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情

第三百一十六章 變化

十八人中領頭那位老者年約六旬,老者上前朝長寧作了一揖:“老夫方嗍,已經聽黃副將講了。公子大義,我們本就是荊州人,如此荊州遭難,我們自該出一份力。”

長寧朝十八人一一看過去,十八人中年紀最大的便是方才說話的方大夫,年紀最小的看上去也才不過剛剛及冠。

方嗍見長寧的視線落在孫兒頭上,不由笑道:“這是老夫孫兒,方世玉。”

長寧點了點頭,不再客套,快速將現在的情形講了一遍。

眾人皆是這荊州城叫得上號的大夫,自然知道時疫是什么樣子的,此刻聽長寧道來還是忍不住暗暗心驚。

“這,可是痢疾?”方世玉聞言遲疑道,畢竟他沒有親自看過病人,此刻的推測也只是根據長寧的描述來的。

長寧搖了搖頭,目前來看并不是痢疾。

“非也,痢疾乃是腸胃不適引起的出血,可這一次疫病的癥狀一開始卻是四肢無力,嗓子干疼,發熱,一直到今日才第一次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況且今日之前死去的百姓也極少聽聞有拉肚子的情況,長寧這樣想著目光一凝道。

不過方世玉看上去年紀并不大,竟然對痢疾也有所研究這一點確實出乎了長寧意料之外。

“小方大夫能治痢疾?”長寧不由多看了方世玉一眼,其實大寧的醫療水平不算差了,但要想根治痢疾難度還是極大的。

方世玉聞言紅了臉,再開口時聲若蚊蠅:“我只是在書上看到過痢疾的癥狀。”

原來如此。

長寧笑道:“既然這樣,不如咱們先分成三組,分批查看病人可好?”

方嗍率先點頭:“一切但憑小公子吩咐。”

他雖不認識長寧,但方才跟黃副將一路過來沒少聽到這位小公子的事。真正見了面便知道這位小公子比他想象的要年輕許多。他方嗍不以年紀論成就,但從這公子有魄力留在隔離區他便發自內心的佩服。

長寧看了一眼方嗍,因為情況緊急便不再多言,只道:“那便勞煩方大夫分下組吧,我這便去研制解藥。”

解藥?

長寧話落,原本正在各自商量的眾人目光一亮,齊齊對準長寧。

“公子真能研制出解藥?”黃原眼神炙熱,定定的看著長寧。

其實偌大的荊州城不可能只有他們這十八名大夫,黃康找了一日但是卻只有他們十八人愿意過來。

原因無他,這個時代的時疫是無解的,他們雖是大夫,但更多是將這個職業作為養家糊口的工具。平時賺些錢也就罷了,親自到隔離區這種豁出命的事情大部分人是不會做的。

因為這場時疫的傳染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到現在為止還陸陸續續有人被抬了進來。一旦被傳染,就意味著斷絕大半的生機了。

現在面前這位看上去還未弱冠的小公子告訴他們能研制出解藥,怎能不讓他們欣喜若狂?

長寧目光從面前十八人面上一一掠過,微微一笑道:“我盡力一試。”

在進荊州時黃康已經盡量收集了草藥,且這兩日也陸陸續續在搜集。在藥材充足的情況下,她確實可以一試。

方嗍嘴唇微顫,看著長寧訥訥道:“敢問公子尊姓大名。”

“方大夫叫我北云便是。”長寧也不耽擱,正要往里間走去卻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頓了頓道:“方大夫可以將擅治外傷的大夫單獨分出來。”

在外面搜救的一隊已經陸陸續續將從地下挖出來的,還活著的百姓暫時歸置在了一起。

這些百姓也只能單獨呆在一個地方,在沒有確定到底是否感染時疫之前不能離開。因此單獨將大夫派過去,還是很有必要的。

方嗍一行在來的時候便看到了街道兩邊的倒塌的房屋之上有身著刺史府侍衛服的侍衛在救人,現在聽長寧特別提起便了然。

想來這一切都出自面前這位北公子之手了。

“是。”

方嗍看向長寧的目光含著尊敬,極少有大夫肯像他們這般將生死置之度外。更難得的是,救人不光保住這些人的命,還要救心而這一點,他也聽別人說起了。

長寧沒有再停留,看了一眼眾人便抬步往里間走去。

其實到現在,她也沒有把握了,而且肩上的壓力很大。當初是她一力帶著劉大夫與石太醫進到荊州,又是她將這么多病人聚集在一起。

如果是之前的癥狀,她倒是在一本游志里看到過類似的癥狀,至于方子稍加揣摩也是能研制出來的。可今天癥狀又有了變化,這讓她有些措手不及。

今天方世玉說的不錯,但從腹瀉這一點看來癥狀確實與痢疾有些相似,但她第一日把脈的時候分明與痢疾扯不上半點關系。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對?長寧以手撐著額,腦中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猛地起身,朝黃康專門開辟出的一大塊空地走去。

空地上存放著七八輛馬車。

長寧目光一凝,鼻翼微微一動。

她似乎明白問題出在哪兒了!

長寧匆匆回了帳內,取出她自出上京便隨身帶著的百草圖集。這本圖集當初還是她及笄之時,宋燁送來的生辰禮。

是前朝的正品,這圖集里詳細描寫了各類草藥的功用,她當初粗略翻了兩眼這圖集,便有種撿到寶的感覺。

這書中確實是記載了有類草藥叫青蒿,但是味道卻奇臭無比,青蒿治便是治療痢疾最好的藥。可惜因為青蒿長得極不起眼,味道又實在難聞,極少有人將其入口。

她方才一直在想,為何這病人的癥狀在一日之內又發生了變化。

直到她出了帳子...

她還記得昨日便與謝七說到過,這荊州的天氣似乎格外的熱。

本以為昨日是因為匆匆趕路的緣故,可直到今日似乎才反應過來。而荊州的百姓們,大多都已經習慣了這種天氣,因此并不覺得有異。

正常情況來講,眼下不過四月末的天氣,距離六七月還有一段距離。可方才,她終于明白哪里不對了!

別的大夫也就罷了,到底是正值盛年。可方大夫不同,方大夫年約六旬,方才她也注意到了,十八名大夫皆身著夏日的衣裳,并且他們覺得并無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