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

第七百八十六章

第七百八十六章

第七百六章

三月三,宋神武左軍在器械抵達之后,發動了對徐州城的猛攻。()仗打得比劉家兄弟預想的要激烈得多,孫和以區區數千之眾,對抗神武左軍數萬之師,且在兵力不如人,器械不如人的情況下,硬生生頂了將近天。

神武左軍于三月二四日中午時分殺進徐州城,劉光國對于守軍的頑抗分惱火,再次重申之前的命令,不接受投降!于是乎,宋軍官兵進城之后,但凡禿頂結辮,敢執器械者就地格殺!哪怕就是你棄械投降,照樣一刀砍將過去!各級軍官傳達著峰的命令,務必執住兩個人。一個是徐州知州,一個就是徐州守將,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結果,徐州知州死在衙門后堂的走廊里,他自知宋軍進城定然饒不過他,遂自己掛條繩子掛了。而徐州守將孫和,卻有些出人意料。按,他是馬五麾下悍將一員,之前抵抗態度又是如此堅決,怎么著也得力戰而死,才符合情況吧?

哪料,孫和在宋軍進城之后,仍在親兵護衛下拼死一搏,且戰且退。最后拼得只剩下他一個人,被宋軍士卒團團圍住。因他穿戴就知不是常人,宋軍官兵們都想搶功,逮活的肯定不行,一來對方要反抗,二來你想逮活的,要是旁邊來個弟兄一刀結果了他,割了人頭去,你不白忙活一場。

眼著黑壓壓的人潮逼來,孫和將手中的斷刀一扔,一口流利的漢話“愿執我見劉宣撫”,當兵的哪管你這個,只想著來一刀,摘去首級。好在有曉事的軍官,急忙制止部下,押著孫和往見宣撫相公。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劉光國一旦得知此人便是徐州守將,那一通破口大罵,最后扔出一句:“如今栽在我手里,想怎么個死法?”

孫和面不改色,不急不徐道:“宣撫相公受命復山東,今只下徐州一城,就要屠戮壯士?”

劉光國那是老油條,立馬從這話里聽出音來,問道:“你要怎樣?”

孫和一番話,聽得劉光國云山霧罩。“此前奮力抵抗,是盡我武人本分,一報金廷,二報長官。我盡全力戰至最后,自問良心平安,可告無愧。我本北國臣民,又非女真渤海,為何要以身殉金?劉宣撫若要留我,就網開一面,若不然,一刀結果,孫某也斷然不懼。”

他這種心態似乎很難理解,但細想一下,也不是沒有道理。他的“北國”,乃是指契丹遼國,再加他本身是漢人,當然沒有理由為大金國赴死。

劉光國可不好忽悠,我留你?憑什么留你?你要對我有用才行,當下便要孫和將山東金軍虛實以告。誰知這孫和是個怪脾氣,他投降可以,但卻不肯與老長官耶律馬五敵對。劉光國是威逼利誘皆不奏效,最后沒了耐性,將手一揮,拉出去砍了。

徐州這“北國鎖鑰,南國門戶”一下,神武左軍馬不停蹄繼續推進。此番,劉家兄弟確實打了馬五一個措手不及,若真拖到三月之后才進兵,徐州的防備力量斷然不會如此空虛。現在徐州丟失,門戶已開,宋軍長驅直入!馬五收到消息以后分頭疼,本來他的打算是以防守為主,御敵于境外。但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容許他這么做,不得,只能將從燕云帶出來的精兵賭,跟劉光國來個正面對決了。

拿下了徐州,劉光國劉光遠兩兄弟迫不及待地向杭州報捷。老實,徐州戰略位置重要,破了徐州,也確實算大功一件,向朝廷邀功無可厚非。但劉家兄弟此舉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向徐良示威,給官家和皇后長臉。

行在,禁中,中書政事堂。

四月的江南已經開始熱了,當年跟隨朝廷南遷的大臣們很多都是北方人,初來南方很不習慣濕熱的氣候。但到現在,不習慣也都習慣了,甚至習慣了之后,覺得還挺好的。

作為手握大權的宰相,徐良似乎也習慣了江南,此刻他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堂里。并沒有如從前那般忙得不可開交,他背靠在椅,頭就枕在椅背,仰著面,閉著眼睛,好似在打盹。

這個中年發福異常明顯的男人,如今可以是權傾天下。獨相就不必了,朝中重臣,要么是他的盟友,要么就是他的親信,從前那些追隨太皇的,主和的,基本清洗干凈了。當然,清洗不是指消滅,在宋代對付政敵一般來也不存在這么極端的作法。那些人,有的在嶺南吃荔枝,有的在海南島釣魚,境況好一點的,也是貶到地方的窮鄉僻壤作官。在這種情況下,再加天子年輕,又無心于朝政,徐六儼然大權獨攬。

現在北伐大捷,神武左軍又在進攻山東,可謂諸事皆順,也難得徐六這么從容愜意地在這里打盹。

秦檜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見徐六如此模樣,一時有些猶豫,思量了片刻,終究還是伸手敲了敲門。徐六緩緩睜開眼睛,見是他,坐直了身子道:“會之啊,進來。”

因為天氣熱,又是在本衙的原因,秦檜沒有戴幞頭,梳得整整齊齊的頭發里,已經露出了銀絲。他手里拿著幾個本子,估計是來匯報的,但他并沒有急于將本子交去,而是道:“徐相,劉宣撫的捷報過了么?”

徐六點點頭:“了,好一通自夸啊,官家為這事還專門召我前去,頗有些自得。”

聽他話中的不屑之意,秦檜心知肚明,作難道:“下官正為此事而來。”

“嗯?怎地?來,坐下。”徐良招呼道。

秦檜落座以后,正色道:“徐相,為這拿下徐州,官家正在欣喜之中,可是……這里有一樁事,可添堵得很。”

徐良的目光落在他手里拿著的本子:“何事?”

“劉宣撫在攻徐州之役中,因守軍抵抗頑強,很是惱怒。破城之后,守將愿降,結果他還是斬首示眾。”秦檜道。

徐良聽了,這不是什么大事,劉光國是宣撫使,帶兵在外,有一定的權宜之權。縱使對方愿降而他給殺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秦檜似乎知道徐良心里在想什么,又道:“這且不提,關鍵在于。在攻破徐州之前,劉宣撫就下了命令,破城之后,不接受投降。有此一令,官軍攻進徐州之后,將守城金軍全部誅殺!包括已經棄械投降的!”

徐良眉頭一挑,殺降?這處死投降的敵人,一是不祥,二來也為法不容。劉光國這是搞什么東西?

秦檜仍舊沒有停止,繼續道:“這也罷了,最讓人頭疼的是,他命令一下倒是輕松。可底下的將士為了邀功,進城之后,不分青紅皂白,不光殺了金軍,連城中那些被迫剃發易服的百姓也給當成金軍殺了不少。現在事情捅來了,這幾本,都是臺諫彈劾劉宣撫的。”語畢,將本子遞了過去。

徐良先沒,眉心擰成了圈。這處決降將好,屠殺俘虜也暫且不提,殺良冒功可不是事!劉光國這是不是有點太膨脹了?太得意忘形了?他要是這么搞,等他把山東全境收復,估計人也給殺得差不多了,這股風得給他剎住了。

這么想著,徐六翻起了臺諫言官的本子。無一例外,都是措辭嚴厲,指責劉光國御兵無方,軍紀敗壞,要求皇帝和朝廷追查此事。

“這事怎么我們還不知道,臺諫的官員卻先知情了?”徐六問道。

“這也是遇了,御史臺察院里一個監察御史正好是徐州人氏。事情出了之后,徐州地方的人在鬧,先就捅到了他那里。據,他的親屬也有被冤殺的,這不就……”秦檜道。

徐六聞言,半晌無語,良久,方才道:“這事壓下去,前線正打仗,朝中這時候喊查喊罪的不好。你親自見一下這個監察御史,告訴他,要顧大局。”

秦檜應下,道:“這倒是好辦,問題在于,劉宣撫這么下去不是辦法。想山東百姓,盼望光復日久,望眼欲穿等來的卻是這般行徑。這往了,恐引民眾憤恨,往大了,軍失民心,怎么打仗?”

徐良嘆了一聲:“會之此言正中要害,這樣吧,發個省札給劉光國,警告他一下。”

“省札?怕是要請官家發個御札才行吧?”秦檜道。

徐六搖了搖頭:“不必,這事報到圣跟前,也是徒增他煩惱,還招后宮忌恨,何必?”

見他這么,秦檜不好再多言。又從懷里取出一本,臉有了笑容:“徐相,這是川陜徐宣撫的本子。”現在中書省里實行的是“分治省事”,也就是幾個參知政事,有具體分工,分別負責一方面國家事務,這內政,秦檜就幫徐六分擔得比較多。因此,本子來了,先到他那里,再報徐六定奪。

徐良立馬來了精神,一邊接過,一邊問道:“哦?徐九什么?”

秦檜笑道:“這徐郡王,確實是馬能管軍,下馬得管民。這不,北伐一結束,西軍一撤兵,徐郡王體察川陜百姓艱苦,正籌劃著減稅,免糧,屯田諸般事宜,特奏報備朝廷。”

徐六聽到這里,還沒怎么地,可當他仔細了堂弟的本子以后,心里就有些疑惑了。減稅,這是為了照顧工商,免糧,這是為了照顧農民。在條件許河的情況下,這是恢復生產,與民休養的好事,沒什么的。

屯田這事之前川陜一直在搞,但這回徐九動靜挺大。他擬將川陜兩地,除正軍以外,所有廂軍、鄉勇、弓箭手都放去屯田,甚至是作戰任務不多的兩興安撫司也在此列。外人不知道,可徐良知道,西軍之所以能打。

一是西軍本就有善戰的傳統,一是關隴之地民風剽悍,士卒勇不懼死。還有一個原因,就在于西軍兵力強大,除了正規軍以外,番兵、弓手、鄉兵那都不是泛泛之輩。老九這一下子把這么多部隊放去屯田,是怎么個情況?

再聯系到前面減稅免糧,徐良前后這么一合計,不對頭。堂弟這是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吶!他這是吹的什么風?他一直以來,都是堅定的主戰派,這北伐雖勝利了,山東光復也指日可待,但河北燕云還在金賊手里,你就想高枕無憂了?這也不是他的風格啊。再了,你一個在外帶兵的,若不是收到朝中的風聲,怎么會這么搞?可朝里沒這個苗頭啊!

“這廝,怎么想的?”徐六納悶道。川陜一來因為距離中央遠,二來因為抗金的需要,一直以來其實是處于一種事實的自治狀態。因此,徐九這個本子,他不是請示,而是決定之后,向朝廷報備。所以,徐六也不好直接出言否決。但回去以后,肯定是要寫封家書,好好跟堂弟道道的。

當日散值之后,徐良打道回府。作為朝廷的“平章軍國重事”,獨相,他的相府那自然是富麗堂皇。本來嘛,人到中年,大業已成,享受享受并不為過。眼下正四月,徐六這相府處處生機盎然,那中庭里,回廊外,百花爭艷,美不勝收。

一天勞累之后,行走在這種環境里,當然身心舒暢。不過,徐六卻沒有閑心去欣賞美景,他急匆匆地直奔后堂。來到一處院落前,正碰一個仆婦端著盤子出來,立馬問道:“太夫人今日飲食如何?”

那仆婦將手中盤子往前一伸:“太夫人胃口好了些,下午喝了半碗粥,剛才又吃半碗。”

聽到這話,徐六心里舒坦了些,徑直步入院里,踏進母親的房間。徐母年事既高,再加前些年受徐紹去世的打擊,身體大不如前,尤其去年年末,病情分沉重,當時徐六一直懸著一顆心。好在,老人家總算是撐過了寒冬。

“娘啊,兒回來了。”到母親塌前,徐六輕聲呼喊道。

老夫人似乎睡著了,徐六探過頭去了,不敢再作聲,轉身輕手輕腳地往外走,哪知剛走幾步,背后響起母親的聲音:“六哥回來了?”

徐六轉過頭,笑道:“還以為娘睡著了呢。”

徐母頭發全白,臉不僅是皺了,準確地更是萎縮了,牙齒也沒剩幾顆,一張干癟的嘴蠕動著道:“你扶娘一把,我躺半日渾身疼,起來坐坐。”

徐良趕緊前,將母親扶將起來,又拿枕頭墊在后面,忙活間,只聽母親嘆道:“方才我作個夢,夢見你父了。”

到底是幾年的夫妻,徐紹去世多年,老夫人還是念念不忘。徐六怕勾起她傷心,不敢搭腔,只搬把椅子坐在床前。

徐太夫人見兒子不作聲,也沒什么反應,仍舊絮叨道:“哎呀,我就夢見你父立在家門口,也不進來,就那么站著。我喚他,他也不應,拉他,他也不動。你這夢,該應著什么?”

徐六心地勸道:“娘是太過思念父親大人,才有此夢,能應什么?”

“不對,娘吶,這是應著我快和你父相聚了。”老夫人平靜地道。

徐六嘴里一嘖:“娘哪里話來,這冬天也過了,近日娘飲食也多了,定然長命百歲。”

徐太夫人聞言呵呵笑了幾聲,道:“想著,當年與人父成婚,我還大他三歲,倒走在他后頭。我的病我曉得,你也不用寬娘的心。老六。”

“哎,娘,兒聽著呢。”徐六恭恭敬敬的模樣,與在朝中叱咤風云判若兩人。

“我死了倒也沒什么不放心的,你們這一輩,兒郎們都成家立業,香火有續,丫頭們也都有自己的歸宿。娘就是想著啊,我在一天吧,徐家還有個老的,能籠住你們這班輩。我要是兩眼一閉,怕你們就散了。”

老夫人這話得倒沒錯,你,徐茂是早年就去世了,然后是徐彰,最后徐紹也走了。徐家就只剩下她這么一個長輩。這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徐太夫人在,輩們不管天南海北,總還念著有個長輩在杭州。她怕若一走,徐家這下一輩估計就少走動了。

“我們兄弟姊妹,向來親近。”徐六道。

“老六,你們這一輩,你大伯家的大哥二哥已經走了,往下數,就是徐四,可他是個老好人。再往下,就是你五哥,知子莫若娘,你五哥只知道埋頭干事,人情世故全然不懂。所以,娘要是不在了,你就得好生照這些兄弟姊妹,不能散了。”聽徐太夫人這口氣,好像在交待后事一般,這讓徐六心里很不是味。

“哦,對了,今天收到九的信。摸著心口啊,你二伯當年跟你父有些恩恩怨怨的,但他家兩個兒子對三叔三嬸確實沒的。像九,隔三差五總來信,還送東西。年前聽我病得厲害,幾乎月月來信,也沒甚緊要的,就是問問三嬸吃了多少,喝了多少,睡了多久。話雖然瑣碎,可暖人心吶。”

如果您是《宋閥》作品的者但不愿意我們轉載您的作品,請通知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