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風流小皇帝

第482章 尖酸刻薄的書生

那書生,約莫二十年華,風華正茂,手中輕搖一柄羽扇,舉止間透著幾分文人的不羈與高傲。

他微微抬眼,目光中閃過一絲高傲的神色,淡淡道:“左師兄自然在船上,不知公子有何見教?”

秦昊面含溫煦笑意,對于那青年的傲慢態度并未計較,反而以一種更為謙和的姿態說道:“在下秦子天,久慕左才子之風華絕代,心生向往,請閣下代為通傳一聲,愿得片刻相聚時光,共敘風雅。”

年輕書生聞言,眼神中滿是不屑與輕視,那份傲慢幾乎要溢出眼眶,不加絲毫掩飾。

他冷哼一聲,“哼,我師兄豈是你這種人想見便能見的?每日里慕名而來,企圖攀附之人猶如過江之鯽,你算哪根蔥?”

“秦子天?這名號,更是聽都沒聽說過,想要拜見,等明年再來吧!”

此言一出,風老與羅陽等人神色驟變,原本的和氣被一抹寒意所取代,眸中閃爍著不悅和憤怒。

誠心相邀,卻換來如此尖酸刻薄之語。

區區一書生,竟敢如此無禮,實在有失讀書人的風度。

阿月和梁紅玉兩人怒目而視,仿佛隨時欲化作凌厲掌風,抽向那自命不凡的書生,以解心頭之恨。

就連一旁自命清高的萍無影,也不禁秀眉輕蹙,面上浮現一抹淡淡的不悅。

這文瀾書院中人,怎生得如此傲慢無禮,全然失去了讀書人應有的謙遜與風骨。

連帶著,她對那左文軒的印象,也悄然間蒙上了一層薄霧,平添了幾分反感。

蕭美人見狀,嘴角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心中暗自竊喜。

于她而言,目睹小皇帝受挫,無疑是一樁令人愉悅之事。

然而,對于那位青年書生,她非但沒有絲毫欣賞,反而心生厭惡,那份自命清高的姿態,在她眼中顯得格外刺眼,令人作嘔。

年輕書生毫不在意,嘴角勾起一抹輕蔑,高傲道:“你還是走吧,別自取其辱了,左師兄可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

“我們這船上皆是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之人,非庸碌之輩所能踏足之地,請勿自降格調,徒增笑柄。”

此言一出,猶如火星落入干柴堆,瞬間點燃了羅陽等人心中的怒火。

“混賬東西,簡直不知死活!”

羅陽破口大罵,聲音如雷鳴般炸響,憤怒中夾雜著不可遏制的怒火,他身形一動,似要抽刀出鞘。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秦昊眼疾手快,伸手按住羅陽抽刀的右手,很顯然,他不想在此刻暴露身份。

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最幽暗的角落,卻又平靜如水,波瀾不驚。

年輕書生見狀,更是不知所謂,叫囂道:“哼!爾等竟敢在此拔劍相向?真是粗鄙不堪,一群莽夫罷了!”

“我文瀾書院,乃是匯聚天下才子,研習經綸詩詞之地,豈能容你等在此撒野?速速退去,否則,我就要報官了,若是下了大牢,可就沒地方哭訴了!”

即便秦昊的脾氣再好,此刻卻也按捺不住心中怒火,他淡然一笑,語中卻藏著鋒芒:“在下的確是莽夫,卻也知世間萬物,各有其長。”

“文瀾書院,自是文風鼎盛,但人心如海,豈能一概而論?即便是這書香之地,也未必皆是龍鳳之才,難免有些尖酸刻薄,失了文人風骨的宵小之輩。”

年輕書生聞聽此言,勃然大怒,“你算個什么東西,竟敢出口不遜,辱我清譽?你可曾知曉,我乃文瀾書院門下,學識淵博,豈容爾等輕侮!”

“秦子天是吧?你徹底激怒我了,今夜,我便要以筆為刀,以詩為劍,讓你這井底之蛙,見識一下,何為真正的文采飛揚,悔不當初!”

秦昊對此僅是淡然一笑,那笑容中滿是不屑與輕蔑:“你還不夠資格,還是讓左文軒出來吧。”

“好,很好,你不是要找我師兄嗎?”

青年書生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仿佛是看穿了對方的虛張聲勢,他忽然高聲向四周呼喊道:“諸位同窗好友,請過來看看!”

“此處有一個自命不凡的狂徒,自恃才情過人,竟欲挑戰我文瀾書院之翹楚,左文軒師兄!”

“還揚言跟我師兄斗酒詩百篇,此等囂張氣焰,實乃聞所未聞,前所未見,我等豈能坐視不理?”

“這刁奴!這是氣煞我也!”羅陽氣得滿臉通紅。

自己主子何時說過這等言辭?分明是年輕書生無中生有,血口噴人!

年輕書生的聲音,穿過夜幕,響徹了四周。

此言一出,四周頓時寂靜無聲,隨即又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層層漣漪。

兩岸之上,繁花似錦,才子佳人或倚欄而立,或漫步于柳蔭之下,彼此間談笑風生,卻忽地不約而同地側轉過頭,捕捉著湖心畫舫之上那突如其來的變故。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微妙的情緒,好奇、驚訝與興奮如同潮水般在他們心間涌動。

只因那即將上演的一幕,主角乃是聲名顯赫、被無數文人墨客追捧,隱隱有大夏文壇未來領袖的左文軒。

“嘶……這人是誰啊?竟然敢挑戰左文軒?”一位身著華服的書生,手執折扇,半掩面龐,語氣中滿是難以置信與期待。

“難道是文心書院?”

旁邊一位女子輕聲細語,眉宇間流露出思索之色,“不對啊,文心書院跟靜思書院的人都不在這里!但觀其服飾氣度,又似與兩大學院毫無關聯。莫非是隱世高人?”

“此等勇氣,雖令人欽佩,卻也太過魯莽,左文軒之才,豈是輕易撼動,這不是自取其辱嗎?”一位老者撫須搖頭,眼神中既有對年輕后輩的贊許,也不乏對其不自量力的惋惜。

“快去看看,馬上有好戲看了!”幾名年輕書生議論紛紛,歡呼雀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