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太子爺

第474章 道是何道

第474章道是何道第474章道是何道←→::mayiwsk

一聲大喝,跟著這望北書院的晨鐘暮鼓,聲音在山間震蕩,讓人耳膜陣痛。

這個效果,無疑是爆炸的,更是利用了地形,聲學的加成,給人一種強大的威壓。

跟著劉錚的幾個人,都面面相覷,心中憂慮。

這才剛剛開始,這書院在氣勢上,已經穩壓一籌。

劉錚卻是微微一笑,繼續抬頭看著那參天入云的臺階。

腳步微停。

“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

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劉知州,以為如何?”

這段話,洋洋灑灑,語氣抑揚頓挫。

實際上,核心只有一句,便是“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而這,正是墨子墨家的核心思想,兼愛非政!

兼愛非政,自然也需非攻!

這番話,不僅闡述了這望北書院,崇尚墨家,靠著《墨經》起家,并且也在斥責劉錚炮轟書院之丑惡行徑。

劉錚聽得微微一笑。

墨家……

在他的認知中,從來都只是一群浪漫主義情懷甚為嚴重的家伙。讓他們治國?那肯定是不太現實的。墨家思想的發展,特別注意邏輯概念的啟迪。所以,墨家是擅長說教的,不僅僅擅長說教,他們還更特別重視“強說人”的積極。

劉錚十分佩服墨家在工科的發展和貢獻。

然而,他卻覺得墨家很是偏激,缺乏包容。

太虛無,太縹緲,太偏激,即使是墨家的愛,也如同佛祖一樣割肉喂鷹的地步,然而卻沒有一個類似宗教的組織架構為此支撐。這也導致后來墨子一死,墨家學派直接分崩離析。

此時的望北書院,何嘗不是如此?

第一個人責問,就是如此刁難。

其他人,紛紛看來。

司徒空也繼續面帶微笑,等著這劉錚的回答。

畢竟,不管在什么年代來說,這墨家的思想,都是無比浪漫,無比吸引人,無比有邏輯性,讓人難以辯駁的。

劉錚呵呵一笑,回之:“治在道,不在圣,先生以為,道是何道?”

他高聲一喊。

聲音同樣回響四周。

司徒空,聽得眼睛一亮。

那責問之人,久久沒有回音。

很簡單的一句話。

直接讓人啞口無言。

你說那么多的亂七八糟的,有什么用?

就問你這一句,治理天下,是重在方法,還是你所謂的圣人?這里的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道理,方法!是一套比較系統的治國道理更為重要,還是你所期待的圣人重要?

源遠流長者,總是需要一套鮮明的,站得住腳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即使是理論,都要有革新的需求。

而所謂圣人,相比之下,又能如何?

而且墨家渴望的是,整個社會,人人都是圣人……可能么?都是圣人,國家這個機器,應該聽誰的?

“彩!”

“贊!”

短暫沉默之后,山間響起喝彩之聲。

劉錚沒有從儒家出發,沒有從道家出發,不然的話,就會落入對方的語言陷阱之中。

第一個臺階,就如此難。

劉錚忍不住深吸口氣。

等了片刻,沒有再出聲。

他回頭看向司徒空,后者笑著輕輕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前行。

好嘛……

合著不是每個人都會發出辯論。不然自己今天定然要累死在這里。

待行至第七個臺階的時候,一聲清嘯,再次響起。

“劉知州,尊崇大道,以為天道,王道,人道,道,又是何道?”

好家伙。

這又是一個大課題。

“謝嬋……”

謝靈死死盯著這三個字,整個人陷入沉思之中。

這是劉錚寫給謝嬋的一封信,因為古代飛鴿傳書的不確定性,一般寫信都需要寫三封,分別在不同時間段發出,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遇到天敵,總會有一封,落入收信人手中。

此時,他們截取的,便是其中一封。

劉錚在信中,寫的內容并不多,只是問候了一下謝嬋,來到涼州之后,感覺適不適應,林林總總,然后,順便安慰了一下剛剛失去雙親的謝嬋,讓她好好在龍炎,修養一段時間。

看似很平常的一封信,但謝靈,卻覺得事情并不簡單。

其一,他們截取這劉知州的信,已經很久了。他很少以私人身份,給一個女性寫信,這是第一次。

其二,“謝”這個姓氏,在龍炎王朝,可是皇室的姓氏。即使不是皇室,也能搭上邊。

其三,此女來自西域,而且還是西域建設兵團的大將軍……這個身份,再加上父母雙亡,而且看其中那句“歷史之抉擇,謝將軍當坦然處之……”

什么樣的人,能扯到歷史這個大課題?

突然。

謝靈渾身一震。

大宛國的謝玄?

謝玄,謝嬋……

我的天!

他突然眼中爆發出奪目精光。

這是謝玄的女兒?

堂堂西域建設兵團的大將軍,竟然是謝玄的女兒?不僅如此,她還帶兵,將自己的父母給逼死了?

這些事情的信息量太大,他需要好好消化一番。

“不對勁,不對勁……”

“快快快,將此事十萬火急,送與京華,記住,不要飛鴿傳書,快馬加鞭,送與我母后,由她定奪!”

“是!”

又是一個大課題。

劉錚苦笑不已。

天道,王道,人道。

天道。

屬于中國古代哲學范疇,字面的含義,是天的運動的規律,由于人們對天的解釋不通,所以對天道的理解也不同。天道,常和人道對稱,人道一般指人類行為的規范或規律。中國古代哲學家大都認為天道與人道一致,以天道為本。一些哲學家主張,天道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天人互不干預。

王道”一詞,最早出自孟子的學說。王道學說及其實現孔子思想體系中的兩大內容是仁與禮孟子更多的繼承了孔子學說中“仁”的學說。

然而此時,這三個“道”放在這里,簡單來說,就是在追加責任,剛才劉錚的回答。

天道,是天地之規則。王道,是君主治國之道,人道,就當是這蕓蕓眾生(君主是高于眾生的存在)。

你剛才問,道是何道?

現在我反問你。

道是何道!

這才剛剛第七臺階……: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