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萬里

第二百一十五章 優選劣汰

第二百一十五章優選劣汰

織繡館開張之前,只給那些來往較多的人家遞了信兒,雖說只是少數,但既知是貞錦依的名號,開館的事很快就傳開了。

不光是來買過衣服,或想買衣服而不得的官眷們,就是尋常百姓,也不免要過去瞧瞧那傳說中得了仙人指點的“神針”做的是什么生意。

一看之下,錦衣織繡館確與京城那些制衣坊大不相同,沒有慣見的鋪面,卻是一座院子。

前院的屋子里擺設了做成和未做成的衣服,以及織錦、綢緞、絹縑等織物,卻并非按成衣、衣料來分開,而是混放在一起。

左右兩排廂房,都是打通的,已做好的衣服陳列在房屋中間,掛在人形的衣架上,還做出各種姿態,如同就在屋中起居的人,只在周圍圍了一圈半人高的圍欄。

旁邊的木架上才是成匹的錦緞之類,有的同這些衣物用的衣料一樣,有的則在花色或細節上有一些差別。架子上貼有紙條,說明哪些衣料可以用來替換所展示成衣的哪個部分。

中間院子的屋里放置著繡架、織機,此時還沒有人操作;還有兩間屋子還空著。

后院則是繡工學徒們的起居之所,有兩重小門與前面的院子分隔開。

這樣見所未見的織繡館讓前來看稀奇的人十分滿意,果然新鮮有趣啊。

并且此館來者不拒,不論何等身份,愿意看的,都讓進,還有人領著指點解說。

只是院子只讓婦人進去,未免讓想開眼界的男人們有些遺憾,也讓專看愛熱鬧的閑漢們頗覺不平。

開業不過三天,織繡館已售出十余件成衣和差不多一半兒的織錦。

經二姑姑只得叫守門的婆子先關門歇業兩天,同時在門口貼上了征召學徒的文帖。

帖子不大,寫得也極簡單,但等到織繡館再開門之時,來應召的早在門外排起了長龍。

其中大部分都是京中織造行、刺繡行、制衣行甚或鞋帽行的匠戶女子。不少人是母女、姐妹或婆媳同來的,更有人預備得周全,將保甲開具的籍戶保書都帶了來。

看了幾個人,經二姑姑便有些不大耐煩,還好有盛大奶奶相幫,讓夏嬤嬤帶了兩個慣于管家理事的婆子,輔助經二姑姑和陵錦佑詢問甄別。覺得大體合意的,便帶到外院,交予一個年老的賬房登錄名冊。

核選過兩輪,方挑出了二十名女子做學徒,大都在十二至十五歲之間,并已在家學過些簡單的織繡。

也有幾個年紀較長的擅長縫紉刺繡的女工,乃是特地選來制作成衣的,并同她們講好,手藝好的,也可擔任教習授徒,授課的費用另計。能多掙一份工錢,那些女工自然也愿意。

織繡館的經營就此運營起來,學徒們不須交納拜師的費用,只要有保人,交一點押金就可入館中學藝,而她們做出的活計若得到教習認可,便能按件數計領工錢。

由于館中生意格外興隆,這些學徒們不愁沒事做,邊學邊做,技藝提升很快,又有錢可賺。

消息傳出,外面想來學藝的人越發多了,甚至有人請托各種關系想要入館的。

要做的事多,經二姑姑和陵錦佑倒也樂于多找些人,然而院中地方畢竟有限,貞錦依不在,教授傳藝的人少,且好些女工都不大會教,像館中這種集中學法,有的人看到面前一堆人就連話也說不明白了。

經二姑姑后來索性定出一個優勝劣汰之法,不論工匠學徒,每旬依其所做的成品數量和好壞加以判定。做得好的便留下,還多加工錢,做得太差的,便解約出館,另收新人補足名額。

初時,額定的一旬當中至少要更換三人。那些工匠學徒壓力陡增,沒有不敢盡心賣力的。淘汰過兩輪,便是經二姑姑特意挑毛病,也覺得有些下不了手去。后來就不再堅持換人的定額,只以實情來判別。

從此“錦衣織繡館”管制嚴苛之名在京城傳開,許多行內匠戶的女子都以能入館一學為榮,即使被淘汰出去的,都有不少店鋪搶著要。

而此時貞錦依不但管不了館里的事,就連織繡館在京城織造制衣行里掀起了什么風波,也一無所知。

崔皇后的立后大典定于二月中旬,盡管此前一直都有所準備,但加上后宮里要參與典禮的上下人等,還有大量針線上的事情要做,針工局連織錦司諸人連喘氣的工夫都要沒有了。

雖說皇后在典禮上穿用的禮服常服都有規制,但實際上,每代的帝后都會在既有的服制上做一些修改。

比如太祖時皇后喜歡通身大紅,到先皇時,當今太后卻將外面的大衫換作了明黃色。

為示尊重太后,崔皇后不便在大的地方改動,但仍嫌此前的后服在細部上不甚精致,加上典禮時顯懷更加明顯,想要做點貼合自身的調整。

針工局知她心意,貞錦依也明白皇后所慮的是什么,與郝副使、黎掌司及幾個老匠人多次商議,在霞帔、襕裙的花飾都做了細微的修改。而鞠衣、襖衣的衣領則改動較大,又在肩部的內里加了墊肩。

尤其是大衫,用的龍鳳織錦紗羅,另加金繡,后擺亦有加長,乍一看,與之前的無異,細看則更加精美。

宴飲時的便服又是絞羅繡錦,半透明淺黃的底色,罩在正紅龍鳳襖衣之外,本身織有纏枝葡萄繡紋,此外亦用手工刺繡了升龍祥鳳。

實則上次的冬祭之后,紗羅之服在宮內宮外的命婦當中已時興起來,到元宵節時,命婦們無論會客拜節,若沒有一件紗羅大衫,仿佛已落伍一般。只不過外頭仿織的紗羅,往往有羅無錦,只好自行加些刺繡。

這回大典,絞羅錦不是人人都敢想的,但宮中的高位妃嬪各做一件紗羅衫仍是需要的。

因此只有一兩臺織機已遠遠不夠,織錦司又命木作局多造了紗羅織機,并挑了些人跟著回錦寒、紋錦寧等人學織。而花樣的設計,乃至于具體的織造,貞錦依作為新任掌工,也須時常照管著。

內宮里門禁森嚴,貞錦依在針工局與織錦倉房兩頭跑,外頭的消息一點不聞。其實就算是聽到了什么,也無暇顧及。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