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女書商

第十六章、走還是留?

親愛的小說迷,不要忘記收藏97免費哦!熱門小說永久免費!

麥香是蹦跳著回到家里的,她簡直太興奮了,穿越到這個倒霉的小山村,沒想到老天給了她另外一種補償。

可是,她要怎么利用這關系呢?乾隆十六年,曹雪芹的書稿寫了多少呢?脂硯齋到底是誰呢?曹雪芹到底是誰的兒子?她怎么才能借到他的書稿?還有,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柳蕙蘭好像沒幾年便生病死了,曹雪芹回到南京又娶了一個老婆。對了,曹雪芹死前爆發了一場大的痘疹,他的兒子便死在這場痘疹中,這是哪一年的事情呢?

麥香剛興奮沒有兩分鐘,便又想到了一大堆的問題,她懊惱地捶了捶自己的頭,要是知道會穿越來清朝,就多讀些關于曹雪芹的書籍或者評論就好了。

“麥香,你怎么了,自己一人在那里捶頭?”孫氏出門倒水,看見麥香站在院子口,覺得這孩子今天怎么怪怪的。

“三嬸,沒事的,我剛去了一趟隔壁,隔壁嬸子教我怎么梳頭,我又忘了。”麥香的話接的很自然。

“你不說我還沒注意,我就覺得你今天有些怪怪的,原來是比往常利落了,還別說,夫子家的媳婦就是手巧,這頭花也是她給你的?”孫氏注意到麥香頭上插了一對桃紅的紗料堆花,一看就是好東西,有些吃味。

這堆花是柳蕙蘭從妝奩盒子里翻出來的,說是放了很多年,沒舍得丟,她戴著又不合適了,正好送給麥香。

“嗯。三嬸,我去看我娘了。”麥香才不想跟她磨牙。

麥黃在屋子聽到孫氏說什么頭花,便掀了門簾出來,看著麥香的頭上。

麥香知道她喜歡漂亮的東西,可是她又不想慣麥黃的毛病,好像誰有了好東西都要讓她一樣,所以麥香說道:“姐姐頭上的頭花從明天開始,你和妹妹們輪著帶吧,一人一天。”

“大姐,你真的給我們了?”麥黃有些不大相信似的。

“當然,大姐不是說過了,自己家姐妹要互相謙讓,不許偷懶耍滑,你記住了嗎?”麥香是抓住一切機會想把麥黃的毛病糾正過來。

“記住了。”麥香眉眼彎彎,爽快地答應了。

早飯后,麥香主動找趙氏接過了縫補的活,她要先學會拿針,學會縫補,有了基礎才能去學繡花。

“娘,咱家有舊黃歷嗎?”麥香知道這樣的人家能有的書也只能是黃歷。

“咱們家也沒有人識字,花錢買那個干啥?”趙氏撇撇嘴。

麥香記得小姨有一本,還以為家家都有這東西呢,可是這話又不好再細問。

“你問這做啥?”趙氏追問了一句。

麥香哪里敢說,是想要來練字的,她打算跟柳蕙蘭學了認字之后也要學毛筆字,只有自己學會了寫字,她才有機會自己抄寫《石頭記》。

問題是自己根本沒有錢買筆墨紙硯,怎么才有機會練字呢?這小楷也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出來的。

“哎呀。”麥香突然想到一個大問題,一分神,手被針扎了一下,真疼。

“想什么呢?真是笨死了,連縫個衣服都做不好,還能指著你去學繡花?”趙氏碎碎念。

麥香沒搭理她,麥香這會思索的是,如果她要抄寫《石頭記》,這可不是短時間內能辦到的,她勢必得留下來,這可怎么辦?

她記得最早脂評本抄本是甲戌本,在胡適手里保存了好多年才拿出來,殘缺不全的十六回,問題時麥香只知道現在是乾隆十六年,卻不知道是甲戌年是乾隆多少年,《石頭記》的脂評本到底出來了沒有?

麥香是要留還是要走,這是一個新的困擾。

思前想后的,麥香的腦袋一會便大了,留下來這日子怎么過?走的話,她以后還有機會遇到曹雪芹嗎?跟這部偉大的作品失之交臂,她舍得嗎?

麥香越想越頭疼,干脆扔了手里的舊衣服,上炕躺著去了。

怎么才能讓這個家分了,她怎么才能掙到錢,只有自己有錢了,她才能去幫助窮困潦倒的曹雪芹,才能讓柳蕙蘭活下來,自己才有機會去接觸書稿。

麥香糾結的時候,大福、二福、三福幾個在山上也吵了起來,起因自然是三福挑起分家的話題引起的。

“三弟,你怎么還沒斷了這念頭?爹娘昨天是怎么跟咱們幾個說的?”大福對三福有些失望,他雖然比較厚道,但是他不傻,自然知道三福是受了孫氏的影響。

沒成親娶媳婦前,家里的這些弟弟們可以說都是大福帶大的,也都跟大福好,跟大福親近,怎么一成親了,就都疏遠了呢?都只想著自己的小家,不想著爹娘了?

“大哥,你先別急著反對,也別急著生氣,你想想我的話有沒有道理,都分家了,我們幾個的日子肯定都會比今天好,而且,我們也不是不管爹娘,爹娘一年有我們幾個的孝敬,再加上地里的出產,是不是日子也很好過?二哥,你說我說的有道理嗎?”三福還想勸下去。

二福自己琢磨了一會,說實在的,他對分家的興趣不是很大,他沒有什么特長,他只會種地,分家了,只給他兩畝田地,他家孩子也不小,還是小子,能吃,飯量大,兩畝地扣除稅賦,一年兩季算一起,也只能收到三石多一點糧食,養他自己一人都費勁,怎么養家?更何況,還要拿出糧食來給爹娘,他把兩畝地的收成了給了爹娘,他還能有什么?

當然,他可以去地主家佃幾畝地種或者是去開荒,可是他兒子還小,他一個勞動力,能做多少農活?

這樣大家一起將就著,有大福打獵的錢貼補去買糧食,自己家婆娘冬閑也能攢幾個私房,雖然吃不飽飯,日子也不算太差。

不過這個家早晚是要分,二福想的是晚分幾年,那時他兒子大了,也能幫他一起做事了,他媳婦手里的私房也多一點,將來也好給兒子娶媳婦。

“三弟,你說的有一定道理,分開了各家的日子肯定都不會差,但是大哥的話也有道理,我們不能讓爹娘傷心,所以,我也不知要怎么辦?”二福選擇了中立,抱著頭很苦惱的樣子。

“三弟,你就不能再等幾年?爹娘都說了,等八福成親了就分家,反正現在分家我不贊同,娘昨晚都氣得心口疼了。”大福說完拿著弓箭尋找獵物去了。

三福見狀,也只好跟了上前。

回到家里,孫氏得知沒有說動大福,一生氣,給三福找了個借口,說在山上傷了風,要將養幾天才能再出門。

劉氏和葉鐵柱明知道老三一家是在鬧別扭,可這會他們也沒有辦法。

麥香倒是期待,孫氏和三福這次能鬧大些,把家分了,她也就不用糾結是留是走的問題了。

可是她到底是高估了古人,三福畢竟是受封建禮教長大的,他再怎么不孝,怕老婆,可是他也不敢忤逆父母,所以,在鬧了二天情緒后,又乖乖地跟著老大老二上山了。

葉大福他們這幾次上山倒有些收獲,每次都不空手,不是山雞就是野兔,雖然每次收獲不算大,但是麥香聽說一只野兔連皮帶肉能賣到一百文,能買粗糧一斗半。

這是劉氏這兩天嘴里常念叨的,家里要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趙氏快生了,五福要說親,還要留出銀錢來買糧食,因為家里的糧食每年都不夠吃。

麥香也因此知道了當朝的物價,這么說來,像小姨那樣一天繡兩條手帕,也只能養活她自己一人,這勞動力是不是太便宜了些?難怪柳蕙蘭有一手好針線活家里卻依舊這么窮。

麥香這幾天吃過早飯,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便拿著針線笸籮去了隔壁,跟著柳蕙蘭學縫補和識字,她見過柳蕙蘭給小孩子做的內衣和棉襖,還有柳蕙蘭用的手帕,所以知道她能做一手好針線活,麥香就是不知道她有沒有用自己的手藝去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