士族門閥系孤軍奮戰,對執拗的天子是無法,最終,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很快的,內閣總理大元帥曾炩被冊封為夏王的公告就貼遍了如今朝廷控制的每一個郡縣

不說圣旨傳遞的事情,曾炩下朝回家,就一個人進了書房

對這件事情,曾炩也是毫無思想準備,雖說裂土封王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但是當這件事情生在曾炩身上的時候,曾炩卻是沒有太大的喜悅,相反,他還感受到了一種沉重的擔子壓在了自己的肩上

雖說曾炩的食邑是三萬戶,其實遠不止這個數目,就是的夏王王都無極城,其人口就到達了二十萬戶,過了百萬人

因為分封曾炩為夏王,天子下令對冀州的行政區劃進行了的調整,將山國南部的毋極、市、漢昌三縣,常山國東部的九門、真定兩縣,巨鹿郡北部的下曲陽、鄡縣以及安平國西北部的南深澤縣共八個縣重組合城一個國,這就是夏國

可以說,這一國八縣,近三百萬人口,就是他曾炩的子民了這種身份和之前他身為大漢國官員時候是完全不同的,這些子民是民,而他曾炩就是他們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