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弦月

第五百二五章:拂柳春風,吹皺池水(二)

即便是春回大地,也有它到不了之處。

春日孩兒面,一日變三回。

說的正是眼下的楚地,他處早已有了新枝嫩芽,楚地仍有積雪未化之處,尤其不能與齊地的濼邑相提并樂,此處冬暖夏涼,乃是列國向來眼紅之所。

魏無忌攏了攏身上的厚棉襖,哈出了一口雪白的氣,又在外等候的同時,打量著與幾國截然不同風情的楚王宮。

魏無忌的心里卻在盤算著,關于楚王揮的過往。

楚王揮的生母乃是喜國王后媯姬,喜后容顏之盛,引得楚王覬覦,遂發動征戰,出兵喜國,擄走了喜后媯姬,喜候不堪忍受孤獨,三日后便懸梁自盡了。

喜后媯姬則為了喜國民生,自愿留在楚地。后與楚王育有二子,其長子早已不在人世多年,次子便是如今的楚王揮。

長子乃是先楚王蠧鰲,利用不正當的手段,險些逼死幼年的楚王揮,幸得媯姬暗中將其送走,去的地方正是后來掌楚國之力后,聽信蘇季之言,而隨手間滅掉的隨國。

楚王揮回楚地掌權之前,也經歷過一番爭奪,當時的隨候,以暗中相助,從而求得大利為由,答應相助,暗中刺殺了先楚王蠧鰲,以明正言順的姿態回歸楚國繼位。

待隨候遣使者伯庸前來收楚王揮許諾的好處,卻得項宇出手,以刺殺先楚王蠧鰲之名,將其亂箭射殺。隨國附于楚國,楚國勢大于隨國,隨候自也不敢隨意再尋楚王揮。

當時乃是在驛館,當著眾人的面射殺的隨國使者伯庸,圍觀者甚眾。天下悠悠之口,如何能堵,至那日后便有遙言流出。

今已數十載,國中人早已忘卻,當日之事,只記得楚王揮帶與他們的富足強盛。

那位育有兩位楚王的媯姬,早已住進了楚地山間一廟宇,因其盛名緣故,早已避世多年,不復與世人相見。媯姬果有先見之明,果有好‘色’之徒,聞名紛至,卻終不得其法,尋不見人。

楚王揮一生除奔赴隨國那一段日子,有寄人籬下之嫌。其余時候,可謂是順風順水,遇得兄長迫害,有其母媯姬相助。

適往隨地時,明面上是隨候相助,實則暗地里相助的,是那一位名喚午柳的宮人,如今楚王揮的貼身心腹,以及宮中侍衛統領庚辛。

那位午柳還罷,當初隨候遣來暗中監督楚王揮,卻暗地里反水,擺了隨后一道,如今雖得楚王揮信任,始終不如那位庚辛也。

庚辛自楚王揮出生便被選定護佑對方,后又一起逃亡楚地,對其依賴信任非凡,便是朝中重臣,亦多有不及之處。

且最讓人服膺的是,庚辛自始至終,都對權勢無其迷戀,只想護著楚王揮周全,這么些年過去了,所得的賞賜,不知凡幾,卻一直任宮中侍衛統領。

若是得到關于楚王揮的消息,無甚偏差。那么楚王揮此人極善于隱忍,亦擅于偽裝,其人年幼時便將隨候耍得團團轉悠,便可見一斑。

媯姬居于廟宇,多年不復相見,楚王揮也不曾適往。

又在蘇季游說之后,隨意滅了隨國,其中雖有利益的攀扯,隨國始終是容其人安生,又助其返國。卻遭無情拋棄。

可見其人心性涼薄。

楚王揮看似渾身弱點,又全身上下,無可著手之處。

然有兩點,可著手之處。

其一,便是楚王揮萬分信任依賴的侍衛統領庚辛。

其二,則是楚王揮的過往,能過得這般順風順水之外,一直有貴人、高人相助。能順利保住性命,靠的是其母媯姬;

順利承繼王位,又遇上了隨候;

至后來列國亂斗之際,秦國國下征戰,各國皆有損傷之時,蘇季橫空出世,先后訪了六國,最后停留在楚國。

五國之間的侵伐,仍舊不斷。

楚國坐山觀虎斗,除卻合縱功成那一回,六國一道兵臨秦境外,余時便選擇,安息養兵,偶有出兵,亦是掃周邊的蕞爾之國,使得楚國地輿圖,日漸壯大。

至今已是六國之中的佼佼者。

這也是楚王揮愿意為了蘇季,借楚軍士出兵隨國的緣由之一。

另有一因由,楚王揮信蘇季之能,欲借其能。其本人的能力,介于強與弱者之間,有中庸之力,若在太平盛世,或可守楚地安穩一生。

但是卻碰上了蘇季,若無意外,對方教他看到了一幅,盛世巨制,極為宏大。人心一旦被欲望占據,便充滿了溝壑,輕易不能填上。

偏生得能助其實現,這幅宏圖的蘇季。一夜之間,人間蒸發了。無論如何找尋,都不得其蹤跡。對于蘇季的下落,道聽途說,便有好多種傳言。

其中一論,至趙地傳出。

曾有人親眼見過蘇季的夫人,貌若天仙,可與曾經轟動六國的春姬相提并論,也可與喜后一較高下。趙魏兩國有春姬之爭,楚喜兩國有喜后媯姬之議。

蘇季許是不愿有人窺視自家夫人,便就此隱遁。

相比較前一論為人樂道,后一論倒是為人所能接受爾,因蘇季在趙地出的事,流言又自趙地而來,定是那趙王盍為脫己身之罪,從而編的故事罷。

至于后一論,來處倒是探得不甚明了。

待故事傳開之際,已是大街小巷隨處可聞也。

那憑空冒出的消息,聲稱蘇季并非是自己離開趙國的,而是受到趙王盍的迫害,不得不趁夜逃離趙國,在逃亡的途中,趙王盍仍遣人去追殺,從而導致對方下落不明。

天下人自行將傳言之人,想象成了一位,不愿蘇季受這不白冤的義士。

自打蘇季佩六國相印以來,哪回做的不是于國于民有利之事,深受百姓愛戴,此論一出,趙王盍無疑受百姓的唾棄。

楚王揮亦是對趙王盍存了怨懟,那份野心還來不及施展,便遇上這等蠢的,真是令人郁悶不止,卻在聽聞秦國出兵之際,欲出兵相救。

蘇季當初合縱說過:六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卻在與魏無忌見過一面之后,改變了主意,改作冷眼旁觀。

楚國按兵不動,齊國聞風而逃,余下諸國,自是也不敢在此時出手相救,被逼得走投無路的趙王盍,這才無奈應下侍秦。

今日魏無忌來楚王宮,便是商談,當時與楚王揮約定好的盟約。

因此盟約,楚王揮同意不去援救趙國。

待秦、趙兩國事定,這才著人請了魏無忌前來,卻又將對方晾在楚王宮外,似是將人遺忘了,正當魏無忌在捉摸究竟是何意之際,便遙見一人,自宮內行來。

行的方向,正是魏無忌所在之處。

來人躬身一揖,道:“足下可是無忌丞相,我王已在政事廳等候。”雖問及來人身份,卻十分不擔心認錯,顯然早已知曉魏無忌的身份。

魏無忌也在同時,認出了此人,還之一禮,道:“謝過庚辛苦統領特意走這一遭。”

對楚王揮將其擱在宮外之事,只這不提,都當作并未發生過此事一般。

然風過哪能無痕呢,雁過豈會無聲。

君不見,魏無忌的雙手,在楚王宮外吹著料峭的春風,已是紅腫。

魏無忌好似渾不在意的將雙手,攏在雙袖里,跟在雙方自道謝后,便不再交談的庚辛身后,一齊往楚王宮的政事廳行去。