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萬里

第一百一十章 及時雨來了

貞錦依小心打開翻看。才看了序和目錄,便驚到:“這是前朝寫織錦的呀,你家竟藏著這個?”

“我家原也是織戶。”繹之謙臉上微微發熱,“還有幾本寫織機的,我不知你要不要看,就沒帶來。”

若是上個月見到,貞錦依多半會興奮得跳起來。

然而現在……

輕輕將書放回匣中,菽葉過來捧去,露出下面一個書匣,書名是《歷代衣冠考》。

這下貞錦依眼睛亮了幾分。

急忙打開,匣中卻只有一本書。翻開看看:“怎么只有第一卷?”

繹之謙解釋道:“原來是十卷的,只因家祖借給別人看,還回來就只有九卷,再后來搬家又散失了一卷。我怕全拿出來又丟失了,就帶了一本。你若是喜歡,我再取來。反正如今放在我家老宅里也是白放著。”

這是許多年前的古籍啊!

在現代,數百年前的善本古書都是價以數萬計的吧。這個年代書籍本就價高,古書更是珍稀之物,她竟能翻閱也真是有幸。

更重要的是,她如今打算以制衣為業,這個書對上古至前朝的衣冠服飾都做了極詳細的記錄,還配有白描圖畫,對于各等級服裝制度的演變也有考證和說明,實在是太有用處了!

貞錦依欣然道:“多謝你想著。這個書我正好用得著。那套里面寫了好些失傳的織法,也極是珍貴,但也有些難懂。這些都是難得之物,既是府上祖傳,我也不敢收為己有。且先留在我這里,我抄下來慢慢琢磨。原書仍還給你送回去收著。”

雖然繹家已不再從事織造行當,但祖傳古書哪怕沒人看,畢竟還是家中珍藏,拿出來送人,完全是繹之謙自作主張,他也擔心父親叔伯們知道了會不高興。聽貞錦依這么說,便也不反對:“你只管慢慢抄著。余下的我和藿苗可先抄好了再送過來。藿苗描圖最是精細。”

藿苗連連點頭。

貞錦依低頭翻著書頁,連道謝都忘了。

沉默片刻,繹之謙又問道:“你們就留居此處,再不回景州不成?”

貞錦依微微擺頭:“我們在這里滿好的。頡伯頡嬸兒待我們極好,又幫我們找活兒做。我們姐妹自食其力,可做之事甚多,何須再回景州。再說,布政使們要上奏章,還不知錦官院會如何,這時去了豈不是往漩渦里去?”

繹之謙欲言又止,最后說:“家父有疾,我不便在外久留,須告辭了。若是你們要想回江安,我……家父為官數載,多少總幫得些忙。”

說罷站了起來。

貞錦依這才放下書來定睛看他,行個禮道:“多謝七少爺相助。你已幫了我大忙。”

單從目錄看,《歷代衣冠考》所記的服飾非常完備,結合她這幾年逐步學習補充的冠服制度筆記,她開制衣作坊更加有底氣。這即使不是雪中送炭,也是及時雨了。

回去把書給經二姑姑和陵錦佑看了,二人也都覺得十分有用。

尤其是經二姑姑,一面翻看,一面有不認識的字便來詢問貞錦依。問著問著,竟與她一同研討起來。

陵錦佑卻道:“若能有一本專講刺繡的書就更好了。”

貞錦依便笑她得隴望蜀。

陵錦佑正色道:“看你們這樣,我方覺得還是識了字能讀書的好,錦依定要教我識字,我也須多學些有用的技藝才好。”

此后果然跟貞錦依學起認字來。

雖然衣服還是沒有人買,貞錦依仍未氣餒,時常給大家打氣,并拉著陵錦佑將兩套衣裳做好。只是暫時放下了做禮服的計劃,照著先前那套貴婦的衣裳,用同樣的衣料,設計了一男一女兩套孩童穿的小衣裳。

經二姑姑在裁剪上不但有經驗,而且很有悟性。貞錦依半現代的圖紙畫出來,只給她解說過兩次,她便基本能看得懂,可以照圖裁衣。這讓貞錦依既省力又省心不少。

做好之后,在往店鋪上擺放時,貞錦依又向頡氏夫婦提議,將鋪面重新布置,并繪了幾幅室內裝飾的草圖。前世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她花過不少心思參觀學習,甚至專門赴日法等國學過櫥窗裝飾設計。

現在依據中式風格的櫥窗,考慮到手邊的材料,融匯變通,做了一個不算特別復雜的室內展示裝飾的設計稿。

頡老板看了她的圖稿,竟沒有反對,只與掌柜的商量一下,提了些改動的建議。隨后便讓頡嬸兒和兒媳婦幫著她布置。

有頡嬸兒婆媳,又有經二姑姑和陵錦佑,人手充足,貞錦依再不吝惜工夫。

她在店鋪中正對大門的位置,以樹枝和絹花制成短籬,靠內墻圍出一個半圓形的地帶,將四套衣裳擺進去,周圍點綴些絹制的綠草綠葉。其中三套親子裝為一組,衣架頭部的位置頂了籬帽,垂下輕紗來,既是防塵,也遮去面目,掩蓋了頭部做得不精細的毛病,看去顯得像是貴婦人帶了子女出游。隔了幾步位置,則有一少女邊走邊觀看景物,亦是頂了個幕籬,卻用手掀起了一角,露出袖緣和衣領來。

里面不能點明火照亮,但貴婦和少女的位置分別對住門框上方屋頂的明瓦,早上陽光斜射的時候,仍有些打光的效果。

這樣一套組合放在鋪子上就有些惹眼了。不但進了鋪子的,就是路過鋪面的人,都不免要駐足觀看,只是問問價錢,便都退得開了。

沒過幾日,便有官家女眷坐了馬車來看衣料,頡嬸兒認得是前街上王同知的太太,便叫伙計去把兒媳婦李氏叫來,讓掌柜等男子暫且回避,自己迎了往里面樓上讓。

同知太太經過鋪面,一眼就看到那一組衣裳,便問:“那三個一起的倒也有趣,是擺著瞧的還是可以賣的?”

頡嬸兒忙回道:“是新來的繡工做好的成衣,可以賣的。”

請同知太太進了樓上最大的房間坐下,丫鬟媳婦等跟進去站了一地。

李氏也帶了個小養娘趕過來,送水送茶十分殷勤。

頡嬸兒便問:“今兒太太過來,打算看些什么?我們才從景州進回來的織錦,一會兒送上來給太太瞧瞧可好?”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