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第460章何況徐公明乎?

Hi,賬號:第460章何況徐公明乎?夜間季漢大司馬周府:、、、、、

漢水四溢而淹樊城,及山水退潮后,關羽率大軍進圍樊城,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修有多重長圍。

樊城內,曹仁經過初期的惶恐,在朱治的鼓舞下,為了激勵城中士吏,自與軍士同食同寢,顯得格外的親下。甚至面對漢軍的襲擾,曹仁于城樓上,親挽長弓,射殺漢卒,以壯軍威。

這般操作下,樊城魏卒士氣漸漲,不復之前的低迷。

關羽則是因降服于禁之故,趁北魏援軍沒來到之際,移大營到樊城外,親修長壘,進一步威赫城中守軍,試圖想用圍城打援的戰術,及用時間磨,逼樊襄投降。

是日,樊北漢軍營寨。

大帳內,關羽坐于榻上,與帳中的青年將領交談甚歡。

關羽打量多年未見的太史亨,見其英武俊朗,目光有神,不由微微點頭,說道:“元復英氣,頗有汝父之遺風。”

“君侯謬贊!”

太史亨神情恭敬,行禮拜道:“亨年輕淺薄,望請君侯不吝教導。”

“嗯!”

關羽捋著髯須,滿意說道:“今下入軍,當多勉之。軍法在上,無叔侄之親,當不可輕犯軍法。”

說著,關羽指著關平,說道:“平兒,元復領兵初至軍營,且由你負責安頓其兵馬。”

“諾!”

關平領著太史亨退下,二人路上多有談笑,顯然關系匪淺。

太史亨,太史慈之子。太史慈兵敗身亡,將兒子及左右部曲交予劉備。

劉備待太史亨如己出,讓其早早出任侍從,跟隨其左右,以為增加軍政見識。

太史亨有其父太史慈之風,弓馬嫻熟,與關羽之子關平、黃忠義子黃旭等二代關系深厚。

及太史亨成年,劉備將太史慈舊部交還與太史亨,并委太史亨為將校,常年跟隨中軍出征,立有不小戰功。

今劉備擔憂關羽帳下兵馬不足,聽從霍峻的建議,命虎步將軍太史亨率五千精銳增援襄樊,調入關羽帳下聽命。扣除因戰事折損兵馬,關羽當下可用兵馬,已有四萬余眾,十倍于樊城守軍。

“君侯!”

少頃,廖化趨步入帳,將書信奉上,說道:“侯音派人手南下求援,請求君侯發兵救援。一日之間,我軍已收到侯音兩封求援信,不知君侯欲遣軍援否?”

關羽拆開書信,見其書信上的內容,面露沉思之色。

信上,侯音言,徐晃將萬余兵馬南下,圍攻甚急,他帳下軍心動蕩。今下憑關羽威名,鼓舞左右軍士,方勉強堅守。他希望關羽能派軍救援宛城,不要坐視他們被滅。

關羽捋髯而笑,神情多有思慮之色。

將書信交予呂蒙,關羽說道:“侯音于宛城起義,今堅守宛城以御徐晃。戰事緊急,我欲率兵逆淯水而上,擊敗徐晃,以解宛城之圍。時據有宛城,中原之兵難援襄樊,襄樊則可被我軍之所下。”

關羽從榻上站起,捋髯須而問道:“子明,你有何見?”

瀏覽書信半響,呂蒙面露難色,說道:“君侯,宛城深居賊境,今襄樊未下,不宜動兵遠襲宛城。以蒙之見,宜可先破樊城,降服襄陽,再謀宛城。”

關羽眉目微皺,說道:“樊城被困,曹仁喪膽。縱觀荊襄全境,除徐晃之外,已無賊軍。今若能擊破徐晃,則可圖宛城以南諸城,襄樊則順勢可下也!”

下襄樊,與下宛城意義不同。

下襄樊,最多拿到一個襄陽郡,且人口數量還不算多;若能下宛城,則意味著此役后,襄陽、南鄉、章陵、南陽四郡將可全部納入南漢的統治。南漢可將戰線推到方城夏道,隨時可以威脅許昌。

許昌之意義,絕非是漢獻帝舊都,而是曹操在河南的大本營。許昌周圍有大量戶籍,曹魏常年能在荊州、江淮作戰,其軍隊所需糧草皆從許昌而出。

縱使鄴城崛起,成為北魏新的大本營,許昌的作用或許有下降,但軍事價值的作用,絲毫沒有減少。尤其是隨著南漢北伐中原,以許昌輻射河南的作用,愈發凸顯出來。

故而宛城實在令人眼饞,今侯音占據宛城,關羽出兵淯水,一旦能和侯音呼應,擊敗徐晃所部。到時候不僅襄樊可下,還能拿下宛城,荊襄全境則歸于南漢。

彼時南漢欲北伐中原,則輕松許多,不僅可從宛城出許昌,也可走武關入關中。

面對宛城這個誘惑,關羽甚是渴望,襄樊已不能滿足他的野心。

呂蒙張了張嘴,不知該怎么說。

在他的規劃中,上策是下宛城,全復荊州;中策是破樊城,緩圖南陽;下策降襄陽,蠶食樊城。

隨著時局的發展,他此役的目標僅是下襄陽,宛城太過遙遠,難度太高,則非目前大軍所能求。

侯音雖出乎意料的拿下宛城,但對呂蒙來說,心中多有猶豫。理智告訴他,宛城看似肥美,然卻被那么容易吃下。當下襄樊未拔,便遠道解宛城之圍,則是太過激進。

猶豫少許,呂蒙勸道:“君侯,徐晃帳下雖僅萬余人,但臨近許、潁,君侯倉促進兵,恐會遭遇敵寇大軍,宜當三思而后行。”

“呵呵!”

關羽手捋髯須,自信笑道:“于禁將七軍而來,縱成魚鱉入網,被某所擒。今觀賊軍麾下,舍曹操外,誰可阻我乎?”

說著,關羽點評徐晃,說道:“徐公明性嚴,驅使將士不得閑息。其長于治軍,頗有驍勇。昔于許昌時,我曾授武學與徐公明。今于禁尚非我之對手,更何況徐公明乎?”

“常有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今侯音據宛城,是如漢水四溢,為天賜福祚與大漢。某借漢水淹于禁,必能憑宛城以據敵。”

呂蒙放下書信,說道:“蒙非有憂君侯不敵徐晃,而是慮襄樊軍事。昔之所以筑長圍,是為內困操勞,外御援軍。今君侯何以更替昔日所定之方略?”

關羽神情不變,淡笑道:“此一時,彼一時。徐晃可至襄樊,為何我軍不可至宛城邪?”

“報,君侯!”

言語未落,侍從趨步入內,奉上書信,說道:“此是為侯音書信,今日第三封書信。”

“宛城事急也!”

關羽感嘆了一句,拿起書信,瀏覽其中內容。

卻見侯音這封書信,不講宛城形勢危急,也不講宛城得失利弊。而是在信中贊關羽品德,稱關羽義薄云天,能舍曹操所賜之富貴,而因忠義追隨劉備。

他侯音之所以起兵反叛曹魏,割據宛城,多因羨慕關羽為人。今下他多感謝關羽北上解圍之恩,若有機會,他愿為關羽牽馬墜蹬。

見信,關羽更加多了幾分歡喜,說道:“子明,侯音因我而反,我自號義士。今豈能無視侯音求援,令其困敗于宛城乎?”

呂蒙微微發愣,他之所以能勸動侯音,除了靠關羽的威名,剩下的不就是用官職及錢財開道嗎?

真指望侯音因忠于漢室而起兵反叛,這才是天大的玩笑話!

呂蒙整理思緒,說道:“君侯,宛城突變,縱有倉促之感。今不如先與陛下通信,得陛下之詔,繼而發兵宛城。”

說著,呂蒙臉色微正,說道:“君侯,蒙之所以勸諫,非蒙不愿進略宛城,觀望中原。實因襄樊之重,令蒙不敢妄動。今下唯望君侯三思而后行,不可著急用兵。”

“子明之意,某豈能不知!”

關羽臉色不改,說道:“侯音帳下軍士多為山民,難擔大任。今宛城危急,豈可猶豫而遲緩。徐晃帳下僅新卒萬余人,宛城又被我軍所得,某逆淯水而上,擊退徐晃,便可解宛城之圍。”

“且若賊軍兵盛,我乘舟舸順淯水而下,輕易可歸襄樊,徐晃豈能圍堵我于宛城乎?”

“今下不同曹仁之時,彼時孟達誘降,今時侯音真降;筑水易進難退,淯水進退自如,有何可言危也?”

“我常聞用兵,制人而不制于人。今解宛城之圍,令敵受阻于宛城,襄樊久不見援軍,人心慌亂之下,必歸降我軍。”

見勸不動關羽,呂蒙則是問道:“不知君侯欲將多少兵馬北上?”

關羽捋須踱步,說道:“今兵圍襄樊二城,斷不可輕撤長圍。我欲將兵八千而北上,留三萬余眾圍二城。”

“君侯將八千步騎,恐兵少也!”呂蒙說道。

關羽沉吟少許,說道:“樊城賊軍有數千之眾,襄陽賊兵有五千之眾。兩萬之卒,不足以合圍二城;三萬之卒,堪能兵圍襄樊。”

“我將八千步騎北上,上策與侯音,合擊徐晃;下策據徐晃于宛,令賊軍難以南援襄樊。且讓孟達、傅方二將兵出南鄉,在宛城以西策呼應我軍。子明則率大軍圍樊城,將士隨時聽候調遣。”

“如此布置,既可圖宛城,又可圍襄樊。子明以為如何?”關羽笑道。

見關羽布置得當,呂蒙拱手說道:“君侯御兵北上,利當慎進,敗當速走。蒙將大軍于樊外,以候將軍消息而動。”

“善!”

關羽捋髯而笑,說道:“許久未見,不知公明可有精進。”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周府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