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時歸

第十章:恩怨

蘇如錦因從來不曾同父母一起生活過,故而對這兩個人,她都不是很熟悉。

曾經年幼的時候倒是憧憬過自己在被人百般為難的時候,父親亦或是母親會突然站到自己的前頭,護自己于羽翼之下。

可直到她被送出鎮北侯府,送到京郊莊子上頭的時候,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阻止這件事情。

從那以后,蘇如錦的心便涼了,父親母親于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但也正是因為蘇如錦是生活在這樣的境況里頭的,所以那些底下人說話的時候是從來不忌諱著她的。

她曾聽蘇府底下有些老人說,鎮北侯當初是在頭一次來京趕考的路上偶然救到的母親大云氏,那之后外祖父鎮國公就收了鎮北侯為徒弟,悉心教導,而大云氏也是時常被鎮國公給帶到身邊的,二人日常相處,難免生了情意,但這情意是大云氏對鎮北侯所生的。

大云氏想嫁給鎮北侯,但鎮北侯再三推辭,最后推辭不過,方才應允了這門婚事。

但蘇府的老人日常是領著蘇府的月銀,說話間自是向著鎮北侯的。

而依蘇如錦看來,要弄清父親母親之間的關系,不看過程,單純看結果,卻著實是父親鎮北侯討了大便宜。

想當年僅為一介書生的鎮北侯,若非救了大云氏,又怎么會有得到鎮國公手把手教導的機會,并從而為國朝立下汗馬功勞,破格封侯呢?

最好的結果,也不過就是做個無關緊要的文官罷了。

是以蘇如錦一直都以為父親對母親,大抵情分無二,若有情分,再怎么也不會在母親妊娠期間與母親的手帕交白氏有染且懷子?

更不會對自己這么個大云氏所出親女視而不見。

不會娶白氏為平妻令大云氏難堪。

這些都還是最最次要的。

而首要的,鎮北侯對不住大云氏的地方,自然是到現在都陷在謀害恩人并岳父的輿論里。

在蘇如錦看來,父親鎮北侯也很有動機殺害鎮北侯。

畢竟父親也就是在鎮國公身死后回京的當晚,就被當今圣上封侯的。

但這些畢竟是往事,她同這故事里頭的每個人都有著關系,但又都未曾親近過,因此并談不上什么喜惡。

而是從這些事情中,蘇如錦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大抵父親便是通俗意義上的鳳凰男罷。

這種人不發跡還罷了,一旦發跡最最厭惡的便是有人拿他發跡的過程說事了,也因此聽完徐管事的前一句話也還罷了,而后便少不了震驚。

因為蘇如錦實在尋不著父親心底還對母親有絲毫留戀的證據。

徐管事看著蘇如錦不認同的表情緩緩笑了,“大姑娘未曾想到吧,大抵世人也不會想到,但侯爺對大夫人自來就有著不一樣的復雜情感。”

“大姑娘想得到侯爺的看重,便不妨往著大夫人年輕的時候打扮。”

母親年輕的時候......蘇如錦并不知道,但她身邊的云嬤嬤知道。

不論這話真與假,總歸蘇如錦向徐管事道:“那就謝過徐叔的一片好心了。”

目送徐管事離開,蘇如錦轉身回去屋內,便問起了云嬤嬤關于母親年輕時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