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遲慕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交底

美人遲慕_第一百四十二章交底(8jzw)

第一百四十二章交底

第一百四十二章交底

昭明十三年的大年初一,大清早千年古剎龍泉寺就迎來第一批香客。

都是上山前來搶頭炷香的虔誠信徒。鐘謝氏帶著妙如,輕裝簡從,也在這群人當中。

進了山門登上頂端,兩人輪著到三大殿,跪在蒲團上向普渡眾生菩薩恭敬地叩首敬香。在裊裊升騰的香煙中,一大一小兩位女子退了出來。

謝氏尋了個知客僧,請他安排個偏僻的院落禪房,要帶著妙如去坐禪打坐。她今日帶侄女出來,除了敬香,還另外有個目的,想打探一下妙如的想法。

自從那年帶在身邊教導后,謝氏再沒把妙如當小孩子看待了。關于侄女的終身大事,她還是希望,能像朋友般,想先聽聽她本人的意見。作為長輩,再從旁邊給她一些建議。

從西北面吹來嗖嗖的冷風,卷起山道邊的枯葉漫天飛舞.謝氏停下來,幫著妙如理了理被大風吹亂的頭發,重新幫她系好了壓發的玉墜兒。

一路上妙如依偎著二伯母,誰要在此時見著了,都會覺得這是一對溫馨的母女。

兩人帶了仆從,跟著那位僧人往后山走去。

因這是新年的頭一天清晨,上香的游客,除了到前殿禮佛之外,一般鮮少有人到后面來的。寺里的僧人也有些準備不足,還要臨時找人,開啟那座禪院,清掃一番才待客。

謝氏只得帶著侄女,到不遠的涼亭里暫時歇腳。

妙如抬頭一望,亭子里匾額上,龍飛鳳舞草書著“喚仙亭”三個大字。

兩人走進去坐下后,謝氏把后面跟著的仆婦家丁,打發到一邊,遠遠地守著。跟妙如說起她爹爹鐘澄現在面臨的處境。

最后。謝氏抬頭望著她:“你是怎么想的?如今是家里的多事之秋。這步若踏出去了,就沒回頭路了。”

“妙兒從來沒想過,爹爹把母親休了。雖然他有很多理由那么做,但父母的錯誤,不能由孩子來承擔,二妹和大弟他們本身并沒有錯。況且,楊家外公畢竟曾有恩于我們家。”妙如坦然地回望過去。

謝氏轉過頭去,極目眺望遠邊的群山:“可伯母怎么聽人說,五房陳嬸娘也就是你祖母,是她氣病的。稍有好轉。又聽到你家姨娘一尸兩命,到最后病得起不來床,藥石無靈才去的。她又幾次對你下毒手,恩仇差不多可以相抵了。若是放在尋常人家,只怕是早就下堂了……”

妙如嘴角含著一絲苦笑:“話雖如此,可外人并不知內情。能看到的,只是爹爹忘恩負義,攀附權貴,落井下石。若有人真心想幫他,不該用這種方式迫爹爹撇清關系。通常會在被攻訐迫害時。替他求情,道明苦衷原委,保他一本。”

謝氏點了點頭,回過頭來,臉上的憂慮并沒消減半分:“若是那樣,只是苦了你。今后的親事,恐多有滯阻。也沒個親娘替你操心……”

“其實,妙兒從來沒在這上面。有過多的期待。尤其聽聞石楊聯姻的始末后。”妙如說著,挽起她的胳膊:“侄女想跟伯母一樣,去教書育人,自力更生過下半生。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個手里比較好!妙兒并不想嫁人,除非伯母嫌棄妙兒,不想讓我跟著您……”

謝氏不覺笑了起來。握起她的小手,嗔怪道:“你呀!整日不知哪來的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好端端的,哪有不嫁人的道理……快收了這些念頭!”

突然亭子東側的竹林里,有樹枝折斷的聲音,嚇了兩人一跳。

謝氏站起身來,踮著腳朝那邊望了望,并發現其他人的影子。

轉過頭來接著道:“你不像我,其實伯母開書院。是紀念你二伯父的一種方式。今后的日子還長,你又小,尚不知世事限難。尤其是女子!伯母之所以暫時還能撐著局面,靠的也是婆家娘家先輩們積攢的口碑,年輕時和你二伯父闖下一點才名。你還沒及笄呢。花骨朵似的小姑娘,想法緣何會如此悲觀?”

妙如也回過頭來,嘆道:“沒辦法!妙兒不想拿自己短處,去跟別人的優勢比。與其奢望不現實的東西,還不如另辟蹊徑,找個自己能生存的方式。嫁入高門,看的是出身、嫁妝、娘家勢力。妙兒一樣都沒有,豈能靠長輩間那點恩情,在深宅大院中安穩度日?”

“話是不錯,不過,若有相公相持,又當別論。你二伯父當年……”微翹著嘴角,謝氏陷入回憶。

在前世,妙如并沒走進婚姻。到古代后,更不知一般正常家庭中,男人為了妻子,能付出到何種程度。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總歸是婆媳妯娌關系難處。

她們在這里小聲討論著,卻沒料到,在竹林后面的溪邊,被正在那兒清洗的一位年輕男子聽了去。

自從去年九月,聽聞他被父親強行定了親,羅擎云就離開鎮國公府,一直住在中軍都督府的衙門里。本來年節期間,要留人在衙門里輪班的。羅擎云主動請纓要留下來,但似乎有什么人跟他上司打了招呼。說去年是他值的班,今年一定得讓他休息,好好回家過年。

羅擎云當然不想回到鎮國公府,繼續面對曹氏姑侄。自封印那日起,就到龍泉寺里,躲起清靜來。

天剛蒙蒙亮時,山門還沒開,他就搶在眾人進殿之前,上了一炷頭香。隨后又在各個山頭逛了一圈,走到喚仙亭,在那里呆坐了一會兒。聽到有女子說話的聲音過來,他閃避到了竹林后面。

看見靴子贓了,羅擎云就著那里的溪水,順勢清洗起來。剛要起身回去,就聽到一個年輕女子軟糯的聲音,似曾相識,就停下了腳步。

靠著長年修內家功夫練就的敏銳耳力,即便是離得不近,他也能聽見她們談話的內容。

起先她們聊的是楊家,想著正跟自己和公子的計劃有關,他就駐足聽了起來。

后來發現那熟悉的聲音,不是別人,正是跟他有些淵源的鐘家小丫頭。就想了解,自楊家倒了后,她在家里的日子有沒有好一點。

沒想著在后面竟聽到“自力更生”“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等話,讓他怔立當場。

人家一位稚齡弱女子,遇到困境都知道坦然面對,用自己的方式跟親人共進退。他一男子,有何面目只知逃避。爹爹年紀也不輕了,總能找到辦法說服他,推了這門親事的。過年不回家,確實有違人子之道。

妙如她們被知客僧引入禪院,目送兩人的背影消失后,羅擎云才轉身離開。

因力旋胡同的學士府已被官府查封。正月初二這天,汪夫人帶著子女,攜同夫君,來鐘府拜年。她還說服相公,想讓他幫著勸勸鐘澄。

妙如把汪家兩姐妹,帶到客院引薦給了二伯母。

當汪夫人見到鐘謝氏時,她的表情有些尷尬。

上次她探望妹妹時,就聽人提起過妹婿本家的這位堂嫂。

說是特別疼愛妙如,跟小丫頭還有段師徒情分。聽說此次來京,起因是妹妹拒了謝家提親。鐘澄特意從老家請來,想讓她從中斡旋,完成兩家訂親程序的。

汪夫人當然知道,對方作為淮安鐘氏的代表,若是支持妹婿執意休妻,此事怕是再沒轉寰的余地了。

站在鐘氏百年家聲考慮,人家提出這個要求,她也沒辦法阻止。誰讓妹妹有太多把握捏在對方手里。聽說,當初在淮安祖宅守孝期間,她這妹妹在族人面前,就惹過不少事端。

跟謝氏聊了幾句,汪夫人覺得,若是對方肯出面勸服,或許可以改變妹婿的想法。

回到掇芳園,她進屋梳洗一番后,直奔婆婆的萬禧堂。

到內室時,見到女兒汪巒映正在拿著鐘謝氏給她的見面禮,跟婆母說著拜見素安居士時的情景。

“回來了!”見兒媳進門,長公主忙招呼她過去,“聽說鐘探花淮安的堂嫂過來了,怎么也沒邀她到家里來坐坐?”

觀察著婆婆的神色,汪夫人放下心來。

上前請完安后,她就坐在了長公主的下首:“媳婦正要跟您請示,聽說素安居士在江南開了間女子書院,口碑極好。媳婦想著請她到家里來坐坐,跟您講講江南的風土人情來解解悶。順便讓她逛逛咱們的園子。”

長公主喜上眉梢:“那敢情好!以前就聽妙丫頭,常提起她這位二伯母。想來是個不凡的。聽說二十年前,就在江南名聲鵲起了。”

正月初十,長公主府的春客都請得差不多了。汪家發帖請鐘府全家過府一聚,當然,特意重點地邀請了鐘謝氏赴宴。

早年未出閣在家當小女兒時,謝氏就曾聽聞過,這位榮福長公主的名頭。當時族里的叔婆嬸娘們,還在私底下議論過那位尊貴無比的長公主殿下。說是曾被稱為帝國最幸福的女人。后來又聽說,她先后遭遇駙馬早早離世,兒子昏迷不醒的輪番打擊。婆媳倆在掇芳園守了許多年。

鐘謝氏倒是覺得,自己的人生軌跡跟對方有幾分相似。也想見一見這位傳說中的人物。遂欣然應諾到時前往赴宴。

因心里藏著事兒,楊氏不敢出現在夫君面前引他不快,這次本就沒打算跟著去。把三個女兒托付給堂嫂帶著后,留在府中繼續“養病”。

前次賞梅宴時,妙如答應給長公主畫幅像的,因母親著急把她帶回去,最后沒有畫成。這次上門,正好可以兌現許諾。為此,她特意帶上了專門的畫具,跟著二伯母一道到了掇芳園。(。)

八八八

戒百戒百戒

中度中度中

文下文下文

網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