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

第一百章 難怪

一覺睡到天亮,徐衛睜開眼睛時,看到屋內陳設還怔了一下,這才意識到自己在宋代。自帶兵出夏津以來,能好好睡個覺對于徐衛來說是奢望。拜回京面君所賜,他終于有了軟和的床,熱騰的水,可口的飯。雖說只是一碗粥,幾個饅頭,幾碟小菜。可現在東京市面上,新鮮蔬菜已經成了奢侈品。若不是這家客棧的掌柜知道他是前線抗金將領,只怕連這些東西也吃不上。

小二很殷勤,一早上打水送飯,甚至還替他收拾房間。賞錢也不要,只一句話,官人在前線浴血奮戰,保我等太平,這是我應該做的。正吃早飯的時候,掌柜還送來一籃子梨,說是聊表心意。這一切,讓徐衛充分體會到了何謂“軍民魚水情”。狼吞虎咽吃過早飯,還沒來得及擦過嘴巴,小二又領著一個人進來。那人徐衛認得,正是何太尉府上家仆,當日曾親到夏津傳遞太尉口信,名叫王大。

一照面,王大便對徐衛拱起了雙手,眉開眼笑連聲道:“恭喜小官人,賀喜小官人。”

徐衛淡然一笑:“喜何從來?”

“徐官人在前線立了大功,又是升官又是厚賞,這還不是大喜么?”王大眼睛都快笑成一條縫了。徐衛知道規矩,從身邊取出碎銀打賞。大宋市面上流通的多是銅錢,真銀白銀可是稀奇。王善再三感謝,徐衛又問何太尉近來可好?

“小人此來,便是奉了太尉之命,請徐官人過府一敘。”王大將銀子貼身收好,這才說道。徐衛聽大哥說過,他率軍馳援黃河,正是何太尉極力爭取來的。于公于私,自己來到東京,都應該去何府拜會。遂讓王大前頭帶路,便要直奔何府而去。

王大見徐衛一身常服,皺眉道:“徐官人打算就這樣去?”

徐衛看出他的心意,把自身打量一番,笑道:“怎么?這身裝扮進不得何府大門?”

“徐官人說笑了,小人不是這個意思。不是聽人說官家賜給官人一條金束帶么?怎么不系上?”王大賠笑道。

騷包!得了條金腰帶就得馬上拴在腰桿上招搖過市?怕別人不知道你立了戰功?王大見徐衛神情,笑道:“但凡武臣,若得官家御賜戰旗,戰袍,束帶,都引以為榮,必時時示于眾人,以彰顯衛國之功。徐官人何必藏著掖著?”

徐衛笑了笑,也不故作低調,取出那條金束帶系于腰間。王大細細端詳,見徐衛身形挺拔,五官俊朗,顧盼之間,神彩飛揚。再加上那條御賜金束帶,更顯威武神氣,不禁贊道:“徐官人這副做派,俊逸不失威武,軒昂而不失風度,真乃人中龍鳳也。”

徐衛聞言,啞然失笑:“少耍嘴皮子,前頭帶路。”

王大躬身一揖,這才向外走去,徐衛方走兩步,見那桌上掌柜所贈水果,便提在手里。一路穿街過巷,見東京城仍舊冷清,街面上依然少有行人。便是幾個頑童在外嬉戲,也會被大人搶回屋去。巡邏士卒經過徐衛兩人身邊時,都會多看兩眼,肅然起敬。

正走著,迎面行來一人,三十出頭,極高大。看到徐衛,又盯著那條金束帶看了幾眼,臉上露出詫異之色,擦肩而過時停住腳步,大聲道:“借問一聲,小官人高姓大名?”

徐衛駐步,回首看去。對方雖然高大,但相貌委實不敢恭維。寬額大鼻,鈴睛鼓眼,頜下一把泛黃短須。還不及回答,王大已經催促道:“太尉還在府中等候,快些走吧。”

“在下徐衛,沒請教?”徐衛還是回答他的問題。

“莫非堅守黃河五晝夜,使金軍寸步難進之人?”對方頗有些意外。這兩天京城風傳,言金軍雖因種公西軍和朝廷強援開到而退兵,但在此之前,一將率殘部堅守黃河,打退金軍數次強攻,使其渡河無望,這才撤兵。說那戰將姓徐名衛,人稱徐九,莫非就是眼前這個面白無須的少年郎?

“那還能是誰?”王大沒好氣的說了一句,又催促徐衛快行。

“在下王彥,上黨人,不知……”王彥一時大喜,本想邀對方一敘,但聽那隨從方才所言,徐衛似乎有要事在身,遂打住。

王彥?這個名字有些熟悉,莫不是歷史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創立“八字軍”的那位?雖然不敢肯定,但有心與他結交,因王大連番催促,徐衛于是留下所住地址,與王彥約定相見,這才離去。不多時來到何府,那戒備的兵丁識得徐衛,并未阻攔,直接入內到達花廳。遠望見何灌一身便服坐于主位,見徐衛到,面露笑容。

上前施禮完畢,送上一籃水果,何灌看到大笑:“近年來世風日下,文武官員相聚,多送些黃白之物。你徐九出征歸來,得朝廷賞賜不少,卻以一籃脆梨相贈,這么寒酸?”

王大上得前來,取過籃子,笑道:“黃白之物何足為貴?如今這新鮮瓜果,卻是稀奇得緊,小人這就拿到后面去,讓夫人嘗嘗鮮,定然歡喜。”說罷,提著脆梨笑咪咪地向后去了。

何灌怕徐衛當真,笑著招手道:“我與你玩笑罷了,你若送我金銀,倒是見外了。來來來,坐下說話。”又命下人奉上茶水。徐衛已經得知,新君即位后,何灌升任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也就是常稱的步帥,并拜武泰軍節度使,授兩河制置副使。在此之前,因制置使種師道一直未到,軍務實際上由他一人主持。看得出來,趙桓對這個有擁立之功的老臣還是相當倚重的。

何灌打量徐衛一番,尤其注意那條扎眼的金束帶,頻頻點頭,嘖嘖稱奇。徐衛見狀苦笑道:“太尉這是何意?”

何灌笑而不答。這次金軍南侵,起兵時間,進軍方向與徐衛之前所言吻合。就連郭藥師靠不住這一點也讓他料到。可惜的是,自己與他定下計策,好不容易讓將郭藥師從燕山前線弄回京城。可太上皇倒好,強令郭出使金營,又完整無缺地將其送到了女真人手里。郭逆深知大宋虛實,如今落入敵手,日后必為心腹之患。

片刻之后,何灌突然沒頭沒腦地問了一句:“你叔父徐紹如今已是樞密副使,你可知道?”徐衛搖了搖頭,不過并不覺得奇怪。三叔的處世風格與父親大不一樣,能爬上去也在意料之中。

何灌端起茶杯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這本是他的家事,外人不便多問。但此子自己著實喜歡,年紀雖輕,卻有才干,為人又穩重。更難得的是,不但能干,還能苦干。這年頭,埋頭做實事的人實在太少了。自己不能坐視有人給他使絆而不管吶。思之再三,還是說道:“我記得你父輩三兄弟,都投身軍旅為大將,乃行伍世家。如今你伯父已然謝世,只余你父你叔相互扶持,令人感嘆啊。”

徐衛也來了一個笑而不語。不過他是苦笑,還互相扶持?三叔和父親已經是形如陌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不過這是上一輩的事,輪不到自己去管,也沒那個閑心去管。

何灌見他如此模樣,立即追問道:“哦?莫非你叔你父不睦?”

徐衛點了點頭,所謂家丑不可外揚,自己沒有必要細說。再者,自己到何府來,可不是來談這些陳谷子爛芝麻的舊事。誰料,何灌隨后來了一句:“這就難怪了……”

聽出了苗頭不對,徐衛問道:“太尉這話從何說起?”

何灌目視著他,正色道:“你可知道,你此次立下的功勞,若按慣便,可升幾階?”對于宋代的官制,徐衛現在還是一知半解,聞言遂搖了搖頭。

“多的不敢說,至少可以跨入六品之列,授觀察使以待升遷。可上頭評估你的戰功時,有人左右阻撓,對你與金軍野戰之功橫加質疑,只轉一階。又說你不是正經的禁軍軍官出身,不宜破格任用,還需磨煉才是。我輩武臣說不上話,但黃潛善在官家面前替你叫屈,最后仍是維持原定。你可知此人是誰?”何灌說道。

這還用問么?必是三叔徐紹無疑。只是,他這是出于什么動機?僅僅是因為與父親不和,就遷怒到自己身上?這一點可能性不大,如果他真是這么一個小肚雞腸之人,也不會爬到今天這么高的位置。再者,自己與他沒有利益沖突,他是二品大員,自己不過是個小小軍官,犯得著么?

見徐衛神情有異,何灌也頗為義憤,哼道:“徐樞密公報私仇,況且你還是他的親侄兒!就因為與你父不睦而阻擋你的前程,這實在是……”

徐衛沉思半晌,試探著問道:“三叔他升官樞密副使,想必是官家對他十分器重吧?”

何灌冷笑一聲:“可不就是?今天朝上還褒獎了他。”聽完這話,徐衛就明白其中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