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俠英豪

第四章:洶洶歸滄滄

第四章:洶洶歸滄滄→查看,請,在中即可享受實時查看。

經論大會謝幕,五岳眾人紛紛作別,又不知何年何月再見,此情此景,自是不足為外人道。

王肇仁一行辭了武當,沿漢水而下,欲往襄陽去拜見老丈人趙孤舟。他這老丈人性格怪癖,有仇必報,武功高深,而且報仇時好將人玩弄于鼓掌間,雖隱居襄陽多年,卻仍令不少江湖人聞名膽顫。江湖人言“寧捅馬蜂窩,莫惹趙孤舟”,因此他便得了個外號“蓋蜂窩”。

由于漢水溝通南北,取這條水路南下北上的商人不絕于途。王肇仁一行四人坐的這條船上,便有幾位商人裝扮。同行的還有三只船,每船大約十來位旅客。

一路下來,王肇仁總覺得不對勁兒,是太不熱鬧了吧?也許是剛離開喧鬧的武當山經論會吧!這樣一想,王肇仁也就釋然了。喚過李如風拿來古琴,調試幾下,就開始獨坐船頭彈奏起來。

非常之琴配非常之人,這琴雖不是名琴,卻也是琴中上品,號為“黃珄”。他們師兄妹五人號稱“棋琴書畫算”,琴,即指的是王肇仁了。他身為衡山掌門,最精的不是武學,而是琴,最喜歡的當然也是彈琴了。誠然,他的武學也都在他的琴音之中。

一曲《高山流水》奏畢,船上已是人人側耳,紛紛叫好。而方凌燕等聽得多的則一臉的驕傲。

日頭西斜,反景入深林,清風徐來,令人不勝愜意。

王肇仁只待再彈一曲,正此時,周遭三船突然向王肇仁所在之船靠來,其中一艘,已是擋住去路。王肇仁一驚。只聽“嗖嗖嗖……”本船其他人,包括船夫都掏開甲板,齊刷刷亮出了兵器,殺相畢露,惡狠狠地撲向王肇仁。王肇仁正坐船頭,心下大叫不妙,本船賊人殺得突然,防不勝防,于是索性跳到了對面那船上。那些殺手沒想到王肇仁會如此,只得重新營造攻勢。

這一瞬間,李如風和方凌燕反應了過來,背靠著背,作防守勢。本船之敵本來意在一舉擊倒王肇仁,計劃落空,便一齊來圍殺這兩人。

那邊,王肇仁落船時琴已掛后背,只見長劍在手,一橫掃,架開迎面兩人鋼刀。因為船小,王肇仁站立船頭,一時反而免了遭圍攻之勢。但另兩艘船上敵賊已經撲入戰圈。王肇仁長嘯一聲,四圍濺起一尺高的浪頭,而隨著浪頭起來的還有幾條黑影,皆是撲向王肇仁而來的。

王肇仁長劍揮舞。只見他那劍在手中時而如琴、時而如琵琶,時而如洞簫,那些受創的刺客多半都是被他通過撥弄手中劍身發出來的聲音刺傷的。

這群殺手有二十多人,個個武功都不弱,卻用的都是儒教理宗劍法。要知道,當今天下,基本上只有五岳諸派傳承儒教理宗劍法。王肇仁不禁納悶了,“莫非……?”他不敢想象,這是不可能的!

“你們是什么人,為何會儒教劍法,報上名來。”

那群賊人并不答話,只是更加凌厲地圍攻三人。

如此長久斗下去,勢必要水戰,到時候人少可要吃大虧了。王肇仁心道,還得速戰速決。

心里想著,手腳可不敢怠慢,一招“峰巒如聚”陣陣劍氣,灑向敵陣。逼退了敵方攻勢,轉身躍回原船,與兩位徒弟合力防守,又一招“波濤如怒”順勢而擊,劍氣及處,敵人立斃。見王肇仁三人聚于一船,刺客們撐開三船,有功力深厚者,翻身投入水中,以內力擊破三人所在之船。

該來的還是來了,船破水入,而敵人還有十多名。王肇仁卸下背上的琴扔水里,飛身立在上面,向一艘敵船駛去,速度極快,那船上之敵欲避開已是來不及了,王肇仁飛身上船,獨立船篷之上作撫琴狀。

那邊,方凌燕和李如風人之船已經沒了不少水,不禁都著急了起來。

只聽琴聲響起,一陣陣音浪吹去,王肇仁所在船上功力淺的都掉進水里了。王肇仁內息急運,琴聲依舊,只不過音浪是向水里擊去,由于是逆水,這樣做雖能見效,卻是頗費功力,好在還是接近破船了。

江上水急,方凌燕和李如風已沒了膝了,而另兩船賊人也已圍攻了過來,又加上水里之敵,李如風已負傷,右肩上被砍了兩寸長的傷口,血流不止。

方凌燕幸得李如風照應,算是無礙,但也不好過。

見王肇仁驅船而來,敵人也不含糊,立時分了兩撥,一撥想去阻滯王肇仁,而另一波則繼續圍攻破船上的二人。

王肇仁沒辦法繼續以琴音驅船,遂氣沉丹田,雙掌向兩邊擊出,木船頓時向上竄出兩丈來高,至頂時,王肇仁拔劍,繼而向下運氣,木船下壓,下面便是一船敵賊。

這一壓,下面便感覺有一股勁風,讓人喘不過氣來。很快,下面的一船敵人便被壓在了水里。

方凌燕兩人也被那水波推出了一丈開外。

王肇仁再次躍起,腳下之船向兩人方向飛去,王肇仁落在了下面,正好踩在從水里面漂起的那船上。

那船并沒有破,只不過剛才被上面一船壓下來,壓進了水里,上面之船一撤,下面之船迅速彈起,雖然里面進了不少水,但至少暫時不會沉下去。而此時,李如風看到了王肇仁用功力運過來的船,便毫不猶豫地托著方凌,將她推進船里。

正此時,水面突然躍出了十數名黑衣人,全數帶著面具,只見那面具左黑右白,下頜呈一扇形。那些人在躍出的一剎那只管向水里面射了一弓,每弓射出的卻是三箭。

李如風暗道不好,翻身躍入船里,雖躲過了一些箭頭,但腿上還是插上了一支,再看水中,已然飄滿了插著箭的尸體,竟都是方才那些船上的刺客的。

而那些下毒手的黑衣人又魅影一般沒入了水中。

王肇仁瞥見這些情況吃了一驚,那些幸而沒有喪生的殺手也是大駭。

以王肇仁在江湖上四十多年的經歷,這樣的黑衣面具殺手,不僅水性極好,而且箭術如此高超,這還是頭次見。

這些人看來與先前四船殺手并無聯系,但他們目的是什么呢?

這些已來不及多想,因為水下已經有了動作了。

這感覺就像有不少大魚向自己游過來。三人皆遂凝神聚力,只待敵人出來就拼全力出擊。

甚至所剩的前一波殺手也都停止了圍攻王肇仁三人,驚恐地盯著水面上。

雖是如此,水下卻并沒有躥出什么東西,王肇仁一船,李如風和方凌燕一船,剩下五名殺手一船,三船一起向下游靠江邊駛去。大約行了十來丈的距離,那水下卻一直都是像大魚一樣游來游去,叫人甚是緊張,卻又不敢放松警惕。

突然,水面所剩三船之人都感覺有東西鉆到了船底,那速度之快、偽裝之深、動靜之小,連王肇仁都覺得自己未必能做到。

若是有艄公,便能加快速度前行。但王肇仁幾人,特別是王肇仁一邊防敵,一邊又要驅船向岸邊去,如此下去吃虧不少。剛才若是與燕兒他們并上一條船就好了,王肇仁不禁有些嘆惜。

現在,方凌燕和李如風所在之船在左前方兩丈之外,只奮力一躍倒也不難,只怕敵人趁機殺出,中途受阻,那后果便不堪設想了。但這種情形,也必須拼力一試。

王肇仁凝神屏氣,神測水下之敵游得稍遠便叫了聲“燕兒”嚯的一聲向左前躍去,方凌燕會意,向前擊掌,船只稍定。眼看王肇仁就要夠到船了,水底飛快地鉆出一條人影,正想擋在中間。

豈料,王肇仁早有預備,他在飛躍的時候本沒想一步到位,這中間一步剛好踏在了那殺手頭上,繼而躍進船里。這一步走得極為兇險,萬一敵人不露頭,或者是稍微判斷錯位置,那就勢必掉進江里任人宰割了。

江岸已是越來越近了,先前殺手乘坐的那艘船已經從水底被擊破了,船上之人馬上遭到滅頂。而王肇仁三人所乘之船因為王肇仁的到來多了一層防備。

王肇仁向船底釋放著琴音,驅開了試圖擊破船底之敵。但此時,所有敵人都圍攻了上來。

只見水底之敵呈兩個隊游來。最后一名突然躍出,踏在前面陸續探出水面的同伴之首,沖向王肇仁三人。如此,很快形成了兩個進攻梯隊。

而水底之敵也將殺氣從四面鋪開來,拿著各式各樣的兵器開始了強攻。李如風駕船,王肇仁和方凌燕展開全力反擊,然而雙拳難敵四手,而且那些殺手的招數甚是怪異,連王肇仁也沒看出來是哪一路的。船終究是破了……

王肇仁以傷殘之軀在水里面掙扎著,作困獸之斗。在他的囑咐下,李如風和方凌燕不得不相互攙扶著、悲痛地向岸邊逃去。

一葉小船驀地從彎彎的水道飄出來,一老者,一斗篷,一魚竿。船上老者向這邊的打斗看過來,不禁皺了皺眉。

“沒用的東西!”老者淬了一口,船兒箭一般駛向打斗處,當真有乘風破浪之勢。一根魚竿有如神器,“唰唰唰……”立時有多人斃命。老者挑開眾人,魚竿伸向王肇仁,王肇仁一把抓住,雖被摔在了船上,卻是滿臉的感激。老者調轉船頭,向水道彎處飛速駛去。

眾殺手還沒回過神來,老者船已飄遠。只聽有人叫道:“哪里來的匹夫,敢破壞老子的大事。”

又聽一悠遠蒼茫的聲音傳來:“小子,不要命的就來追。”

眾殺手還當真不要命了,也不管岸邊遠遁的李如風和方凌燕,只管向那老者追去。而那老者反而不跑了,橫竿住舟。“哈哈哈……”那笑聲讓人瘆得慌。

這笑聲在一些殺手們的腦海里生成了一個名字:“趙孤舟”然而,他們不是職業的殺手,他們只是聽從上級命令的教眾而已。所以,他們還是死守著信仰去挑戰了那個在他們腦海里產生恐怖印象的老者,心里邊一邊默念著,眼前這個瘋子應該不會是趙孤舟。

他們錯了,眼前這瘋子的確是趙孤舟,人稱“蓋蜂窩”的趙孤舟。當然,有關他的一切也只是傳說,被他玩過的人基本上都已經死了。而且,照目前看來,他們去追趙孤舟已經是一個比捅馬蜂窩還錯誤的決定。

趙孤舟這次的玩法很簡單,率先沖到的十三個賊人共享一種玩法,那就是他當漁翁,那十三人當魚。他一魚竿下去,釣到了十三條人魚。只見那十三個賊人被他用魚鉤穿破了喉嚨,像穿魚一樣用釣線穿成一串,拖在水里面。

他其實可不在乎王肇仁的死活的,他只在乎玩得爽快。常在在漢江邊玩耍,他對水的駕馭能力自是比這些殺手更為強悍。

但他還在乎他的寶貝女兒,如果他那寶貝女兒趙鈞瑜知道他不救王肇仁,肯定不會跟他善罷甘休的。

如果不是,請,在中即可實時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